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氣象局推新24節氣 [打印本頁]

作者: 愛台灣    時間: 2011-9-22 09:18     標題: 氣象局推新24節氣

終於出來了
畢竟台灣跟黃河流域差很多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21/5/2z4jj.html
作者: Way    時間: 2011-9-22 10:35

咦?
我覺得大部分時候節氣還滿準的ㄟ
作者: 相思園    時間: 2011-9-22 12:13

台灣跟黃河流域雖然差很多
但一直以來沿用至今.
其中的差異性大家也應該習慣了吧~
作者: 文川    時間: 2011-9-22 12:35

務農的早幾天種或晚幾天收割應該沒差到那兒去吧?
當然能準一點也不錯,反正習慣了就好.
作者: 黑面    時間: 2011-9-22 19:14

觀察中. 看了再說. 也許是多此一舉, 也許是造福台民.
作者: lkksm    時間: 2011-9-22 19:56

觀察中. 看了再說. 也許是多此一舉, 也許是造福台民.
黑面 發表於 2011-9-22 19:14

多此一舉+1
我很喜歡24節氣這個東東  
氣象局是不是又想轉移什麼焦點啦  
作者: 愛台灣    時間: 2011-9-22 21:37

怎麼會是多此一舉呢?
越接近台灣氣候的節氣  越準當然越好啊
為什麼我們要用不準的節氣?
很多人以為梅雨在4月(清明時節雨紛紛)
其實台灣的梅雨在5,6月
如果農漁民都會參考農民曆的24節氣
這個政府早就應該要做了
而且應該免費提供
哪裡還要用買的
作者: Way    時間: 2011-9-22 23:08

其實台灣這麼小
光一個北回歸線通過
北島和南島的氣候差異就滿顯著的
現行的節氣或有誤差
其實大部分還是準的吧

新的節氣如果能更準的話當然是好事
不過前提就是「更準的話」吧?
就拭目以待囉
作者: 愛台灣    時間: 2011-9-22 23:56

一定比較準的
就好像您拿現代的火箭跟古代的衝天炮比
真的是汙辱了現代的科學家
中央氣象局一堆台大,中央的高手  很多預測比國外準

很多人覺得舊的節氣大致準
應該是因為台灣與大陸中原同屬北半球
日照週期是同相(phase)的
也就是兩地最熱與最冷的季節應該是同時的

但是兩地面對的季風風向
滯留鋒出現的時間點
以及溫度都差異很大
更別提台灣常見的颱風
西南氣流及午後雷陣雨
降雨情形不同
作者: 30007788    時間: 2011-9-23 00:55

趕快買一本
http://shopping.pchome.com.tw/?m=item&f=exhibit&IT_NO=DJAM1S-A58159705&SR_NO=DJAP3Z
作者: PAO    時間: 2011-9-24 05:59

隔壁越南媳婦每年都要幫她老家搞一本台灣出的日曆,她說我們的農民曆很好用,因為她家在越南是種田的
作者: taiccf    時間: 2011-9-26 05:25

氣象局有提供電子檔下載:
http://cwb.gov.tw/V6/service/not ... _20110923100320.pdf
作者: 黑面    時間: 2011-9-26 06:54

觀察中. 看了再說. 也許是多此一舉, 也許是造福台民.
黑面 發表於 2011-9-22 19:14


謝謝taiccf的資訊, 氣象局推出的資訊書, 名稱是
臺灣24 節氣與氣候 --- 1981∼2010 資料統計

內容是以傳統的節氣名稱列出台灣30年來的統計資料, 值得參考.

摘錄 書內第53頁的總結(pdf檔56/209) 如下

七、總 結
由氣象的觀點來看節氣,是本書的要旨,為了尋求節氣名稱在全臺灣各地的合理使
用標準,因此整理了30 年的氣象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由平均最低氣溫,全臺灣所有平地
都大於14.4℃的事實,我們認為臺灣平地冬天的季節不明顯,所以我們建議秋分之後的
節氣名稱(寒露、霜降等),尤其是冬天的節氣(如小雪、大雪),需要搭配氣象資料,才
能作適當的因應
,本文所提供各節氣的氣象數據,即為最佳且客觀的參考標準。
30 年統計資料也顯示南部地區有低平均雲量、高平均日照時數、低平均相對濕度及
高平均蒸發量的特點,然而其平均降水量集中在立夏∼秋分(5∼9 月),其餘將近7 個
月的時間都處在枯水期,因此民生用水來源的取得,必是南部地區極其重要的課題。同
樣的,北部地區之夏季,尤其是小暑∼處暑(7∼8 月)有高平均氣溫、高平均最高氣溫、
低平均雲量、低平均相對濕度及低平均降水量的特點,因此夏季時,北部地區白天較不
適宜進行戶外等活動,需注意防曬及水份的補充。相對比較下,除西部冬季(尤其是1
月的小寒與大寒)之低平均最低氣溫、日夜溫差大與低平均降水量外,各項平均氣象因
子都指出,東部與西部地區氣候宜人,是適合旅遊居住的地區。
逐年的資料顯示,呈現上升趨勢的氣象因子有,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
低氣溫、平均日照時數、A 型平均蒸發量、平均地中溫度100cm 及平均地中溫度500cm
等;呈現下降趨勢的氣象因子有,平均相對濕度、平均雲量等。下述列舉的現象,值得
日後進一步深入探討,一為平均雲量方面,北部地區(1987∼1999、2007∼2010)及南部
地區(2002∼2010),都有較低的平均雲量,另一為秋季之平均地中溫度100cm 方面,
1998∼2010 轉變成沒有南北差距,全臺灣約都在29℃附近。
分別統計分析四季的資料,能清楚顯示各季的氣候特徵。平均降水量指出,春季北
部之東北季風、鋒面降水,夏季南部之梅雨期降水,秋季北部東部之颱風降水,冬季北
部東部之颱風、東北季風降水等,為全臺灣各季節比較明顯的降水型態及降水地區。平
均降水量也指出,南部地區的冬季與春季的少雨,西部地區的秋季與冬季的少雨,是全
臺灣雨量較少的地區及相關季節。
本書主要從氣象的觀點進行分析研判,完整地分析1981∼2010 近30 年24 節氣的相
關氣象資料,為值得參閱的工具書,日後將尋求與其他學門合作,進行跨領域的資料分
析研判(如農業學界),如此必能將臺灣24 節氣的意義及應用,闡述得更加完善。


要不要改新節氣名稱, 只是一個小插曲的文句. 針對台灣的統計資料才是真正本書的重點.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www.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