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打印本頁]

作者: indu    時間: 2016-2-23 02:08     標題:

朋友開有機店,我說有什麼蔬果,她問價格,听完說也賣她這個價嗎?我說怎麼可能?不就被你打死。她說有機的就是死豬價,我說這是你不會賣的緣故。

如果農產品價高了,政客就開始努力壓低價格,因為所謂的民主政治就是多數決政治,所謂的多數決就是利益偏向多數的一方,因為消費者為多數,所以新聞一定報導菜價又如何飆高或豬肉又如何漲價,偶爾關心一下農民也只是偶爾,因為消費者才是多數。  

當然智慧的你一定會說價格是商人操控,或者其他等等原因,這些都是的,所以我說過現實是多因成多果,而且我也我說過所謂的四度空間是可以同時看到四個面,五度五面,六度全面。你的意識提昇多高,你關注思考的面就可以多全面。但如果你只是用某個觀點來否定別的觀點,那只是在耍白吃,所以執著就是耍白吃,所以金剛經教「無所住」。

有人說看不懂我在扯什麼,這是必然的,我怎麼想你不可能理解,同時你怎麼想,我和其他人也不理解。愛是同理與包容,只有智者才懂愛,才有能力同理,進而包容。不是智者,所以不能理解別人,就不會包容別人。
作者: austin7798    時間: 2016-2-23 22:29

吃的人是比種的人多,難怪吃的人邊吃邊叫貴,農作物價錢不好跟政治、選票原來有關連?
農民明天要採收了,下午還在噴農藥。怕半夜被虫蛀個洞,壞了價錢又賣不出去。
種的人連自己種的都不敢吃! 都市人的身體真的很好。


作者: indu    時間: 2016-2-24 13:02

austin7798 發表於 2016-2-23 22:29
吃的人是比種的人多,難怪吃的人邊吃邊叫貴,農作物價錢不好跟政治、選票原來有關連?
農民明天要採收了,下 ...

嘿吖,任何事物的因與緣錯綜複雜,很難像實驗室可以操作變因來了解真正的因與果

因此我們在談善與惡時,就很容易變成自以為是,所以我說不可輕易論斷是非,只能用心再用心,深思再深思
作者: indu    時間: 2016-2-26 19:42

大數據時代?

新聞常有科技業、財團大老、重量級人士等等,不斷宣傳大數據的重要。無知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有點腦子的都知道,了解愈多愈不會耍白吃,愈不會被操控,甚至可以操控別人奪取利益。

基本上這樣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人能知道多全面?,比較全面仍是片面,如果人就以此來認定他們比較行,推想出來的設計比較好比較有效,久之會發現,很多時候是未必如此。

無知的最佳對治方法是智慧,知道的愈多看起來比較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跟知道多不多沒有關係,因為智慧是接近真理的能力,不是收集資料的能力。

不過對付一般人,大數據仍有很效果,因此用盡全力在奪取人民利益的商人,要小心他們。媽媽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人追捧的快躲開。
作者: indu    時間: 2016-2-27 13:46

你有「裘莉症候群」嗎?
http://udn.com/news/story/7020/1 ... D%E5%97%8E%EF%BC%9F

裘莉為了防乳癌,把雙乳切了,我也笑了,人們無知並執著的程度如此強大到發瘋程度。

當然多因成多果,無限上推因與無限下延果,所以論定是無意義的。人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後續的各種結果只能自受,以及影響其他人向上或向下推進。

只有鼓勵人們發展自我智慧,人才有往前發展的必然性。對不起裘莉,我不該笑你的。
作者: 樂活族    時間: 2016-2-29 20:34

indu 發表於 2016-2-27 13:46
你有「裘莉症候群」嗎?
http://udn.com/news/story/7020/1464564-%E4%BD%A0%E6%9C%89%E3%80%8C%E8%A3%98% ...

人家就是看 "空" 了 才把女性最重要的外表象徵給去除了 (那東西有風險我不要了)
當您有相同危險基因(機會) 您會為了去除致病因素摘除身體哪些東西呢?
這就會考驗人的看 "空" 了

1隻手指 還是手 或 1隻腳趾還是腳
這是沒有遇到恐懼的人 無法回答的


-----------------------------------------------


從「安潔莉娜裘莉」事件 談乳癌BRCA1及BRCA2基因

張金堅/林柏翰

文/張金堅 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院長、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林柏翰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

"Life comes with many challenges. The ones that should not scare us are the ones we can take on and take control of." — by Angelina Jolie

「生命本就存在著許多挑戰,但我們不該被那些可以預防並控制的事件給擊倒。」— 截至安潔莉娜裘莉

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於5月14日在《紐約時報》投書,公布自己有BRCA1及BRCA2基因缺陷及家族史導致評估為罹患乳癌的高風險群,在審慎考慮家庭、孩子們不必失去媽媽之恐懼以及老公萊德彼特(Brad Pitt)全力支持下接受預防性雙乳切除術,以降低自己罹癌之風險,此決定震驚全世界的影迷,也讓國內在乳癌防治議題上多了不同的話題.......

癌症發生原因

大多數癌症為隨機的(sporadic)基因突變發生,但是有一部分族群病患,是因為帶有生殖系(germ line)遺傳基因缺陷導致癌症發生。最著名的代表即為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y cancer syndrome),促成這個症候群最重要的兩個的基因是BRCA1與BRCA2。

遺傳基因與致癌機轉

BRCA1與BRCA2是1994與1997年在美國被研究發現,BRCA1位於第17(17q21)對染色體上,BRCA1蛋白質共有1863個胺基酸;BRCA2位於第13(13q12.3)對染色體上,BRCA2蛋白質共有3418個胺基酸。

這兩個基因是屬於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負責雙股DNA損壞的修復機轉,修復的方式稱為同源重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經由此修復機轉,雙股DNA可以正確無誤的修復。因此,若這兩個基因其中之一發生缺陷,則雙股DNA受到攻擊斷裂後,無法正確修復;當細胞內DNA壞損累積到一定程度,則細胞就會發生癌變。所謂的BRCA1與BRCA2帶因者,定義是生殖系(germ line)帶有BRCA1或是BRCA2的基因突變單一等位基因(single allele),當人體在生長過程中,因環境或是其他因素,另一個等位基因(allele)上的BRCA1或是BRCA2 亦發生變異時,使BRCA1或是BRCA2完全喪失,此時,容易發生乳癌(包括男性乳癌,BRCA2相關)、卵巢癌、胰臟癌與攝護腺癌等。因此,遺傳學家定義BRCA1與BRCA2帶因者為顯性遺傳,癌發的機率亦隨著年紀上升而累積;帶有 BRCA突變者,其乳癌等的發生年紀較一般病人早(20-30歲即開始乳癌風險),終其一生發生乳癌的機率約到達40-87% (至70歲估計),卵巢癌的機率約到達16-60% (至70歲估計)。這兩個基因中,BRCA1又比BRCA2對乳癌有較重要的影響。

台灣對於BRCA1與BRCA2研究現況

亞洲國家也針對此基因研究,證實BRCA1與BRCA2在早發乳癌占有一種要角色。台灣目前並沒有大規模研究資料,台大醫學院外科張金堅等人(現任職台中澄清醫院)於多年前開始研究此一基因對台灣病人的影響。當時收案36的家族,針對家族有多位乳癌或是卵巢癌之病友或是早發之乳癌病友,徵得其同意之下,從事遺傳諮詢與基因診斷,以提供其風險評估。目前遺傳性或早發乳癌的收案條件為:(1)早發乳癌(小於35歲)或是雙側乳癌的病友。(2)小於50歲發生乳癌且家族內有一等親或是二等親得到乳癌或是卵巢癌之患者。(3)發生乳癌年紀雖然大於50歲,但是合併有三位家族成員發生乳癌或卵巢癌之病患。
該研究指出,在上述高風險或是早發的乳癌家族中,有11%被證實帶有BRCA1的germline突變,證實為帶因者,其家族成員,應進行基因檢測,並且長期追蹤。

乳癌預防及治療

國外資料於高風險族群,如猶太人或是其他帶因者,有大規模長期追蹤資料。簡述如下,其預防癌症方式,包含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卵巢切除、影像學追蹤(位切除者),對照分析為切除或追蹤者。

在該研究中,40歲時預防性軟巢切除可使BRCA1帶因者增加15%絕對存活率;40歲時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可使BRCA2帶因者增加7%絕對存活率。若是乳房與卵巢都切除,可使BRCA1帶因者增加24%絕對存活率,BRCA2帶因者增加11%絕對存活率。但是器官切除對身心影響,也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文中指出,定期影像學追蹤(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及磁振造影),也可以是一個合理的選擇。而另一個大規模研究也顯示,帶因者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Mammography)與磁振造影(MRI)追蹤,可以有效降低早期與晚期乳癌的發生率。

總而言之,預防勝於治療,且乳癌如果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0至1期5年的存活率高達95%以上,因此民眾對於乳癌預防不需過於緊張,只有知道自己是否為高危險群,定期篩檢,保持良好生活作息,相信全國民眾皆可以輕鬆防癌,遠離乳癌之健康威脅。


作者: indu    時間: 2016-2-29 20:53

樂活族 發表於 2016-2-29 20:34
人家就是看 "空" 了 才把女性最重要的外表象徵給去除了 (那東西有風險我不要了)
當您有相同危險基因(機會 ...

「人家就是看 "空" 了 才把、、、」
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人們總是自以為是,堅持他們知道了什麼,堅持他們掌握了什麼,來迷誤自己,號「樂活」!

--------------------------------------------------------------------------------------
「1隻手指 還是手 或 1隻腳趾還是腳
這是沒有遇到恐懼的人 無法回答的」

如果應恐懼而生其心,是善是好是美是對,那麼樂活大的樂活,不知有人追隨???

--------------------------------------------------------------------------------------
「生命本就存在著許多挑戰,但我們不該被那些可以預防並控制的事件給擊倒。」— 截至安潔莉娜裘莉

沒有什麼可以擊倒自己,只有自己可以擊倒自己。人們堅持什麼是對的正的好的善的,用這些美言德行來擊倒自己,然後說沒有人可以擊倒她???

------------------------------------------------------------------------------------
「總而言之,預防勝於治療,且乳癌如果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預防不是割乳房,很少有醫生會認同裘莉的作法,一切因人因時因地置宜,切勿自誤誤人!!!
作者: indu    時間: 2016-2-29 20:54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朋友來訪,因為之前他說開始修行,除了吃素外,我一直問他修的如何,如何修,他都一直語焉不詳,這次來我還是再問他,仍是一樣結果。聊天中他提到金剛經名句,於是我順著這觀念來聊。

我問他為何人們執迷?他說不出來,我說如果看不清看不見,會不會迷誤?他說是。我問他怎麼辦?他又說不出來。我說唸佛唸經拜佛拜經?他听我以前一直跟他說淨土宗的無知,自然他回說不是。看不清,想辦法看清就可以了?他說是。我問如何可以看清?他還是說不出。我說如果人們有智慧,就可以看清楚吧?他說是。我問如何有智慧?他還是說不出。我說如果有人教你如何如何可以有智慧長智慧,你信不信?他說試看看。我說這不就是有為法嗎?忘了金剛經的教導?

我說:智慧本自有本自生,無需任何作為才產生,如果需要某些作為才有智慧,就可以證明金剛經是錯的。他說是。既然智慧本自有,為何人們仍迷誤?他又是說不出。我說被阻擋所以看不見看不清,因此智慧是被阻擋被障礙了?他說是。我問怎麼辦?他又是說不出。我說如果有人教你某些方法可以掃除障礙,明心見性,你信不信?於是人們再次證明金剛經是錯的,有為法是有效的。

先前他提過某高僧極慈悲,蚊子叮他,把蚊子帶到門外放生,誦經祝福牠,他非常讚賞高僧的德行。我舉這個例子,說如果你執著殺不殺蚊子,執著慈不慈悲,你就在阻擋障礙你的智慧。他問怎麼辦?我說觀照,你必需自己觀察,自己驗證,你才信,你才會放棄執著,因為就算我這麼清楚的告訴你,你仍不信,你仍堅持你的執著善。

那麼觀照是有為法中的特例嗎?不是的,觀照只是自我覺察事物的實相,人們才會理解什麼是什麼,才願意放棄執著,才有撥雲見日的一天,才能明心見性。所以放下是有為法中的特例?如果你要執著放下是一件作為,而不是「空」「無」,那麼算你對。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作者: 樂活族    時間: 2016-2-29 21:25

indu 發表於 2016-2-29 20:53
「人家就是看 "空" 了 才把、、、」
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人家是高危險群 + 高度恐懼

2粒換掉以上 您永遠無法理解的 因為您跟本沒恐懼過

我恐懼過所以我就能體諒她

(我沒說她的方式是對的. 但我能體諒她的選擇但您卻無法體諒她)

我在教 "體諒別人 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  沒教大家怎樣樂活啦

若安小姐活了70歲 她的姊妹都活不過45歲  您想法就會完全不同了
還有她雖然用的方式不好 但她真的排除了 "高危險群+高度恐懼"

您知道買保險都要填 家族病史嗎?
等您填完 沒有保險公司要保您就知道了



作者: indu    時間: 2016-3-1 13:18

新人道教育的教法

新人道教育的重點,就是帶領學生進入新人道精神的世界。以這個觀點來看,有學校是新人道教育嗎?因為我自大又孤陋寡聞,我覺得是沒有。

新人道精神有辦法教嗎?是沒有辦法的。如果可以,那麼會有一大堆人都證悟都解脫了。沒辦法教,辦新人道教育又該如何做?

智慧本自有,沒辦法由他人送智帶慧。因此在教育中,必需由教師在當下,由教師的智慧看到當下的契機,引領學生領悟新人道的精神。由此可知,新人道學校首先要有新人道精神的教師,而且是有智慧的教師,有能力在當下,因人因時因地來引領學生。

「當下」很多人會說,很少人知道什麼叫當下,大部分的人都活在規範、方法、道理、美善等,而不是活在當下。智慧很多人會說,大部分的人都活在自以為是,自以為智慧,用規範、方法、道理、美善等來矇蔽自己而不自知,還覺得自己超有智慧的。
作者: indu    時間: 2016-3-2 13:57

朋友早上又來聊天,問題跟之前差不多,所以把前天寫的給他看,不過看了也沒有,沒有智慧,看得懂才有鬼。

友說妄念很多,壓不下也消不去,何解?我說一念只存在一剎那,一剎那只存在一念,第一剎那出了妄念,第二剎那觀察到妄生起,第三剎那起念想壓下去,第四剎那起瞋念因為壓不下。因為念頭只能存在一剎那的時間,因此第四剎那起瞋念,是由於人活在過去,活在己經不存在的第一剎那情況。

他又問如何解決妄念多?我說觀照。他說觀照,妄念就會消失?我說不會,觀照時,只存在觀照念頭,就不會有妄念。有妄念,代表那個剎那沒有觀照。觀照清楚自己的情況,念頭的生住壞空情況,對自己愈了解,愈有能力知道問題如何解決。

他說高僧大德修到無念無住,又是何狀況?我說你認為無念無住的境界極好極棒,你心嚮往之?他說是,我說你在起貪念,你起貪念,如何修行?我問他人如何跑得快?他說用力跑。我說你負擔愈少愈能跑得快吧?他說是。我說你放下任何你背起的負擔,你不就愈輕鬆,你不就愈有可能提昇自己?

他問說放下什麼?我說放下一切是你所負擔的價值觀、標準。你認為無念無住是好的棒的,你起了貪念,這個認定好的棒的價值觀或標準就是你的負擔,你必需放下。你認為念頭是妄念,而起瞋念,這個論斷念頭為妄的價值觀或標準,也是你的負擔。當然你也許不認為這些價值觀或標準是負擔,所以你必需觀照,你自己覺查出來的事情,你才會接受,你才當一回事,你才會有所改變。
作者: indu    時間: 2016-3-5 20:22

創造喜悅與享受喜悅

大部分的人心中都有一套標準,來認定什麼是善的對的好的正的,什麼是惡的錯的壞的邪的。人們認定了,必然會追求他們認定為善的對的好的正的,努力消除他們認定的惡的錯的壞的邪的。因此人們總是先創造喜悅,才享受喜悅。

對於一神論者來說,上帝或神創造了一切,應該是圓滿無缺的,但是上一段說明了,人們自以為是的論斷,造成這些本自圓滿的事物,有些被認定是惡的錯的壞的邪的。也許你會說你不是一神論者,或者你是一神論者,但你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你仍堅持自己沒錯,錯的一定是別人,上帝仍然是上帝。這樣矛盾無法讓人們深思反省。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刀子可以殺人也可以切菜,但人們仍堅持方法的本質有善有惡,道德必善反道德必惡。也許有人接受了本質無善惡的說法,但然後呢?因為無知,因為腦子只是裝飾用的,人們再度回到用自以為是的標準來認定事物為善為惡。

一神論因為承認上帝的存在,所以可以得到萬事萬物都是應該的而不是或善或惡的。對於無神論者來說,各方的力量相互牽引相互影響,形成事物的動態平衡,一切發生的都是有因有緣,都是必然的,沒有可以論斷為善為惡的空間,為善為惡是人們自己造出來的,不是事物的本質。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對於智者來說,他們看到理解了事物發生於必然的本質,因此他們享受這一切的應然喜悅。無知不智者無法看見無法理解這個層次,他們努力把事物分成他們要的和他們不要的,彼此相互衝突相互攻擊,自己破壞應然的喜悅,所以他們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或天堂,或者到處抗議抗爭追求自我正義自我利益,或者廣發垃圾文章宣傳各種方法或片面知識。
作者: indu    時間: 2016-3-16 12:50

執著固執是一度空間的工具

邏輯思辨與二元價值觀是二度空間的工具

理性是三度空間的工具

直覺是四度空間的工具

智慧是五度空間的工具

無限擴展的愛是六度以上空間的特性
作者: 9527    時間: 2016-3-16 16:31

樂活族 發表於 2016-2-29 20:34
人家就是看 "空" 了 才把女性最重要的外表象徵給去除了 (那東西有風險我不要了)
當您有相同危險基因(機會 ...

一個老大拿槍指著犯錯的小弟.......要他切下一根手指

過了許久~小弟還在掙扎要不要切.....老大已經開槍了

==================================
忘記這是哪部影片了...

我當時就想~這種求生機會,我抓得住嗎 ?

答案是:我會跟那個小弟一樣,到死前都還在猶豫.....
==================================

這不只是影片情節,

不是不加入黑社會就不會發生

能掌握我們生死的"老大"太多了

現在連感冒、被蚊子叮...都有可能失去生命

設身處地~各位大老的答案呢 ?????

作者: indu    時間: 2016-3-30 12:17

古今中外,出現無數的人,但真正的老師只有一位,即是自我智慧。

因此,人若權威崇拜,視標準為絕對,使自己目盲,無師可救。
作者: indu    時間: 2016-3-31 22:44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諸行,意指所有的存在,都是無常的,也就是沒有永恆不變的。諸法,指的是所有的道理,都在說明一件事,沒有一個存在,是主體性的,可稱之「我」,一切都只是客體。

所有的存在,都不是永恆的,因此沒有一件存在,包括道理、法則,是可以被視為「真」的。不是真的,無法當成是好的善的對的正的。

所有的存在都是客體,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我」也不是「我的」,沒有一件東西可以執著是私有物。一切的東西只能共有共享共成。
作者: indu    時間: 2016-4-2 12:47

翻轉?

這幾年很多人在各個層面提出翻轉XX,大部分都只是改個作法就稱「翻轉」了,原因是人們總是以方法、手段來論斷好壞。很明顯的,方法、手段成不成就結果,而人們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

當然也有人稍微有點智慧,他們知道行動的翻轉不是真的翻轉,很多只是換湯不換葯,他們知道行動前的念頭決定行動,因此他們說要翻轉心念、動機。

如果我們只是改變心念或動機,但我們仍以善惡是非對錯好壞來論斷,我們的翻轉仍只是表面翻表面轉。於是有點智慧的人知道,決定這一切的是意識型態、價值觀。

翻轉意識型態價值觀是很難的,如果容易,就不會出現「翻轉XX」的事情了。人們總是認同與他們意識型態相同相近的事物,論斷相反相異於他們意識型態事物的為惡為壞。這樣能翻轉什麼呢?
作者: indu    時間: 2016-4-8 19:34

前幾天有個出家眾問我怎麼不參加靈曲歌頌?我說我不需要,我們就「溝通」了一下,她下定論說我很「哲學」。前年有人說我是作文大師。

吸毒者找毒品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煙癮者用香煙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酒癮者用酒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樂音者用音樂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藝術族用各種藝術品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守財奴用賺很多錢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這些人滿足自己欲望來求得快樂的對象不一,但他們都以外在事物來求得快樂的行動都相同。

當然很多人會說對象不同結果就不同,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因為用外在事物來求得快樂,因此人心被外在事物束縛,人常常哭喊自由,但他們努力讓自己受到束縛。

「以平常心看待一切」,當人們的快樂必需受制於外在事物,他們不可能有「平常心」。只有當我們的內在喜悅是自我圓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才可能有「平常心」。
作者: indu    時間: 2016-4-11 22:04

《老子.五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與福,它們怎麼出現的?出於人的價值觀所認定的。人們怎麼認定禍福?依據事情對人有利或有害,也就是說,事情滿足了人的自我利益,人們認定為福,反之為禍。

前一陣子,有幾個人來參觀我的農場,有二個人都認為太髒亂了,因為他們的上師教他們要「潔淨」。這幾天新聞說天天洗澡把身上的益菌洗掉了,一周洗兩次就夠了。我們怎麼認定,事情就被歸類為如何,但不是事情就是本質如何的。

除了事情並無本質為福為禍,同時結果為福的後續發展,可能為福也可能為禍,因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事情不斷的後續發展,不斷的是福是禍,又怎能論定事情是福是禍?因此任何的論定福禍,只是一種斷章取義,無視事情的完整性與必然性。

談禍福是無意義的,一切發生於必然,前面已經累積了必然發生的因與緣,事情就一定會發生。同時,發生的事情的後續發展,能福也能禍,只在乎一時的福與禍只是短視無知的表現。
作者: indu    時間: 2016-4-18 11:36

本來無一物?

禪宗的神秀與慧能演出了很漂亮的戲,神秀認定了什麼是好的對的,這些框框所演生出的總總,神秀說要時時勤拂拭之。慧能不認同如此,他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造出來的,說「本來無一物」,本來沒有的,自己創造出來了,然後要再「時時勤拂拭」,這是自尋煩惱自造問題。

要理解這點,看起來很容易,事實上千百年過去了,理解的人屈指可數。因此人們說慧能是頓悟,神秀是漸悟。人們總是執著自以為是,然後說只能慢慢來,老實修行?

由此可知,放下是一件最簡單的事,也是最難做到的事。它不會因為如何而必然發生,如果某功法某作為可以達成放下,那麼很多人可以成就此點。但放下僅僅只是放下,不是種了某因而結出的果。
作者: indu    時間: 2016-4-21 09:43

本帖最後由 indu 於 2016-4-21 09:46 編輯

然後他就死掉了

如果你跟某人說道理,對方把你的結論給你貼標籤,你會做何感想?同時,你認為對方如何如何,罵他反駁他有用嗎?人們給他人貼標籤,最根本的原因僅僅只是缺乏智慧。人們不爽,罵對方反駁對方甚至動手打人,最根本的原因僅僅只是缺乏智慧。

現實的因與果是多因成多果,如果有人回答然後呢是把結果之一當成答案來回答,很明顯的對方在表現他的無知不智。人們不爽,罵對方反駁對方甚至動手打人,最根本的原因僅僅只是缺乏智慧。

人們不爽,但他們知道罵對方反駁對方甚至動手打人是無知不智的,於是說「無諍斯為第一」。最近看了一片日本卡通,演一個小女孩看到爸爸外遇,但她年幼無知不懂是外遇,跟媽媽說,導致父母離婚。小女孩想勸爸爸別離婚,爸爸罵她多嘴造成離婚的,小女孩自責從此不再說話。不說話、無諍就解決事情了嗎?最根本的原因的缺乏智慧仍沒有解決,只是表面創造和諧。

智慧的第一步是拿掉那些我們賴以為標準的框框,不用框框看這個事情,細心觀察一切,慢慢的我們愈來愈明瞭什麼是什麼,智慧即漸漸的浮現,不再耍白吃!但是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沒有智慧的,同時別人告訴他是沒有智慧的,大部分的人會見笑顛想氣,而不是自省。因為告訴別人沒有智慧是無用的,重要的我們提昇自己的智慧,表現出有智慧的樣子,讓他人見賢思齊。
作者: indu    時間: 2016-4-25 19:24

《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葵瓜仔寶典云:「基督不在聖經裡,基督不在教會裡,基督只在每個人發出的愛裡。」

作者: indu    時間: 2016-5-2 21:45

世界上最好的投資是愛,愛的定義是意識的無限擴展。當我們擴展我們的意識,我們愈包容,我們的能力和擁有的就愈多。

《史記·李斯列傳》: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作者: indu    時間: 2016-5-4 13:50

意識的進化等於意識的擴展

生命從單細胞到多細胞,身體變多變大,意識也需多與大。意識是無限的,這有兩種情況,一是意識的量無限,故個體意識的量為有限。一是意識的質具有無限擴展的能力,生命在進化的時候,身體變多變大,意識同時也變多變大。

若個體意識的量有限,意識的進化必需達成量的增多。意識如何增多量?包容與容納不同的個體意識,大家集合成大的意識體,達成意識量的增多。若個體意識具有擴展變多變大的能力,意識的進化必需達成此能力的運作無礙。這個能力如何確保運作無礙?

愛是意識無限擴展的表現,實際行為即是包容、同理、含納一切。因此要讓意識擴展的能力運行無礙,或是包容含納不同的個體意識成大的集合體,個體必需施展「愛」的功法。

在地域情感下,人們說愛同鄉人,願意幫助讓利給同鄉人。在民族主義下,人們說愛同族人,願意幫助讓利給同族人。在國家主義下,人們說愛同國人,願意幫助讓利給同國人。在宗教大義下,人們說愛同教人,願意幫助讓利給同教人。在人種優越感下,人們說愛同種人,願意幫助讓利給同種人。在人道主義下,人們說愛所有人,願意幫助讓利給所有人。在新人道主義下,人們說愛一切的生命存在,願意幫助讓利給一切的生命和存在。

修行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人心中的框框範圍有多大,人的意識就具有多大的擴展能力或包容含納能力。這不是神通可以成就的,也不是信仰什麼偉人聖人可以達成的。
作者: indu    時間: 2016-5-4 22:09

放下自我的框框,這個世界是如此的美麗。
用標準的尺度來衡量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如此的殘破不堪。


心隨境轉與境隨心轉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作者: cycumis    時間: 2016-5-5 09:59

indu 發表於 2016-5-4 13:50
意識的進化等於意識的擴展

生命從單細胞到多細胞,身體變多變大,意識也需多與大。意識是無限的,這有兩 ...

心經云:...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唯有體證無我這個"有我"概念的東西,就沒有人我對待,不再有我這個分別意識時,愛就可以盡虛空遍法界。
作者: indu    時間: 2016-5-13 00:54

因之「緣」

緣是什麼東西?談戀愛的人說他是一條紅線,牽繫著兩人之間的關係。受苦的人說他是惡緣,造成人痛苦的結果。古今中外,很少人能清楚的談「緣」。緣是一種集合體的名稱,也就是說,它不是某一種東西,它是很多種情況的合體。

因到果,有一種情況是臨界點,也就是當因的力量到達一定的程度,才爆發出結果。

因到果,有一種情況是在某種時空才成果,不在那種時空不結果。時空是一種很難懂的名詞,它的難在於人被現時現地的情況所束縛,於是否定非現時現地的任何說法。時空的情況遠遠超過所有人的想像,它可以同時存在於同一點,它也可以無處不在於任何時候。

因到果,有一種情況是叫累積,一點因成一點果,多點因成多點果。當然如果你的專注力不夠強,你會以為叫臨界點。

因到果,有一種情況是在現實的多因多果下,多因的範圍並不固定,有時候這五個因成果,有時候這五個因的三個加上另四個因成同一果,有時候完全不同的因成同一果。多果的範圍也不一定固定,有時候這四個因成ABC三個果,有時候成BDEF這四個果,有時候成XVZ這三個果。當然如果你的專注力不夠強,你會說因與果之間有機率問題。

因到果,有一種情況是叫劇本,導演說要這樣演,於是本來沒因果關係,也可以扯成因果關係了。當然如果你的專注力不夠強,你會說神蹟或騙子。

你若看得懂,你一定會說因果無定論。因為因果只在欲界與色界有用,無色界以上是不用因果這個東西的,也就是說,你必需有智慧到達看清因果並看破因果。
作者: indu    時間: 2016-5-29 21:44

「0」法門

「 0」即是沒有,「1」或「多」即是有。人們堅持他們所認定為對為善的道理為標準,造成總總問題或痛苦。聖賢教導「放下」,很多人問怎麼放下?放不下吖!

當我們手拿一枝筆,怎麼放下?手不出力,手鬆開,筆就掉了,就放下了。有人會認定手不出力鬆開手是「1」種作為,如果你有智慧,你會看的遠一點。先前人們手出力才是「1」種作為,結束這個作為,不再有作為,才是手不出力鬆開手,這是「0」作為。

但很少有人認識這個道理,於是很多自稱上師或聖賢者教導人們如何放下。有一句話叫脫褲子放屁,你堅持要脫褲子才放屁也不是不可以啦。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人們放不下,原因之一是他們不信自有智慧,他們也不信別人有自有智慧,他們認為只有依好的對的道理為標準來過生活才是正道,於是有人掰出釋迦牟尼將入滅,弟子問他以後以何為師,釋迦竟答「以法為師」。如果釋迦真的這樣回答,他不可能是心靈解脫者。如果你放不下「法」,你如何心自由自在?
作者: indu    時間: 2016-6-1 13:40

放下與無為而治

放下是「0」作為,結束先前的堅持執著,是無為。因此「無為」是結束人們偏差的心態,不再自尋苦惱,自造問題。

很多人會認為無為即沒有作為,等於躺著就有收獲。該做的事仍該做,不可能不勞而獲,因此要用智慧來理解並計畫該行之為。

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自己就是用智慧來理解並計畫該行之為,出了問題造成麻煩都是別人如何如何,因而生瞋起恨而自尋苦惱自造問題。於是有識之士提倡放下,結束先前的堅持執著,無為而治。

事情輪了一回又回到原點,問題出在哪裡?沒有智慧,自以為是,是唯一的根源。人們尋找偉大的上師、崇高的理念、正確的道理、良好的準則,這些外來的被人接收,視為標準,以此來量度人事物,而智慧不出即是這些外來的道理原則矇蔽了智慧,但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超有智慧的。
作者: indu    時間: 2016-6-2 20:27

這幾天新聞報導一名女性在演講時心肌梗塞,來不及救而過世。於是心肌梗塞的自救或急救影片就出現來教導大眾。

我一直談智慧,用智慧來看,當結果發生再想改變,通常都來不及了。如果我們真的貪生怕死,何不平時就只做健康的事,這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吧?有人一定說誰如何如何的養生,還不是得癌症得慢性病,或者發生意外而死。這件事是這樣的,生死有命,老天爺在教導人們別貪生怕死。從智慧來看,所謂的養生法仍會得慢性病,表示人們耍白吃,那並不是養生法,人們無知於健康之道。

之前我回覆某粉絲頁,讓他們了解標準令人目盲,對方回答殺生是絕對惡的。人們為何認為生命無價死亡可怕?就是因為貪生怕死,無知於生死只是一段小小的過程,生命加了肉體的過程。如果人們知道肉體的結束生命並未結束,就像坐火車坐高鐵坐飛機,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里程,無需大驚小怪,無需起瞋生恨。

釋迦牟尼揭示生老病死苦,年紀輕輕就很快過世,少了未來的老苦病苦,實在是一大福報吖。不過沒有人會認為是福報,人們認定的福報只有滿足自我利益的才是,而人們認定的自我利益通常的招致自己和他人不幸的事,只因無知不智,人們真心追求這些害人害己之事當成福報而讚嘆。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www.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