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2024/12/17 又一趟的賞紅葉 中度旅行. [打印本頁]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3 22:00     標題: 2024/12/17 又一趟的賞紅葉 中度旅行.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4-12-4 14:09 編輯

序.

會說  " 中度 ", 不是以 有錢有閒人士 的身份講的. ( 這類人, 可以每年旅行 365 天 ).

是以 " 筆者自身 " 的條件而言 ----

1 天 或是 半天 ( 短短 ) 幾小時 的, 微旅行.

2 ~ 4 天 之間, 中度旅行.

超過 5 天, 已經可以叫做 大旅行 了. ( 過去數十年間, 屬於工作, 職務或是因為 出差 的方面不談 ---> 是指說出去 休閒 的方面, 最高記錄只有到 5 天 而已, 走過神聖稜線的那趟高山行程, 其他高山行程都只有 3 ~ 4 天之間, 如果加入車程耗費的 Day 0, 就是四天多 ).

包括親子之間的旅遊, 最高記錄, 同樣只有 4 ~ 5 天. ( 那種天數, 許多位家人, 甚至於必須請假, 才能成行 ).

因此會取這個標題, 是以 x 錢 也 沒閒 的身份寫的. ( " x " 沒什麼好解釋, 每個人的定義不同, 但是時間的基本定義差不多 ---> 對於天數方面是多或寡的看法不同而已 ).

===========================================

這處屬於中台灣的山區, 更早的底片時代不談. ( 兒子三四歲大時候的也先不談, 大女兒當時更小 ).

數位相機時代, 應該是 2007/12/18 的那趟開始. ( 今年算是要跨越第 17 個年度了 ).

期間有時候一年數趟, 有時候兩三年沒去.

大概從 2015 開始至今, " 幾乎 " 每年都會去該山區兜個風. ( 想要再更遠的話, 就是 合歡山, 阿里山 那些了 ).

-------------------------------------------------------------------------

許多時候, 事情往往會來得很突然.

2023/12 月份 ( 車泊 + 住宿 ), 只簡單的貼過一些 手機版 的. ( 相機的影像數量更龐大, 畫面也不差, 等待機緣 ---> 能夠寫的不同新主題, 也隨時在一直出現 ).

暫時管不到比較舊的.

========================================

本主題的緣起......

是在 2024/11/29 ~ 12/06 期間, 另一半 要回去外家 8 天. ( 家裡沒人, 回去顧老人家 ).

12/03 本來以為是一大早必須出門 ( 到醫院回診 ), 這樣子的話, 筆者 12/02 晚間, 會先到那裡過夜. ( 擔心自己一個人 睡過頭 ).

但是後來確定診單的時間, 是下午的. ( 午餐後就直接出門 --- 不是很早, 筆者可以當天再過去載. )

只是, 回診是屬於 重要的事, 為了確保 100 % 不會耽誤. ( 不小心睡過頭的話, 事情就大了 ).

12/02 ( 週一 ) 晚間九點多 ( 家人的晚餐都張羅完畢, 吃飽之後, 筆者也上樓澎澎完之後 ), 筆者最終還是決定, 把包袱款一款, 還是先過去好了.

沒想到, 週一公休有回去的 二舅子夫妻, 聽到筆者會過去....居然不急著回去新竹市. ( 筆者打電話叫 另一半 先打開相關的鐵門, 二舅子當然會被轉知 ).

九點多到達, 筆者與二舅子, 另一半 與其 二弟媳....在屋外空地, 分成兩處各自聊不同的話題. ( 順便也看星星, 小顆的流星出現三或四次 ).

聊到十點半之後, 二舅子夫妻才離開. ( 還要回去新竹市, 準備次日店裡面相關, 需要準備的東西 ).

---------------------------------------------------------------------

之後, 老人家單獨去睡覺, 筆者夫妻在客廳聊天.

註 : 另一半 12/06 才回, 07 跟 08 都是週末. ( 筆者不想跟遊客一起塞 --- 傳統手排的缺點, 最忌諱塞車, 尤其連續上坡的山路更是 ), 因此, 最早可以出門的日子, 也是 12/09 之後了.

然後, 週一 大女兒沒排課, 也不適合 ---> 儘量多陪伴家人, 比夫妻同遊更重要. ( 筆者自己認為 ).

因此, 安排三天兩夜的話, 最快也是 12/10 與 12/11 兩天. ( 或是延一天,  12/11 ~ 12/12 宿兩天 ).

又加上 另一半 回去外家. ( 所以筆者也都沒提...沒用電話, 也沒有寫 line 去干擾, 談論這部份, 畢竟單獨陪老人, 有不同的壓力 ).

於是, 決定先擱置, 等狀況差不多 ( 另一半 回來之後 ), 再討論與臨時決定.

反正, 臨時決定的同遊, 也不算罕見 ---> 必要時可以紮營, 也可以 車泊, 自由度比較高.

==========================================

聊啊聊, 聊到 年度看紅葉 的話題. ( 時間拖太晚的話, 怕山區的葉子都掉光了 ).

於是, 筆者打開手機的網路, 看看相關的旅館.

哇哩... 12/10 跟 12/11 ... 可能總數上百的房間裡面, 這兩天, 分別只剩下一間 七人房, 每晚要價八張多.

另一半 覺得沒必要, 兩個人睡七人房, 簡直是討債. ( 兩天就是快二十張哩, 過度浪費 ).

筆者再往下看, 12/17 還有一間 四人房, 12/18 還剩下兩間 四人房. ( 以及分別有幾間 七人房, 只剩下這兩種房型而已 ).

只是, 到時候葉子是否還在, 就看老天了 ---> 既來之則安之, 反正又不是沒看過, 出遊的本質比較重要.

每晚要價 4900 .... 卻是碩果僅存的 " 最後機會 ". ( 說不定再晚個一小時, 別人下了單, 連這機會都沒了 ).

另一半 決定 " 要 " 了.

她有使用手機的網路轉帳 ( 筆者沒用 ), 因此由她負責訂房.

結果, 她嫌手機的螢幕跟字體太小 ( 要輸入 帳戶名稱 / 身分證 / 手機號 / E-mail ....), 又改換成平板. ( 待的天數太多, 她當然把平板也帶過去使用 ).

改用平板之後....對於訂房的操作程序又很生疏. ( 去年 12 月的中部山區, 是由兒子替她弄好的 ).

更慘的是....她連自己的 Email 帳號, 都沒有記在腦袋裡面.  ( 光是填個 Email 又搞了半天 ).

筆者用手機, 指導她該走往的許多程序....耗費老久, 最終卻是沒有訂成. ( 某個環節又漏掉 --- 最後的檢視以及確認訂單, 訂房的繁雜程序上也真的 很鳥 就是了 ).

沒訂成, 不死心, 又嘗試第二次....終於訂房確定了.

收到確認資訊之後, 開始轉 訂金. ( 9800 先轉 3000, 算是三成吧 ).

也確認轉帳成功了.

為了查房間, 以及搞訂房過程....從十一點出頭, 弄到凌晨的零點半.

然後發現 --- 前一次, 2023/12 月 的那一趟中部山旅, 裡面填的 Email 資料 那一欄.... 填的是 筆者 的. ( 另一半 習慣用 line, 很少使用 Email, 筆者其實也很少用, 但是至少記得自己的帳號 ).

註 : 另一半 請他弄, 兒子只知道幫忙去訂, 很順利快速的完成, 也沒有做相關頁面訊息 螢幕截圖 的動作. ( 筆者夫妻當然也不會去記那些 ---> 兒子有協助訂到就夠了 ).

真的是, 一波好幾折....整整搞了一個多小時.

至少, 2024/12 月份的首次出遊, 已經定案.

待續....

編註 : 修正一個字, 凌晨的 零點半, 不是一點半.( 時間打錯了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4 22:36

前言....緣份特別的中部山區.

筆者自己不談 .... 早年因為工作, 最高處的山頂雷達站, 就曾經上去過可能五或六趟. ( 自己開車到台中東勢, 轉搭軍方的四驅轎旅, 當年那種窄彎陡的土石路面, 感覺像是拿命在拼 ---> 山路的距離大約 60 公里, 許多地方的路緣可能是垂直數百公尺的斷崖, 而且全程無護欄 ).

尤其是從天池到雷達站的那一段路 ( 早年的軍方道路, 現在也是管制區域, 道路距離可能五或六公里吧 ), 根本就比四十年前的 舊蘇花公路 還更恐怖. ( 路更小更彎更陡, 抓地性不佳的土石路面, 而且四處都是懸崖 車輪一出去, 絕對穩死 ).

終究那些都已經成為歷史, 筆者也沒有不幸掛點.

------------------------------------------------------------

首次, 另一半 到過那處山區, 距今可能也有 34 或是 35 年前了. ( 台北市的七位男女同事, 租了得力卡, 要求筆者全程負責駕駛, 另一半也跟著去, 略 ).

婚後的首次...兒子與大女兒.



後來變成三個.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隨著子女成長與課業問題...有許多時候, 只帶一個. ( 小女...大的兩個當時都很忙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更後來, 偶爾能夠帶兩個. ( 暑假期間, 兒子忙到無法抽身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的某一次...夫妻單獨帶兒子. ( 三人, 都屬於舊地重遊, 同山區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疫情期間, 也曾經帶 大女兒. ( 與上一張的兒子都是同位置, 池邊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當日往返, 下山途中, 還看到難得的景觀. ( 日落於 鳶嘴山 --- 中部知名的中級山, 高度 2180m ).

後面當然是摸黑與濃霧啦, 反正習慣了. ( 2022/12 月份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時間回到一年前. ( 2023/12 )

首日是車泊.

按這裡顯示圖片

次日旅館. ( 腳短, 中央位置而已 --- 沒有踩到床或是弄髒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他的影像代表或是活動.

紅榨槭 的落葉. ( 手機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在 2307m 的 稍來山頂旁...山友幫拍的合照. ( 切圖 .... 感情還不壞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去年的山旅, 沒空去弄 相機版. ( 今年的再看看 ).

補個兩張. ( 相機的, 這是 紅葉主題, 用 落葉 當代表 ).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22/12 見到日落雲海, 2023/12 也有拍到. ( 但是山頭被雲遮掉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連續兩年都遇到雲海日落, 也算是蠻難得了. ( 更久之前也有過許多次啦, 略 ).

會喜歡這處山區, 是因為...有著夫妻之間, 以及子女的多次緣份. ( 筆者單獨去過的次數更多, 也略 ).

=====================================

除非遇到特殊因素, 應該是確定會出門啦.

因為... 房間已經訂好, 連 訂金 都已經轉過去了. ( 最上面的一行文字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至於到時候, 能夠看到什麼, 拍到什麼....或是會走往何處, 都屬於未知. ( 視天氣與體力條件, 都是臨時決定, 不一定 ).

等到看完拍完, 就知道了.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6 18:08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4-12-6 18:13 編輯

回顧篇

瞄了一下 樂活 跟 旅遊 的兩個主版裡面... 原來, 2023/12 的 車泊, 內容真的都偏向車泊而已.

主要就是事前準備的方面, 而在實際屬於旅遊內容的部份, 只有手機版, 爬山的那麼一小篇而已.

還有附上幾張同個山區的舊影像.

因此, 連相對簡單的 手機版, 都還沒正式貼過.

底下是網頁截圖 ------------



==================================================

底下也是網頁截圖 ---------------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截圖末尾 =================================

然後那個主題就結案了.

跟截圖裡面所寫的相同.... 隨緣.

=========================================

2023/12/08 早上, 替車子拍了幾張影像.

主要是 --- 早年大概總共可以停個 " 四五十台車 " 的一處大空地.

變成 ----> 小汽車 " 五格 "..... 機車格 " 四格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 2023/12/07 晚間 ( 家裡面晚餐後才出發, 摸黑出門, 摸黑上山 ),到達那裡, 只有停了一台九人座, ( 搭載登山客的 --- 停在 第四格 ).

筆者停在 第一格...幸運的能夠停在那裡.

2023/12/08 早上 07:22 ( 12/07 夜間, 九人座離開, 下山了 ), 只剩下後面的 四, 五 兩個位置, 以及機車格三個.

07:36, 筆者準備離開 ---> 早就已經滿位. ( 因為只有五格 )

許多上行或是下行的車輛, 經過時瞧一瞧, 早就滿位了, 只能另外去找 " 沒有紅線 " 的路邊寬闊處. ( 但也是相當難尋 ).

也就是說.... 對於想要 車泊 的民眾, 變得難上加難. ( 對於車泊者, 極度不友善 --- 全部畫紅線, 看你們怎麼去車泊 ).

因此, 2023/12/07 晚間, 能夠停到格子, 也算是幸運. ( 那天是 週四 ).

別說假日, 即使是非假日的白天, 想要有機會停車, 幾乎也是想都甭想.

因為 " 未來能夠停在那裡 " 的機率越來越小. ( 非假日的深夜抵達, 或許偶爾還有機會 ).

因此, 當時就趁機幫車子多拍了幾張.

07:38 筆者準備離開 ( 打開駕駛座的門 ), 一台下行的車子經過時看到, 馬上在筆者後方的道路較寬處, 趕緊迴轉掉頭.

嗯, 那台車子, 遇到 狗x運. ( 幸運停到筆者的位置 --- 車前就是紅線, 不會被車輛阻擋 ).

----------------------------------------------------------------

會變成如此, 就是更久之前的 車泊 / 露營 亂象.

據說那裡, 有一對退休夫妻, 開一台九人座, 除了車子佔位, 還在車尾搭了 天幕帳, 佔掉更大區域. ( 炊煮 ).

而且 " 長達兩個月 "....被民眾提出檢舉之後, 才終於離開.

於是, 官方就弄成 " 極不友善 " 的管理方式....偌大的寬闊區域, 只留下五格, 看你們怎麼玩.

台灣的休閒環境越來越爛, 越來越沒有自由, 都是被一些 老鼠x 給搞出來的.

===================================

回顧同個山區.

隨著小孩的成長以及陸續就業, 能夠帶小孩 " 出遠門 " 的機會, 也越來越低.

小孩們都有各自的職務與生活, 最近一兩年, 幾乎都變成 兩老出遊 的機率, 比較高.

至少, 2023 的三月中旬, 屬於當天往返的, 還有兩次.

首次是夫妻倆, 帶 兒子 與 小女兒, 第二次是筆者帶 兒子 與 大女兒. ( 都是到竹縣山區, 看櫻花的行程 --- 另一半 第二次沒跟, 但是她多跟了 第零次, 看了兩個不同山區 ).

======================================

至於台中的山區, 距今 " 最近 " 的一趟, 有小孩陪伴的山旅, 是 2022/12/05 .... 剛好是兩年前.

當時是 大女兒 剛好有空, 也願意跟. ( 屬於 週一, 她剛好沒有排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能夠到達的最高點, 附近有兩棵, 外型蠻不錯的 雲杉. ( 多數生長於兩千多公尺的山區 --- 那裡海拔約 2600m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貼幾張 大女兒 的當代表, 只是說...那是該處山區, 有帶小孩去的 " 距今最近一趟 ". ( 未來未知 ).

小孩們沒辦法跟著遠遊, 疫情緩和之後, 家人之間的偶爾的在外聚會, 終究還是必要的.

2024/10/25. ( 大女兒拍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24/11/25. ( 小女兒拍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能跟遠的, 偶爾跟 當日往返 的, 機率還不低就是.

=================================

再過個十來天. ( 2024/12/17 ).

又是只有夫妻之間的互拍了.  ( 合拍應該也會有, 張數可能不會太多而已 ---> 因為是 看風景 為主, 不是一直拍人物 ).

待續...

編註 : 修正一下影像的間隔.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7 22:56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4-12-7 22:58 編輯

2017 之後的七年回顧.

許多的旅遊或是山旅, 不管住宿還是車泊.

也不管是哪一趟或是哪幾趟, 去了哪些地方.

基本上就是, 去過...拍過, 回家....把影像大概瞄過, 刪除不想要繼續留存的部份, 然後就把影像丟在冷凍庫.

每天都是新的開始, 許多屬於舊的, 比較少機會, 重新回頭去檢視或啥的.

最近幾乎每週一趟, 去幫小女兒送飯菜. ( 家裡面的蔬菜類已經很充足, 也得加減設法 " 去化 ", 尤其獨自住在外頭的, 精神上更孤單一些 ).

再者, 當地比較偏僻, 根本沒兩間屬於飲食方面的店. ( 多數只能自己烹煮 ).

小女又暫時還沒有自己開車, 公車班次又超少, 外出採買不便. ( 可能快要準備開車了 --- 到時候, 再去陪她實際上路幾趟, 大概就夠了 ).

因此, 2024/12/07.... 今晚, 又送過去了一趟. ( 夫妻倆 )

途中, 另一半 對於 " 將要 " 再度出門, 似乎也是充滿期望. ( 她至少也去過同個山區十餘次, 當然會留下許多的記憶 ).

但是她又有些擔心, 較晚出門, 是否會只看到滿地落葉.

筆者只能說 : 看到什麼都只是其次, 光是能夠 " 出門 ", 就很好了.

----------------------------------------------------

於是, 回到家之後的的晚間, 筆者又特別回顧了, 最近的一些年間, 所留下的影像記錄.

這樣子, 心裡面會比較 " 有一點底 ". ( 雖然氣候條件每年不同, 但是也不至於差距太多 ).

====================================

連續七個年度, 隨機抽個 1 ~ 2 張 代表.

2017 年度, 是暑假期間, 兒子課業太忙, 勉強帶著兩女, 五天四夜的出遊.

首日早上出門, 直接到屏東, 第三天下午從屏東, 先北返到台中市. ( 更久遠之前, 小孩都去過屏東地區相當多趟, 多數景點也都去過多次, 相同區域不用待太久 ).

去台中市...是為了請兒子吃晚餐. ( 家人聚餐 ).

第四天, 到台中的這處山區, 也走了一段路程的登山步道.



晚間當然又請兒子吃一次晚餐.

次日在台中的濱海地區四處晃, 結束該趟的旅途.

夏天已經去過同個山區了, 入冬之後沒再去. ( 紅葉部份, 中部山區從缺, 但是有拍攝新竹山區的 ).

=========================================

2018 年度, 有帶兒子. ( 他從小到成年的第三趟 ).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19, 夫妻檔.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20, 夫妻檔.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21, 夫妻檔.

按這裡顯示圖片

------------------------------------------------------------

2022, 大女兒有跟.

按這裡顯示圖片

她是同個山區, 幼童起算的第四趟.

瑞雪亭, 因為.... 海拔高度約 2600m ( 旁邊山頭是 3020m ), 冬天有機會遇到下雪.

按這裡顯示圖片

=====================================

2023 年度, 夫妻檔.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此趟, 12/08 早上, 發現建築物的屋頂曾經結了厚霜. ( 或是前一夜間曾經有飄雪 ).

陽光普照的天氣, 直到早上將近十點....屋簷的 融冰 ( 或雪 ), 不停的滴水都還持續在滴落.

====================================

同一棵 青楓, 不同年度的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因此, 雖然今年的日期會拖延到 12/17 ~ 12/19 .... 想要看到山區剩餘的紅或黃葉, 機會應該還不小.

早到, 可能還沒變色.

晚到, 可能滿地落葉.

沒辦法料得準. ( 除非是當地人, 可以每星期觀察一趟 ).

終究還是 --- 能夠出門, 已經先打 80 分了.

其他沒那麼重要.

編註 : 修正幾個字.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9 14:09

回顧篇 --- 連續兩天看到玉山.

在中部的平地或是山區的適當地點, 偶爾能夠看到玉山, 算是不稀奇啦.

重點是 ----> 拍攝地點, 跟玉山的直線距離有上百公里, 而且連續兩天看到. ( 氣候與空氣條件很重要 ).


更早的年代不談.

------------------------------------------------------------

2023/12/08 早上 07:24, 看到遠方的玉山, 拿相機拍了一下.

55mm 端 拍一張, 較寬景的 18mm 端 也拍一張. ( 1.6 片幅, 等於 1.6 倍 的望遠 ).

底下是 55mm 拍的, 遠山不明顯.



色彩調暗, 紅框裡面.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12/07 夜間, 車泊的停車處, 補拍了一些影像之後. ( 未來想要停當地, 可能需要運氣 ).


就往行車的終點前進.

途中的展望點, 又停了一下.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道路終點, 一些遊客, 也在拍落葉.

是 兩蹲兩站, 五個人.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半的背影.

按這裡顯示圖片

飛機剛好經過.

按這裡顯示圖片

================================

12/09 上午, 又看到玉山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調暗, 18mm 拍攝, 遠山很小.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55mm 拍攝, 以及調暗.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陽光普照, 眼前的山巒與停車場.

按這裡顯示圖片

調暗與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那處停車場, 估計有三個日期 ( 2024/12/17 ~ 19 ), 都會停在當地.

此趟山旅, 會看到什麼, 留下哪些記錄.

就... 到時候才知道.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15 21:45

準備出發了.

算起來, 距離開車出門 ( 本地縣市的行車當然每天都有, 是指出去旅遊 ) 的時間, 剩下倒數三十多小時而已.

根據筆者屋前與附近區域, 青楓 變黃的狀況, ( 前些日子就開始黃了 ), 目標山區因為 海拔高度 高達 1200 ~ 2600m ( 氣溫更低 ), 猜想, 大概樹上的葉子都已經 " 所剩無幾 ", 甚至於全無....變成乾枯的落葉.

不過, 不同山區, 不同海拔高度...以及不同樹種, 累積拍了幾十年 ( 最早是 民 74 年 12 月份, 都已經 39 年了 ), 即使今年沒能看到 夠漂亮, 夠壯觀的葉子情況, 其實也無妨.

重點是... 出遊 本身佔了 90 分, 景觀只佔了 10 分 而已.

會看到哪些 ? 也在倒數中.

--------------------------------------------------------------

隨便抽三個年度, 拿個幾張代表. ( 只是隨機而已, 不用特別挑 ).

幾張 2020 年度的, 雖然不像某年那麼壯觀, 至少...紅的黃的都有.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2021 年度, 也還算可以.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那一年仰望那處 紅榨槭 的樹林, 紅得夠漂亮.

可惜每趟都是 當日往返, 沒有閒時間可以爬山....只能遠望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更久遠的年代不談.

受限於空檔時間, 2007 ~ 2022 年度, 都是新竹台中, 當日往返 ( 早出晚歸 )....也都是只能 碰運氣. ( 多數的山旅, 收穫都算是不錯啦 ).

=====================================

到了 2023/12/07 ~ 09 ....難得可以 三天兩夜. ( 車泊 + 旅館 各一夜 ).

只是, 某一棵 青楓, 幾乎算是還 全綠. ( 跟 第 8 張 是同一棵樹, 不同拍攝範圍與角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幸好, 有拍到許多其他, 不同棵的樹.

--------------------------------------------------------------

2024 年度, 相對比較不巧.

臨時知道 另一半 在 11/29 ~ 12/06 要回去 外家 八天, 也沒有事先提早 " 動作 ". ( 預定上山日期與旅館房間 ).

如果 11/20 或是 11/25 之前就先訂, 至少有可能訂到 12/10 與 12/11 的. ( 可能樹葉還不會掉落太多 ).

直到 12/02 深夜, 筆者過去 夜宿.... 在深夜時刻, 終於 " 勉強 " 訂到了 12/17 與 12/18 兩個夜晚. ( 首篇內容的中段左右 ).

如果能夠早一點預定房間與決定上山的日期, 不但能夠提早上山 ( 12/10 之前 ), 而且不需要多耗費連續兩晚的 四人房 價格. ( 與雙人房價差 2300 / 每晚...兩天多花 4600 ) ).

總之, 世事難預料.

既訂之, 則安之, 上山之後, 狀況好壞, 也不用太在意.

能夠出遊, 就已經不錯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19 21:45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4-12-19 21:50 編輯

2024/12/19 結論, 尚可接受.

此趟山旅, 以 " 相機時間 " ( 手機 也一樣 ) 而言, 只有從首日 ( 12/17 ) 的第一張影像, 時間 12:49 開始, 到 14:15 的影像, 是屬於有陽光與藍天. ( 短短的 1 小時 26 分鐘 而已 ).

然後的整個廣大山區, 幾乎都是濃霧籠罩.

次日 ( 12/18 ) 雲多, 幾乎整日都屬於陰天.

第三日 ( 12/19 ) 最慘, 凌晨兩三點開始飄雨, 然後直到決定下山 ( 13:00 ) 為止, 多數都是霧雨濛濛.

先前不管是當日往返, 或是有住宿, 幾乎都是 回家日 看過日落 ( 假如認為有機會出現日落的話 ), 之後, 才會頂著濃霧, 摸黑下山.

回到家, 可能都晚間十點了.

本趟的回家日, 13:00 決定離開山區, 而且一路不停, 直接返家. ( 途中遇到道路施工, 被拖延近一小時 ).

大約 17:40 天黑不久, 就到家了.

因為無法確定放行時間 ( 沒有熄火 ---> 多數等待車輛皆如此 ), 沒想到居然耗費那麼久.

扣除等待時間 ( 只是呆坐於駕駛座 ), 實際行車時間約三小時三十分鐘. ( 快到家前買了一點東西, 煮晚餐 ---> 離家將近三天了 ).

======================================

屬於主要目標的變色植物, 還是沒有缺. ( 有點意料之外, 雖然上山的時間已經有些太遲, 還是有許多樹木, 都還在繼續的 撐場面 ).

更意外的是, 有某些生物, 是屬於該山區的初次邂逅.

首日上山的下午, 停車休息 ( 在車內簡單午餐 ) 的旁邊空地, 居然冒出一隻 藍腹鷴 ( 成年雄鳥 ).

左邊那位是後方車的婦人. ( 夫妻倆 在該地車床 ).



過去的很多年間, 都曾經停車在當地, 今年是首次見到那種鳥. ( 不同位置的其他地方, 倒是曾經拍過不少 ---> 有些算是偶遇, 有些則是 特意, 為了拍山雞而前往 ).

-----------------------------------------------------------------

次日 ( 從高處過夜地點 ) 又折返較低處山區, 主要是為了 補拍 一些楓紅. ( 首日算是趕著上山, 心情比較急 ).

拍完楓樹, 上行途中...又遇到一隻.

連 另一半 ( 藍色那位 ), 都拿手機下車, 去拍那一隻.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畫面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種 山雞 ( 藍腹鷴, 包括 公 / 母 與 亞成公鳥 ), 筆者都曾經拍過相當多, 意思就是 ---> 舊照有很多, 再看看. ( 有無貼圖寫文的機緣 ).

至於 本趟 所拍攝的部份 ( 鳥類 ), 則會 " 儘量多貼 " 一點.

==================================

同樣是次日, 在水池邊, 準備返回停車處, 剛好遇到一個蠻特殊的畫面.

山羌 與 動物拍攝者.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男女之間應該是退休夫婦, 兩人都拿 大砲. ( 男方用的鏡頭更巨大一支, 被草遮到 ).

首日晚間, 他們倆還拍到 長鬃山羊, 而且是母子檔. ( 次日晚間, 筆者在四度的冷風中守了兩個多小時, 撲空 -->- 次日晚間的晚餐後, 剛好又有遇到與聊到天, 得知他們的拍攝位置, 因此次日的夜間才特別跑去的 ).

也算是另外的插曲之一.

--------------------------------------------------------------

至少, 次日晚間, 筆者有拍到 白面鼯鼠.

因為它們是在蠻高的樹上枝椏間活動, 燈光也不夠亮. ( 快門時間長 ).

沒有拍到 " 自己夠滿意 " 的影像記錄. ( 假如下次會想要特別拍它們的話, 當然就知道該準備什麼東西了 ).

先以簡單的一張代表.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隻 飛鼠, 也算是筆者與該山區的 首遇.

===================================

後記 : 遇到野生動物, 運氣 蠻重要. ( 人物 與 動物 的相對位置與距離, 以白天而言, 包括光線的角度 ).

在池畔 無意之間遇到 山羌 的後來....

筆者的 另一半 先走到返程的上方, 筆者繼續在下方等待. ( 還沒天黑, 猜測 山羌 有可能再度冒出來 ).

結果, 山羌 是從靠近 另一半 站立位置的那一端, 鑽出草叢.

筆者使用 短鏡, ( 事前根本沒料到, 會遇到 山羌 ---> 長鏡 在車上 ).

結果....另一半 用手機拍到的, 比 筆者用單眼相機拍到 的, 似乎還更清楚.

--------------------------------------------------------

三日之間, 發生的故事或是拍到的畫面, 也算是不少.

反正就是, 先以手機的拍攝記錄為主, 有空就加減貼.

屬於相機拍攝的數量更多, 則是要....看空檔是否足夠.

因為, 預計 12/26 ~ 12/27 兩天一夜, 另外一趟的山旅, 大概 " 也有可能 " 會成行.

如果去的話, 又將會出現更多的新影像.

會說 " 大概 "....是因為.

最主要的目標, 是要 " 補拍 " 類似底下的畫面. ( 目標與拍攝位置, 直線距離相隔 20 公里 ---> 不用懷疑, 除非辛苦爬山, 否則....那已經是 全台灣 距離最近的拍攝位置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如果 12/26 或是 12/27 的氣候預報都是 " 壞天氣 ", 可能就會放棄前往山區了.

到時候, 再研究.

編註 : 修正一個措字.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20 21:35

2024/12/17 出發日.

早上九點多, 另一半 還在忙碌於 洗衣服, 晾曬衣服.

多數 12/16 晚間準備的所需預備物品, 在一大早, 另一半 也都先行拿到車上了.

筆者另外拿了 毛線帽 / 橘色防風衣 / 灰色中型登山背包 ---------> 如果需要長距離行走或是爬山的話.

暫時放在車子旁邊, 早年 公車候車亭內 的鐵製矮椅子上, 因為... 鑰匙在 另一半 那裡. ( 不急, 沒有先跟她拿 ).



家裡面該打理的事情, 都已經弄得差不多....早上將近十點半, 終於準備正式上路.

因為連續兩晚都是住旅館, 沒有需要車宿 ( 中型以上 SUV 才有辦法達到要求 ), 因此, 另一半 要求, 這趟換開她的轎車.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目標是到山區 看楓葉 ?

楓葉的話, 筆者停車的旁邊, 就有一棵鄰居的, 而且葉子都已經轉色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走到靠近一點, 拍攝的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是距離最近的一棵 青楓, 距離 500 公尺外, 另外有二十棵左右. ( 小面積的青楓樹林 )

自家的半徑兩公里範圍之內, 可以觀賞或是拍照, 青楓 的總棵數, 可能超過 500 棵.

車程一小時之內的 石門水庫 下方區域, 青楓 加上 楓香 的數量, 可能也不止 500 棵.

而且在過去的許多年間, 有關 楓樹 方面的紅葉, 都已經不知道拍攝多少年, 多少趟了.

既然已經拍過那麼多 ( 根本不缺影像的部份 ), 為何需要大老遠的跑到別處山區, 去看相同或是類似的東西 ?

而且, 耗費還不低哩...扣除油錢與開車時間, 光是房間部份, 就開掉 9800.

唯一的理由其實就是.... 理由 = 旅遊 而已.

=====================================

將近十點半之後, 正式上路了.

上山之前的小鎮上, 買完一些準備三天午餐的東西. ( 熟食 / 麵包 / 泡麵 / 零食...).

註 : 旅館提供早晚兩餐.

--------------------------------------------------------

中午時分的 12:49, 拍攝首張照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 就要一路爬升, 直到高度 2275m 的旅館.

待續....

================================

後記 : 看到屋前的楓樹已經變色, 附近道路邊的, 也都已經變色以及陸續落葉了.

目標山區的海拔更高也更冷, 原來以為可能只有 落葉 可以看. ( 只剩下看山與看雲, 或是走路爬山 ).

對於紅或黃葉, 沒有抱持很大期待的.

結果嘛....實際狀況還不錯.

或許是, 因為每棵樹的 體質 都不太相同. ( 耐冷能力也不同, 變色時間因此不同 ).

去年屬於盛期的, 幾乎已經掉光.

但是, 去年還滿樹綠葉的, 卻剛好開始轉色.

總之就是, 踏出家門前往山區, 會有何收穫, 老天 自有決定.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22 13:58

舊照回顧.

隨著小孩陸續出生以及上學, 屬於 非假日 ( 沒有短時間內要接送小孩 ) 的空檔, 夫妻之間就可以安排 當日往返 的旅遊.

早上出門, 直衝山區, 看過紅葉或是爬個山之後, 又趕緊返回新竹. ( 加上還 年輕, 衝勁與活力都很足 ).

不談早年, 從 2007/12 再度重返之後, 隨意抽個幾張, 做為代表.

同一座山, 西側 ( 或是 西北側 ) 的樣子.

公路視角.



樹林中的 青楓.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屬於東面 ( 或是 東南面 ) 的樣子. ( 明顯的岩石山頭, 也是 公路視角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空氣良好的狀況之下, 可以看到遠方的 玉山. ( 相距約 百公里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如果爬山, 視野的透空處, 可以看到苗栗縣 馬拉邦山 ~ 大克山 的山稜. ( 俗稱 馬克縱走 ---> 只是低於 1500m 的郊山, 筆者沒走過, 但是... 曾經單登過最高的 馬拉邦山, 那趟也是為了 紅葉, 嗯 ... 感覺有些失望就是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苗栗縣的中級山, 也相當有名. ( 加里山, 高度 2220m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登山途中, 有些闊葉樹, 相當巨大.

按這裡顯示圖片

爬山的話, 目標就是它們, 紅榨槭, 三張代表.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同一個山頭, 爬山途中的視角.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會成為 " 幾乎 " 年度會前往的目標, 終歸就是... 許多的記憶在其中.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後記 : 2024/12/17 的三日山旅, 遇到一對 拿大炮 的夫妻檔, 已經退休, 住在台北新店. ( 就是拍攝山羌, 又說拍到 帝雉 / 白面鼯鼠 / 山羊 的那一對 ).

對方說 : 她們每年的 3, 6, 9, 12 月份, 都會去該山區一趟, 而且都是三天兩夜.

天啊, 跑得還真勤哩.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25 21:34

正式進入山區.

道路開始慢慢爬升, 到了一處路邊, 有三或四 " 大叢 " 的 聖誕紅.

基本上, 每趟經過 ( 以及 好天氣 ) 的時候, 都會停車, 拍一些影像記錄.

雖然每次都差不多, 不過... 時間不同, 人的年齡也不同.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完聖誕紅之後, 繼續往上爬升.

途中, 有一棵 " 拍過相當多次 " 的 青楓.

沒想到, 今年已經延遲上山, 它們的葉子多數都還在.

唯一的缺點就是, 緊鄰的一棵 台灣杉, 枝葉越來越大, 拍攝視角嚴重受限.

按這裡顯示圖片

走到樹底下, 再拍個幾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比較可惜的就是, 拍攝的視角受到很不好的影響.

假如能夠移除附近的各種障礙或是大樹小樹, 直接拍到 " 完整一棵 " 的話.

這棵 青楓 可說是 " 整山無敵 " 的一棵. ( 以 青楓 而言, 樹型最漂亮壯觀的. )

近年來真的是 一年比一年 更不好拍. ( 被其他大型, 中型樹木的枝葉遮擋, 一年比一年更嚴重 ).

幸好, 過去的年間, 屬於 " 此樹最壯觀輝煌 " 的影像記錄, 已經留下夠多.

註 : 6 # 有貼過兩張代表. ( 該篇的 前兩張 ).

拍過這棵的楓況之後, 繼續往高處前進.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1 21:22

沿途加減拍.

途中, 有一台大概是三噸半, 停在幾棵 青楓 樹下的位置.

猜想, 可能是車宿吧. ( 直到第三天 12/19 筆者下山, 都還沒有離開 ).



陽光穿透, 景觀就變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隨手拍個幾張之後, 繼續往山區前進.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某處的展望點, 可以看到 舊中橫 一帶的山區, 也是 白姑大山群峰 的山區. ( 這趟有雲霧, 看不到, 之前拍過 ).

也同樣的, 拍個幾張記錄.

臉部沒有很清晰, 就不用特別 碼 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到了一處停車休息的寬闊地點, 停車休息.

沒想到, 樹林中, 出現一隻 不太怕人 ( 不要跟太近, 不要大動作就不會跑掉 ) 的 藍腹鷴 雄鳥. ( 成鳥 )

隨手拿出手機, 按了三下.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沒想到, 次日的 12/18 上午, 在另外一處, 也見到一隻. ( 同樣是 雄性的成鳥 ).

不算是特別啦 ---> 帝雉 雄雌 與 亞成, 藍腹鷴 雄雌 與 亞成 ( 包括 幼雛 ), 筆者都見過與拍過.

能夠看到, 終究還是覺得很高興. ( 因為一般的生活中, 不會看得到 ).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3 12:48

前往 住宿地點.

一轉眼, 那隻 藍腹鷴 又回到森林裡. ( 看不到了 ).

只是一個短暫瞬間, 四處都是雲霧瀰漫.

原本陽光之下, 帶著亮黃色的 青楓, 因為看到 藍腹鷴 ( 拍鳥優先 ), 還來不及拍攝, 就全都沒了.

當時的打算是, 反正還有 次日 與 第三日, 再度前往去拍攝的機會還存在. ( 拍到顏色亮一點的 ).

況且, 過去年間, 相對較好看的樣子, 也拍過不少. ( 未來的年間也應該還有機會 ).

因此, 雲霧沒有造成任何困擾. ( 又不是一輩子只去一趟的那種 ).

====================================

滿山雲霧, 就拍雲霧版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乾枯的落葉.

按這裡顯示圖片

霧裡面的人與車.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因為四周都是霧, 沒有什麼景觀.

隨意拍幾張記錄, 就直接前往預定的住宿地點了.

顯示溫度可能不準 --- 當時應該是 8 度. ( 次日凌晨還曾經低到 2 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非假日, 車輛不多. ( 多數都停到靠近房間的底下區域, 停上面要走較高較遠 ).

這個位置, 一年前的 2023/12/08 ~ 09, 筆者的 SUV 也曾經停過.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4 17:16

住宿地點, 四處散步.

另一半 到櫃台去報到. ( 訂房的名字是她的 ).

因為到達的時間還早 ( 上山途中的下方山區雲霧, 早早閃人離開 ), 筆者於是開始四處走一走.

房間區域都在下方, 因此是往下行走.

木屋與楓紅, 有種寧靜的復古氛圍.



空中有雲層, 無陽光....色調偏暗.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偶爾亮一些, 屋頂與落葉. ( 整區域都是以 紅榨槭 為主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繼續走, 地面的落葉....代表冬天的樣貌.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偶爾出現一小塊的藍天, 可惜一直沒有光線.

拍照 這件事, 都屬於 隨機, 隨緣.... 無法強求. ( 沒遇到的, 就是沒遇到而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半 報到完之後, 也獨自慢慢往下, 走到同個區域. ( 一年前, 雙方也曾經住過此處, 不需要特別等她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攝幾張記錄之後, 雙方又往上, 走回車子 ---> 要停到距離房間近一點的位置.

途中, 仰拍. ( 前面 屋頂與落葉 的同一棵樹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5 15:22

偶爾的藍天.

兩個人又走回停車的上方.

偶爾的藍天與飄不停的雲霧, 另一半 當然也會拍. ( 記錄所見的各種事物 ).



出現幾台 重機.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附近四處散步, 加減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到了山區之後, 就是到處走走看看而已.

之後就把車子開到比較接近房間的位置, 先把一些基本物品搬到房內, 休息一下.

然後, 又出門....去看看有沒有 日落景觀 可以看的.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6 17:33

2024/12/17 又見到一次的日落.

過往較久的不談, 2022 & 2023 年度的 12 月份, 也都曾經有看到過.

嗯, 次日的 2024/12/18 ... 又一次.

=====================================

把一些需要的物品都搬到房間之後, 傍晚五點, 氣溫只有 4 度左右, 決定去看是否有日落可以拍. ( 雖然拍過相當多趟了, 畢竟每一年或是每一次, 景觀樣貌都不同 ).

在平地, 太陽下去之後, 大概頂多再撐個十分鐘 ( 雲彩的顏色變化 ), 或是最多十五分鐘, 就可以打包回家了.

沒想到, 因為是在高度約 2300m 的位置, 相機是從 17:06 ( 太陽剩下半顆 ) 一直拍到 17:40. ( 34 分鐘 ).

因為以相機為主, 手機是偶爾才拿出來拍一下, 從 17:18 拍到 17:44.

總共來說就是可以從 17:00 ( 整顆太陽 ) 一路拍到 17:44 ( 變得更黑 ) 為止. ( 甚至於可以更晚 ).

跟平地拍攝, 時間差距 " 明顯大很多 ".

註 : 屬於高山的日落, 當然也都拍過 ---> 沒有特別注意到這方面倒是. ( 與平地不同的可拍攝時間差異 ).

----------------------------------------------------------------

太陽已經下去, 臨時才想到手機.



逐漸的, 空中出現類似紫色的暗影.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然後, 居然又突然變亮了一些.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同時間或是角度的色澤變化.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最終, 不是沒得拍了.

而是... 另一半 感覺已經膩了, 也快要冷到 受不了 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好乖乖的離開, 回去吃晚餐.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8 14:14

2024/12/17 日落, 相機版. ( 兩篇之一 )

拍攝與等待時間較為漫長, 影像的張數也較多, 分成兩篇.

--------------------------------------------------------------

筆者覺得時間可能有些遲了, 但是....還是必須等待另一半準備好.

那是連續許多年來, 筆者 " 自己認為 " 該山區的最佳日落觀賞點.

註 : 結果, 次日的 12/18 才知道, 最佳位置是相距 4K 的更高處 ---> 本篇拍攝的那裡, 算是 第二良好 的等級. ( 實際差距也很小啦, 差不多 ). ( 是由一年去了至少四趟, 而且每趟都住宿數天的新店遊客講的 ---> 2023 年度 之前, 筆者都是一天往返, 因此, 匆忙趕路的狀況之下, 能夠發現 第二佳 的日落拍攝位置, 也算是很不錯了 ).

======================================

前往目標地點途中, 看到太陽了, 趕緊在路邊的寬處停車, 先拍一張再說.



只是, 這裡的 拍攝視角 非常狹窄....實際樣貌是這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 匆忙拍了兩張之後, 就趕往原來預定的目標位置了.

--------------------------------------------------------------

本位置的拍攝視角, 大概是上圖的 十倍寬.

而且左右稍微移動的話, 可以拍到更旁邊的不同角度.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拉近一些, 太陽快不見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正式消失.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稍微右移十來公尺, 可以看到西南面的郊山. ( 拍太陽是接近西面 ---> 冬季的話, 大約 西南西 吧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假如低處的空中沒有雲層的話, 甚至於可以拍 夜景. ( 沒拍過, 只是判斷而已 ---> 可以隱約看到平地的燈光 ).

===================================

雖然已經日落一段時間, 空中的光線, 還在逐漸變化出, 某些不同的色調.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 還在冷風中繼續等待....觀察光線的不同樣貌. ( 氣溫 4 度 而已 ).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10 19:49

2024/12/17 日落, 相機版. ( 兩篇之二 )

在拍攝視角較佳的位置, 蠻冷的天氣之下, 持續觀察光線的不同變化.... 文字略.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光線與天空越來越暗, 懶得去調高 ISO 數值, ( 天暗, 只是很小字的黑色 LCD 顯示, 無法看清楚, 除非開燈來弄, 否則根本沒辦法調 ),加上焦距 拉近 ( 光圈會變小 ), 嗯....糊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是那個位置的最後一張. ( 17: 36 相機拍攝的部份, 後面又用手機 ).

====================================

走往車子途中, 在狹窄視角的透空位置, 又再度補了一張. ( 17:40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黃昏的景色拍完之後, 準備回到住宿地點, 吃晚餐了.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19 20:31

2024/12/17 晚間.

旅館的晚餐時段, 好像是 17:30 開始入座的樣子. ( 17:30 ~ 19:00 )

為了拍攝日落, 筆者夫妻倆的進入餐廳時間, 可能都已經超過 18:00 之後了.

結局就是 --- 主菜的 咖哩雞肉, 統統都沒了.

不過也沒差, 只要能夠把肚子給填飽, 就已經足夠. ( 夫妻雙方的觀點都一樣 ---> 反正, 在正式上山之前, 在某個超市, 買了一堆的零食, 泡麵, 熟食 甚至於好幾大塊 的炸雞, 完全不缺 雞肉 這種東西, 真的不夠飽的話, 還有一堆泡麵在支撐 ).

因此, 次日的 12/18 .... 同樣是拍完日落之後, 才回去吃晚餐. ( 而且距離旅館還更遠一點 ).

--------------------------------------------------------------

停車的位置, 剛好就是工人清掃附近的落葉之後, 堆積落葉的地方.

倒車的停車方向, 車尾的落葉, 堆積可能一公尺的高度, 相當壯觀.

車內後視鏡的影像.



近拍 後視鏡, 左邊是山壁側, 真的堆很高.

按這裡顯示圖片

車前的地面, 當然是被掃過的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吃完晚餐, 附近走個幾步, 就進入房間休息了. ( 氣溫頂多四或五度而已 ).

註 : 12/18 凌晨, 溫度只有 2 度.

整體上, 可能有 15 坪 的空間裡面, 有兩個雙人房間. ( 大的那間, 大概可以擠下六七位的大人 ).

這間比較小間, 筆者睡的.

那條白色電線 ---> 床墊 有加熱功能.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小客廳, 只有 電熱水壺 ---> 也夠用了.

電視...又老又舊, 訊號也超級差.... 大概 30 年前 那種狀況.

不過, 根本不用看.

按這裡顯示圖片

走廊, 右邊是衛浴.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半 睡的一間. ( 按了五張, 兩張代表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 就看次日要去何處了.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2-7 12:56

2024/12/18 山區四處兜風.

早餐之後, 先往下山的方向, 尋找可以拍攝的目標.

隧道出口的後方, 有一棵 青楓.

只是, 顏色雖然還可以, 但是沒有適合的光線與背景. ( 藍天 )



繼續下行, 到一棵同樣是 青楓 的地點.

葉片是蠻紅.

只是, 不光是被鄰近的無樹小樹長高遮擋, 還有一棵生長快速的台灣杉寬闊枝葉, 遮擋超級嚴重, 幾乎完全沒有拍攝的視角.

用手機, 完全使不上力. ( 屬於相機的, 狀況好一些....有空再看看 ---> 寫不完, 空檔時間有限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幸好, 過去的年間, 最壯觀的場景, 都曾經留下漂亮的影像記錄.

=====================================

決定折返, 開始 上行....

途中, 剛好又遇到一隻, 藍腹鷴 的 雄成鳥.

另一半 與 另一位剛好經過而看到 的女遊客, 拿手機在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相機版, 同樣略. ( 可以拍到 幾乎 滿框 ).

------------------------------------------------------------

進入隧道之前, 同一棵 青楓, 下行時拍攝的不同角度, 加個兩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繼續上行, 途中的一棵 尖葉槭.

它們在冬季, 只會單純的變成鮮黃色. ( 不會有 橘 或 紅 的顏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 再度往高處前進.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2-14 16:49

沒有景觀的瞭望台.

努力趕工....早點結案.

-----------------------------------------------------------

持續上行, 一路到了接近可行車的最高區域. ( 高度落差已經在 100 公尺內 ---> 本日最低可能 1200m, 最高約 2600m, 大概到 25xx 的區域範圍了 ).

空地可以停個十幾台車, 然後, 開始走往所謂的 觀景台.

那個標示一公里, 筆者自己認為 ---> 假的, 應該是絕對不止. ( 或者, 山區的標示距離, 是 點對點, 而非指 路徑長度 ).

註 : 不是筆者腳力太差 ---> 曾經多次重裝, 獨行陌生高山的人, 還沒到那麼不堪.

距離不談, 沿途還有一段的高度落差. ( 腳力太差的話, 真的會有點辛苦 ---. 另一半 也覺得, 怎麼走了那麼久都還沒到  )....

到了兩棵松樹, 筆者知道....可能不遠了. ( 不曾上去過, 生物的一種本能 ).



然後.... 開始飄雨了, 霧 + 雨.

雨傘當然有帶....但是, 景觀....徹底沒了.

於是到了觀景台看一眼之後, 又回頭, 回到車子附近.

-------------------------------------------------------------

回到停車處, 變成偶爾的細微雨絲, 就在路邊隨意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 又上車, 開到行車的終點附近地區.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天氣嘛, 同樣的霧氣加上陣陣的小雨.

幸好, 不是 大雨.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2-18 20:34

鳥鳥的天氣.

2024/12/18

花費不少的時間, 往返觀景台....霧氣加上陣陣的小雨, 沒什麼搞頭.

不過, 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 常常都如此, 也沒什麼奇怪 --- 每趟的山行, 都是 運氣 兩個字.

繼續上行, 把車子開到行車終點之前的不遠處.

天氣暗沉還下雨, 加減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 開到終點, 停車.

旁邊有一棵 紅榨槭 的小樹, 顏色還不錯. ( 可惜太小棵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來雨勢似乎慢慢停歇.

帶著兩支雨傘, 走往水池的方向, 並且繞池子一圈.

繞圈子到一半時 ( 入口對岸的位置 ), 另一半 跟外家 ( 岳母 ) 在 line 的視訊.

讓老人家藉由手機螢幕看到, 附近區域大概的景觀.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天氣不佳, 繞完水池, 準備走回車子.

途中, 另一半 檢視掉落的松樹綠色毬果, 發現裡面居然還有一粒 松子. ( 種子, 可食用 ).

於是又變成四處撿, 打開檢查 --- 猴群採來 " 吃過 " 的, 不是自然掉落. ( 因此, 尚存種子的機率與數量都極低, 好玩的性質居多, 早被猴子吃光了  ).

總共撿到可能二十粒種子 ( 用迷你塑膠袋裝起來 ).... 後來回到新竹之後, 另一半卻找不到, 被她搞丟了. ( 是放在她的背包 ).

回到車子, 又開回旅館. ( 距離停車處, 下行約十公里 ).

=======================================

回到第二晚的住宿地點. ( 連住兩晚啦, 沒換地方 ).

因為高度與氣壓較低, 密封的袋子, 都膨起來了. ( 筆者還曾經遇過, 在車內 瞬間直接爆掉 的 ---> 當時還被嚇了一大跳, 以為車內發生什麼嚴重的 大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睡的床.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半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他略. ( 晚間有拍到一隻 白面鼯鼠, 再看看....空檔時間有限 ).

--------------------------------------------------------------

12/19 ... 準備離開旅館之前.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山區還是一堆雲霧.

再度走一趟觀景台, 有看到與拍到一些遠處的景觀. ( 相機版, 暫略 ).

然後又回到車子, 繼續上行.

到了一處, 路邊紅葉狀況還不錯的地點, 另一半要求下車. ( 她想要走一段路 ).

筆者繼續往前約一公里, 早年曾經在那裡, 見過 帝雉 的地點. ( 曾經拍到數次, 但是都沒遇到 天氣 / 光線 夠優的 ).

註 : 至少, 曾經在某個中級山的登頂返回途中, 拍過一次 夠優, 而且真的是屬於 野鳥 等級的. ( 不是被人類撒飼料引來的 ).

因為已經拍過 夠清楚 的....這趟即使沒拍到, 也無所謂.

------------------------------------------------------------------

停在路邊, 換成長焦, 看是否有機會, 來個巧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過了可能 15 或是 20 分鐘, 另一半 到達了.

筆者說 : 這裡 " 可能 " 會有 帝雉 出現.

另一半 問 : 你不是以前都拍過了嗎 ?

筆者答 是.

那就.... 繼續開車往上了.

=========================================

再一次到了行車終點的附近.

按這裡顯示圖片

人車也很少. ( 非假日, 天氣冷, 視線也差 ).

------------------------------------------------------------------

補個兩張, 2011/01 .... 十四年前, 霧雨天氣中, 某次的巧遇.

母鳥在 左下方 努力吃東西, 公鳥在警戒.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公鳥會隨時看著母鳥的動作行為, 當然也隨時都在盯著 人類 以及四周. ( 注意或是判斷, 是否有必須逃離的危險狀況出現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有關 鳥 的方面, 同樣.... 再看看.

畢竟, 要看到與拍到它們, 機會不是常常都有. ( 時間很多, 經常性在拍鳥的少數人不談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2-23 16:24

霧中漫步.

在行車終點附近, 簡單晃一晃.



氣溫四度, 冷天又滿天陰霾 ( 還有冷風 ).

另一半 覺得 意興闌珊, 寧願躲在車內, 只開一點窗縫, 至少比較沒那麼冷.

=======================================

雖然天氣狀況很差, 不過....對於台灣的山林, 筆者算是相當習慣了. ( 獨自一人, 在偏遠高山的極端地獄都曾經待過, 這種中海拔的天氣, 根本只是 正常 / 普通 而已 ).

既然都大老遠的來到這裡, 筆者決定, 還是往 林道 走個一小段吧, 獨自一人, 也有一人的不同感受. ( 前一兩年, 帶著 另一半 跟 大女兒 也走過...那次的天氣更好一些 ).

天氣與光線都很差, 只帶手機, 沿途, 就是加減拍.

陽光與藍天, 有漂亮的意象.

天空有霧, 也是自然的另外一種樣貌.

重點是, 忠於事實. ( 不需要刻意去修圖那些的 ).

文字略.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兩篇, 手機影像就可以結案了.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2-25 14:06

該準備下山回家了.

在林道慢慢往前走, 有時候往前拍, 往側或上方拍, 或是回頭也拍.

天氣不好, 拍不出什麼像樣一點的景觀.

反正, 加減留下一些生活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比較有紅葉的路段, 都走完了. ( 兩年前帶大女兒走過, 走到更遠的地方, 因此知道沿途的狀況 ).

也該回頭了.

回到林道的入口附近, 一棵小樹.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外有一棵 尖葉槭, 顏色最多只會變黃....但是, 幾乎都還綠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回到車上, 準備下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霧中的紅葉, 再拍一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有三度而已, 不用繼續耗了. ( 缺乏好天氣, 只是多耗費時間而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就一路下山, 返回家中.

至少, 夫妻同遊的最重要目的, 順利完成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2-26 17:12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5-2-26 17:15 編輯

補上一篇, 另一半 傳到自家群組的.

也都是 手機版.

算是跟小孩們, 報告大概的狀況而已.

繞池子一圈的時候, 巧遇 山羌. ( 後來發現, 有一公跟一母, 共出現兩隻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走往觀景台的返程, 遇到一群不太怕人的 金翼白眉. ( 經常見到人類的鳥, 只要別靠得過近就好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幫她拍的, 池邊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停車處附近的部份景觀.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貼完了, 本主題暫告一段落.

相機版的話, 就再看看了. ( 不同的各種景觀較多, 篇幅會更龐大 ).

附帶貼個一張, 當作簡單代表. ( 藍腹鷴, 成年的 雄鳥 ).

原圖縮.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局部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編註 : 修正文字的位置.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www.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