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小地主大佃農 百萬薪農民 [打印本頁]

作者: 2home    時間: 2010-4-1 10:40     標題: 小地主大佃農 百萬薪農民

消息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01/78/2342b.html

小地主大佃農 百萬薪農民
更新日期:2010/04/01 04:11

〔記者花孟璟/鳳林報導〕種稻的農夫也有年薪百萬的一天!鳳林鎮全鎮耕地2/3都休耕,超過1000公頃,也是花蓮縣內休耕地最廣的鄉鎮,鳳榮地區農會今年辦理政府「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成功媒合141公頃土地轉租給年輕農民,超過9成土地都投入稻米生產。農會觀察,這幾年花蓮米身價高,青年農民佃耕10公頃地,年收入可到百萬元,比上班還好。


鳳榮1100公頃農地休耕


由於人口老化嚴重,老農民耕不動田,加上土地破碎耕地小,收入不成比例,鳳榮地區農會統計,去年度鎮上1500公頃農地只有400多公頃有持續耕作,1100公頃處於休耕,農政單位每一期稻作要發出的休耕補助就高達5000多萬元。


媒合18名青年農夫承租


農委會推「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今年第2年,在鳳林鎮已經發酵,鳳榮地區農會推廣股指導員黃榮和說,去年第一年只有媒合成功6公頃,農會積極辦說明會,鼓勵老農民將農地登錄農地銀行,供55歲以下年輕農民以1公頃1萬元租金承租,今年第一期稻作前,已有220位老農民所擁有的141公頃耕地,媒合給18名青年農夫承租,今年的媒合率為全縣第一名。


鳳榮地區農會統計,141公頃中,除了5公頃登記栽種飼料玉米,其餘都投入稻米生產,這些佃農的生產模式,都是採大面積機械耕作,可以耕作更大的耕地面積,提高收入。


兩期稻作收入 有上百萬


農會分析,鳳林鎮的耕地產量偏低,平均一公頃1期只有8000至9000台斤的稻穀,賣掉可得13萬元,扣除每公頃成本6至7萬元,還有4到5萬元收入,如果單一農民耕作10公頃,一期稻作即可獲利近50萬元,一年2期稻作加起來就有上百萬元。
作者: Ericg89127    時間: 2010-4-1 12:33

供55歲以下年輕農民以1公頃1萬元租金承租
裡面隱含人民買單百萬,造就佃農尚可的收入
並未有國際競爭優勢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10-4-1 12:49

一公頃1萬元租金.跟一公頃休耕補助多少?邏輯上有問題.
應該是報導裡有甚麼漏網了.
作者: Ericg89127    時間: 2010-4-1 12:55

應該是休耕補助費用政府照給,承租者只負擔1萬
作者: smhu    時間: 2010-4-1 12:58

3# 山林雅境

應該是沒錯啦...而且老農拿到的會比休耕補助還要多的樣子...
所以就像Ericg大所說的其中都是人民納稅錢拿去補貼。不過至少還好啦,有耕作總比休耕領補助強一些!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10-4-1 13:06

5# smhu
這就對了.報導有時就是失真差了一些.差一個關鍵內容就差很多.
作者: 壞壞農場    時間: 2010-4-1 21:43

沒有把成本算清楚.........政府就是這樣
作者: 文川    時間: 2010-4-5 18:47

政府的預算是量出為入的,幹嘛算成本!
作者: 黑面    時間: 2010-4-6 11:20

本文章最後由 黑面 於 2010-4-6 11:35 編輯

小地主老農拿到的是每期作每公頃4.5萬元或5萬元(租約期間達3年以上),承租人大佃農只需付1萬元, 其餘政府買單, 是活化休耕田措施之一.

農業政策/活化休耕田
   2. 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營效率之三贏策略

        為鼓勵專業經營戶承租95年或96年任一年連續兩期辦理休耕有案之農地,復耕種植水稻、飼料玉米、牧草或青割玉米等,對於符合「小地主大佃農」身分者,承租人可依「小地主大佃農」之輔導獎勵機制,由政府提供租金長期無息貸款及企業化經營產銷輔導,達到活化農地利用,擴大經營規模目標,對於地主及承租人獎勵方式如下:

      (1)出租獎勵:給付地主每期作每公頃4.5萬元以上(由承租人支付地租1萬元以上,另政府給付3.5萬元),租期3年(含)以上者,給付5萬元以上(由承租人支付地租1萬元以上,另政府給付4萬元),本項給付較農家將農田休耕種綠肥賺款3.2至3.7萬元為高。

      (2)承租獎勵:承租人每期作每公頃付租金1萬元以上,該項租金低於民間租金行情。為鼓勵種植糧食作物,契作生產飼料玉米每期作每公頃獎勵2萬元,種植有機作物每期作每公頃獎勵1.5萬元,契作生產牧草或青割玉米每期作每公頃獎勵0.5萬元,種植水稻得辦理保價收購。

  本項休耕政策調整,以小地主將休耕農地出租給大佃農經營三年以上為例,小地主每公頃每期所得由4.5萬元提高至5萬元以上,其中政府補助4萬元,大佃農負擔1萬元以上(視承租地區租金行情而定),可提高小地主收益,減輕大佃農之地租支出及政府休耕補助,達到三贏目標。  


不僅如此, 還有其他優惠措施.



   1. 農地租金無息貸款
        承租農地租期為3年以上者,得向農會或全國農業金庫申請租金貸款,利率0%,以承租金額貸放。

   2. 經營低利貸款
        承租農地擴大經營規模者,得向農會或全國農業金庫申請經營貸款,利息1.0%。專業農民每一借款人最高貸款額度為1,000萬元,其中週轉金最高貸款額度為100萬元;資本支出以其實際投資金額80%為限。農業產銷班、農業合作社、農會及農業企業機構部分,每一借款戶單一貸款案件最高貸款額度為 5,000萬元,其中週轉金最高貸款額度為500萬元;資本支出以其實際投資金額80%為限;貸款餘額最高以8,000萬元為限。但情形特殊,報經農委會專案同意者,不在此限。

# 基礎環境改善補助
  承租休耕農地有復耕需求者或因土地劣化,亟需改善土壤條件及周遭環境者,每公頃補助比例最高不超過1/2,且補助金額每公頃不超過2萬元,並以申請1 次為限。

# 產、製、儲、銷設施補助
(1)補助對象:產銷班、合作社及農會等組織型大佃農。
(2)補助項目:以產、製、儲、銷等共同使用設施(設備)為主,並依據政府年度資源及補助合理性,優先將大佃農企業化經營之需求納入考量,補助比例以不超過1/2為原則。
(3)申請及審查程序:大佃農應研擬經營計畫,並依農委會現行農業管理或農業發展之補助計畫申請與審查程序辦理。


詳情請閱農委會的重大政策 / 小地主大佃農
作者: 阿宥    時間: 2010-5-9 12:00

最後還是要回歸市場機制,問問經濟學老師,擴大經營規模,增加利潤、降低成本的前提還是要產品能受到消費者歡迎,這樣才會有利潤,這樣農業才經營得下去。  所以呢?不管政府花多少錢,最後還是要先解答什麼樣的作物、經營模式能獲利,不解答也沒關係,反正就是經過市場考驗,能生存下來的農業從事者就是答案。

最近,有機會再來檢視這個政策的規定,發現有放寬一些限制,產銷設施的補助也不再只有農會、合作社的組織型才獨享,專業農民也可以有,光這一點就不錯。因為,農會大家都知道,政府補助再多的設備,也只是放著不用,因為農業生產不是農會的主要業務,信用部才是;而產銷班呢?有許多認真的產銷班,但有更多名存而實亡;合作社呢?這就不是很清楚了,但總覺得規定綁手綁腳。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10-5-9 20:50

本文章最後由 山林雅境 於 2010-5-9 21:14 編輯

上次在花蓮實際碰到的慣行稻農用上這小地主大佃農的經驗給大家參考:當時他正在除草機除田邊的草,我的直覺是----他應該是使用了有機或自然農法,不然他為什麼不用除草劑呢?於是開始了與他聊聊天哈啦的過程.原來他跟我有著相同一樣的看法:------除草劑還是會助長某些雜草的畸型發展.可見得慣行農民的觀念也是跟上時代環保的腳步.問他為什麼不發展有機稻米?他就給我算了產量及價格分析.有機米價格可以貴一倍,但有機米產量卻不及1/2一個距離.這也就是他選擇環保新觀念慣行稻米的原因.而且他是充分利用了政府:---------小地主大佃的獎勵.他的經濟規模算法是:一甲地一年的利潤在6到八萬.他必須向政府承租十甲才有這個產量規模效應.而且他也正是如此執行中.

地主老農拿到的是每期作每公頃休耕的錢(向政府申請及領取),承租人大佃農只需付政府1萬元(每公頃), 這個政策是中短期的.就是三年一約.如果地主老農及承租人大佃農都滿意,還可以續約兩年.之後這個政策是否續辦就沒有下文了.應該是試辦吧.
具體做法是:承租人大佃農親自跟地主老農打好關係穫得首肯後,再向政府相關單位申請.所以承租人大佃農必須給周遭好幾位地主打好關係穫取信任才能成為大地主ㄛ.一般都是周遭其中一位願意耕作的鄰地主最容易博取周遭好幾位地主的信任.要不然我怎麼知道這位新佃農亂搞整垮他的田地呢?
作者: 阿宥    時間: 2010-5-9 23:48

其實,農地出租這還是因地、因人而異,在我老家彰化二林,從事農業的年輕人有,但相對少很多,要找到農地來耕作就看自己的背景了,我更鄉下一點的老家,堂哥、堂叔、嬸嬸的面積加起來都好幾甲了,然後同一個村子裡再牽一下關係,那就更多了。

來到嘉義,就...,真的是映證了一句話,「人不親,土親」,還是在地的才有辦法。
作者: 壞壞農場    時間: 2010-5-10 09:44

靠.....我家族的地早就被我的增祖父敗的差不多了,你知道的這些,大部分都是我阿伯他們作工買的啦,利害吧,我阿媽外加兩個阿伯,兩個姑姑,可以買四甲地外加讓我老爸和我叔叔讀書,所以我只有繼承祭祀公業和沒有人要的地,算是很正常的啦,真正最累的是我阿伯,但是他每一塊地都是持分的,最好的地是給我叔叔吧。
這邊的民風很保守,而且習慣不一樣,能耕作的就不會放過,地力那麼差還不是硬作下去,而且在怎麼種都是種稻米,連農藥店都不想開在這裡.....
作者: vanilla.garden    時間: 2010-5-10 14:40

!!!真的不需要把成本算清楚!!!

雖然敝人在下我不是農民,但對政府補貼農民及鼓勵參與農業相關
活動補助相對站在正面立場,總比政府預算拿去亂花好太多了!!

農業是看天吃飯的行業,總得風調雨順且需那些害蟲人形害蟲
吃剩下來的才是農民所得

先鼓勵擴大參與人才及技術才會進來,真的形成規模後再來計算成本可能會好些!!
作者: 阿宥    時間: 2010-5-10 21:16

成本真的要算清楚!!
不管指的是政府還是個別農戶。先就個別農戶來說,沒有把錢搞清楚的話,永遠不知道是賺錢還是賠錢,只賺到生產設備?所以呢,會計學還是很重要的。
至於政府呢?那就更重要了。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這句話聽過吧!過去錯誤的休耕政策已經讓許多農地休耕甚至成了荒地,更要浪費許多納稅人的錢。 推動新的政策要是沒有試算過,甚至精算過,冒然推動的話,還是會有更多人死在誤信政府下。最近的家禽全面電宰臨時喊卡,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作者: 壞壞農場    時間: 2010-5-11 21:21

務農真的要跟著政府的政策轉一定會葛屁,最好是自力自強比較好,大家也不用想說政府對於這塊會多用心,動不動就補助,都是騙人的比較多,被颱風掃到要付耕一分地給六千塊打發一下就算了,算是聊勝於無,還要機機歪歪....
大項的補助沒有一點點的人事背景可能也是會有困難阿
作者: smhu    時間: 2010-5-11 22:35

這是朋友的部落格,標題是2009.9月種蒜頭,裡面有段話
目前種了三﹒三公頃的蒜頭,有二區還沒種要種晚的,另外還有一﹒五公頃的地是同學不要種要給我們種的,但恐怕會管理不來暫時還是算了。


好像現在的大佃農都種稻子的...不是種稻的大佃農很可能在還沒有看到收成前就葛斃了?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www.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