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氣耕(aeroponic)與霧耕(fogponics)蔬菜栽種法 [打印本頁]

作者: dailing    時間: 2010-4-8 02:49     標題: 氣耕(aeroponic)與霧耕(fogponics)蔬菜栽種法

哈囉各位大大
好久不見了
最近書寫完,沉迷在aeroponic的奇幻世界裡面
剛剛整理了一下相關資料
有興趣的可以來看看!
http://alingling.blogspot.com/2010/04/aeroponicfogponics.html

阿羚
作者: nenghsin    時間: 2010-4-8 03:00

不就是十幾年前很瘋的水耕栽培法!
那個價格為了吃一盤青菜,花了好幾張小朋友,實在......
作者: william8864    時間: 2010-4-8 06:49

據說水耕或是人工生產的蔬菜吃起來的味道千篇一律都是一樣的,
不像自然生長的蔬菜經過風,暑,寒,燥,熱
每種都有特殊的風味.
吃起來應該也會特別的營養健康.
作者: dailing    時間: 2010-4-8 18:26

不是水耕啦
而且這個在自家diy就不用花錢買了
對於有土地、陽台的人而言
當然是要種在土裡面囉
這個氣耕跟霧耕比較適合都市住宅
作者: nenghsin    時間: 2010-4-8 19:40

英文很濫我是聽不懂。
我看不出有何差別!都有使用到岩棉跟蛭石當介質,加入水的瓶瓶罐罐,應該包含除了氮磷鉀跟其他一、二十種微元素。
只能說一個住磚房一個住別墅的差別罷了!
他們沒住在土裡,是以岩棉跟蛭石當介質,裝土在那裡早沖刷掉了,那可能住在土裡。
想當年去人家的桃太朗番茄圓跟水耕蔬菜園,都是種植箱蓋子全打開看過。調養殖液的攪拌桶子跟原料也看過,但也只懂化學符號,其他就不懂。
作者: rightway    時間: 2010-4-8 20:15

所謂的氣耕看起來像是水耕,或者其改良。
二者都屬於設施園藝的一種。
因為亡妻以前教過相關的一門課,所以我有些接觸。
基本上,設施園藝大都有其特殊需求,否則常常是利不及費。
此外,岩棉會變成垃圾,投入的能源、物料都比傳統方式多,感覺不是很環保。
另外,人類模擬的環境大多不如自然,還是天然的最好!
作者: setlinso    時間: 2010-4-9 10:09

1# dailing
羚大:您部落格的影片怎麼都是教人種大麻的
作者: william8864    時間: 2010-4-9 13:23

大麻? 看起來像是豆科植物, 原來是大麻喔.
怪不得常看電視新聞, 警方又破獲大麻室內栽培場.
原來栽培這麼的容易.

不說還不知道呢, 好眼力.
作者: nenghsin    時間: 2010-4-9 19:16

8# william8864
一般人那會知道,況且各國法令不同!有些地方不算非法。
作者: setlinso    時間: 2010-4-9 21:06

大麻? 看起來像是豆科植物, 原來是大麻喔.
怪不得常看電視新聞, 警方又破獲大麻室內栽培場.
原來栽培這麼的容易.

不說還不知道呢, 好眼力.
william8864 發表於 2010-4-9 13:23

耶??
難到是眼花??
作者: yes5155    時間: 2010-4-13 19:43

本文章最後由 yes5155 於 2010-4-13 19:45 編輯

最近剛好在思考類似相關技術,[植物非試管克隆新技術又叫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是現代計算機智慧控制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高新農業技術],但不是在想如何種植而在繁殖,根據網站上資料我想應該可以快速繁殖很多高難度物種,新奇的是只要一片葉子。dailing 姐可以上網參考看看.
作者: setlinso    時間: 2010-4-14 11:38

11# yes5155
植物非試管克隆新技術....這是對岸發展出來的新技術(應該說新名稱吧)
其實只要有一套可偵測補充,植材(蛭石.河沙)及環境濕度的設備就可以了.
這項技術並沒甚麼.不要把它想的太困難.
所謂只要一片葉子是不對的,正確來說應該是一節含一葉一芽的枝條.
作者: yes5155    時間: 2010-4-14 21:35

本文章最後由 yes5155 於 2010-4-14 21:37 編輯

曾經網路上有位大大在移植月橘的地上發現一片葉子還是翠綠的,經仔細檢視發現一片葉子居然長根,不過這位大大的這片月橘葉子,後來並未成長而枯死了,我看了以後思考這片葉子在這樣部分組織環境是否缺少了芽細胞,而無法繼續成長,但是現在我覺得只要部份組織就可繁殖這是可能的,只要打破成長機制或提供比現今更適合的環境;另外附帶提及有關克隆新技術,如何為一般民眾普遍使用,不需提供二氧化碳或成長微量元素及精密之環控,而利用現有簡易材料達到一樣效果,其原理才是我所感興趣的.
作者: setlinso    時間: 2010-4-15 16:08

不需提供二氧化碳或成長微量元素及精密之環控,而利用現有簡易材料達到一樣效果,其原理才是我所感興趣的yes5155 發表於 2010-4-14 21:35

yes大..假如有研究出新方式記得一定要分享哦
作者: yes5155    時間: 2010-4-16 02:38

本文章最後由 yes5155 於 2010-4-16 02:54 編輯

無論從播種.阡插.嫁接.芽接.水耕.生長芽體組織繁殖.進而發展花粉.花藥.根部組織.葉組織,甚至現在已有進步到細胞繁殖,人類對於植物的瞭解,在於地球史上仍然為一極小部分,然而現今只要能精妙掌控部分竅門就在農業史上得到很大成就.例如牛樟扦插繁殖技術中最重要的一環,即植物生理學上所謂「幼年化」的理論,最近思考在地球古世紀泥碳紀時期,是何種條件而使各種植物繁茂生長,進而造就現今物種繁華景象,在當時很多植物植體組織均能在適當環境條件下繁殖,不應侷限種子繁殖或生長點組織繁殖的迷思而且現今各種植物雖經不同環境產生演化.仍應保有當時重要的共同特性,培育重點應著重於.陽光.溫度.空氣.碳源,為基礎,至於植材之酸鹼.微量元素則次之,找出當時泥碳紀環境應可解決現今植物種植及繁殖困難,而且近期發現過去只著重於根部及植體外部環境,卻忽略水份對於整體植物有重大影響,這點改變了我以往栽植方法,不過上在建構中尚未實施執行,我想繁殖一般植物已經不是非常困難,有一天那些繁殖名貴的牛樟.油杉.穗花杉將會輕而易舉,但重點在於成本與成果之平衡,一般人的設備.學識及時間,均無法與專業工廠匹配,但是我還是抱著做就對了心態去享受,因為只有做才知道困難在哪裡,而且作的雖然辛苦但很快樂,畢竟我也只能以業餘休閒能力去作,只因為我好喜歡植物(我內人可能認為我瘋了 ),在此說明每個人的喜歡程度不同也許受限環境空間及經濟條件,有人只要一株,有人要整片叢林,也有人已經擁有一座植物園,但裡面卻沒有一棵他在意的植物,不知setlinso大大想要繁殖何種植物,也許小弟剛好有所瞭解,也許就幫上忙了.附帶一提的事.我並非認為中國吹噓其技術領先全球,在其中許多訪談中已透露出其中奧妙,提供許多思考空間.
作者: coobeelar    時間: 2010-9-3 13:48

謝謝分享   看起來成長比較快  跟日本的植物工廠利用光波照射加速植物成長一樣 雖然非土耕植物長得比較快 可是有論調質疑這樣生長出來的植物營養成分不如土耕植物  dailing 有這方面的資料分享嗎? 謝謝
作者: croxword    時間: 2013-2-4 11:02

請問這種霧耕真的好用嗎?
http://twaquaponics.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7172.html
作者: ChiaChen    時間: 2013-2-4 12:21

1# dailing
羚大:您部落格的影片怎麼都是教人種大麻的
setlinso 發表於 2010-4-9 10:09


你誤會了吧!!  那個影片是展示 7天的豆子苗的生長情形.  

看那個葉子長像,有點像矮性四季豆植株.第2影片甚製豆子都開花了.

另:大麻的植株似乎很大,葉子也很大,有大鋸齒,類似楓葉那樣.
作者: ChiaChen    時間: 2013-2-4 12:32

11# yes5155
植物非試管克隆新技術....這是對岸發展出來的新技術(應該說新名稱吧)
其實只要有一套可偵測補充,植材(蛭石.河沙)及環境濕度的設備就可以了.
這項技術並沒甚麼.不要把它想的太困難.
所謂只要一片葉子是不對的,正確來說應該是一節含一葉一芽的枝條.
setlinso 發表於 2010-4-14 11:38


其實那根本不需要什麼尖端新技術,我隔壁實驗室學生隨便切1cm*1cm的西瓜葉,放在agar plate(類似洋菜凍),一個月後長根了,又過一陣子就長出一棵新的西瓜苗,這是非常簡單的實驗,連一葉一芽都不需要.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www.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