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indu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1#
發表於 2016-3-30 12:17:04 |顯示全部樓層
古今中外,出現無數的人,但真正的老師只有一位,即是自我智慧。

因此,人若權威崇拜,視標準為絕對,使自己目盲,無師可救。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2#
發表於 2016-3-31 22:44:58 |顯示全部樓層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諸行,意指所有的存在,都是無常的,也就是沒有永恆不變的。諸法,指的是所有的道理,都在說明一件事,沒有一個存在,是主體性的,可稱之「我」,一切都只是客體。

所有的存在,都不是永恆的,因此沒有一件存在,包括道理、法則,是可以被視為「真」的。不是真的,無法當成是好的善的對的正的。

所有的存在都是客體,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我」也不是「我的」,沒有一件東西可以執著是私有物。一切的東西只能共有共享共成。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3#
發表於 2016-4-2 12:47:30 |顯示全部樓層
翻轉?

這幾年很多人在各個層面提出翻轉XX,大部分都只是改個作法就稱「翻轉」了,原因是人們總是以方法、手段來論斷好壞。很明顯的,方法、手段成不成就結果,而人們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

當然也有人稍微有點智慧,他們知道行動的翻轉不是真的翻轉,很多只是換湯不換葯,他們知道行動前的念頭決定行動,因此他們說要翻轉心念、動機。

如果我們只是改變心念或動機,但我們仍以善惡是非對錯好壞來論斷,我們的翻轉仍只是表面翻表面轉。於是有點智慧的人知道,決定這一切的是意識型態、價值觀。

翻轉意識型態價值觀是很難的,如果容易,就不會出現「翻轉XX」的事情了。人們總是認同與他們意識型態相同相近的事物,論斷相反相異於他們意識型態事物的為惡為壞。這樣能翻轉什麼呢?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4#
發表於 2016-4-8 19:34:21 |顯示全部樓層
前幾天有個出家眾問我怎麼不參加靈曲歌頌?我說我不需要,我們就「溝通」了一下,她下定論說我很「哲學」。前年有人說我是作文大師。

吸毒者找毒品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煙癮者用香煙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酒癮者用酒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樂音者用音樂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藝術族用各種藝術品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守財奴用賺很多錢來滿足他們心裡的欲望求得快樂。這些人滿足自己欲望來求得快樂的對象不一,但他們都以外在事物來求得快樂的行動都相同。

當然很多人會說對象不同結果就不同,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因為用外在事物來求得快樂,因此人心被外在事物束縛,人常常哭喊自由,但他們努力讓自己受到束縛。

「以平常心看待一切」,當人們的快樂必需受制於外在事物,他們不可能有「平常心」。只有當我們的內在喜悅是自我圓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才可能有「平常心」。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
發表於 2016-4-11 22:04:33 |顯示全部樓層
《老子.五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與福,它們怎麼出現的?出於人的價值觀所認定的。人們怎麼認定禍福?依據事情對人有利或有害,也就是說,事情滿足了人的自我利益,人們認定為福,反之為禍。

前一陣子,有幾個人來參觀我的農場,有二個人都認為太髒亂了,因為他們的上師教他們要「潔淨」。這幾天新聞說天天洗澡把身上的益菌洗掉了,一周洗兩次就夠了。我們怎麼認定,事情就被歸類為如何,但不是事情就是本質如何的。

除了事情並無本質為福為禍,同時結果為福的後續發展,可能為福也可能為禍,因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事情不斷的後續發展,不斷的是福是禍,又怎能論定事情是福是禍?因此任何的論定福禍,只是一種斷章取義,無視事情的完整性與必然性。

談禍福是無意義的,一切發生於必然,前面已經累積了必然發生的因與緣,事情就一定會發生。同時,發生的事情的後續發展,能福也能禍,只在乎一時的福與禍只是短視無知的表現。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6#
發表於 2016-4-18 11:36:02 |顯示全部樓層
本來無一物?

禪宗的神秀與慧能演出了很漂亮的戲,神秀認定了什麼是好的對的,這些框框所演生出的總總,神秀說要時時勤拂拭之。慧能不認同如此,他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造出來的,說「本來無一物」,本來沒有的,自己創造出來了,然後要再「時時勤拂拭」,這是自尋煩惱自造問題。

要理解這點,看起來很容易,事實上千百年過去了,理解的人屈指可數。因此人們說慧能是頓悟,神秀是漸悟。人們總是執著自以為是,然後說只能慢慢來,老實修行?

由此可知,放下是一件最簡單的事,也是最難做到的事。它不會因為如何而必然發生,如果某功法某作為可以達成放下,那麼很多人可以成就此點。但放下僅僅只是放下,不是種了某因而結出的果。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7#
發表於 2016-4-21 09:43:22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indu 於 2016-4-21 09:46 編輯

然後他就死掉了

如果你跟某人說道理,對方把你的結論給你貼標籤,你會做何感想?同時,你認為對方如何如何,罵他反駁他有用嗎?人們給他人貼標籤,最根本的原因僅僅只是缺乏智慧。人們不爽,罵對方反駁對方甚至動手打人,最根本的原因僅僅只是缺乏智慧。

現實的因與果是多因成多果,如果有人回答然後呢是把結果之一當成答案來回答,很明顯的對方在表現他的無知不智。人們不爽,罵對方反駁對方甚至動手打人,最根本的原因僅僅只是缺乏智慧。

人們不爽,但他們知道罵對方反駁對方甚至動手打人是無知不智的,於是說「無諍斯為第一」。最近看了一片日本卡通,演一個小女孩看到爸爸外遇,但她年幼無知不懂是外遇,跟媽媽說,導致父母離婚。小女孩想勸爸爸別離婚,爸爸罵她多嘴造成離婚的,小女孩自責從此不再說話。不說話、無諍就解決事情了嗎?最根本的原因的缺乏智慧仍沒有解決,只是表面創造和諧。

智慧的第一步是拿掉那些我們賴以為標準的框框,不用框框看這個事情,細心觀察一切,慢慢的我們愈來愈明瞭什麼是什麼,智慧即漸漸的浮現,不再耍白吃!但是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沒有智慧的,同時別人告訴他是沒有智慧的,大部分的人會見笑顛想氣,而不是自省。因為告訴別人沒有智慧是無用的,重要的我們提昇自己的智慧,表現出有智慧的樣子,讓他人見賢思齊。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8#
發表於 2016-4-25 19:24:28 |顯示全部樓層
《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葵瓜仔寶典云:「基督不在聖經裡,基督不在教會裡,基督只在每個人發出的愛裡。」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9#
發表於 2016-5-2 21:45:36 |顯示全部樓層
世界上最好的投資是愛,愛的定義是意識的無限擴展。當我們擴展我們的意識,我們愈包容,我們的能力和擁有的就愈多。

《史記·李斯列傳》: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0#
發表於 2016-5-4 13:50:34 |顯示全部樓層
意識的進化等於意識的擴展

生命從單細胞到多細胞,身體變多變大,意識也需多與大。意識是無限的,這有兩種情況,一是意識的量無限,故個體意識的量為有限。一是意識的質具有無限擴展的能力,生命在進化的時候,身體變多變大,意識同時也變多變大。

若個體意識的量有限,意識的進化必需達成量的增多。意識如何增多量?包容與容納不同的個體意識,大家集合成大的意識體,達成意識量的增多。若個體意識具有擴展變多變大的能力,意識的進化必需達成此能力的運作無礙。這個能力如何確保運作無礙?

愛是意識無限擴展的表現,實際行為即是包容、同理、含納一切。因此要讓意識擴展的能力運行無礙,或是包容含納不同的個體意識成大的集合體,個體必需施展「愛」的功法。

在地域情感下,人們說愛同鄉人,願意幫助讓利給同鄉人。在民族主義下,人們說愛同族人,願意幫助讓利給同族人。在國家主義下,人們說愛同國人,願意幫助讓利給同國人。在宗教大義下,人們說愛同教人,願意幫助讓利給同教人。在人種優越感下,人們說愛同種人,願意幫助讓利給同種人。在人道主義下,人們說愛所有人,願意幫助讓利給所有人。在新人道主義下,人們說愛一切的生命存在,願意幫助讓利給一切的生命和存在。

修行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人心中的框框範圍有多大,人的意識就具有多大的擴展能力或包容含納能力。這不是神通可以成就的,也不是信仰什麼偉人聖人可以達成的。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5 05:52 , Processed in 0.054586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