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austin779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球暖化下的調適處所-----農地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361#
發表於 2017-9-10 14:43:53 |顯示全部樓層
在山坡地防颱防雨的最佳手段,當然就是要有健全的水土保持觀念啦。適宜的種植方式(林農混合),及導水護土綠意植被,這些做好了。充分了解地質的特性,謹慎使用土地。相信就能快樂的與土地共存啦!


大大 說的很對!
從實務上的經驗,小弟頗有同感。

造林技術規則中的"山邊溝",若能重新得到政府的注意。
不只糧食自給率可大幅提升,"混農林法"也將帶給國家新的希望。
可惜了! 這個台灣特有的水文、地理,被當成了一種包袱、禁忌!
4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62#
發表於 2017-9-11 19:54:45 |顯示全部樓層
各家氣象機構一致對泰利颱風路徑大幅北修,對台影響範圍、日數也會明顯減少。
目前來看,有偏西北颱的可能性。

西北颱一向對北部山區是個大考驗,是一個未受到地形破壞的完整颱風。
北部山區的同學,更要加強防颱準備,不要低估了它的威力。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63#
發表於 2017-9-12 09:10:56 |顯示全部樓層
泰利颱風路徑今日再次北修,侵襲北台的機率大減。
一路不斷增強的泰利變成了怪物,像迴力鏢一樣撲向日本。

這下,換日本要全面繃緊神經了。

大氣變化莫測,北台仍需小心提防!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64#
發表於 2017-10-5 17:34:33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austin7798 於 2017-10-5 17:35 編輯

每年北極海冰面積最低記錄前十名內,只有2009年未入列,今年排名第八。

排名/年       /百萬平方公里   /月  /日
1        2012    3.39                    Sept. 17
2        2016    4.14                    Sept. 10
3       2007    4.15                    Sept. 18
4        2011    4.34                   Sept. 11
5        2015    4.43                   Sept. 9
6        2008    4.59                     Sept. 19
7        2010    4.62                     Sept. 21
8        2017    4.64                     Sept. 13
9        2014    5.03                    Sept. 17
10     2013    5.05                    Sept. 13

SOI指數過去數個月來,維持區間振盪格局,拉尼娜小姐也表現得溫婉有禮。


這段平靜的氣氛下,累積的海洋熱量無處宣洩,由秋颱引爆拉尼娜的可能性卻已節節升高。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65#
發表於 2017-10-5 19:01:10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austin7798 於 2017-10-5 19:03 編輯
山林雅境 發表於 2017-10-5 18:22
意思是只有五千多甲是冰面 ?


大大 不是的,面積單位是百萬平方公里。
例 4.64百萬平方公里 = 4百6拾4萬平方公里。
    1平方公里 = 約100甲多一點。

圖表簡易沒表達好,拍謝喔!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66#
發表於 2017-10-9 21:28:30 |顯示全部樓層
本月18日可清楚看到EC、GFS的模式中,MJO(季內振盪)由印度洋東伸至南海,再東伸至菲律賓海。
南太洋的大溪地與澳洲的達爾文之間也產生氣流,越過赤道進入菲律賓海。

還有一段時間所以變化還很大,看起來不像是單純的MJO(季內振盪)。
聖嬰或反聖嬰的發生位置相反,一在東太平洋,一在西太平洋,同樣是由海洋往大氣中傳送熱量。
可以把海洋看作瓦斯爐,把大氣看作是水壺一般,這個情況就是開大火煮開水了。

拉尼娜小姐(反聖嬰)對台灣的影響,主要是四季特徵會比較不明顯,該泠不冷該熱時又不熱。
過去的經驗只能當參考,也不是每一次都一樣。
目前有看到它的發生可能性再度提高,潑辣程度如何仍需繼續保持觀察!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67#
發表於 2017-10-11 05:59:13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austin7798 於 2017-10-11 06:03 編輯

台灣像被烤番薯,熱~熱~熱~熱不停, 終於要轉涼了!
受到南海 + 菲律賓海低壓區助功下,東北風突破副高阻擋,持續送秋意到台灣一段日子!

天涼好個秋,其樂融融也要注意早晚溫差大。
不管南方海域變化是福是禍,身體要先補一補再說。

EC、GFS模式都跑出怪物,甚至孟加拉灣 + 南海 + 菲律賓海同時出現一字排開的奇景。
這不是好事,人類也許該認真學習踩煞車了。
4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68#
發表於 2017-10-14 18:34:23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austin7798 於 2017-10-14 19:57 編輯

電視報導降雨造成許多地方有災情傳出,這個雨量是大但沒有特別突出。
許多地方的水文、地質有了新的變化,北部太久沒有這樣的雨勢來考驗,問題一下子都冒了出來。

南海 + 菲律賓的低壓環流,可能不只是單純的季內振盪(MJO)。
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持續反覆的發生,直到明年春天之後的更久未來。

對這次氣候表現敏感的地區,可能還連小菜都還算不上。
下旬時,小菜才會正式端出來,要加緊防災措施喔。
7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69#
發表於 2017-10-15 15:46:02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austin7798 於 2017-10-15 15:48 編輯
阿妙 發表於 2017-10-15 10:51
才小菜喔~~~
心臟受不了啦~~~


近年來都是大隻佬,還好強度都只有中颱左右,台灣剛好全閃過。
鄰國全部被 K 到叫不敢,菲律賓、越南、海南島、日本早就跪下去了 。

我們從EC、GFS模式中可以看到大氣低層(850hPa)。
南印度洋、南太平洋的水氣也越過赤道,匯入南海 + 菲律賓海的低壓環流中。
北印度洋、北太平洋的水氣因季內振盪(MJO)的因素,本就聚集在這同一區域。
台灣南方的水氣充沛到極點,這個情況可能會維持到明年夏初才會散去。

台灣南方的低壓環流中不時長出許多的颱風,台灣北方的西風大槽不時吹起東北風。
兩股勢力間的太平洋高壓東退下,正常氣候也會碰撞出許多的極端狀況(共伴效應)。
何況南方水氣充沛且非短期能夠消散,一個小小的撒嬌也會讓許多國家受不了!


6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70#
發表於 2017-10-23 07:13:33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austin7798 於 2017-10-23 14:13 編輯

嚴防明年春旱 談乾旱國家管理策略

摘錄自前項內容 :
未來影響降雨的氣候因子
秋冬至春季影響臺灣降雨的重要氣候因子就是聖嬰現象,以往9月預測11月的聖嬰指標成功率高達9成以上。
最新的預測顯示,今冬將近55%機會可能出現弱反聖嬰現象。反聖嬰如果在今年冬季成形,明年春季的降雨可能就不是那麼樂觀了,接下來可能又將面臨一場水資源短缺的狀況。
負責水資源調度的政府相關部門或是對於水資源敏感的產業界,需要及早因應這可能的情境!

下圖中,數值達 +7 以上為反聖嬰現象,今日來到了 +12.6。
4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地球暖化下的調適處所-----農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12 14:01 , Processed in 0.051357 second(s), 11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