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8查看 18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Seth賽斯心法--分享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6-4-10 08:55:56 |顯示全部樓層 |倒序瀏覽

告別過去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許添盛醫師講座


什麼叫告別過去?試著問自己一個問題,現在我人生的一切,能不能放下,或能放下多少?當你可以把你過去的、現在的人生全然放下的時候,你就可以跟你的過去完全告別。

告別過去這是一種心理感覺、一個心情,我們有多少人能真的做到告別過去。在今天這個當下,你能不能把所有你的一切是放得下的,開始去體會這個感覺,你們是可以把一切放下的。因為當你沒有好好地把所有一切的過去放下,你開始不了任何新的未來。於是你的人生就開始產生兩個字叫「無聊」,於是你的人生因為種種的執著、種種的放不下,你就覺得人生越來越索然無味。

很多人的人生後來變成越來越多的責任、壓力、義務、跟不得不,任何我們的人生問題、所有我們認為的適應不良,例如新的婚姻、新的環境、新的職場生涯、或退休生活,都在於我們沒有好好的告別過去。

例如以前你都住豪宅、開名車,習慣優渥的生活後,如何再以平常心去住普通的房子;或夫妻恩愛一甲子,其中一方提早離開了,這些過去你告別得了嗎?老年人為什麼不容易適應新的環境?如果過去他很成功、輝煌、高官、所有人都聽他的,他怎麼告別過去。

我們可能會以為過去的失敗,才是我們的陰影,才是內在的折磨,需要面對、釋放。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過去的成功、過去習以為常的日子會不會也是你的陰影。例如你是一個負責任的媽嗎,進入更年期,孩子離開家之後,開始不適應了;或是你突然發現另一半有了外遇了,你開始痛苦了。所有的痛苦,都在於沒有好好跟過去告別,而你沒有跟過去告別,就根本接受不了新的變化。

例如假設你手機不慎掉入水裡,進水損壞而必須告別它了。如果你沒有辦法跟這件事告別,就會產生自責、懊悔、痛苦、不方便的情緒,因為你還在用舊的想法在想這件事,你還在想為什麼會掉手機、又為什麼偏偏掉到水裡?可是如果你幫手機辦了告別式,跟過去告別了,你就會對新的手機有了另一種新的喜悅感覺。

當我們說過去有失敗所以要告別,其實失敗的陰影反而你告別的更快,失戀的人一定想要趕快脫離失戀的痛苦;至親往生了,你一定想要很快的遠離悲傷,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或者成績不好,你一定很努力想讓自己變好,所以告別過去負面失敗的陰影不難。難的是真正讓我們痛苦的,告別不了的,反而是「好」的過去。

例如假設你過去的女朋友是林志玲,以後你還會交哪一類的女朋友;過去你都用魚翅漱口的,現在你還會吃什麼,最難告別的,是那美好的過去!所以成功的過去也一樣要告別,如果你不告別成功的過去,它同樣也是你的陰影。

所有你生命想追求的,可能就是你該告別的。我們以為人生的失敗才是陰影或痛苦,才是內在的折磨,才是內在要面對與釋放的,才要去找心理醫師做治療的,不!

在《靈魂永生》一書中,賽斯曾說過,那些死後下「地獄」的人常較快恢復神智,也就是比較快覺醒,因為在「地獄」受到的折磨比較多,它們自己的恐懼在內心激發了答案的釋放,於是想要怎樣改變才能很快的離開那個地方。最慘的是那些上了天堂的人,因為舒適又不用受苦,而賴著不想走,直到靈界的輔導員來提醒它們該投胎了,他們麻煩的是不能告別過去,尤其是好的過去。我們最告別不了的是,過去的輝煌、你認為你達到的。

遇到痛苦,諸如離婚、事業失敗、以及人生挫敗才要去修行,並沒什麼了不起,那是自然而然要尋求解脫的。然而最苦的苦是什麼?沒有苦的苦,說不出的苦!所以很多人說他們明明過得很好、錢也不缺、孩子也大了,明明沒有事情煩惱,可是偏偏就是不快樂,因為你沒有一個人家認為的苦要去打破。你捨不下的是過去所有的勝利、美好與成就。

所有你生命想追求的,愛情、事業、婚姻、或親子,也許可能就是你該告別的。為什麼?因為會上癮。人生都是前後比較出來的,例如孩子以前就呆呆笨笨的,考上二三流的大學,你會高興的去買鞭炮來放,如果他有考上台大的實力,卻考上東海,你可能會想要去跳海。我們告別不了的是,我覺得我能做,但不能做到的。

你們要捨的不是負面的過去、過去的陰影跟失敗,而是你心中最放不下的、最捨不得的,就是"過去一直在追求的東西"。當那個心念出來了,表示你們才真的要進入內在身心靈的世界了,走上解脫、放下、心靈更大財富的歷程。但這個捨,不是今天就把所有財富放棄,那是一種「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境。我沒有想擁有任何東西,所以我擁有的可以瞬間放棄,因為可以隨時在不斷成長、學習與創造,因為心靈有更大的財富,不是藉由佔有跟控制。

我們永遠必須要學習如何跟我們所有的過去說再見,而無論有沒有學會,最後你還是得告別的。告別不是為了什麼都不要,而是過去的種種的創造,已經是你的限制跟負擔了,所以告別是為了更大的創造。
5

查看全部評分

我們是來地球出差、旅行、學習、考察兼玩耍的靈魂。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2#
發表於 2016-4-12 08:13:25 |顯示全部樓層
你創造自己的實相

賽斯理論的核心重點:  意識=能量=物質

  許多人談能量醫學的人幾乎都會提到一個公式:E=MC2。沒想到,採訪精神科醫師,才一坐下來,他也從這個公式起頭。

「愛因斯坦因靈這個發現而發明了原子彈,也就是能量與物質可以互換,情緒與疾病的關係也是,因為情緒也是一種能量,」許添盛絲毫不囉唆,三言兩語點出思考核心。

近十年前,許添盛有位好友罹患肝癌末期,醫生宣判只剩4∼6月的生命,許添盛決定幫朋友進行一星期三次的身心靈整體治療,同時搭配正統醫學療法,沒想到治療結果相當好,這位朋友至今仍健在,連醫生也不可置信這項奇蹟。從此,許添盛全力投入癌症治療,「這麼多年的臨床經驗,我堅信唯有從心著手,才是根本的治療,」雖然他因此被主流醫界排拒多年,仍舊充滿自信。

不斷潤澤許添盛信念,也就是賽斯理論的核心重點,它在愛因斯坦恆等式上又加上意識,變成了:意識=能量=物質。

許添盛醫師
畢業於台北醫學院。曾任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但為了更瞭解人類的精神、心靈對身體的影響,於是轉入精神科領域,曾執壺於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台北縣立板橋醫院身心科代主任。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3#
發表於 2016-4-16 05:31:46 |顯示全部樓層
心開闊,路就開闊

當我們在做自我覺察的時候,可以回來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經常心電感應式的,對別人或這個世界,發出什麼能量?就像身體會散發熱度一樣,你必須留意你對周遭散發出什麼樣的能量。做這個覺察之後,你就恍然明白,為什麼別人會這樣或那樣對待你了。

賽斯講的很清楚,如果你相信人性本惡,你就不會體會到人的善良;你對它完全關閉,他們於是將永遠對你表現出最壞的一面。他舉例說,當你認為別人不喜歡你時,你會心電感應式的使這事必然發生,而你也將把你的不喜歡投射到他們身上。

所以如果你經常覺得很苦惱,為何別人經常中傷、嫉妒你;或者我為別人付出這麼多,人家都沒有感恩;我是一個好人,卻常常遇到壞人;甚至同一個老闆,為什麼老闆對甲就和顏悅色,對我就嚴厲不假顏色。你要去探討,自己有沒有經常有意無意地散發出來那種負向的能量,然後你百分之百就會明白了,為什麼人家會這樣對你,並不是嘴巴有沒有對人家說了什麼。

其實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意外發生的,「你創造你的人生。」賽斯還是這句老話。你的老是運氣不好、很倒楣、遇人不淑、或碰到朋友借錢不還的鳥事,在心電感應的基礎上,那是你在發出某種召喚,吸引了相關的人事物到來。

你們的能量模式,自動地吸引別人這樣對你。你要開始注意你對周遭的人,發出什麼樣的能量模式,如果能改變內在能量模式,命運就改變了。所以賽斯這句話很重要「在物質生活中,你其實是看到你所想看的的東西。」經驗是跟著期望走的,你的經驗就是根據你的期盼而被造出來的,一個對危險的期盼真的會創造危險,對成功的預期將會創造成功。

「由可用的實相範圍你感知某些資料,按照你對實相是什麼的概念,而由你精心選擇的資料。那些資料本來就是你創造出來的。」你對實相的看法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你的核心信念。譬如你認為這世間好人多還是壞人多,是安全還是不安全的,賺錢容易還是困難。說實在的,這些實相本來就是我們選擇的、創造的。

例如某人在做一份很不得志的工作,經常被主管羞辱,被威脅要開除他,他認為自己已經年過五十了,離開這工作,沒有把握能找到下一個工作,於是他每天忍受著羞辱,過得很痛苦,然後癌症就找上門了。如果他對實相的看法是,我辭掉這份工作,就可以找到下一份工作,大不了先被老婆養一陣子,如此內心是自在輕鬆的,身體就不致承擔沉重的心理壓力。你對實相的看法,會決定你怎麼看你的人生,進入賽斯心法後,你看到的都是機會,你可以有一百萬種選擇。

賽斯曾舉畫家為例,一個畫家內心已經有圖像存在,然後將它們投射在畫布上面,他調配顏色,使他的畫成為一幅有血有肉的藝術品。我們每個人也都是自己的畫家,將我們內在的畫面變成外在情況或事件的模型。這個我們心中的形象,就是我們「想要的是什麼」,它把所有適當的情感能量與力量吸過來,賦予那些形象血肉,而變成實質的事件。

所以你們對實相的看法,左右了自己人生的道路,但受到過去經驗的限制,自己的信念與看法經常局限且狹隘。你們一定要學會信任,所有一切生命的本質、生命的存在,不是因為科學或知識,而是信任,就像你的心臟會跳,不是你知道怎麼跳,是你信任它。賽斯一直跟我們說,必須要相信每個人的存在是好的,生命是喜悅的,你的欲望是好的,情緒與感受也同樣是好的,你要接受你是一個好人,雖然也許會有一些不好的念頭。

賽斯說「宇宙積極地愛它自己及它所有的部分。世界愛它自己及它所有的部分,宇宙的能量不是中立或冷漠的,它是積極、正面的,它是被對自己的「即刻的歡喜」所推進的。」一個自在的生活態度是——歡喜過日子。既然宇宙喜歡你,你有什麼理由不喜歡自己。
記住,心開闊,人就開闊;心開闊,路就開闊。

∼取材自個人實相的本質、靈魂永生賽斯書與有聲書許添盛醫師主講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4#
發表於 2016-4-18 05:47:43 |顯示全部樓層

賽斯資料

賽斯資料(Seth materials)是NewAge最著名的學說,由於其資料搏大精深、見解獨到,贏得了全世界NewAge人的共嗚和肯定。賽斯資料是由女詩人珍•羅伯茲(Jane Roberts)在1963年至1980年的出神狀態下,替曾經歷多次『人身』、現已不具形體、居於多次元實相中的靈性導師-賽斯-口授其教導,並由她的丈夫逐字記錄。賽斯 資料探討的範圍非常廣,包括了靈魂的多次元本質、個人實相、群體事件、物理學、醫學、夢世界、 進化、超心理學、死後世界、未知世界、可能世界和意識擴展等資料。

主要的賽斯書包括:

1. Seth Speaks: The E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ul 《靈魂永生》
2. 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 《個人實相的本質》(上下集)
3. The unknown Reality, Vol. 1 《未知的實相上》
4. The unknown Reality, Vol. 2 《未知的實相下》
5. The Nature of the Psyche: Its Human Expression
6. The Individual and the Nature of Mass Events 《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
7. Dreams, evolution,and Value Fulfillment, Vol. 1 《夢、進化與價值完成》
8. Dreams, evolution,and Value Fulfillment, Vol. 2 《夢、進化與價值完成》
9. The Magical Approach: Seth Speaks About the Art of Creative Living 《神奇之道》
10. The Way Toward Health 《健康之道》
11. Seth, Dreams and Projections of Consciousness 《夢與意識投射》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5#
發表於 2016-4-18 05:50:40 |顯示全部樓層

事件的主要經驗與次要經驗

殺童案令人髮指,除了當事的被害人與家屬外,全國民眾從電視新聞不斷的播報中,都是心有戚戚焉,恐懼與不安全感也油然而生。已經有太多人討論此事了,其他的議題留待日後再討論,但不斷有許許多多類似的事件衝擊到我們內心,這裡用另一個角度來看世上不幸的事件,它們是如何對我們產生影響的。

賽斯提到事件的發生對我們而言,產生了主要經驗與次要經驗兩種。主要經驗就是,在我們時間的這個片刻裡,身體與環境的接觸,直接以感官方式存在的經驗稱為主要經驗;也就是你現在坐在這裡,當下的這一刻,你的眼耳鼻舌身對周遭的直接感官經驗。

次要經驗則是,「那些透過如閱讀、電視、與他人討論、信件等而來的資料為次要經驗。」這些經驗大半是象徵性的,例如你坐在家裡的客廳,看到台南的地震,大樓傾倒下來,你的主要經驗是溫暖的客廳,跟安定的環境,次要經驗是你透過電視,看到當地的人們被地震壓死。

賽斯舉例說明,「在一個安靜的、陽光普照的下午談到戰爭,與你在那戰爭裡並非一回事,不論他形容得如何栩栩如生。或者讀到能源短缺,與你坐在一個寒冷的屋子裡面不一樣。」

人活在兩個世界,一個是當下的物質環境,一個是活在自己觀念的世界裡。你永遠要記得這件事--「我活在自己主觀的觀念世界裡。」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與觀念裡。當你的主觀的觀念世界出了錯誤,就算你的物質環境很好,也會充滿了焦慮、憂鬱、恐懼與沮喪。例如你有沒有可能坐在一個平安的房間裡,而感覺世界末日要來臨了;或者走在街上,卻覺得隨時有人要害你。

所以找出你活在那一個觀念的世界裡非常重要。因為身體不只是對實質的物質環境起反應,它更會對你所活的觀念的世界起反應。「在我們所關注的層面,身體主要必須對當下的、即刻的、時空裡的主要存在反應。在其他層面,它有設備去處置許多其他種類的資料。但身體靠著有意識的心智,來給它對所占據的精確時空情況一個清楚的評估。」

你十分安全地坐在一間舒適的屋子裡,眼前沒有危險,然後開始去想沒有工作後,怎麼活下去,或萬一天塌下來要怎麼辦,這是神經病!因為身體會收到兩個東西,一個是你的頭腦不斷傳給它的,關於實相的概念;一個是身體不斷的針對當下的物質環境起反應。

所以我們給身體的畫面常常是矛盾的,明明在安全溫暖的房間裡,可是給身體的畫面常常是恐怖的、擔心的、害怕的想像畫面。身體機制嚴重地迷失了方向,因為給身體的訊號非常的矛盾。大部份的生病成因是,身體累積了一段時間的負面能量,它必須用疾病來釋放這些負能量。

「如果在以主要經驗來說,是自然地安全狀況下,你被來自次要經驗的不安全信號嚇壞了,例如由閱讀或不論什麼,而表現出缺乏辨識力。你不能分辨身體上目前安全的狀況,與那想像中也許是不安全的情況,而導致了危險的警訊。」如果這種矛盾的狀況繼續下去,你就不再知道自己是在真的危險,或想像的危險裡。

「於是你心智強迫身體處於一種經常的警備中,更不幸的是,你訓練自己去忽略當下這一刻你直接的、感官的回饋。」賽斯說我們不斷用想像力,把假警報投射到現在當下這一刻,還繼續投射到未來的每一刻,這導致了無力感,絕望的心情。

意念是一種電磁實相,「你透過你的信念形成實相,而你最切身的產品就是你的肉體。」安住你的心,身體就能健康。這並不是說要把眼睛轉開,不去看世上悲慘的情況,而是專注於當下切身的主要經驗,簡單的說,就是「活在當下」。如此做時,「你盡了責任,能在自己的經驗裡有所行動,因而影響別人。」如此就可以依你所能,對世界有所助益。

∼取材自心靈的本質賽斯書與讀書會許添盛醫師主講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6#
發表於 2016-4-24 07:39:46 |顯示全部樓層

快樂原則

有時候伴侶愛不愛我們、外在環境安不安全其實沒那麼重要,那是一個外在的事情。可是你有沒有覺得你是被愛的、安全的,這種感覺其實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它是直接作用在你的身心。

常常你可能都知道你很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沒有安全感、或很怕人家誤解,可是我們並沒有從這一點再去深入的探討。因此很多時候,你們在學身心靈都停留在頭腦的知道,光是我知道那是不夠的!任何的負面情緒、任何的心態是需要深入的覺察它,探索在乎人家看法的背後是什麼?我為什麼那麼在乎?有沒有辦法做到不在乎?因為我們可能知道,卻又同時維持以前的慣性,負能量就繼續在累積。

當你很努力向上,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很堅強的人,請記得回來照顧那個軟弱的、不夠堅強的自己。
當你覺得自己一路都表現得很好,而且被人家肯定,你一定要回來照顧那個害怕表現得不夠好、害怕不被肯定的自己。
當你一路以來都是很成功,表現很優秀,請記得回來照顧那個萬一你是失敗的、萬一你不夠優秀的自己。
當你一路以來都是承擔責任的人,而且把每個責任都做得很好,你一定要回來照顧那個其實什麼責任、壓力都不想承擔的那個自己。
當你一直都很累,覺得自己都是孤軍奮鬥的時候,你一定要回來照顧那個其實很想休息的自己。

心靈一定是平衡的,可是我們常常急於當某部分好的自己,而忽略了回來照顧後面那個負面的、陰影的、黑暗的自己。例如當你想當個脾氣很好、修養到家的人,經常氣一上來就把它給壓下去,是否已經忘了回來照顧那個壞脾氣的自己。你一定要記得這個東西,經常不斷的自我提醒 ,才不會容許內在負面能量,累積到某一個濃度,最後導致憂鬱症的發作,或產生任何疾病讓你倒下來。

如果一個人的過去,是藉由一直表現得很好而被父母與他人肯定,那萬一表現得不夠好,或做得很失敗的時候,還覺不覺得自己是被愛的、被包容與支持的呢?所以當你們表現得很好的時候,例如當上了律師、醫師、賺到了幾百萬、幾千萬,回到家受到父母及街坊鄰居的肯定,先不要高興得太早、爽得太快,因為爬上山終究要下山的,只有最後一次「出山」才不用下山。因為你內在一定有一個自己,它永遠在懷疑「我表現得不好,他們還愛不愛我?當今天我失去光環了,我還能不能被愛?」

任何人乖當然得到肯定,不發脾氣,不跟人家起衝突,當然人際關係好啊!你要問的是,如果我今天不乖了、不聽爸爸媽媽的話了,他們還愛不愛我?或者今天我跟你關係很好,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我都聽你的,但設若我不聽你的了,我還心不心安?你錢賺得多,被先生或太太肯定,這沒有什麼好高興的,但是那一天,萬一你錢賺得不夠多呢?你還是不是被愛? 事情總有一體兩面,我們常常只看到一面,忽略了還有另一面。

照顧那個害怕不夠好的自己,跟另一個可以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自己和解,簡單來說,就是真的打從內心相信,自己是可以不夠好的,而且我還是被愛的!但這並不是說,你不能越來越好,因為本來每個人就一定會越來越好。然而當你在越來越好的過程當中,你有沒有相信,你是可以不夠好的。甚至一個越相信自己是可以不夠好的人,他才能真的越來越好,而且這個越來越好才會持續下去,否則到某個階段一定會掉下來。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在你朝向越來越好的過程當中,達到任何人生的偉大的目的或理想的時候,你一定要用「快樂原則」。你的手段不能是扭曲跟辛苦的,否則慢慢會產生負能量,這負能量最後會拉低了、污染了你的理想與偉大的目標。

所以各位,你們不能辛苦的賺錢,要快樂地賺錢、不能辛苦的念書,要快樂地念書、不能辛苦的經營一段婚姻,也不能辛苦的扮演一個媳婦、女兒或兒子的角色。不能在達到任何崇高的理想的過程裡,參雜著辛苦、委屈、壓抑的調味料,因為這不是宇宙的真理。

宇宙的真理是「快樂原則」,輪迴轉世的本質是快樂的,人生是透過快樂原則找到自己內在靈魂的天命,透過快樂原則發揮你最高的潛能,最後利己利人利益眾生。賽斯曾說,人的價值完成有一個明顯的特性,就是快樂的效應,內在想要活力洋溢、放任地追求快樂。「透過追隨快樂,每個有機體也找到並且滿足了需求。生命處處都具有一個嚮往快樂本身之肯定特質的品質的欲望。」

例如如果你不是當一個快樂的父母親,你就錯了。你以為教育很成功,教出哈佛畢業的小孩,學會很多技能,可是這個孩子可能並不快樂。所以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本身是快樂的父母,唯有快樂的父母,才能教出快樂的小孩。今天不管你再怎麼教育成功,多麼含辛茹苦,孩子成就多優秀,如果你不快樂,以賽斯心法來說,我會告訴你只有一個字––「屁」。

世界所有得到糖尿病的人,都是透過辛苦的、不快樂的過程,而預期想得到一個快樂的結果。只要過程是不快樂的,結果也不會是真正的快樂。你最後會賺到錢、小孩會有成就、會得到所有你得到的,最後你會買了房子、車子,獲得物質上你得到的,但是你早失去了快樂。

你永遠會有個假設,如果怎麼樣了,我就會快樂了。例如如果孩子不拒學,我就快樂了、孩子上學了,又說孩子考上大學了,我就快樂了。或者說等我的孩子不吸毒了,我就快樂了、等那個人放過我了,我就快樂了、等我退休了,我就快樂了。你一輩子永遠在期待快樂,卻一輩子永遠過得不快樂。

我們必須記得,永遠在所有的過程中是要快樂的。而過程在現在,當下就是過程,快樂永遠在過程中,永遠沒有結果,只有當下。

如果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試,那麼誰在考完試了,還會再看書。如果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喜悅,那麼你還會繼續再看書。人生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時間,都是在過程,結果通常只有短暫的一秒鐘就結束了。世人都有個錯誤的信念,人生是苦,吃苦當吃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然後自我欺騙必定會苦盡甘來。可是苦萬一沒有盡呢?萬一甘不來呢?真正的快樂絕對不在未來,不在結果,而在當下,當下離苦得樂,不是苦盡甘來。

如果你不能在過程中快樂,不要奢望結果是快樂的,過程與結果必須一致。經過許多扭曲、不快樂的過程的人,就算是得到結果,得到快樂,它都會是扭曲的。一個快樂的人是不會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快樂的人,就已經是對這個社會做出最大的功德了。

∼戴禹鑌整理取材自許添盛醫師講座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7#
發表於 2016-4-25 09:48:35 |顯示全部樓層

到底是誰在叛逆

許多的家長很想提出的問題是,孩子很叛逆,不愛唸書,開始拒學了,我怎麼辦?我要如何對付很叛逆的孩子?孩子晚上不睡覺,喜歡玩網路,該怎麼辦?孩子會罵三字經,頂撞老師,我怎麼辦?

身為家長的父母親,必須先要有一個觀念,我們都只想如何解決孩子的問題,從更深的角度來看,反而是孩子透過他的問題,把父母親帶來做心理治療。孩子心靈有創傷,可能來自父母本身也是有心靈創傷的人,常常孩子因為不語症、自閉症、拒絕上學,被父母親帶來醫治,但是其實需要被醫治的,應該是父母親本人,問題小孩的問題出在那裡?父母身上!

例如孩子有躁鬱症,可能是夫妻潛在衝突的延伸。先生一開始就不贊成太太的養育態度,太太則抱怨先生長期在國外做生意,經常不在家,教育孩子的重擔都落在她的身上。所以所有夫妻相處沒有解決的潛在矛盾,通通會透過孩子展現出來。因此透過孩子的偏差行為或疾病,回過頭來做夫妻治療,去看到彼此之間,有多少年的無奈、內在潛伏的矛盾,把矛盾化解了,孩子自然越來越好。

所有孩子出的問題,一定點出這個婚姻的問題,還有父母親內在沒有面對的問題。婚姻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夫妻絕對沒有誰對誰錯跟贏家,不是一起贏,就是一起輸,要嘛就是全對,要嘛就是全錯。很多夫妻喜歡在孩子面前爭誰對誰錯、證明我是對的,對方是錯的。不是說孩子有問題,一定是誰的錯、誰的問題,也不是要指責誰。而是如果你的孩子有任何的狀況,它是父母親自我面對、自我成長,以及探索自己的一個最好方式,這就是解脫之道。

其實只有父母的心靈成長,才能了解孩子為什麼叛逆。假設你的孩子很叛逆,我會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遇到了一個很叛逆的孩子,這個孩子的行為代表了什麼?往往孩子的叛逆是代表夫妻之間,永遠只是表面一致,沒有真實的交流跟溝通。當一個孩子很叛逆,你首先要來面對你們的夫妻問題,夫妻是不是真的只是養兒育女,各做各的,沒有真正的心靈交流了。或許你可能會說,我的婚姻沒有問題,但是所有的婚姻都有要面對的內在的功課,也就是每個婚姻都有它自身的問題。夫妻內在心靈能量的瞭解真的很重要,否則你的孩子再怎麼教也教不好。

有一個案例是孩子剛上大學,吵著要最新型的手機,爸爸說不行,不給買,但轉個頭媽媽就買給他了;孩子不念書,爸爸說不念書就不要念,也不要幫他繳學費,生活費也不給,自己想辦法,然而太太卻偷偷地就幫他繳了,還塞錢給孩子。你怎麼教?問題出在夫妻之間,從來沒有好好地溝通。

第二,當你說孩子很叛逆,我要問的是,其實想叛逆的是誰?孩子的叛逆有可能他代表了想叛逆的是媽媽或者是爸爸,而把叛逆的能量給了孩子。孩子不肯上學,有可能是爸爸或媽媽當年本來就不是很想上學,可是當年的時空不允許,而今天孩子有了不上學的自由跟機會,其實是在完成你當年不想上學的心願。很多孩子的叛逆,是父母親當年想要的叛逆,但是苦無機會,從某個潛意識的角度,孩子透過他的叛逆在滿足他自己,也在滿足你,他做了其實你不敢做的事。所以如果透過孩子的叛逆,為你自己、婚姻跟家庭重新找回生命力,為這個家帶來新鮮的能量,叛逆不一定是壞事,它反而是美事。

要怎麼處理孩子的叛逆?支持他的叛逆,有可能你對的機會比較高,這是反向操作法。譬如孩子跟你說我不想唸書,你馬上就說「好,非常好,其實唸書沒有什麼了不起,雖然我們希望你去上學,但是不想去那就不要去。」你可能心想萬一真的同意他休學,卻一直都不去復學怎麼辦?但是你不同意他不去上學,他仍然不會去,你同意他,他會回頭,因此你對的機率比較高。孩子休學幾個月,甚至一年,他自己會跟你要求再回去上學。如果硬逼拒學症的孩子上學,用找心理醫師、斷網路跟手機等等手段,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更加重問題。你如果斷他後路,軟硬兼施,跟他翻臉,就沒有回頭路了。

還有人為了不准孩子上網,怕有不良後果,幾乎都要打起來,還有要勒死媽媽的情況發生。我的建議是,給他上網,無限上網,最好讓他看到眼睛瞎掉。但真的會瞎掉嗎?不會啦!其實父母都太杞人憂天了,整天煩惱孩子,搞不好眼睛先不好的是父母本身,孩子還好端端的。我們有太多負面的恐懼、擔心、與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

所有的孩子,最想得到的是父母親的認同跟信任,支持跟鼓勵。常常最重要的東西沒給孩子,不重要的東西卻一直塞給他們。不是說信任孩子,孩子就不會做錯,而是信任他,如果他做不對了,他會學習、成長、回頭,其實我們都希望父母這樣對我們,可是我們都沒有這樣對我們的孩子。

但你會說,孩子明明做錯了,怎麼認同他?認同是認同這個人,不是那件事。你認同這個人,他就有機會去學習,去嘗試錯誤、去改進。怎麼可能人從小開始做什麼事都是正確無誤的,然而父母都期待孩子不會犯錯,不要走錯路,什麼事都幫孩子打理好,什麼決定都幫孩子做,神經病一個!孩子可能會走錯路、做錯決定,但是因為在認同、支持、鼓勵之下,猶如點燃一盞燈等他回來。他一定會因為走錯路,而最後得到寶貴的知識、智慧,而走到正確的道路。所以開玩笑地講,有時候最無能,什麼都不懂的父母親,反而是最好的父母親。

例如孩子要踢足球,好!不想做醫生,要朝唱歌發展,好!要跳舞當舞蹈家,好!但許許多多的父母的第一句話會說「以後能當飯吃嗎?」馬上用現實觀念去框住他。要知道你一句話,孩子的心就涼了,也抹煞掉了從小到大你對他的好,因為孩子受傷了,他心想「原來所有你對我的好,都只是希望我走你要我走的路,原來當我不想按照你說的方式走,你就不愛我了。」

所以現在的父母親不容易,有時候我們一句話,莫名其妙傷了孩子而不自知,孩子就跟你越來越遙遠,漸漸地他很多東西都不告訴你了,因為你太快把你的想法加給他了,太快告訴他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是應該的。如果你們能夠花一點點時間來學習身心靈,來了解孩子的心靈,了解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覺得你跟他的感受是在一起的,你是支持與鼓勵他的,會輕鬆自在許多。孩子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失敗,可是因為有一個堅強家的後盾,他一定會找回自己的信心。

孩子的叛逆是來幫助你,是來給你力量,是要讓你跟他共同成長,也可能是代表了孩子想要找出自己生命的道路。所以在做法上,你們不見得會認同他,可是在感受層面,如果能夠去支持他、同理他、理解他,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很了解我、支持我,這個愛與支持,會讓他慢慢地找到自己的路。

∼戴禹鑌整理取材自許添盛醫師講座「我的孩子很叛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8#
發表於 2016-4-26 09:04:17 |顯示全部樓層

你愛自己或愛別人的方法對了嗎?

愛自己是否代表自私呢?它沒有標準答案,什麼叫「自己」?當我們在說愛自己,或愛別人,你覺得什麼是你。很多人說我對自己很好,每年都出國玩,買名牌包給自己,學唱歌跳舞,難道還不愛自己嗎?很多人認為我有愛自己呀!每天偷懶睡覺看小說,哪裡沒有愛自己。

賽斯心法裡講到「自己」的定義是不一樣的,賽斯說「你必然會以為你的自己只及於你的皮膚與空間相會的地方,你只在你的皮囊之內。」通常你以為肉體之外的杯子、天花板不是你,賽斯說它們通通都是你,「你的環境也是你自己的延伸,它們仍是你經驗的實體,凝聚而成實質形式。」

肉體外面也是你的延伸,肉體是直接的你,外界環境是間接的你,是你心靈能量的投射。所以肉體裡面的你,是你熟悉的自己,外面的環境是你未知的自己,你周遭的物體,其實是內在心靈能量的投射。

如果你不是一個快樂的人,你可能沒有辦法真的愛自己。如果你不是一個快樂的人,你也沒有辦法真的持續的、有耐心的、長久的愛別人。甚至如果你是一個不快樂的人,你可能會用不快樂的方法愛自己,以及愛別人,這叫扭曲的愛,於是愛又會生出恨,愛恨糾葛不斷。假如沒有探索自己的黑暗面,你說愛自己是沒有用的,你對別人的愛會變成恨。

愛永遠沒有錯,而是方法錯了,我常說自認為對別人付出最多的人,有時候最可惡。賽斯說,我恐怕你們所謂的自我覺察,是找出自己的缺點而加以改進;我恐怕你們的自我認識,所謂的修行,是發現自己犯了多少業障原罪因果,或觸犯了多少的戒律,然後努力想把自己變好。你努力想把自己變好這永遠沒有錯,錯在哪裡?方法!你的方法是找出你轉世上、靈性上犯了什麼錯,是否定自己,是判自己的罪。

在學習身心靈的時候,最常出現的錯誤認知是,你所認為的自我覺察,是在克服自己人性糟糕的地方,克服自己的懶惰、自私,是在消滅所有人性所有的黑暗面跟陰影面。而你所謂的自我認識,是把自己塑造成你心目認為的,很好自己的版本,然後永遠試著想隱藏缺點或改正缺點。

什麼叫做愛自己跟愛別人?我們所謂的愛,其實都帶著很多框架式的條件與框架式的思考。甚至我們所謂的自我接納,通常只接納我們認為好的部分。例如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是孩子表現得很好就愛他,表現得不好、吵鬧,就說他壞壞,就不愛他;或是等到孩子把缺點改好了就愛他,這樣愛的方式,今天如果換做你是那個小孩,是否也會被愛得很不爽。

請記住,唯有當我們不夠好的地方,真的被自己接納了,被別人接納了,唯有當你能夠接納了自己的不夠好,勇敢的承認、面對、接納自己的黑暗面,那才叫做真正的愛。而不是你又怕說錯什麼、做錯什麼、怕被人家罵了,那是防衛機轉!

如果我們不是真的面對我們的內在,雖然知道內在有黑暗面,自私、小心眼、愛生氣、愛計較、愛比較、愛錢等等,所以外在努力表現好,讓自己不被別人拋棄,這是面對嗎?就好比我知道沒有安全感,因此抓住每一個情人,跟他們說離開我你就死定了,這叫作自我覺察嗎?不是!我知道我很懶惰,所以我花了一二十年在克服我的懶惰,這是我們一直以為的接納、面對。我知道我好恐懼,所以告訴自己不要恐懼了,我知道我很小心眼,所以每天告訴自己不要再小心眼了,這那是在修行啊,這不叫做自我覺察,叫做批評、改進缺點、有條件的自我接納,不叫做愛自己。

我們總以為自我面對是找出自己的缺點,並且加以克服,那個東西不叫愛。問題出在「方法」上,因為你的方法是用克服缺點的,而不是接納和愛。可能你會懷疑如果愛那個懶惰的自己,會不會變得越來越懶惰?試問假如你喜歡喝可樂,會每天喝,喝到掛嗎?不會嘛!

接納自己的黑暗面是一種包容、整合、理解,接納是一種重新拿回自己真正的力量,而不是把它趕出門,當做沒看到,或藏在櫃子裡面當做不存在。所以愛自己與愛別人它包含了對自己存在的一個不斷的理解、覺察與認識,是你真的能面對它,而接受如同你的左手是你的一部分。

你內心的焦慮、不安面對了沒有,面對是一種帶著愛心的接納。接納你的黑暗面,會不會變得越來越黑暗?試問你接納左手是你的一部分,會被左手控制嗎?接納你的黑暗面,才不會被你的黑暗面控制啦!當你沒有接納自己的黑暗面,你的黑暗面的扭曲的能量,將會具體化為你的肉體疾病,或形成你的精神官能症如焦慮恐慌失眠、或躁鬱症、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患。如果你不接納內心的黑暗面,所有的黑暗面也會以外在不好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即所有人頭腦無法理解的「無常」。

宗教所謂的無常,是因為我們看不到所有背後的原因,因為我們一直任由我們的慣性,任由我們內在沒有面對的黑暗面,一直引導我們前進,沒有無常,事情就是這樣發生的。那是我們看不到潛意識、集體潛意識、心靈的深處所拉出來的訊息。所以學了賽斯心法,你看這個世界的角度會不一樣,其實你的內在知道這不是無常,只是你從來都不願意面對。

當我們面對我們的小愛愛,不是用傳統的框架去評論它們,自我覺察是沒有批評性的,帶著批評的覺察就不叫做覺察。批評自己怎麼這麼自私,這是自我覺察嗎?不是,任何帶著批評帶著目的的覺察,都不見底得是真正的覺察。常常很多人以為賽斯心法跟自己的某一個老師講得很像,其實一點都不像,表面看起來像一點點,賽斯心法是內在很深很深的覺察跟關照。

∼戴禹鑌整理取材自許添盛醫師講座、個人實相的本質賽斯書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9#
發表於 2016-4-27 18:03:20 |顯示全部樓層

學習能量的運用

什麼可以結束輪迴?賽斯說「當一個人學到了自律,終於喚醒了自制、同情,而最後學到的教訓:對創造與愛的正向欲望超過了毀滅與恨,當這也學到了,輪迴的循環就終止了。」人類建造文明,也犯下不可原諒的暴行,人類由他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正如由成功中學習一樣。當我們學習到自律與同情,把所有累生累世輪迴積聚的不平衡、憤怒、仇怨等等負面能量,所形成的毀滅與恨,轉成正向的創造與愛。一旦你做到了這一點,輪迴就會結束,這正是我們來人世間的功課。

賽斯一直在講,我們要對我們的能量負責。自私自利沒有錯,愛自己沒有錯,因為你照顧好自己,但在自私自利的同時,你願意了解別人的苦難,又學會幫助別人,那就不一樣了,你的能量開始正向了。但是我們要怎麼樣把生命的能量花在正面的方向?請問你有多少時間花在自暴自棄、自責、覺得自己沒有用、不平衡的人生方向,我們花一輩子的力氣無法原諒別人,姑且不論那個人值不值得原諒,但自己不快樂啊!所以我們在人世間輪迴,真的是在學習把能量用在正面建設性的方向。

為什麼人要受那麼多的苦難?賽斯說以這種方式來學得這些教訓是有原因的。「最初,宇宙只有創造,毀滅只是形式的改變,疾風驟雨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毀滅。」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因地震造成大樓倒塌、引發海嘯,許多人喪命,看起來似乎是毀滅性的災難,但所有的災難都是化了妝的祝福,以整個地球而言,它並不是毀滅,一切塵歸塵、土歸土,只是回到原來的形式而已。又假設地殼劇烈變動,整個台灣沉入海底,對台灣來說是毀滅,可是所有的物質回到大海,重新又變成其他新的形式,所以大自然根本就沒有毀滅這回事。

「暴風雨震動了夏季的天空,帶來雷霆和閃電。地震也許蹂躪了鄉間,你們深深地對所導致的大破壞感到遺憾,但心知暴風雨或地震都並非惡的。它們不僅沒有壞得意圖,而且全盤的情況糾正了地球的平衡。」所以大自然不知道什麼是毀滅,都是在創造,但是這同樣的能量禁閉在人類形體中又是另一回事,我們要學習如何使用能量。大自然不用學習,它所有的東西都是創造性的,它知道毀滅掉了會再重生。

颱風一來造成淹水,許多人死亡,這跟你發了一場大脾氣是同樣道理。脾氣一失控也會縱火毀屋、跟砸車,人類必須學會能量在不同種類的創造性、能量焦點之特殊化、以及能量電荷所形成的情感的出現,這些都是億萬個能量分子暫時與活生生的意識結合起來所出現的結果。整個能量在大自然是自由自在的,能量回到人類身上,我們每個人就好比大自然,也要學習導引這個能量,人類要學習的最重要功課之一,就是能量的運用,學習如何把能量導引到建設性和愛的上面。什麼是你的能量?你的人生、學習、買菜、待人接物、求學、賺錢、家庭、婚姻等等就是你的能量,萬物都是能量的一個表現,能量的情感性顯現。

人是一個自覺單位,要開始為自己的能量負責任,要學會掌控與導引我們的脾氣,你在家可以隨時不高興都可以,但是到了外面的場合,就要視情況而定,拿捏得宜。我們的一生在學為我們的人生負責任,人生是你必須要去思考、經驗與決定的。你感覺到內在有能量,人格必須決定能量怎麼用。例如有時候你用來形成生病、感冒跟發燒的能量,其背後是你有一個很強的創造力,可能想創業、談一場戀愛,可是你沒有使用它或把它壓抑住了,能量產生而且累積了,需要藉由感冒發燒才能把能量宣洩掉。

賽斯說,在每個人之內,去行動的欲望和動機是如此強烈,以至於它不能被否定,而當它被否定的時候,可能以一種變態的形式表現。所以任何的能量可以變成行動或是疾病,因此任何一個疾病的背後,都有一個沒有被採取的行動。

要常常去思考內在有什麼東西是你想做的,起心動念能量就起來了,我們永遠在學習能量的轉換。例如將想要自殺的能量轉換為求助的能量,去服務、關懷其他人;或者對自己期許很深,有那個渴望、創造力,想要做點什麼,可是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於是能量跑去癌症的生成了。因此你們的衝動起來了,就要開始思考如何去落實,如果你有一個很強烈的渴望、能量,又對自己沒有信心,害怕做不好、失敗,不敢採取進一步的行動,那些行動就累積、轉化為疾病。

所以身而為人,你們絕對不可能逃避創造的責任,當你的能量起來了,一定是要為這個能量尋找出路,如果能量不用到建設性上面,它就會變成破壞性的。你的人生就是你如何使用能量的方式,很多人被信念限制住,第一對自己沒信心,第二踏不出去,或是把心封閉了,這些都不對,你們要採取行動。台灣的颱風為什麼那麼多?因為我們每個人對能量的掌握還不好,可能還會使用能量去發呆、對自己沒信心、抱怨、不肯定你自己,如果大家開始使用這些能量跟創造,颱風會減少。

你要建立良好的基本心態,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做好做壞不管;然後試著去做做看,把能量導引出來。因為創造性的使用能量,你會做得越好,能量最怕碰到對自己沒有信心,然後不敢採取行動。你就是去做、去嘗試,做得好不好不重要,當你開始走出那一步的時候,開始把能量用在正向的方向,給自己信心,就會越來越好。

∼戴禹鑌整理取材自許添盛醫師主講「靈界的訊息」賽斯書與讀書會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10#
發表於 2016-5-4 06:30:12 |顯示全部樓層

威力點與危險點

活在當下切身的,肉體感官所給予的資料非常重要,也就是第一手的主要經驗。「以最實際的、切身的、現世的說法,你們和世界在那片刻是自然地、實質地安全的,如你們的感官切身感知的。」永遠要告訴自己,在當下這個片刻,我是自然地、實質地安全的。透過如閱讀、電視、與他人討論、信件等而來的次要經驗,我們已經習慣性地被渲染、迷惑了,以致常常忽略在日常片刻中豐美的活力與安適。

為了被蛇咬了一次,而十年都怕草繩,你覺得值得嗎?人類有豐富的記憶力,可是那也可能是我們最大痛苦的根源,如果你都記得一切的痛苦跟不美好的話。為什麼那麼多焦慮症、失眠?全都是你被次要經驗取代了主要經驗。賽斯心法是,請你趕快用所有主要的經驗回來取代次要的經驗。

人為什麼會罹患那麼多的疾病,因為你常常讓身體駐在各式各樣的恐懼中。我們必須信任自己目前的感官資料,身體不能同時處於安全和危險的情況下,因為它會把資源浪費在打想像的仗上。明明你的身體在當下是平安的,沒有危險的,可是你的腦海之中不斷想像各式各樣的危險,混淆了心理或肉體的狀態。

身體駐在心情裡面,身體駐在心態裡面,如果你的心情、心態,經常是負面的、恐懼的,等於你把你的身體二十四小時,泡在負面和恐懼能量裡面,這才是人類真正生病的原因。你要問自己,我常常讓身體二十四小時泡在什麼心情、心態裡面?是對抗的心態、人家不喜歡你的、恐懼、擔心的心態嗎?身體泡在負面的心態,泡久了一定會生病。

你在人生的過程中,你是經常讓自己泡在喜悅的心態、還是辛苦、痛苦的心態?你把人生過得很喜悅還是很痛苦?你的身體無法長期地負荷你活在恐懼中的心態,你的心態、心情,才真正是決定你會不會健康的關鍵。你到底是在對一個想像的畫面反應,還是對真實的人生反應?天到底會不會塌下來?等塌下來再說吧!「如果世界「真的」塌到你肩上,你將會十分明白地了解,「早先」你只是在對一個想像而非真實的情形反應。」當世界真的塌下來,到時你自然就能採取行動了。

例如有一對情侶,女方每天一直在擔心男朋友會劈腿,可是男朋友根本還沒有劈腿,她活在恐懼中。或者你可能會說,可是我的孩子不念書,將來當乞丐的機率很高啊!我會說,那繼續擔心吧!因為你一直活在你的投射裡面,他本來不會當乞丐的,因為你擔心會當,他只好讓你的擔心成真了。有的人一個月被老闆罵一次,卻整個月活在恐懼中,三個字「神經病」。我們可以花好幾年去擔心一件可能會發生,卻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包含擔心自己被罵、被攻擊、被排斥、被不接納。

記住「負面地沉湎於將來會發生什麼,你只會加強了它們不幸的本質,而毀掉了你自己的姿態。」你當下的心境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你運作的實際基地。如果你不能駐在當下的心境裡面,你就沒有辦法採取有力量的行動,就會經常在一種無力感當中。

有些人直接面對戰爭、謀殺、貧窮、腐敗、災害等等的主要經驗,身體與心理遭受侵犯與傷害,在那個時刻,身體必須立刻做出反應,不論多麼微弱無力,他們的「威力點」立刻與「危險點」對應。如果「你不能以同樣方式親身對投射或想像的危險反應。」,例如你在擔心小偷入侵家裡,可是你現在身在國外旅遊,又能怎樣,你的威力點就沒有與危險點對上。只要當下的威力點不是跟危險點對上,去應付切身的、主要的經驗,這個威力點就是浪費,並且累積無力感。你必須在危險的當下採取行動,否則想像出來的危險,對身體都是負能量。

所以賽斯心法一直在講,當下是威力之點,威力之點要對上危險點,而不是不斷地在煩惱想像的禍二手的災禍,擔心了一輩子也不一定會發生。如果你想到了什麼,這件事沒有辦法立刻做,就不要再想了。

回來活在主要經驗裡,讓感官自然的生物確實性保持清晰,才能充分利用我們埋葬已久的直覺和靈視,那是必得透過你自己與時空的私人交會而來的。大自然永遠確實的完整性到處都環繞著你,它代表你的直接經驗。如果你容許次要經驗取代你與地球日常的、時時刻刻的交會,你將會阻礙了大自然給予的安慰、創造力和靈感。

但是不集中焦點在負面,並非把眼睛閉上或轉開,不去正視世上不幸的情況,或者不管它們的事情。這兩者都是出於對它們的恐懼,用假裝它們不存在的辦法沒有用,只會把你害怕的實相帶得更近。有很多人問,信念創造實相,這到底是否是自我欺騙?假裝它不存在,就是自我欺騙。

所有的外在都是表象,都是內在問題的假戰場,一個外在性質的情況不會導致戰爭、貧窮、疾病,或世上任何明顯的不幸情況。從頭到尾都是我們心靈所創造。「你們的信念形成你們的實相,你們的思想發動了實際的經驗。當這些改變了,情況也就改變了。把你自己的精力、焦點和貫注加諸世界其他部分的可悲情況並無幫助,反而加強了這種情況。」

同樣地,你的思想與感受發動了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發動了你身上所有的疾病。你形成你自己的實相,那實相對別人的經驗有貢獻,但每個人擁有一個在時空裡獨特的、創造性的姿態。想要改變個人、社會、或國家,還是從自己的姿態運作時,要從自己的思想、信念做起,才能盡你所能的幫助別人。

∼戴禹鑌整理取材自許添盛醫師講座、心靈的本質賽斯書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Seth賽斯心法--分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5-31 01:12 , Processed in 0.052260 second(s), 12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