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7-30
- 最後登錄
- 2016-7-23
- 在線時間
- 70 小時
- 閱讀權限
- 30
- 積分
- 790
- 帖子
- 156
- 精華
- 0
- UID
- 17092
|
在風電創新路上遇到瓶頸
近期在風電創新路上遇到了瓶頸,讓人欲進不得,欲罷不能,不得不停下了創新的腳步。因為,要想進一步創新,就需要證明調槳長的萬向風車的性能,就必須造一臺小型樣機(2~4千瓦)。可憑我的能力與經濟狀況,只能做些小模型而已,要做真正的樣機恐怕使出全身的解數也造不出來。本人去科技局(有科研基金)想得到政府部門的幫助,科技局的人說:“你的風車怎麼能讓我相信呢?”我說:“你幫助做個小樣機(不需要太大的),用風洞一測不就知道了?” 可他又說:“我對你的風車不相信,我怎麼幫你造樣機?” ……,對此,我說什麼也回答不上來了,只好啞口無言,灰溜溜的走開……。
回家後仔細一想,還是覺得有點不對勁。到底是先“相信”,還是先“造樣機” ?這不正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世界性難題嗎?為了少負責,少擔當,竟然擺出這樣的龍門陣,不是有點太過“聰明”了嗎?
對於政府部門的科技局,我覺得,不應該只通過看樣機一種辦法判斷相信不相信。科技是可以預測的,只要掌握了客觀規律,就可以預測它的發展。而通過學習就可以掌握客觀規律,還可以找更多的人參加學習,甚至可以找專家來共同鑒定。但不能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世界性難題推給創新者。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寫得很好,現摘錄在下面與大家共用。
《我國當前的風電事業的局限性在哪里》 作者:CHen3372
我國的風能事業存在局限性的第一個關鍵點是在於創新力度不足。我國關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能,已經有30年了,但至今沒有聽說過政府有關部門向全國徵集並評選最佳風力機設計方案。政府官員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寧可引進國外的產品技術也不願意向國民徵集好的創新設計。至於中國的風電企業都寧可薄利多銷,仿造外國產品也不願意搞風險投資爭取第一桶金。這也就是所謂的國情。而在國外,形形式式的風力機都有人在製造,以我的計算分析,一看就知道其效率不會高的風力機也有人投入大量的資金試製,因為外國企業有積年久遠的爭奪第一桶金的風險投資經驗體會。這更證明了造成這第一個局限性是國情限制了創新技術的應用。試想,如果國產的風力機風能利用率高出進口風力機的效率50%甚至100%,將意味著什麼?科技的進步和企業利益的豐厚且不說,在綠色能源的發展及降低對礦物能源的依賴就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對於風電並網,政府的政策傾斜固然關係重大,但有關的技術創新得不到發展也同樣是風電事業發展的局限性之一。自然界的風是一陣陣的,這在根本上決定了風電天然的品質不好,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大功率移相,將一部分風力機風電功率的峰值移到其餘風力機穀值附近,這多少也能將風電輸出網的供電品質改善一些,好在陣風的頻率不是太低。移相可以用大容量電容或蓄電池,但因為功率終究太小,難以滿足現實的需要。因此最好是有大功率的蓄能裝置。由此可見,解決第二個造成風電事業發展局限性的關鍵也是在技術創新上。
(轉載文章有刪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