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4查看 0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藥板藍根...看來好像"錢"景不錯ㄋ...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1#
發表於 2007-8-20 06:43:57 |顯示全部樓層

亞洲首富獨衷古老智慧 全力投資中藥研發

亞洲首富獨衷古老智慧 全力投資中藥研發
鉅亨網劉祥航/綜合外電報導.8月14日
2007 / 08 / 19 星期日 00:18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生技醫療似乎頗有發展前景,據《Forbes》報導,連亞洲首富李嘉誠都不忘在這個領域豪賭一把,不過他下注的卻是古老的智慧-傳統的中藥領域。

如果你有機會走進上海和黃藥業工廠,記得一定要先摒住呼吸,捏緊鼻子,因為這裡是他們製作麝香保心丸的地方。這味藥丸由人工麝香、人工牛黃及多種藥材合成,藥材味道充斥整棟建築,一群戴面具的工人正進行分類。

別小看這些傳統中藥的威力,這個產品主治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絞痛、胸悶及心肌梗塞,上海和黃藥業去年賣了 200萬顆藥丸,進帳 870萬美元,比2005年業績提高了 17%。

離此地15分鐘車程的地方,則是上海和黃藥業同集團公司,和記黃埔醫藥(和黃醫藥)實驗室的所在。這個地方的味道沒有那麼濃,許多領有中國醫藥學位及生物博士,以及北美大學或大藥廠經歷的專業人員,在此研究與提煉草藥的成分。他們正在尋找可行的藥物專利,就像這條街上其他醫藥同業所進行的工作。

這兩家公司正象徵著兩種中藥的世界-傳統古法及新式作風,但是卻有同樣的母公司。在香港的中國醫療科技 (Chi-Med),同時經營著中藥的傳統與未來,其目標在於開發新的亞洲草藥,拓展傳統中藥市場。Chi-Med執行長Christian Hogg說:「我們設立了一個遠大的目標,就是要讓中國醫藥現代化及全球化。」

事實上,這些掛著「和記」招牌的公司,代表著一件事-他們歸亞洲首富李嘉誠所有。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集團自2000年以後,投資了7200萬美元在 Chi-Med,去年 5月 Chi-Med在倫敦上市,占 28%的股份,其餘72% 為和記黃埔集團所有。

與和記黃埔集團旗下其他公司相比, Chi-Med只是條小魚,去年這家公司虧了1000萬美元,全年收入5800萬美元,則較2005年上揚 52%,主要收入來自麝香丸的進帳。但78歲的李嘉誠非常看好它的成長機會,花了不少時間在 Chi-Med的商業策略上。

和黃醫藥目前有兩種藥物正在美國進行中期臨床實驗,一種可擴展頭頸癌症的放射治療效果,另一種在治療克隆氏症 (Crohn's Disease,一種消化道慢性疾病)。後者是從傳統藥草稱為紫錐花萃取成分,如果通過使用,將可以和 Johnson & Johnson(JNJ-US)去年花30億美元購買的Remicade,一起在市場上競爭。

去年11月Procter & Gamble (PG-US)和 Chi-Med簽下 2年合約,要在PG新的保養產品上使用傳統中藥,同月,德國的Merck KGaA也同意和 Chi-Med共同發展抗癌藥物。

中國醫藥的發展目前正目臨轉變,許多受過西方藥學訓練的醫生,正開始補足中醫所欠缺的科學背景。Chi-Med 藥物發展部門生物科學家 Samantha Du說:「我們不是基於民俗療法的公司。」

中國日益增加的中產階級雖然擁抱西藥,但不抗拒配合中藥進行調理。 Chi-Med市場發展部經理 MichaelLeung ,和妻子同住香港,他表示,他的妻子就很喜歡在湯中加上燕窩,以保肌膚年輕。

根據 Boston Consulting Group資料,西藥在中國的銷售於近 5年成長了 91%,2005年達 130億美元。這約為美國市場的1/20,而許多人認為,中國傳統醫藥市場的規模也與此相當。包括貪污收受回扣,以及假藥等問題,則是打擊中國醫藥市場的另一些因素。

近來以來愈來愈多大藥廠,開始從藥草中萃取成分來製作藥物, Chi-Med於1995年開始這類工作,當時和記黃埔的經理正巧結識一名英國商人Christian Hogg,不但將中藥引進西方,更開啟拓展中國中藥市場的想法。

2000年之後,中國終於允許外資進入傳統醫藥部門, Chi-Med即在2001年投資3500萬美元在兩家中藥公司,其中一家最近改名為和記黃埔醫藥,2005年他們再花1700萬美元投入第 3家公司。

中國出生的生物化學家 Samantha Du,於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在Pfizer度過 8年,並於2001年移至香港。隔年她接下在上海新的實驗室計畫,Chi-Med 給她2700萬美元的經費,使她有機會吸引更多在美國大廠工作的中國人,回流進行研究。

要從植物中提煉藥物並不容易,因為無論藥草和花通常都富含多種化學物,並不容易萃取特定成分。Du和她的團隊近年來研究了 1萬種中國傳統藥草,希望從其中找出對癌症及免疫系統有幫助的成分。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自2004年之後,允許這些植物藥品可以在安全確保的情況下,跳過早期的安全測試階段,而加快研發的腳步。 Chi-Med抗克隆氏症的研發在這種情況下,得以將進度提前 2年,有機會在年底之前有進一步成果。而抗頭頸癌症用藥,也已獲准在中國使用,在美國也已在測試階段。

這些研究經費的來源,有部分都來自傳統中藥麝香保心丸的獲利,在中國未來經濟前景可期的情況下,預期還可提供這些中藥研究足夠的支持。Hogg認為,以此發展,在未來 10-20年,還可有10-20%的成長,讓古老的智慧得以發揚光大。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中藥板藍根...看來好像"錢"景不錯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6 22:26 , Processed in 0.038040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