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lee25521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請問關於農地整平至可淹水的程度該如何施做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發表於 2016-6-29 13:51:04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xample 於 2016-6-29 13:52 編輯

除非您的地在排水超好的高處,不然種果樹不建議整平,一陣大雨就可以淹死所有樹了。

不全整平的話,當然就挖溝做畦,以免淹水。既然挖了溝,就順便溝灌啦。

我之前的作法是請怪手來挖溝,畦寬我抓5m,溝深則是一台60的怪手挖一次的深度。建議畦寬至少留乘坐式割草機進去跑也不會擋到(想像樹大棵以後)的範圍,剩下的範圍就是溝。當然,如果財力雄厚的話,整個地先稍微推平再挖溝,以後割草機要跑會更順暢,這都是一台怪手可以完成的工作。

挖了溝之後,水其實主要在溝裡,側滲到畦底下,所以畦面平不平不影響吃水。有溝還有好處,除了乾季可以溝灌之外,溝還能儲存雨水與露水,所以灌溉的需求會減少。

我上次挖溝的時候小女兒還在肚子裡,現在她都四足歲了,溝還是好好的。平常再怎麼乾,溝底都是濕的,所以我沒給樹澆過水喔~
6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6-6-30 22:24:23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xample 於 2016-7-1 13:33 編輯

雖然已經有專家指點,我還是回應一下之前的問題,加減參考。

畦寬跟選的樹種,還有預期的種植方式有關,大樹可以矮化修剪,不一定就要大範圍。像我抓五米,是因為我喜歡把樹整寬矮化,這樣好採收也好整理,樹間的空隙我還能種短期作物,土地可以分層利用。個人經驗是,株距五米時,四分地全部種滿,可以有80株樹的位置,夠不夠看各人需求。

我是屬懶人農法,不施肥也不澆水,所以目前的規劃可以達到平衡。今年氣候影響,不然應該要開始量產,種植時間是剛滿四年。若是更細緻的操作,應可更快看到成果。

60的怪手我當初是小沙石車載的,我田裡是六米路,連大板車走起來都很0k喔。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16-7-2 19:46:22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xample 於 2016-7-2 19:51 編輯
lee255215 發表於 2016-7-2 00:58
回E大,目前暫定的規劃也有種植果樹,確實是需要較大的間隔保證矮化後帶來的方便,不然吃不到的跟沒有種是 ...


非常歡迎您來交流討論喔!

胡老大,
以我的定義來說,我這不叫草生栽培。我覺得草生栽培是選特定草種以達到栽培目的,包括不用除草,所以草生栽培是有可能不需要除草的。
我這個叫自然栽培,草是自然演替,頂多根據需求多種點豆科植物補肥或其他。我追求的目的是生物多樣性的環境,豐富土壤微生物種類,讓自然幫我營造有收成的環境。割草則是必要的管理程序(不然我走不進去嘛)。差不多是這樣。
割草的部份呢,研究的結果是草要常割,維持草處於茂盛生長的狀態,不要進入木質化的程度。這個狀態的草最肥沃,含水量高,而且好割,越割土越肥。而且只割草,不翻耕,可以快速累積有機質。我的田現在踩起來已經柔軟有彈性,雨天不積水,乾季不乾硬裂,作物自然也越長越好。所以我下個目標是去買乘坐式割草機,一兩星期去割一次草。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6-7-2 23:46:41 |顯示全部樓層
回胡老大的話,
個人經驗證明,有草的地真的比較能保水,確切的學理因素還有待完整研究,但初步找到的資料包括
1.不同的草種有各自捕捉空氣中水份的機制
2.不同草種有各自儲存水份的機制,這機制多半在根部發生,並與周遭植物共享
3.豐富的草相會豐富土壤微生物,而微生物本身也有捕捉並儲存水份能力
4.草覆蓋的土面可以大量減少蒸散作用

即使在去春季大旱,每天早上我下田,草葉上都還有水珠,土面也都有濕的。所以去年在雨來之前我不除草,作物也都安然度過。今年雨水多,就放心割 用力割。上次收的玉米沒有拍,下次收的時候再拍給你看,真的不施肥,不澆水還有得吃。等我老公寫完雜草好朋友,再一次貼給大家看嘿。
4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16-7-3 17:22:57 |顯示全部樓層
有啊,最常見的結構就是高麗菜,竹節草也很明顯。
單純的露珠只會平均覆蓋葉面,太陽一出來就蒸發掉了。但是植物靠著天然結構將細小露珠集中到葉子基部,水滿自然下滲到土壤。證據是一樣有露珠的時候,草的下方土壤是濕的,但是裸露的土表則維持乾燥。現在還沒圖沒真相啦,今年初才開始想記錄,還沒有累積到足夠的圖片資料嘿。其實在非洲的沙漠區也有公益團體開發仿生系統來捕捉露水供飲用,所以這個要找資料一定有。

再補充兩點雜草對於保水的功能:
1.草的根系會創造讓水分往地下流動的通道,減少地表逕流,將水涵養在土地深處。
2.草相豐富的土地有機質也多,有機質的吸水力遠高與無機質的土壤。

以上都只談到雜草對於涵養水份的優點,還沒提到自然肥力,生物多樣性,跟大氣循環中的角色喔。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16-7-3 22:04:17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xample 於 2016-7-3 22:07 編輯

說真的,割草高度我是看季節。
如果是春夏雨水足的時候,我會打很底,不然一週後就像完全沒割一樣。打到底大概撑兩週吧。因為我打草很慢,大概整個打完要好幾天,太熱不割,太忙不割,下雨不割........所以沒遇過夏天被我打光光的時候。整個打太底也不行,會被午後雷陣雨沖刷。
秋冬我就留長點,大概10~20公分,不影響出入即可,留長一點保水。當然這只是大約說法,實際上還是要根據氣候及管理需求調整。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16-7-8 15:45:32 |顯示全部樓層
lee255215 發表於 2016-7-4 13:52
但是之前看到某本書上有說,若是種植需要感受四季變換的植物就要在秋冬時割至底部,以免雜草過度平衡了地 ...

您說的是木村阿公的蘋果,秋末要砍草讓它冷到才會變色。
的確也有這樣的需求,木村阿公平常是不割草的。

我的割草是跟美國Polyphase農場學的,在美國甚至有期刊在探討雜草,我是在這方面的介紹中學習到雜草的生長與演替模式。在polyphase,他們是用牛群加雜草去開墾荒地,這在日本被稱為蹄耕法,利用草,牛隻的循環迅速累積有機質,讓荒地變沃土。我沒有牛,只能用人工割草去模擬牛吃草,效果真的差多了,但的確比直接地放著荒更快累積有機質。

所以我現在養地就是不停割雜草,當然也要選拔掉不想要的草(像牧草),地力先養起來,接下來就是利用植物混種與輪作達到生產平衡啦。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16-7-8 15:54:35 |顯示全部樓層
smhu 發表於 2016-7-3 23:18
裸露的地表會覺得沒有水分是因為土壤比熱小,容易升溫,因此溫度開始上昇時那些水就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 ...

這就是自然的奧妙所在:

水汽凝結成水珠時是許多很小的水滴,表面積大,再蒸發就會很快。
植物的自然結構是將小水滴集結成大水珠,縮小表面積,減緩蒸發速度。再者,將水珠往根部位置導去,滴入土面用根部吸收水份更有效率。葉片溫度比週遭環境低,又可以凝結更多的水滴。

單一株植物時這個效應不明顯,整片都是雜草的時候,每天從空氣中捕獲的水份就很驚人。作物跟這片雜草種在一起,就不太需要澆水嘍∼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
發表於 2016-7-8 15:55:24 |顯示全部樓層
smhu 發表於 2016-7-3 22:32
草要割到留十幾公分可能要特殊的機器才行。我很認真的將錘刀調到最高的位置也才八公分。有趣的是後院的蔓花 ...

人工啊,人工~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
發表於 2016-7-13 23:03:28 |顯示全部樓層
lee255215 發表於 2016-7-13 18:25
對對~就是那本書,牛隻可以迅速累積應該是變成排泄物的關係吧...這樣不會有沒腐熟完全而導致燒根的疑慮 ...

蹄耕法是應用在荒地土質改良,不是一邊種植作物一邊養牛喔,這樣作物會被牛吃光光吧。

不過要補充說明的是,牛糞是不需要經過腐熟,可以直接使用的廄肥。如果可以養健康的牛隻,那個大便超棒的,不會肥燒,也沒有亞硝酸過高的問題喔。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請問關於農地整平至可淹水的程度該如何施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7 02:27 , Processed in 0.049500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