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6查看 6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應該靠農業與觀光業還是靠電子業與石化業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發表於 2010-12-1 17:32:13 |顯示全部樓層
單純的農業(農林漁牧產品,不含加工品與通路及物流獲利)產值一年只有三千億而已,跟電子也相較之下差異很大,但是在生活上而言,一樣都是民生必需品,而且都是消耗品,農產品的消耗遠比電子產品大得多......(等等等論述沒有必要話虎爛就不要提了)。
那為什麼產值會差哪麼多阿?簡單講就是賣的不夠貴啦,ㄏㄏㄏ。
要真的每個農夫都有辦法像科技場的員工領一樣的薪水,一公斤的稻米絕對要超過100圓以上,依消費者而言貌似很貴,依農民而言卻只是區區的最低薪資罷了,這兩個產業天差地遠,都有其必要性與不可取代性,似乎不能放在一起比較阿。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0-12-9 22:06:07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的農業要出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畢竟全民仍然沒有共識,基本上農產品無法長期儲存的缺點,還有生活必需品的地位,很尷尬阿。
我的感覺是要讓農民有保障薪資,政府才有平抑糧價的立足點,沒有錯國家的安定與糧價有絕對的關係,所以一定是齊頭式的公平,在這個狀況下,眾人獲得利益,犧牲掉農民,是否眾人也應該要在能力有餘的時候作回饋呢?
以農業生產維生的人,才稱之為農民,不是持有農地的人才是農民,做好計畫下去讓這些真的有耕作的人能夠有經濟基礎下去發揮會好一點。
反正現行的制度是不可能的,嘴砲而已,哈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10-12-11 00:26:04 |顯示全部樓層
糧食作物包含米麥這兩大類,麥的需求大耕作面積小,所以把整個帳面上的數字拉下來了,大家或許會想說不然就推廣麥子的生產阿,但是機械、肥培、水分管理、病蟲害、日照都不一樣,要搞到經濟規模(500公頃)才有辦法投資一台兩千萬的聯合收獲機,這些都是大問題,雖然後續的加工處理不難,但是屬於旱作的小麥在台灣能不能有經濟效益,這點是所有研究單位最擔心的,台灣在40年代還一直有小麥的產出,後來也是因為實在沒錢賺就放棄了。靠又離題。
我在想其實問題是出在台灣的農田價格太高,高的離譜,賣一塊田的所得等於種一百年水稻,也就是說要買來種水稻必須攤提一百年,這種狀況能獲利就很厲害了喔。
供需在台灣存在的問題是不穩定,不是不夠,也不是過剩,依這些座辦公室帶回去研究的結果,都只有看到年統計表,大家也很容易被這些 資料誤導,例如有人種的木瓜,均價落在18塊,管理的好一棵木瓜會有120公斤以上的產量,但是如果評估的時候,殘殘給他120*18=單株產出就死定了,又不是每次產出的量都一樣,只有價格跑來跑去,是每次量價都不一樣,操控在通路商的手上,這是很痛苦的喔。
其實生產者的利潤都是硬拼硬賭得到的,這就是跟電子業的2~3%有異曲同工之妙,產品的通路費用以及衍伸出來的費用,一定會比生產成本高,加上消費者喜歡便宜,能砍的也是只有不得不賣的農民,當然這個產業一定會越來越弱勢,發展的方向也會往物美價廉犧牲一切的方向走。
要改變這種現象,農場直營的超市是必要存在的,目前有機專賣店--天河正是朝著這個方向走,結果供不應求,又不能提高售價,有機農場的產量一樣沒有起色,售價又不能提高,只好變成通路商了.......但是還是有很多農民的作物賣不到合理的價格。
這些都會是大問題,資源很多,缺資源的人也很多,但是沒有整合永遠只是在原地打轉而已。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0-12-18 19:59:46 |顯示全部樓層
改革已經講很久了,只可惜一直作不到阿,基本上農業技術常常都會把通路這段自動忽略了,而且主政的單位所參考的績效在於質量,利潤的部分就來個逆來順受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10-12-18 20:46:12 |顯示全部樓層
這句話我很想兔臭很久了,如果把儲藏的特點考慮進去,這段論述不成立。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11-6-12 13:18:36 |顯示全部樓層
最近才知道,原來國內直接銷售農產品是免稅的(外銷就不清楚了),也就是不用開發票繳營業稅,另外買賣土地,農地農用也不用繳增值稅,還有不用繳地價稅,甚至可以休耕領補助!

電子業和石化業,政府可以抽到不少稅,而農業要 ...
2home 發表於 2011-6-11 08:22


這個,我強烈贊成農產品徵稅,但是配套是要專款專用,這些因為農業相關衍伸出來的稅金一定要花在農民身上,一年三千億的產值抽個13%也有一兩百億,可以一年蓋一萬公頃的溫室,或是三萬公頃的網室,依台灣83萬公頃的可耕地算起來,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生用網室種水稻的狀況啦。
買的越貴就可以抽的越多。
還不算農地的稅負,好用好用,當然啦,搞到最後還不是會跟空污費一樣,根本不會有空氣污染防治的效果。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11-6-12 13:37:57 |顯示全部樓層
30# Raptor


八臘受到天候影響,所以今年的花季全部延後,是因為搶貨引起漲價嗎?不盡然吧,芒果產量也少了三成,延遲兩個月,玉荷包已經接近崩盤的邊緣,最近漲價的是鳳梨、西瓜、椰子,漲福都超過八成。進口貨則是榴槤大漲,其餘的都持平,
另外梨子、木瓜、香蕉、蘋果、洋香瓜都趨近於成本邊緣。
所以說媒體亂報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看看就好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台灣應該靠農業與觀光業還是靠電子業與石化業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12 08:16 , Processed in 0.049781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