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阿忠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今日一詞 [複製鏈接]

Rank: 4

301#
發表於 2008-7-29 12:39:21 |顯示全部樓層

運動

美國職棒大聯盟

各項制度

指定打擊(Designated Hitter, DH)

美國聯盟在1973年開始採行DH制度,美聯的投手不需要下場打擊,國家聯盟則一直保持投手需上場打擊,而通常投手會排在第九棒。以歷年的數據看來,國聯由於投手必須打擊,平均打擊率會比美聯來得低,平均防禦率也較低。當兩聯盟隊伍交戰時(跨聯盟比賽、明星賽或世界大賽),主場屬於哪一個聯盟就採用哪一種規則。

選秀(Draft)
美國職棒每年在六月份的第一個禮拜二舉行業餘(Amateur)選秀,官方的正式名稱為 第一年球員選秀(First-Year Player Draft)。選秀一共進行50輪,而從2005年開始,選秀順位完全依照球隊勝率來決定(以往必須要國聯和美聯球隊穿插),由勝率最低的球隊開始選起,依序直到勝率最高的球隊。

選秀會將有兩天時間可以進行,但聯盟也有排定第三天的時程以備不時之需。第一天通常進行20輪,剩下的30輪則留到第二天再進行。輪到的球隊有2分鐘的時間可以考慮,接下來球探一般會馬上播電話通知被選上的球員,而球隊有15天的時間可以單獨跟球員簽約,如果球隊沒能在15天內簽下該球員,球員即取得自由球員資格,如果高中球員選擇進入4年制大學,則球隊在球員到校上課前都還保有簽約權利。如果球員選擇進入2年制大學,則球員在隔年選秀權的前一周,球隊都可以簽約,這個方式稱為 Draft-and-Follow 程序,這個做法的好處是球隊可以多觀察一個球員幾乎多出一年,使得有些球隊特別喜愛在選秀後半段選擇2年制大學的球員。

目前業餘選秀尚不是世界選秀,僅具有美國、加拿大以及波多黎各和其他美國屬地居民資格的球員需要透過這項選秀,台灣、日本、南韓以及中美洲等等其他各地的球員不在此限,各隊可以自由簽約。

1965年以來的選秀狀元

年度       球員姓名  位置    所屬球隊                                
2007年 大衛·普萊斯 投手 坦帕灣魟  
2006年 Luke Hochevar 投手 堪薩斯市皇家  
2005年 Justin Upton 游擊手 亞利桑那響尾蛇  
2004年 Matthew Bush 游擊手 聖地牙哥教士  
2003年 Delmon Young 右外野手 坦帕灣魟  
2002年 Bryan Bullington 投手 匹茲堡海盜  
2001年 Joe Mauer 捕手 明尼蘇達雙城  
2000年 Adrian Gonzalez 一壘手 佛羅里達馬林魚  
1999年 Josh Hamilton 外野手 坦帕灣魟  
1998年 Pat Burrell 內野手 費城費城人  
1997年 麥特·安德森 投手 底特律老虎  
1996年 Kris Benson 投手 匹茲堡海盜  
1995年 Darin Erstad 外野手 加州天使  
1994年 Paul Wilson 投手 紐約大都會  
1993年 艾力士·羅德里奎茲 游擊手 西雅圖水手  
1992年 Phil Nevin 三壘手 休士頓太空人  
1991年 Brien Taylor 投手 紐約洋基  
1990年 奇柏·瓊斯 游擊手 亞特蘭大勇士  
1989年 Ben McDonald 投手 巴爾的摩金鶯  
1988年 Andy Benes 投手 聖地牙哥教士  
1987年 肯·小葛瑞菲 外野手 西雅圖水手  
1986年 Jeff King 內野手 匹茲堡海盜  
1985年 B.J. Surhoff 捕手 密爾瓦基釀酒人  
1984年 Shawn Abner 外野手 紐約大都會  
1983年 Tim Belcher 投手 明尼蘇達雙城  
1982年 Shawon Dunston 游擊手 芝加哥小熊  
1981年 Mike Moore 投手 西雅圖水手  
1980年 Darryl Strawberry 外野手 紐約大都會  
1979年 Al Chambers 外野手 西雅圖水手  
1978年 Bob Horner 三壘手 亞特蘭大勇士  
1977年 Harold Baines 外野手 芝加哥白襪  
1976年 Floyd Bannister 投手 休士頓太空人  
1975年 Danny Goodwin 捕手 加州天使  
1974年 Bill Almon 內野手 聖地牙哥教士  
1973年 David Clyde 投手 德州遊騎兵  
1972年 Dave Roberts 內野手 聖地牙哥教士  
1971年 Danny Goodwin 捕手 芝加哥白襪  
1970年 Mike Ivie 捕手 聖地牙哥教士  
1969年 Jeff Burroughs 外野手 華盛頓參議員  
1968年 Tim Foli 內野手 紐約大都會  
1967年 Ron Blomberg 一壘手 紐約洋基  
1966年 Steve Chilcott 捕手 紐約大都會  
1965年 Rick Monday 捕手 堪薩斯市運動家  

年度個人獎

賽揚獎
漢克阿倫獎
MVP
金手套獎
年度最佳教練獎
年度最佳新人獎
年度最佳救援投手
銀棒獎

重要紀錄

團隊紀錄
~世界大賽冠軍最多次:紐約洋基,26次
~參加世界大賽最多次:紐約洋基,39次
~未得過世界大賽冠軍(含前身,依成立先後排序):
國家聯盟:休士頓太空人(1962年)、密爾瓦基釀酒人(1969年)、華盛頓國民(1969年)、聖地牙哥教士(1969年)、科羅拉多洛磯(1993年)

美國聯盟:德州遊騎兵(1961年)、西雅圖水手(1977年)、坦帕灣魟(1998年)
未參加過世界大賽(含前身,依成立先後排序):
國家聯盟:華盛頓國民(1969年)
美國聯盟:德州遊騎兵(1961年)、西雅圖水手(1977年)、坦帕灣魟(1998年)

投手部份

    紀錄項目   生涯    單季                                         備註
~出賽 Jesse Orosco,1252場 麥克·馬歇爾(Mike Marshall),106場(1974年)  
~勝 賽·揚,511勝 傑克·傑斯伯洛(Jack Chesbro),41勝(1904年)  
~敗 賽·揚,316敗 維克·威利斯(Vic Willis),29敗(1905年)  
~救援 崔佛·霍夫曼,536次 Bobby Thigpen,57次(1990年)  
~投球局數 賽·揚,7356局 艾得·瓦爾西(Ed Walsh),464局(1908年)  
~被安打 賽·揚,7072支 Joe McGinnity,412支(1901年)  
~被全壘打 Robin Roberts,505支 Bert Blyleven,50支(1986年)  
~四壞球 諾蘭·萊恩,2795個 鮑伯·費勒,208個(1938年)  
~三振 諾蘭·萊恩,5714次 諾蘭·萊恩,383次(1973年)  
~自責分 賽·揚,2147分 Bobo Newsom,186分(1938年)  
~防禦率 艾得·瓦爾西,1.82 達奇·李歐納(Dutch Leonard),0.96(1913年) 生涯:至少2000局
單季:平均每場1局
~被打擊率 諾蘭·萊恩,.204 佩卓·馬丁尼茲,.167(2000年) 生涯:至少2000局
單季:平均每場1局

打擊部份
紀錄項目 生涯 單季 備註
~出賽 彼得·羅斯,3562場 墨瑞·威爾斯(Murry Wills),165場(1962年)  
~打數 彼得·羅斯,14053 吉米·羅林斯,716個(2007年)(現役)  
~得分 瑞奇·韓德森,1406分 貝比·魯斯,177分(1921年)  
~安打 彼得·羅斯,4256支 鈴木一朗,262支,2004年(現役) 最多連續安打場次: 喬·狄馬喬,56場(1941年)
~二壘打 泰瑞斯·史畢克(Tris Speaker),712支 Earl Webb,67支(1931年)  
~三壘打 山姆·考佛,(Sam Crawford),309支 Chief Wilson,36支(1912年)  
~全壘打 貝瑞·邦茲,762支 貝瑞·邦茲,73支(2001年)  
~打點 漢克·阿倫,2297分 哈克·威爾森(Hack Wilson),191分(1930年)  
~盜壘 瑞奇·韓德森,1406次 瑞奇·韓德森,130次(1982年)  
~被三振 瑞吉·傑克森(Reggie Jackson),2597次 萊恩·霍華德,199次(2007年)(現役)  
~四壞球 貝瑞·邦茲,2558次 貝瑞·邦茲,232次(2004年)  
~打擊率 泰·柯布,.366 奈普·拉傑伊(Nap Lajoie),0.426,1901年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昨日歇後語(國語篇)答案
俞伯牙遇上鍾子期   有了知音

今日歇後語(國語篇)
張飛穿針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302#
發表於 2008-7-30 02:44:53 |顯示全部樓層

運動

提到了美國職棒大聯盟就一定要介紹"貝比魯斯魔咒".

貝比魯斯魔咒


貝比魯斯魔咒是指美國職棒球員貝比魯斯因1920年被紅襪隊賣給洋基隊,因此詛咒紅襪隊永遠無法再拿世界大賽冠軍的事件。

紅襪隊自1920年後,再也沒有拿到世界大賽的冠軍,一直到2004年才再度拿到世界大賽冠軍。

貝比魯斯簡介
貝比魯斯可說是美國職棒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貝比魯斯轉隊到洋基之前,美國職棒正處於空前的低潮,黑襪事件使美國職棒球迷對美國職棒信心大失,而 Babe 的超大號全壘打的演出讓球迷重回球場,職棒又成為美國人最受歡迎的運動。

貝比魯斯打了 714 支全壘打,雖然 Henry Aaron 及王貞治破他的紀錄,可是令人生畏的是他每 8.5 個打數就打一支全壘打,而且他的生涯打擊率是 .342。他轉到洋基後的第一年就打 54 支全壘打,再下一年 59 支。可是轉隊之前他在紅襪隊當投手,可見他的棒球天份。

魔咒的產生
1920年紅襪老闆弗雷齊以十萬美元(當時是天價)把貝比魯斯賣給洋基隊,為了支應他在戲劇事業上的花費,「貝比魯斯的詛咒」就在這時產生,他詛咒紅襪隊永遠無法再拿世界大賽冠軍。

貝比魯斯屈辱離隊後,紅襪隊從1918年開始,在長達85年的歷程裡,果真從未勇奪世界大賽冠軍。反觀洋基在網羅貝比魯斯後,先後已經26度在世界大賽封王,成為美國職棒史上戰績最輝煌的球隊,甚至有人說擁有百年歷史的洋基球場,至今仍然陰風森森,洋基不斷稱霸的原因,完全是因為貝比魯斯英靈長存的緣故。

Roger Clemens在每場比賽登版投球之前,都會到洋基位於球場後方的洋基名人雕刻版,摸摸貝比魯斯肖像的額頭以求好運

然經歷史學者的考證,貝比魯斯在被交易前說過:我生在波士頓,我的兒子也在波士頓,我吃波士頓的肉,喝波士頓的酒,我是純正的波士頓人,他熱愛波士頓,事實上,貝比魯斯其實並未說過詛咒紅襪隊輸球之類的話,所為詛咒之言純屬謠傳而已。2004年紅襪隊拿到世界大賽冠軍,貝比魯斯魔咒己破解。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昨日歇後語(國語篇)答案
張飛穿針  大眼瞪小眼  由jonce兄答對囉!

今日歇後語(國語篇)
城隍爺拉胡琴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303#
發表於 2008-7-31 03:37:54 |顯示全部樓層

運動~佚聞

提到了"貝比魯斯魔咒",當然也要順道一提"山羊魔咒".

山羊魔咒

山羊魔咒(Curse of the Billy Goat)是關於芝加哥小熊隊的一個詛咒。起因於1945年世界大賽第4戰,一名芝加哥希臘僑民比利·塞尼斯 (Billy Sianis),帶著他的山羊寵物進場時,遭到工作人員阻擋,而比利發下毒咒,詛咒芝加哥小熊隊永遠無法在威格利球場封王,該現象也持續到如今仍未破除魔咒。

魔咒產生

魔咒起源於一名希臘僑民比利·塞尼斯 (Billy Sianis),他在球場附近有著一家小酒館 (也就是現在有名的比利山羊酒館),當時比利在1945年世界大賽第4戰,買了他與山羊的門票。不過在比賽結束前,比利和山羊在威格力球場老闆的下令之下,被驅趕出了球場,從此比利立下毒誓,小熊隊永遠無法在自家主場威格利球場封王,從當時至今為止,小熊連一次世界大賽都沒有進入。

魔咒發威

在2003年國聯冠軍賽第六戰中,當時決定誰將進入世界大賽時,小熊隊到第八局仍以3:0領先,馬林魚隊卡斯提洛擊出左界外飛球時,一名興奮過頭的小熊隊球迷,搶走了這顆界外球,氣得小熊左外野手憤而把手套摔在地上。該顆球如果被接殺,小熊隊也許有機會破除魔咒,挺進世界大賽。死裡逃生的馬林魚連得八分,奇蹟逆轉,小熊隊依舊無法打破山羊魔咒。而在那場比賽闖禍的小球迷最後在警察的包圍保護下離開球場。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昨日歇後語(國語篇)答案
城隍爺拉胡琴~鬼扯

今日歇後語(國語篇)
鍾馗打飽嗝兒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304#
發表於 2008-8-1 03:59:04 |顯示全部樓層

運動

常常聽到報導美國職棒大聯盟中  某某人有機會角逐"賽揚獎",阿到底啥是賽揚獎ㄌㄟ?

賽揚獎

賽揚獎(Cy Young Award)指的是美國職棒大聯盟每年頒給投手的一項榮耀。這個獎項最初是於1956年由會長福特·弗立克(Ford Frick)所提議,用來紀念1955年過世的棒球名人堂投手賽·揚。最初的11年(1956年至1966年)間,兩個聯盟每年只選出一位受獎者。當弗立克於1967年退休後,就變成每個聯盟各選出一位受獎者。

這個獎項是由全美棒球記者協會的28個成員所票選出來的。每個成員選出自己心目中各個聯盟最好的前三名投手,然後再加權計算總分。每個投手的總分等於他所得到第一名選票的票數乘以5,加上所得到第二名選票的票數乘以3,再加上所得到第三名選票的票數(即5F + 3S + T)。各個聯盟總分最高的即為當年度該聯盟的賽揚獎得主。如果有兩人總分相同,則他們就共享這個獎。

這個記分方法是從1970年球季才開始採用的。在此之前,每個人只能投一票,由得票最多的人得獎。

歷年賽揚獎得主

兩聯盟合併計算時期(1956年到1966年)
  年份       投手                              隊伍        戰績    救援   防禦率
1956年 唐·紐康伯 布魯克林道奇(國聯) 27-7      0        3.06
1957年 華倫·史潘 密爾瓦基勇士(國聯) 21-11    3        2.69
1958年 Bob Turley 紐約洋基(美聯)        21-7      1        2.97
1959年 Early Wynn 芝加哥白襪(美聯)   22-10    0        3.17
1960年 Vern Law 匹茲堡海盜(國聯)      20-9      0        3.08
1961年 Whitey Ford 紐約洋基(美聯)      25-4      0        3.21
1962年 Don Drysdale 洛杉磯道奇(國聯)25-9      1        2.84
1963年 山迪·柯法斯  洛杉磯道奇(國聯)25-5      0        1.88
1964年 Dean Chance  洛杉磯天使(美聯)20-9      4        1.65
1965年 山迪·柯法斯  洛杉磯道奇(國聯)26-8      2        2.04
1966年 山迪·柯法斯  洛杉磯道奇(國聯)27-9      0        1.73

美聯(1967年到現在)
  年份          投手             隊伍                      戰績   救援  防禦率
1967年 Jim Lonborg 波士頓紅襪                  22-9      0        3.16
1968年 Denny McLain 底特律老虎               31-6      0        1.96
1969年 Mike Cuellar    巴爾的摩金鶯           23-11    0        2.38
             Denny McLain 底特律老虎               24-9      0        2.80
1970年 Jim Perry         明尼蘇達雙城            24-12    0        3.04
1971年 Vida Blue        奧克蘭運動家            24-8      0        1.82
1972年 蓋羅德·派瑞   克里夫蘭印地安人    24-16    1        1.92
1973年 Jim Palmer       巴爾的摩金鶯            22-9      1        2.40
1974年 Catfish Hunter 奧克蘭運動家             25-12    0        2.49
1975年 Jim Palmer       巴爾的摩金鶯            23-11    1         2.09
1976年 Jim Palmer       巴爾的摩金鶯            22-13    0         2.51
1977年 Sparky Lyle     紐約洋基                     13-5    26        2.17
1978年 羅恩·古德瑞* 紐約洋基                     25-3      0        1.74
1979年 Mike Flanagan 巴爾的摩金鶯             23-9      0       3.08
1980年 史提夫·史東   巴爾的摩金鶯              25-7     0        3.23
1981年 Rollie Fingers  密爾瓦基釀酒人            6-3   28        1.04
1982年 Pete Vuckovich密爾瓦基釀酒人          18-6    0        3.34
1983年 La Marr Hoyt   芝加哥白襪                  24-10   0        3.66
1984年 威利·赫南德茲 底特律老虎                  9-3    32       1.92
1985年 Bret Saberhagen堪薩斯市皇家             20-6     0       2.87
1986年 羅傑·克萊門斯 波士頓紅襪                 24-4     0       2.48
1987年 羅傑·克萊門斯 波士頓紅襪                 20-9     0       2.97
1988年 Frank Viola       明尼蘇達雙城             24-7     0       2.64
1989年 Bret Saberhagen堪薩斯市皇家             23-6     0       2.16
1990年 鮑伯·威爾契     奧克蘭運動家             27-6     0       2.95
1991年 羅傑·克萊門斯 波士頓紅襪                 18-10   0       2.62
1992年 丹尼斯·艾克斯利 奧克蘭運動家           7-1    51      1.91
1993年 傑克·麥道威爾 芝加哥白襪                 22-10   0       3.37
1994年 大衛·孔恩         堪薩斯市皇家              16-5    0       2.94
1995年 藍迪·強森         西雅圖水手                  18-2    0       2.48
1996年 Pat Hentgen       多倫多藍鳥                  20-10  0       3.22
1997年 羅傑·克萊門斯 多倫多藍鳥                  21-7    0       2.05
1998年 羅傑·克萊門斯 多倫多藍鳥                  20-6    0       2.65
1999年 佩卓·馬丁尼茲 波士頓紅襪                  23-4    0       2.07
2000年 佩卓·馬丁尼茲 波士頓紅襪                  18-6    0       1.74
2001年 羅傑·克萊門斯 紐約洋基                      20-3    0       3.51
2002年 貝瑞·齊托         奧克蘭運動家              23-5    0       2.75
2003年 洛伊·哈勒戴     多倫多藍鳥                  22-7    0       3.25
2004年 尤漢·山塔納     明尼蘇達雙城              20-6    0       2.61
2005年 巴特羅·柯隆     洛杉磯安那罕天使      21-8    0       3.48
2006年 尤漢·山塔納     明尼蘇達雙城              19-6    0       2.77
2007年 C.C.薩巴西亞   克里夫蘭印地安人      19-7    0       3.21

國聯(1967年到現在)
  年份              投手          隊伍                          戰績 救援 防禦率
1967年 Mike McCormick 舊金山巨人               22-10   0      2.85
1968年 鮑伯·吉伯森        聖路易紅雀               22-9     0      1.12
1969年 湯姆·西佛            紐約大都會               25-7     0      2.21
1970年 鮑伯·吉伯森        聖路易紅雀               23-7     0      3.12
1971年 Ferguson Jenkins 芝加哥小熊               24-13    0      2.77
1972年 史提夫·卡爾頓   費城費城人                27-10    0     1.98
1973年 湯姆·西佛           紐約大都會                19-10    0     2.08
1974年 麥克·馬歇爾       洛杉磯道奇                15-12   21    2.42
1975年 湯姆·西佛           紐約大都會                 22-9     0     2.38
1976年 藍迪·瓊斯           聖地牙哥教士             22-14   0     2.74
1977年 史提夫·卡爾頓   費城費城人                 23-10   0     2.64
1978年 蓋羅德·派瑞       聖地牙哥教士             21-6     0     2.73
1979年 布魯斯·薩特       芝加哥小熊                   6-6    37    2.22
1980年 史提夫·卡爾頓   費城費城人                 24-9     0     2.34
1981年 Fernando Valenzuela 洛杉磯道奇           13-7     0     2.48
1982年 史提夫·卡爾頓  費城費城人                   23-11   0    3.11
1983年 約翰·丹尼          費城費城人                   19-6     0    2.37
1984年 Rick Sutcliffe      芝加哥小熊                   20-6     0    3.64
1985年 戴維特·古登      紐約大都會                    24-4     0    1.53
1986年 麥克·史考特      休士頓太空人                18-10   0    2.22
1987年 Steve Bedrosian 費城費城人                       5-3    40   2.83
1988年 Orel Hershiser    洛杉磯道奇                     23-8     1    2.26
1989年 馬克·戴維斯      聖地牙哥教士                   4-3    44   1.85
1990年 Doug Drabek     匹茲堡海盜                      22-6     0   2.76
1991年 湯姆·葛拉文     亞特蘭大勇士                  20-11   0   2.55
1992年 格雷格·麥達克斯 芝加哥小熊                  20-11   0   2.18
1993年 格雷格·麥達克斯 亞特蘭大勇士              22-10   0   2.36
1994年 格雷格·麥達克斯 亞特蘭大勇士              16-6     0   1.56
1995年 格雷格·麥達克斯 亞特蘭大勇士              19-2     0   1.63
1996年 約翰·史摩茲      亞特蘭大勇士                 24-8     0   2.95
1997年 佩卓·馬丁尼茲  蒙特婁博覽會                 17-8     0   1.90
1998年 湯姆·葛拉文      亞特蘭大勇士                 20-6     0   2.47
1999年 藍迪·強森          亞利桑那響尾蛇             17-9     0   2.49
2000年 藍迪·強森          亞利桑那響尾蛇             19-7     0   2.64
2001年 藍迪·強森          亞利桑那響尾蛇             21-6     0   2.49
2002年 藍迪·強森          亞利桑那響尾蛇             24-5     0   2.32
2003年 艾瑞克·蓋格尼  洛杉磯道奇                       2-3    55  1.20
2004年 羅傑·克萊門斯  休士頓太空人                 18-4     0   2.98
2005年 克里斯·卡本特  聖路易紅雀                     21-5     0   2.83
2006年 布蘭登·偉伯      亞利桑那響尾蛇             16-8     0   3.10
2007年 傑克·皮維          聖地牙哥教士                 19-6     0   2.54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昨日歇後語(國語篇)答案
鍾馗打飽嗝兒~肚子裡有鬼

今日歇後語(國語篇)
丈母娘看女婿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305#
發表於 2008-8-2 17:40:50 |顯示全部樓層

運動-美國職棒大聯盟~系列

既然投手有賽揚獎,那打擊高手呢?    嗯!那當然就是漢克·阿倫獎囉!

漢克·阿倫獎

漢克阿倫獎(Hank Aaron Award)是美國職棒大聯盟頒給各聯盟當年度最佳打者的獎項。它於1999年引進,是為了要慶祝漢克·阿倫打破貝比·魯斯全壘打紀錄25週年。

1999年時,這個獎是使用一個客觀的評分系統,依照安打、全壘打、以及打點等數據所換算出來的總得分來選出得獎者。然而,在2000年的時候改為投票的方式。由每支球隊轉屬的廣播電視播報員及球評,每位可以在兩個聯盟各選出三名球員,同樣也是利用加權計分(第一名票得5分,第二名票得3分,第三名票得1分)的方式選出得獎者。從2003年以後,球迷也有機會去官方網站(MLB.com)投票給自己支持的球員。球迷的投票佔最後結果的30%,而播報員與球評的則是佔70%。

這個獎項是由21世紀不動產所贊助。

  年度                         美國聯盟                                       國家聯盟
1999年 曼尼·拉米瑞茲(1),克里夫蘭印地安人 山米·索沙,芝加哥小熊
2000年 卡洛斯·戴加多,多倫多藍鳥 陶德·希爾頓,科羅拉多落磯
2001年 艾力士·羅德里奎茲(1),德州遊騎兵 貝瑞·邦茲(1),舊金山巨人
2002年 艾力士·羅德里奎茲(2),德州遊騎兵 貝瑞·邦茲(2),舊金山巨人
2003年 艾力士·羅德里奎茲(3),德州遊騎兵 亞伯特·普荷斯,聖路易紅雀
2004年 曼尼·拉米瑞茲(2),波士頓紅襪 貝瑞·邦茲(3),舊金山巨人
2005年 大衛·歐提茲,波士頓紅襪 安德魯·瓊斯,亞特蘭大勇士
2006年 德瑞克·基特,紐約洋基 萊恩·霍華德,費城費城人
2007年 艾力士·羅德里奎茲(4),紐約洋基 普林斯·菲爾德,密爾瓦基釀酒人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昨日歇後語(國語篇)答案
丈母娘看女婿~無為姐再度答對囉!

今日歇後語(國語篇-射一句成語)
鴕鳥政策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306#
發表於 2008-8-5 03:06:08 |顯示全部樓層

運動-美國職棒大聯盟~系列

投手與打擊高手都有獎項,當然也少不了最有價值球員囉!

美國職棒大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獎

美國職棒大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獎(MLB Most Valuable Player Award)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員個人年度獎項之一。有權決定這個獎項該頒發給誰的單位在歷史上換過好幾次,不過從1930年代之後,都是由全美棒球記者協會(Baseball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所負責。

棒球運動裡的「最有價值球員」(MVP),不論是在業餘或者是職業界,傳統上都是每年票選一次,選出這個年度在聯盟裡對自己所屬球隊貢獻最大的球員。這裡有一份1999年美國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獎的投票過程介紹。評審委員們採用一種稱為「博達計數法」(Borda count)的加權投票方式。也就是每個人可以選出自己心目中的一、二、三名,每個候選人再根據所得到的各名次的票數加權計算總得分。

查莫獎(Chalmers Award,1911年至1914年)
在1910年,查莫汽車公司(Chalmers Automobile Company)決定要 各頒發一輛汽車給美聯與國聯裡打擊率最高的球員。這在美聯導致一件爭議的產生:進進球季的最後一天,Ty Cobb和Nap Lajoie兩人並列第一。Lajoie與克里夫蘭印地安人即將與聖路易布朗進行二連戰。而對手聖路易布朗故意將內野防守圈加大,讓Lajoie在兩場比賽裡用觸擊的方式總共擊出七支一壘安打,進而贏得這項頭銜。為了化解排山倒海而來的抗議,汽車公司決定兩個人各發一輛(到底那一年誰是打擊王,到現在還是一項爭議)。

從1911年開始,查莫汽車公司覺得光看打擊率對於這個獎項似乎不大足夠。所以查莫獎成為第一個評斷球員對球隊整體的貢獻度的獎項,也因此這個獎命名為「最有價值」而不是「年度最佳」。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現在。

    年份                                        美國聯盟                     國家聯盟
1911年 泰·柯布,底特律老虎,外野手 Wildfire Schulte,芝加哥小熊,外野手
1912年 Tris Speaker,波士頓紅襪,外野手 Larry Doyle,紐約巨人,二壘手
1913年 華特·強森,華盛頓參議員,投手 Jake Daubert,布魯克林道奇,一壘手
1914年 Eddie Collins,費城運動家,二壘手 Johnny Evers,波士頓勇士,二壘手

聯盟獎(1922年至1929年)
從1920年代開始,由聯盟負責頒發最有價值球員獎,不過卻規定每一隊只有一名候選人。這也導致1922年與1923年國聯的這個獎項從缺。每一位球員只能得一次聯盟獎,這也導致一些奇怪的結果,例如Babe Ruth在1927年球季的進攻表現是聯盟史上最佳,但是卻不能再得一次這個獎。後來這個規定總算是取消,第一個受惠的是1929年的Rogers Hornsby。

           年份                              美國聯盟                          國家聯盟
1922年 George Sisler,聖路易布朗,一壘手 從缺
1923年 貝比·魯斯,紐約洋基,外野手 從缺
1924年 華特·強森,華盛頓參議員,投手 Dazzy Vance,布魯克林道奇,投手
1925年 Roger Peckinpaugh,華盛頓參議員,游擊手 Rogers Hornsby,聖路易紅雀,二壘手
1926年 George Burns,克里夫蘭印地安人,一壘手 Bob O'Farrell,聖路易紅雀,捕手
1927年 盧·賈里格,紐約洋基,一壘手 保羅·華納,匹茲堡海盜,外野手
1928年 Mickey Cochrane,費城運動家,捕手 Jim Bottomley,聖路易紅雀,一壘手
1929年 從缺 Rogers Hornsby,芝加哥小熊,二壘手

全美棒球記者協會獎(1931年至今)
從1931年開始,最有價值球員獎由全美棒球記者協會負責評審與頒發。

在1956年,大聯盟第一次頒發賽揚獎給全聯盟最好的投手(1967年之後才變成兩個聯盟各選一名)。此後,一般認為最有價值球員獎應該是屬於其他球員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投手已經有專屬的賽揚獎了;第二個則是投手不像其他球員,能夠每天都出賽,所以對球隊來說,「價值」較低。不過偶爾還是會有投手贏得這個獎項,而且現行的規則也規定投手也可列入候選名單。1971年之後,只有四名投手獲得最有價值球員獎。最後一位是1992年的Dennis Eckersley,他也獲得該年度美聯的賽揚獎。

     年份                            美國聯盟                               國家聯盟
1931年 雷夫提·葛洛夫,費城運動家,投手 Frankie Frisch,聖路易紅雀,二壘手
1932年 吉比·法克斯,費城運動家,一壘手 Chuck Klein,費城費城人,外野手
1933年 吉比·法克斯,費城運動家,一壘手 Carl Hubbell,紐約巨人,投手
1934年 Mickey Cochrane,底特律老虎,捕手 Dizzy Dean,聖路易紅雀,投手
1935年 Hank Greenberg†,底特律老虎,一壘手 Gabby Hartnett,芝加哥小熊,捕手
1936年 盧·賈里格,紐約洋基,一壘手 Carl Hubbell,紐約巨人,投手
1937年 Charlie Gehringer,底特律老虎,二壘手 Joe Medwick,聖路易紅雀,外野手
1938年 吉比·法克斯,波士頓紅襪,一壘手 Ernie Lombardi,辛辛那提紅人,捕手
1939年 喬·狄馬喬,紐約洋基,外野手 Bucky Walters,辛辛那提紅人,投手
1940年 Hank Greenberg,底特律老虎,外野手 Frank McCormick,辛辛那提紅人,一壘手
1941年 喬·狄馬喬,紐約洋基,外野手 Dolph Camilli,布魯克林道奇,一壘手
1942年 喬·古登,紐約洋基,二壘手 Mort Cooper,聖路易紅雀,投手
1943年 Spud Chandler,紐約洋基,投手 Stan Musial,聖路易紅雀,外野手
1944年 Hal Newhouser,底特律老虎,投手 Marty Marion,聖路易紅雀,游擊手
1945年 Hal Newhouser,底特律老虎,投手 Phil Cavarretta,芝加哥小熊,一壘手
1946年 泰德·威廉斯,波士頓紅襪,外野手 Stan Musial,聖路易紅雀,一壘手
1947年 喬·狄馬喬,紐約洋基,外野手 Bob Elliott,波士頓勇士,三壘手
1948年 Lou Boudreau,克里夫蘭印地安人,游擊手 Stan Musial,聖路易紅雀,外野手
1949年 泰德·威廉斯,波士頓紅襪,外野手 傑基·羅賓森,布魯克林道奇,二壘手
1950年 Phil Rizzuto,紐約洋基,游擊手 Jim Konstanty,費城費城人,投手
1951年 尤吉·貝拉,紐約洋基,捕手 Roy Campanella,布魯克林道奇,捕手
1952年 Bobby Shantz,費城運動家,投手 Hank Sauer,芝加哥小熊,外野手
1953年 Al Rosen†,克里夫蘭印地安人,三壘手 Roy Campanella,布魯克林道奇,捕手
1954年 Yogi Berra,紐約洋基,捕手 威利·梅斯,紐約巨人,外野手
1955年 尤吉·貝拉,紐約洋基,捕手 Roy Campanella,布魯克林道奇,捕手
1956年 米奇·曼托†,紐約洋基,外野手 Don Newcombe,布魯克林道奇,投手
1957年 米奇·曼托,紐約洋基,外野手 漢克·阿倫,密爾瓦基勇士,外野手
1958年 Jackie Jensen,波士頓紅襪,外野手 Ernie Banks,芝加哥小熊,游擊手
1959年 Nellie Fox,芝加哥白襪,二壘手 厄尼·班克斯,芝加哥小熊,游擊手
1960年 羅傑·馬裡斯,紐約洋基,外野手 Dick Groat,匹茲堡海盜,游擊手
1961年 羅傑·馬裡斯,紐約洋基,外野手 法蘭克·羅賓森,辛辛那提紅人,外野手
1962年 米奇·曼托,紐約洋基,外野手 Maury Wills,洛杉磯道奇,游擊手
1963年 Elston Howard,紐約洋基,捕手 Sandy Koufax,洛杉磯道奇,投手
1964年 布魯克斯·羅賓遜,巴爾的摩金鶯,三壘手 Ken Boyer,聖路易紅雀,三壘手
1965年 Zoilo Versalles,明尼蘇達雙城,游擊手 威利·梅斯,舊金山巨人,外野手
1966年 法蘭克·羅賓森†,巴爾的摩金鶯,外野手 羅伯托·克萊門特,匹茲堡海盜,外野手
1967年 Carl Yastrzemski,波士頓紅襪,外野手 Orlando Cepeda†,聖路易紅雀,一壘手
1968年 Denny McLain†,底特律老虎,投手 鮑伯·吉伯森,聖路易紅雀,投手
1969年 Harmon Killebrew,明尼蘇達雙城,三壘手 威利·麥考維,舊金山巨人,一壘手
1970年 Boog Powell,巴爾的摩金鶯,一壘手 Johnny Bench,辛辛那提紅人,捕手
1971年 Vida Blue,奧克蘭運動家,投手 喬·托瑞,聖路易紅雀,三壘手
1972年 Dick Allen,芝加哥白襪,一壘手 Johnny Bench,辛辛那提紅人,捕手
1973年 瑞吉·傑克森†,奧克蘭運動家,外野手 彼德·羅斯,辛辛那提紅人,外野手
1974年 Jeff Burroughs,德州遊騎兵,外野手 Steve Garvey,洛杉磯道奇,一壘手
1975年 Fred Lynn,波士頓紅襪,外野手 喬·摩根,辛辛那提紅人,二壘手
1976年 Thurman Munson,紐約洋基,捕手 喬·摩根,辛辛那提紅人,二壘手
1977年 Rod Carew,明尼蘇達雙城,一壘手 喬治·佛斯特,辛辛那提紅人,外野手
1978年 Jim Rice,波士頓紅襪,外野手 Dave Parker,匹茲堡海盜,外野手
1979年 唐·貝勒,加州天使,指定打擊 Keith Hernandez,聖路易紅雀,一壘手
Willie Stargell,匹茲堡海盜,一壘手
1980年 喬治·布列特,堪薩斯市皇家,三壘手 Mike Schmidt†,費城費城人,三壘手
1981年 Rollie Fingers,密爾瓦基釀酒人,投手 麥克·舒密特,費城費城人,三壘手
1982年 Robin Yount,密爾瓦基釀酒人,游擊手 Dale Murphy,亞特蘭大勇士,外野手
1983年 Cal Ripken, Jr.,巴爾的摩金鶯,游擊手 Dale Murphy,亞特蘭大勇士,外野手
1984年 Willie Hernandez,底特律老虎,投手 Ryne Sandberg,芝加哥小熊,二壘手
1985年 Don Mattingly,紐約洋基,一壘手 Willie McGee,聖路易紅雀,外野手
1986年 羅傑·克萊門斯,波士頓紅襪,投手 麥克·舒密特,費城費城人,三壘手
1987年 喬治·貝爾,多倫多藍鳥,外野手 Andre Dawson,芝加哥小熊,外野手
1988年 荷西·坎塞柯†,奧克蘭運動家,外野手 Kirk Gibson,洛杉磯道奇,外野手
1989年 Robin Yount,密爾瓦基釀酒人,外野手 Kevin Mitchell,舊金山巨人,外野手
1990年 Rickey Henderson,奧克蘭運動家,外野手 貝瑞·邦茲,匹茲堡海盜,外野手
1991年 卡爾·小瑞普肯,巴爾的摩金鶯,游擊手 Terry Pendleton,亞特蘭大勇士,三壘手
1992年 Dennis Eckersley,奧克蘭運動家,投手 貝瑞·邦茲,匹茲堡海盜,外野手
1993年 法蘭克·湯瑪斯†,芝加哥白襪,一壘手 貝瑞·邦茲,舊金山巨人,外野手
1994年 法蘭克·湯瑪斯,芝加哥白襪,一壘手 傑夫·巴格威爾†,休士頓太空人,一壘手
1995年 Mo Vaughn,波士頓紅襪,一壘手 Barry Larkin,辛辛那提紅人,游擊手
1996年 Juan González,德州遊騎兵,外野手 Ken Caminiti†,聖地牙哥教士,三壘手
1997年 肯·小葛瑞菲†,西雅圖水手,外野手 Larry Walker,科羅拉多落磯,外野手
1998年 Juan González,德州遊騎兵,外野手 山米·索沙,芝加哥小熊,外野手
1999年 Iván Rodríguez,德州遊騎兵,捕手 奇伯·瓊斯,亞特蘭大勇士,三壘手
2000年 傑森·吉昂比,奧克蘭運動家,一壘手 傑夫·肯特,舊金山巨人,二壘手
2001年 鈴木一朗,西雅圖水手,外野手 貝瑞·邦茲,舊金山巨人,外野手
2002年 Miguel Tejada,奧克蘭運動家,游擊手 貝瑞·邦茲†,舊金山巨人,外野手
2003年 艾力士·羅德里奎茲,德州遊騎兵,游擊手 貝瑞·邦茲,舊金山巨人,外野手
2004年 弗拉迪米爾·葛雷諾,安那罕天使,外野手 貝瑞·邦茲,舊金山巨人,外野手
2005年 艾力士·羅德里奎茲,紐約洋基,三壘手 亞伯特·普荷斯,聖路易紅雀,一壘手
2006年 賈斯汀·摩爾諾,明尼蘇達雙城,一壘手 萊恩·霍華德,費城費城人,一壘手
2007年 艾力士·羅德里奎茲,紐約洋基,三壘手 吉米·羅林斯,費城費城人,游擊手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昨日歇後語(國語篇-射一句成語)答案
鴕鳥政策~藏頭露尾

今日歇後語(國語篇-射六字成語)
見了岳父問貴姓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307#
發表於 2008-8-8 15:05:08 |顯示全部樓層

運動-美國職棒大聯盟~系列

美國職棒大聯盟金手套獎

美國職棒大聯盟金手套獎(The Rawlings Gold Glove Award,簡稱Gold Glove)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年度個人獎項之一,用來表揚每個聯盟各個位置防守表現傑出的球員。負責投票的是(各聯盟)各隊的總教練與教練。所以每年總共會頒發18個金手套獎(美聯、國聯各9個位置)。

在1957年的時候,一家生產棒球手套的公司「Rawlings」想出了這個獎勵每個位置防守表現的主意。並製作了一個外型類似自家品牌棒球手套的獎座,表面覆上一層磨光的金屬,並嵌在胡桃木製成的底座上。金手套獎就這麼誕生了。

1957年第一次選拔的時候,是兩個聯盟共同選出9個球員,次年才分開選拔。而且一開始三個外野手是分開選的,1961年以後就不分位置只選三個外野手。長久以來許多球評認為應該要將外野獎項分開,因為外野的這三個防守位置事實上是不大能互換的。例如中外野手的防守範圍較大、左外野手要傳球回三壘比右外野手容易等等。

獲得最多次金手套獎的有兩位:三壘手布魯克斯·羅賓遜與投手Jim Kaat,都是16次。

唯一一位分別以內野手和外野手身份拿過金手套獎的是Darin Erstad,分別是2000年與2002年的外野手,以及2004年的一壘手,而且都是在洛杉磯安那罕天使。

大多數的職業棒球聯盟都有設立金手套獎,例如:日本、臺灣等等。

在1980年的時候,一家專為大聯盟生產球棒的製造商「Hillerich & Bradsby」(生產「Louisville Slugger」球棒的公司),也開始為獎勵每個位置球員的進攻表現設立了銀棒獎。

還有一個容易跟金手套獎產生混淆的是美國業餘拳擊的年度賽事「Golden Gloves」。
至於歷年金手套獎得主,請點選(或複製)以下連結頁面閱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C%8B%E8%81%B7%E6%A3%92%E5%A4%A7%E8%81%AF%E7%9B%9F%E9%87%91%E6%89%8B%E5%A5%97%E7%8D%8E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昨日歇後語(國語篇-射六字成語)答案
見了岳父問貴姓~有眼不識泰山

今日歇後語(台語歇後語)
鐵共生仙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308#
發表於 2008-8-13 02:09:11 |顯示全部樓層

運動-美國職棒大聯盟~系列

美國職棒大聯盟年度最佳教練獎

美國職棒大聯盟年度最佳教練獎(Manager of the Year Award)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從1983年起,每年頒給美聯與國聯裡最好的教練的獎項。

這個獎項是由全美棒球記者協會的28個會員投票選出來的。每個人可以選出自己心目中各個聯盟裡的第一、二、三名教練,而每位候選人的總分則是由所得的第一(F)、二(S)、三(T)名票數加權計算而得的。公式是5F + 3S + T。每個聯盟的最高分者即為這個獎項的得主。

Bobby Cox是第一個在兩個聯盟都拿過最佳教練獎的人:1985年的多倫多藍鳥以及1991年、2004年、2005年的亞特蘭大勇士。Tony La Russa則是第二個:1983年的芝加哥白襪、1988年與1992年的奧克蘭運動家、以及2002年的聖路易紅雀。Cox與La Russa這兩位也並列獲獎最多次(四次)。緊追在後的是Dusty Baker,共得過三次(1993年、1997年、以及2000年的舊金山巨人)。在2005年的時候,Bobby Cox也成為第一位連續兩年都得獎的教練。

還有三隊在隊史上沒有教練得過獎,分別是紐約大都會、密爾瓦基釀酒人、以及坦帕灣光芒。

歷年最佳教練獎得主(1983年至今)

歷年最佳教練獎得主,請點選以下連結頁面閱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C%8B%E8%81%B7%E6%A3%92%E5%A4%A7%E8%81%AF%E7%9B%9F%E5%B9%B4%E5%BA%A6%E6%9C%80%E4%BD%B3%E6%95%99%E7%B7%B4%E7%8D%8E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昨日歇後語(台語歇後語)答案
鐵共生仙~歹管(講)

今日歇後語(台語歇後語)
外省麵叫做啥?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309#
發表於 2008-8-14 02:00:28 |顯示全部樓層

運動-美國職棒大聯盟~系列

美國職棒大聯盟年度最佳新人獎

美國職棒大聯盟年度最佳新人獎(Rookie of the Year Award,或稱為新人王)是美國職棒大聯盟每年頒給美聯與國聯裡表現最為傑出的新人球員(Rookie)的獎項。

在1940年到1946年期間,全美棒球記者協會芝加哥分會每年選出一位最佳新人。在1947年的時候,他們決定邀請所有的會員一起來票選。很巧合地,1947年也是傑基·羅賓森所忍受棒球史上最為艱難的新人年。那一年,他實至名歸地贏得了最佳新人獎。最初這個獎項的正式名稱是「傑·路易斯·康明斯基紀念獎」(J. Louis Comiskey Memorial Award,1930年代芝加哥白襪的老闆),到了1987年,為了表彰傑基·羅賓森打破種族界線,所以在四十週年時將這個獎改名為「傑基·羅賓森獎」(Jackie Robinson Award)。

只有兩位球員,而且都是在美聯,在同一年同時拿到最佳新人獎與最有價值球員獎:1975年的Fred Lynn以及2001年的鈴木一朗。唯一一位同時拿到最佳新人獎與賽揚獎的是1981年的Fernando Valenzuela。

新人的定義
依照現行大聯盟的規定,有資格成為年度最佳新人獎候選人的條件如下:

如果之前曾經在大聯盟球季登場,打席需少於130個;投球局數需少於50局。或者是,
待在大聯盟球隊活躍名單(Active Rosters)當中少於45天(扣掉在傷兵名單中的時間,以及9月1日後名單大擴充的時間)。

  進入大聯盟前的職棒經歷
近年來這個獎項的給獎標準遭受到不少檢討的聲浪,原因之一是將獎項頒給新加入的日本籍球員,像是野茂英雄(1995年)、佐佐木主浩(2000年)、鈴木一朗(2001年)等等。他們在加入大聯盟之前,已經在日本職棒擁有一定程度的年資與經驗了。許多棒球記者開始質疑到底「新人」的定義應該怎麼決定。然而,在現行大聯盟的規定裡,並沒有關於年齡或其他職棒聯盟年資的限制。2003年,在松井秀喜以些微的差距輸給Angel Berroa時,這個議題又再度被拿出來討論。


  歷年最佳新人獎得主
歷年最佳新人獎得主,請點選以下連結頁面閱讀: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E%8E%E5%9C%8B%E8%81%B7%E6%A3%92%E5%A4%A7%E8%81%AF%E7%9B%9F%E5%B9%B4%E5%BA%A6%E6%9C%80%E4%BD%B3%E6%96%B0%E4%BA%BA%E7%8D%8E&variant=zh-hant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昨日歇後語(台語歇後語)答案
外省麵叫做啥?~沒錯! 就是麵(免-台語發音)金桔兄答對囉!

今日歇後語(台語歇後語)
水肥車結做夥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310#
發表於 2008-8-14 22:18:00 |顯示全部樓層

運動-美國職棒大聯盟~系列

美國職棒大聯盟年度最佳救援投手獎

美國職棒大聯盟年度最佳救援投手獎(Rolaids Relief Man of the Year Award)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從1976年起,每年頒給美聯與國聯裡表現最為傑出的救援投手的獎項。跟其他的獎項(例如賽揚獎或是MVP)不一樣的地方是,年度最佳救援投手獎純粹只看客觀的統計數據表現,而不是看少數幾個人的主觀意見。

每個救援投手的得分(救援點)計算方式如下:勝投一場得到兩分;救援成功一場得到三分;敗投一場則是扣兩分。從1987年開始引入救援失敗的數據,一場也是扣兩分。從2000年開始引入所謂的「高難度救援」(Tough Save)的紀錄,也就是指當救援投手登場的時候,追平分已經在壘包上了。如果救援成功,則可以得到四分。

在球季結束的時候,各聯盟得分最高的救援投手可以獲得這個獎。

得獎最多次的是Dan Quisenberry,總共得了五次。緊追在後的是Rollie Fingers、Bruce Sutter、以及Mariano Rivera,這三位球員各都得了四次。

由名字來看,這個獎項是由輝瑞(Pfizer)旗下的一個牌子Rolaids所贊助的。Rolaids主要的產品是中和胃酸的抑酸劑,它在1970年代最著名的廣告詞是「Rolaids帶來症狀的舒緩」(R-O-L-A-I-D-S spells relief)。這個獎也是唯一官方認可由商業贊助的棒球獎項。

歷年最佳救援投手獎得主,請點選以下連結頁面閱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C%8B%E8%81%B7%E6%A3%92%E5%A4%A7%E8%81%AF%E7%9B%9F%E5%B9%B4%E5%BA%A6%E6%9C%80%E4%BD%B3%E6%95%91%E6%8F%B4%E6%8A%95%E6%89%8B%E7%8D%8E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昨日歇後語(台語歇後語)答案
水肥車結做夥~拖屎輪(連) 哇! 田庄人兄再度答對囉!

今日歇後語(台語歇後語-(猜古代人名))
查甫監獄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今日一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2 07:07 , Processed in 0.051513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