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25查看 4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退休自我檢視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09-8-6 12:33:35 |顯示全部樓層 |倒序瀏覽
近年來接觸很多, 退休人員, 尤其是軍.公.教, 領終身俸, 理應頤養晚年, 但據我所瞭解, 有部份人過的並不如意, 歸結原因如下, 供各位大大參考:
1.孩子----最少不住在家中或已成年.最好有獨立經濟能力.
2.沒有負債-----每月要還的本金及利息,  會造成很大新的心理負擔.
3.一定的經計基礎------要多少才夠, 看您自己的需要, 最好每個月有固定收入, 那要  自己傷一下腦筋.
4.身體還可以.
如果您符合以上四個條件, 您已初具退休的條件.... 恭喜.......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3Rank: 3

2#
發表於 2009-8-6 23:37:40 |顯示全部樓層
2# Ericg89127
Dear Ericg89127大,
這是一篇廣傳於網路文章
                     "再富也要窮孩子"
前些天,帶兒子去逛書局,他吵嚷著要我買一個精致、昂貴但不實用的鉛筆盒給他,最後我只買了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給他,他的嘴頓時呶了起來。接著,他看中一個設計小巧玲瓏,曲線優美,尺面圖案喧賓奪主地蓋過刻度的精美塑膠尺,但我買給他的卻是一把木尺。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curve)了。我不作聲,打算晚上臨睡前才透過故事開導他。
自升格為人父之後,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貫徹一個與東方社會價值觀反其道而行的育兒理念––「再富,也要窮孩子!」但幾年下來,我漸感難於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我輾轉讀到南京大學一佈告欄上,一封署名為「辛酸的父親」寫給其上大學兒子的「匿名信」之後,才又深感無論如何都得貫徹這個理念。
這封信很有轉述的價值,摘錄如下:
===================================
親愛的兒子:
儘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之中的唯一一個大學生後,我竟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掛蚊帳、鋪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別榮耀的事。
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三封信,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字跡通篇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
大二以後,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大學畢業時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
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纂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僅僅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
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裡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
閱畢整封信,我想起妻懷孕時一位辛酸的父親,第一次上超音波做掃描時,我最關心的不是胎兒的性別,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結伴而來––雙胞胎甚或四胞胎?
我執教的學校,有二男二女,各取名為「歡、樂、新、年」的四胞胎兄妹。我常看到他們的爸爸拎著四份一模一樣的便當盒,在籬笆外分四次塞給四名可愛的孩子;而每次看到他們蹦蹦跳跳地回教室享用,便知道他們對便當的「內涵」相當滿意。我身為窮教員,如果孩子是結伴而來,我所能給他們準備的便當的內容,恐怕會顧得了量而顧不了質。
我之所有這種顧慮,主要受華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傳統觀念所影響。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
據他說,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餘更信奉:「再富,也要窮』
孩子!」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在過分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他回國的第二天,我陪他冒著風雨出外辦點事,他指著一個被包裹得像棉花團的華人小孩說:「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他說在澳洲,即使冬天時也很難見到「棉花團」;如果是艷陽高照,母親們也會別有用心地、故意不撐開嬰兒車的遮陽棚。
我們東方家庭「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做法,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那天晚上,我思前想後,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為他準備一些「其貌不揚」的便當,以窮他物質,富他精神。
我手頭上有這麼一則資料: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隻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里、馬到成功,而是象徵一隻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
原來,那只蒼鷹,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四天就活活餓死了。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闆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而後又嫌農夫餵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最後到了皮匠家─不必幹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由此可窺見,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有缺憾的人。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許多動物在它們的幼兒很羸弱時,會把它
幼兒含在嘴裡,窩在翼下,怕它們遇險而夭折;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讓它們獨自去經風雨、練本領,甚至不給孩子留下回頭路!只有這麼做,孩子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之襲擊,才能夠絕處逢生。
含在嘴裡,窩在翼下和趕離身邊,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的體現,連動物也深懂
「慣子如殺子」的道理。
再富也要窮孩子,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學會感恩惜福。畢竟…孩子的後半生,我們不一定能參與……。

ps......這是我一直奉為圭臬,隨時謹記在心, 提醒自己...................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3Rank: 3

3#
發表於 2009-8-29 20:33:56 |顯示全部樓層
3# miton
很棒的分享,懶媽媽會教出勤勞的孩子,小氣的媽媽不知會不會教出大氣的孩子?
所以〝再富也要窮孩子〞
青蛙皇后 發表於 2009-8-29 12:12

dear 青蛙皇后大,
   " 節儉 "不等於"小氣"
   " 大氣"  等 於  " 財大氣粗 "
     所以 "節儉的媽媽 " 不等於" 教出大氣的孩子
   " 晚食當肉, 安步當車 "............共勉之"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3Rank: 3

4#
發表於 2010-7-27 02:12:06 |顯示全部樓層
26# LKK46
dear 老友,
一直想潛行默練, 老是被您們當頭棒喝, 敲得呼吸有點困難, 只好浮出水面喘口氣, 退休並不是代表退出職場休息養老, 而是退回到人生階段中, 去完成心中曾感覺到最滿意的那幅畫.  那個景, 休掉名與利, 回到看山是山歸真的人生, 簡而言之, 做回自己而已!!!!
.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3Rank: 3

5#
發表於 2011-1-11 17:32:21 |顯示全部樓層
沒存夠3000萬,別想談退休?
作者:王梅  出處:康健雜誌 95期 2006/10

關於到底需要多少退休金才夠?說法莫衷一是。
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這麼多訊息在教你如何富有退休。有些理財專家說至少準備3000萬才能維持一定水平的生活,有的則說2000萬、1000萬不等;總而言之,如果手邊沒有個上千萬存款,就別談退休這件事。
退休金固然愈多愈好。不過,若是對一個月入4萬元的普通上班族而言,「千萬存款」簡直是天方夜譚,除非不吃不喝20年,才有可能存到這個數字。一家壽險公司提出精算,若是以年報酬率2%計算,每個月必須定時定額儲蓄4萬5千元,才有可能在15年存到864萬,但距離千萬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美國羅傑斯大學研究發現,1950年戰後出生的嬰兒潮有76%希望在60歲以前退休,但認為自身財力足以負擔退休生活的只佔29%。
這樣的調查結果似乎頗令人沮喪。德國詩人布萊西特形容:「人生苦短,財富嫌少。」的確是很多人的心情寫照,他們之所以遲遲不敢退休,就是擔心萬一退休金不夠,未來的日子該怎麼過?於是只好勉為其難繼續工作,能多做一天,就多賺一天。
但也別太一廂情願,以為事情就能改變。曾任教紐奧良大學商學院、著有《別當打卡的豬》的職場生涯專家麥可•勒巴夫博士指出,年齡超過60歲,仍然繼續從事不喜歡的工作,有50%的機率在7年內死亡。
退休達人柴林斯基對理財專家的「忠告」不以為然,認為是誤導,增加焦慮。「不需要捧著一大把銀子才能安度晚年,過度強調退休存款的重要性,反而減少了體驗幸福退休生活的機會,」他指出,事實上,只要願意過簡單一點的生活,就可少拿一些退休金,不必為了多攢一、兩百萬而去做自己厭惡的工作。
關於到底需要多少退休金才夠?說法莫衷一是。
柴林斯基觀察,耗盡時間精力累積大量存款的人,反而忽略他們應當如何度過快樂的職場生涯,不僅賠上了健康,疏忽了朋友,也忘了發展工作以外的興趣,直到退休那天才體會到,再多的金山、銀山都買不到寶貴的健康和友誼,也買不到享受休閒活動的能力。
其實退休只需現有收入四∼六成就很夠了。美國梅瑟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精算師漢彌頓提出一個參考值:退休族每月需要的生活費大約是工作薪資的40∼60%。加拿大統計局調查,大部份退休族生活費所需不到過去薪資的62%,某些甚至只有45%。
台灣ING安泰人壽總經理韋立俊認為,你在退休前存夠10倍年薪就夠了。
為什麼退休後需要的錢愈來愈少?理由很簡單:大多數退休族都已繳清房貸,子女大都成人、不必負擔教育費用,不必再支出跟工作有關的治裝費、交際費,課稅的級數降低,一般的交通娛樂可享老人折扣,很少(或不能)大吃、大喝等等。
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追求昂貴的嗜好,享受奢華的生活。有些人手頭並不寬裕,照樣過得充實、自在、滿足。
資深廣告創意人孫大偉記得多年前妻子憂心地轉述:「理財專家說,退休金起碼要2000萬……。」他聽到這個數字,嚇了一跳,身為一家之主,覺得肩頭壓力好重,萬一沒做到,豈不失責?
後來,他又仔細想過這件事,回頭安慰另一半:「我們一家四口,就算每天三餐吃便利超商的便當,12個便當一天600塊,我們手上現有的錢足夠吃30年,怕什麼?不如妳也退休,想做什麼就趕緊去做吧!」
這位人氣一向很旺的廣告才子,從主流的廣告圈淡出之後,自己開一家小規模的廣告公司,住的是25年的老公寓,開的是已用了八、九年的舊車,上班經常以捷運代步,飲食儘量維持簡單清淡。有一回,一位企業界老闆好友關心地問起:「大偉,你缺不缺錢啊?你到底賺了多少錢?」孫大偉不假思索回說:「我賺到每一天,多活一天,多賺一天。」
「年紀愈大,物質慾望愈少,」在澎湖國家風景區擔任志工導覽員的周麗炤舉自身為例,每天固定穿制服,根本不需要什麼名牌不名牌,逛街、購物對她已完全免疫。目前,出國旅費是最大的開支,一趟約10∼20萬不等;除此以外,單身的她和姊姊同住,只需付一些水電費用,省下房租,一個月1∼2萬就可以活得很好。
因為「不想一個人佔那麼大的空間,還要請一個菲傭,」薇薇夫人在丈夫過世後決定賣掉台北花園新城70坪的房子,獨自搬到淡水賃屋而居,30幾坪樓中樓,樓下充當個人畫室,樓上則是起居臥房。每天面對著綠意盎然的湖光山景,她神情愉悅地說:「現在才是我想要過的生活。」
她相當贊成英國一些老夫婦,退休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拿了錢去旅行,房子仍然可以繼續居住直到過世,所有權便歸給銀行,「這是最完美的句點,」她說。
薇薇夫人同意退休後手邊仍要有點錢,但不必多,夠用就好,「錢是一種基本的尊嚴,」有一次她看到一篇報導,作家蘇雪林晚景不好,經濟窘困,生活費必須靠別人接濟,蘇雪林面露羞赧地對接濟他的人說:「實在很對不起,我不知道我竟然會活得這麼老……。」薇薇夫人覺得很辛酸,老了以後去跟別人借貸,拿什麼還?
退休後不再有固定收入,但她找到很多減碼省錢的方法,不買新衣服、不上美容院、不出門應酬、改用開架式保養品、改看早場電影……。她扳起指頭數,一個月房租、水電、買畫具顏料等加總起來,3萬元足足有餘。
她在《美麗新生活》(遠流出版公司)中寫道:「退休以後絕對不要相信『由奢返儉難』這句話,除非相差太懸殊,否則減少開支,儉樸過日子,一點都不會損傷生活品質……,重要的是心態的改變。」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退休自我檢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3 22:25 , Processed in 0.054875 second(s), 13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