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indu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人道農法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31#
發表於 2012-8-31 00:40:1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個人最近的觀察是,樹木對環境的適應力比短期作物大很多,如果不是要拼量產的果樹,從小樹開始馴化的話可以發展出很驚人的生命力。最近剛入手的一塊梅林,梅樹下多是巨大的石頭,只有石頭正面的平台上稍微沈積一些有機質或些微的土,可前地主就說梅樹一定要在大石頭多的地方才長得好,而且購地前剛好是採梅時節,那些梅子真的每個都將近乒乓球大小,雖然說前地主有很認真在施肥,我還是蠻好奇在大石頭上的肥料能被吸收多少?所以今年就刻意不施肥看看明年的收成如何。

黏土地跟未必就是會積水的地,倒是想向indu兄請教,黏土地如何整地比較能有良好的排水效果呢?我媽的菜園就在水田旁,土質的確偏黏,除了堆高畦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加強排水的建議呢?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2#
發表於 2012-8-31 21:09:5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排水當然是要用溝了。去年積水了解哪些地方易積,今年趁雨季前挖好溝,大雨過後半天時間就排了差不多,剩少量的水大概兩、三天就排的差不多。
有部分不好做溝的,積的水一、二天也會退。黏質土更怕的是含水能力而不是積水不退,除非是低窪地。黏質土的含水能力可一個月都還有水,因此雨季或現在的每天午後陣雨,會讓地下土層一直含飽水,未來樹長大了是否根長深而被淹死待觀察。
我想到的直接打竹子進土的方法是最簡單應該也有效的方法。另外乾季時土會龜裂,我想到的是縫隙加入沙子,是已種樹無法再動用大機器的簡易方法。
有人另有妙方也請不吝分享。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3#
發表於 2012-8-31 21:55: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30# hplkk


我剛才算一下..一個半天ㄟ工作天..平均約四分鐘..打一洞..五吋寬.打到底..(引擎與地齊)
打洞對方為硬黏土層(不可能鑽到水)...共70幾洞

我在想應該是機器夠猛..而我只是知道要按怎操這台機器..
海操特操機器我應該很拿手..所以是機器在鑽..而我只是拿過來再拿過去..
頂多瞧一下角度..其他就靠臂力與身體重量..就乖乖的自己打洞了..
不過...硬黏土層還真的有點難搞...尤其是..非常乾的土層...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4#
發表於 2012-9-1 10:00:5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草生栽培的最高境界--不除草
1、草生栽培應用者會選擇他喜歡的草種來施行,這造成物種多樣性缺乏,無法達到草生栽培的目的。
2、以原地草種為草生栽培的應用者,大部分仍會除草,除的愈勤者,將造成某些草種的優勢,使物種漸趨單一化,這違反了多樣化的目標,仍不是好辦法。
3、因此,愈少下田管理,愈不破壞田間生態,愈能保護草生栽培的目標:
   a、物種多樣化:創造生態平衡的必要條件
   b、保護土壤:目的是維護土中微生物的活性,目前微生物應用已愈見重視,而利用科技來加強微生物的效果,仍不是辦法,唯有創造微生物最合適的環境,微生物自會蓬勃生長。而此時施用農民意欲之菌種,也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c、保持土壤團粒,增加排水能力,增加土壤透氣性。
   d、保持土溫的涼爽,讓植株的根系能舒服發展
   e、草吸收養份,避免養份快速流失。草的根除了疏鬆了土壤,也增加有機質。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5#
發表於 2012-9-1 10:48:4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不作雜草防治就不是草生栽培了阿 應該想一個新的名詞 在重新定義 不然很容易混淆
1.草生栽培的目的本來就是要讓栽培區的草相單一化 以利管理
2.栽培區不單一化 那就不叫栽培區了 可以換一個新名詞 重新定義
3.後面的 我想應該是名詞定義上有混淆在 不知道怎麼寫下去了溜
依為生物而言 有很多對人類有利的益菌都具有共生專一性 不一定所有的植物都適合微生物的繁衍 如根瘤菌有很多種類 不一定只要是豆科的植物就會與根瘤菌共生 菌根菌也是一樣 加上植物根系的泌率作用 也常常會抑制許多一人類定義的益菌群發展 不一定在保持物種多樣化的條件上 就可以達成微生物相蓬勃發展的目標
4.其他的如果是以單一物種論 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 但是如果以收穫為目標考量 基本上會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雜草很容易會因為競爭陽光水分空氣養分 而影響到主作物的生長與發育 如果不考慮收成 草相多樣化對生態有利沒有錯 如果依農法來談 基本上我認為農法應該可以解釋為農耕的方法 目的應該是在於我們期望的作物收成為主要 其他的部分能兼顧最好 但是必要抉擇的時候 理當還是以收成為主 不然何以稱作為農法呢 這是我比較疑惑的地方阿
如果把這些已經有定義的名詞 作一下改變 重新定義 在下去嘗試與觀察 是不是會好一點呢 可能也會比較容易達成推廣的目的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36#
發表於 2012-9-1 12:58:1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34# rdmigo
機械有關係,操作的人也有影響,
有多少影響?十倍吧,或是不止?

上次在那一欄就提過,他們僱請一個工人,一早上,鑽10個大約1尺深的洞,後來這10個洞可用的不到一半,就算5個好了。

好笑的是,米糕大離開後,他們還唸我說為什麼不找那個ㄚ正?啊,
還給我說,要他用力幹,買維士比?加什麼給他喝就行了,

問題是,我平時不在山上時,一天的總花費買得起那些東東嗎?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7#
發表於 2012-9-1 20:10:4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不除草,種個一斤的黃豆出來給大家聞香一下﹗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8#
發表於 2012-9-2 00:02:3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35# indu

有空時可以去觀察森林底下的草相,長成的樹林底下草不會很多,種類也會有特定限制,這個狀況有個詞叫「演替」,只是果園要多少時間可以達到這個目標,我不知道。木村秋則花了十一年,他的蘋果樹下現在其實沒有很多草。來看看是indu兄的果園先達到,還是我家的果園先囉。

ps. 我家的果園以前曾經有耕種過,大概會輸吧。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39#
發表於 2012-9-2 20:15:2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努力地、似懂非懂地看了indu 大po的"新人道農法", 禁不住想吟唱...(陶淵明的??)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觀想自在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0#
發表於 2012-9-2 20:43:0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草生栽培的最高境界--不除草
indu 發表於 2012-9-1 10:00

有看農地1HOME記的網友,應了解前一陣子我還說除草改理平頭不理光,不除草是最近上課的老師王鍾和說的。
何許人也?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副教授 2004/08起
擔任農委會「有機農產品驗證輔導小組」委員(95年4月至今)。
擔任農委會「有機農業科技計畫」彙總主持人(95年1月至今)。

課堂上,他語重心長的說,大部分從事有機者,只是慣行心有機皮,用網室、無毒葯、除盡害蟲、除盡雜草、、、這跟慣行者用農葯化肥的背後心態有何不同?有機的最重要心態,是要環境永續............

難得學術界也有教授能跟我的理念如此相近。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新人道農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4 17:42 , Processed in 0.047290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