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8查看 7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糧食短缺危機?那只顯示台灣農業沒能升級。看看以色列的高科技農業。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5-8-7 03:10:0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jjs0035 於 2015-8-7 19:54 編輯

感受以色列的高科技農業



  朱永旗

  我國農業被稱為細小規模農業,人均土地面積僅0.4公頃。彈丸小國以色列也是如此,且比我們更糟的是:嚴重缺水。可人家一個農民能生產92個人的食物。什么原因?高科技使然。我們現在也提發展高科技產業,可往往指的是工業,何時才能用高科技讓我們的“細小規模農業”煥然一新呢?
  ───主持人
  美國《新聞周刊》文章說:硅谷在美國國境之外只有一個真正的勁敵:以色列。在許多國家,有高科技的地方,就有以色列
  不久前,記者隨國家計委綜合農業考察團赴以色列考察,頗有感受。以色列的高科技發展之快早已超出了產業界權威人士或經濟類報紙狹隘的視野。正如美國《新聞周刊》一篇文章所說:牛奶與蜜蜂之鄉已經變成了高科技與金錢的國土。該文的副標題也對此贊不絕口:硅谷在美國國境之外只有一個真正的勁敵───以色列。
  今天的以色列比以往任何時間都更加把鼓勵開發高科技看作是全國面臨的最大挑戰。
  以色列每年出書2500余種,人均讀書和出書指標比世界任何國家的人都高。以色列的勞動力已被公認為處于世界上教育水平最高層。過去几年來到以色列的880萬移民中,大多數有技朮專長。
  90年代初,以色列總理拉賓給以色列高科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當時他提出,是該把以色列的精英們請回國的時候了。于1995年成立了一個以當時總理辦公室主任為首的委員會。拉賓不僅看到了當時對人才的需要,也看到了國家的未來所在。
  在全世界涉及高科技產品和經營通訊軟件、醫藥與工程的公司眼里,以色列已成為科技產業的一個研究與開發中心。美國和歐洲的公司目前正在以色列建立研究與開發中心。由于它們需要計算機方面的人才,因此也助長了對高科技人員的需求。英特爾在以色列的公司,1995年每個職工的平均年產值為27萬美元,這一數字會使世界上任何高科技公司感到丟臉。
  在以色列,無論你到哪里,都有高科技﹔而在許多國家,有高科技的地方,都有以色列的高科技。
  而更令人稱道的,是以色列的農業。在建國后僅僅一代人的時間里,以色列的農業產量就增長了12倍───在農業人口只占全國人口3%的情況下,農產品出口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而這些成就都是在土地和水資源沒有增加的條件下取得的。
  以色列嚴重缺水。但以色列建國以來農業生產增長了12倍,每頃土地的用水量卻沒增加
  以色列實在太缺水了!以色列北部年降雨量稍好,中部地區只在400∼600毫米之間,南部地區的年降雨量更僅為25毫米。以色列已連續兩年降水量下降,今年是水危機最嚴重的一年。北部的加利利湖是以色列主要的供水來源,湖面大大低于海平面,為此以色列每年20%的電力用來抽水。加利利湖為戈蘭高地圍繞。據說,以色列占著阿拉伯的戈蘭高地不還,就是害怕水資源被別國控制。在以色列,水是實行嚴格的高度計划管理的。以色列有《水法》,有專門的水資源管理委員會,每個公民都有用水限額,農業和工業用水也都是按計划分配的。
  但以色列成功地接受了這一挑戰。可以說,是水危機造就了以色列的高科技農業。為減少水的浪費,壓力灌溉方法應運而生,使以色列單位面積土地的耗水量下降了50%∼70%。以色列80%的灌溉土地都是灌溉與施肥一次完成的。而用于廢水灌溉的滴灌頭,不僅能控制水的流量,并且能防止堵塞。
  另外一種解決辦法就是使用循環用水和使海水淡化。以色列水資源管理委員會提出,到2010年,1/3的農業用水將使用廢水。現在大約有2.3億立方米的廢水用于農業生產。這一政策的施行,將大大減少農業生產中可飲用水的使用量。
  以色列自建國以來,農業生產增長了12倍,而每頃土地的用水量仍保持不變。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如溫室無土栽培使用的低流量滴灌噴頭,每小時供水僅200毫升。這種方法灌溉的一個獨特之處在于水分可以在培養基中均勻擴散,從而減少水分的散失。滴灌管線中安裝了過濾筒,它是一種塑料的多齒元件,當水流經過濾筒時,會產生渦流,可以拋棄其中的塵粒,防止狹窄的滴頭出口受堵。
  以色列近年來又從滴灌技朮中派生出一個新的灌溉方法,就是把管線埋藏在地下50厘米深處進行埋藏式灌溉。這種灌溉可以保持地表干燥,即使灌溉時也不影響田間作業。
  以色列所有灌溉方式都采用計算機控制。計算機化操作可完成實時控制,也可執行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完成監視工作,還能一天里長時間地工作,精密,可靠,節省人力。在灌溉過程中,如果系統記錄下水肥施用量與要求相比有一定偏差,系統會自動地關閉灌溉裝置。計算機系統還允許操作者預先設定程序,有間隔地進行灌溉。這些系統中有可以幫助決定所需的灌溉間隔的傳感器,還包括埋在地下的濕度的信息。還有一種傳感器,它能通過檢測植物的莖和果實的直徑變化,來決定對植物的灌溉間隔。這種傳感器直接和計算機相聯,當需要灌溉時,它會自動打開灌溉系統進行操作。
  以色列的農民只管生產不問其余,以色列實行訂單農業。為減少農民生產經營的風險,農民買農業保險,政府承擔風險的50%
  在以色列考察讓我們感受較深的是,以色列的農民很“幸福”,只管生產不問其余。以色列奶牛飼養業要服從生產配額。生產配額由以色列奶牛協會制定,而產品價格則由政府部門控制。根據以色列法律,奶牛場不允許生產和銷售未經加工的牛奶,這種做法有助于在保持供應與需求平衡的同時,使本行業得以持續發展并獲得合理的經濟效益。
  要解決高產出與有限市場的矛盾只能靠出口。以色列的計划農業也可稱作訂單農業,農業生產往往由政府及協會根據前一年的出口量和國內使用量,并根據市場未來四、五年的變化來決定。
  大部分花卉出口通過農業出口公司,由花卉出口與銷售協會操作完成。在出口市場上,水仙球根是主要產品。每年,以色列都要培育生產大約3000萬頭水仙球根。為了盡量減少農民生產經營的風險,農民可買農業保險,政府承擔風險的50%。有國有公司運作的作物風險保險基金、農業自然災害賠償法給予保障。
  對于政府鼓勵種的農產品,政府給予適當的補貼﹔市場需求達不到農產品供應量,政府也給予補貼,并告訴你不要再生產那么多了。政府還制定目標價格,作為農民生產經營的導向。政府扶持農業還體現在財政投入上。以色列每年在研究與開發方面的投入約為8000萬美金,占G N P的3%,是世界上在研究與開發方面投入較多的國家之一,而財政投入占了一半。
  以色列農業技朮推廣服務體系完善程度之高,在許多國家還少見,這是以色列計划農業的另一大支撐。技朮推廣服務人員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在農場、田間、果園完成,而不是在辦公室或培訓中心進行。僅僅把研究發現告訴農業經營者或把他們的研究成果推荐給農業經營者,這樣的推廣工作是不能滿足農業經營者需要的。推廣工作必須能適時地尋求和開發新技朮,并進行試驗,同時針對農業經營者的具體生產條件進行示范工作。
  全程跟蹤式的專業推廣服務不是免費的,農民需要付錢。技朮推廣服務人員一般不用面對單個農民,因為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程度很高,集中推廣就可以了。如果有特殊問題,專業推廣服務人員都配有手機和手提電腦,農民打電話或發信、發電子郵件,就能隨時和他們聯系。推廣服務人員和專業技朮人員聯系十分緊密,傳授給農民的一般都是最新的技朮。技朮推廣服務中心經常出些服務方面的小冊子、錄相帶、光盤,內容包含產品預警、新品發布等等。技朮推廣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運營費用由政府資助。
  以色列一個農民能生產92個人的食物。以色列的花農都配計算機,花卉90%出口,其中新培育品種占50%。溫室栽培西紅柿每公頃最高達500噸,歐洲40%的溫室種的西紅柿用以色列的種子
  以色列農業產值只占G D P的1.5%,僅有2%─3%的人口從事農業。2100萬公頃可用地中,適用農業的耕地僅占20%,農業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60%左右。但以色列農業生產效率十分高,1個農民能生產92個人的食物。
  如同大部分生活日用品通過進口解決一樣,以色列糧食也部分進口,它的高科技農業主要體現在經濟作物上。花卉生產產值占以色列農業生產總值的7.6%,90%的產品供全年出口,特別是向歐洲市場出口。
  雖然最近几年從事花卉種植業的人數下降了近一半,但通過科技進步和集約生產,花卉生產仍穩步增長。過去,新培育的品種一般占花卉總產量的20%,現在這個比例已經達到50%。以色列50%的花卉生產在先進的、由計算機控制的溫室中完成。
  以色列約有80%的花卉產品是由其種植者直接賣到西歐的花卉交易商手中的。從1975年起,以色列的花卉種植者都配置了計算機,直接實時接收花卉市場的各種信息及數據,以便能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及時采摘鮮花供應市場。另外,以色列生產的加工及罐裝玉米黍有70%用于出口,加工后的西紅柿有65%用于出口。
  在世界最大的滴灌設備生產廠家───耐特菲姆公司參觀時,公司的專家告訴我們:露天種植西紅柿每公頃的產量為60─80噸,而在使用氣候控制技朮的溫室中種植,則平均產量達200─300噸,最高時每公頃產量甚至達500噸。新品系的草莓可以保証果實順利過冬。
  為減少化學品使用,以色列85%的柑橘種植園已經實行了害虫綜合管理計划,利用黃蜂或其他昆虫等自然控制物來對付害虫,盡量少使用化學品。
  以色列是世界最大的人均火雞肉生產消費國。以色列人找到了減少蛋雞在雞舍中爭斗的方法:開發一種家禽仿制品,可以刺激家禽去啄它,從而減少它們相互間的攻擊,使蛋產量有所提高。
  以色列每年要向全世界出口價值3000萬美元的種子,在歐洲40%的溫室中種植的西紅柿使用以色列開發生產的種子。在有的國家,這一比例甚至高達98%。
  以色列在高度專業及發達的科研體系的支持下,種子生產十分活躍。一個新品種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約為三至四年,其后它將被一個新上市的產品所取代。而一個新品種從開發到實現商品化平均要花費5年。所以,在一種產品上市之前,另一個更新的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就已經開始了。
  由于新的生物技朮方法的引用,新產品的開發周期被縮短了大約20%。分子遺傳技朮的采用,可以在新品種開發的早期階段,通過檢驗來判別哪些是希望獲得的品質,而哪些卻不是,以便確定實驗是否應該暫停或干脆終止。
《中國質量萬里行》 (2000年第十二期)



ps.


作為發帖者,我稍作說明:

陳保基推動農發條例修法的立論之一,不就是中華民國糧食自給率已低到危及國安的地步?
而後,順勢提出“土地正義”的問題,並借農團份子活躍的輿論煽動力,將問題的始作俑者,歸罪於農舍氾濫所導致耕地的大量流失。
問題是,糧食自給率只決定於耕地面積大小嗎?我孤陋寡聞,至少知道新加坡、以色列都成功顛覆了這個推論前提。
台灣,作為地狹人稠的島國,真是有為政府,本該由此借鏡,以推升農村經濟的產界結構轉型。
可陳保基主導下的農委會不此之途,卻只勤於內鬥,以掩蓋自己無力領導農村再造的無能。

這才是我放上這篇文章的用意。
9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5-8-7 05:52:1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以色列農業科技的進步是令人羡慕的對象,只是標題下得跟文章內容有很大的差距。糧食短缺與高科技農業並沒有啥相關,餵飽人民肚子的是靠大面積的耕作,所以糧食輸出大國裡頭沒有以色列。

中國的土地面積夠大了吧,可惜的是連那樣子的面積都沒有辦法出口糧食(而且還到處獵地,種植後輸送回國)。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3#
發表於 2015-8-7 08:05:0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我國農業被稱為細小規模農業,人均土地面積僅0.4公頃

1平方公里=100公頃
台灣 3萬6000 平方公里=360萬公頃
360萬/2300萬=0.15 公頃

0.4公頃是怎麼算的
1

查看全部評分

買一甲山土 種一甲翠樹 樂活一甲子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5-8-7 08:33:4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smhu 於 2015-8-7 08:47 編輯
STSHAOWW 發表於 2015-8-7 08:05
~~~我國農業被稱為細小規模農業,人均土地面積僅0.4公頃

1平方公里=100公頃


不要這樣啦,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對於各種思想我們應該要表示尊重。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5#
發表於 2015-8-7 17:59:4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jjs0035 於 2015-8-7 18:30 編輯
smhu 發表於 2015-8-7 05:52
以色列農業科技的進步是令人羡慕的對象,只是標題下得跟文章內容有很大的差距。糧食短缺與高科技農業並沒有 ...


作為發帖者,我稍作說明:

陳保基推動農發條例修法的立論之一,不就是中華民國糧食自給率已低到危及國安的地步?
而後,順勢提出“土地正義”的問題,並借農團份子活躍的輿論煽動力,將問題的始作俑者,歸罪於農舍氾濫所導致耕地的大量流失。
問題是,糧食自給率只決定於耕地面積大小嗎?我孤陋寡聞,至少知道新加坡、以色列都成功顛覆了這個推論前提。
台灣,作為地狹人稠的島國,真是有為政府,本該由此借鏡,以推升農村經濟的產界結構轉型。
可陳保基主導下的農委會不此之途,卻只勤於內鬥,以掩蓋自己無力領導農村再造的無能。

這才是我放上這篇文章的用意。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15-8-7 18:24:4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jjs0035 發表於 2015-8-7 17:59
作為發帖者,我稍作說明:

陳保基推動農發條例修法的立論之一,不就是中華民國糧食自給率已低到危及 ...

抱歉,打一下臉...
香港普羅之聲:應積極發展本土漁農業

現時世界各地政府均會就食物供應制訂戰略性策略,確保本地生產足夠糧食應付不時之需。基於上述原因,即使在一些農地有限及高度工業化的亞洲國家或地區,糧食自給率亦不會低於百分之十,例如南韓的糧食自給率為百分之二十六,台灣為百分之三十三。與此相比,香港的糧食自給率只有大約百分之七,絕大部分糧食均依賴內地入口,價格操弄於少數入口商手中,市民受盡宰割,苦不堪言。

近年全球食物供不應求,糧價持續飆升,不少高度依賴糧食入口的已發展地區,亦設法增加糧食自給比率。新加坡與香港一樣,糧食自給率不足百分之十,該國政府眼見糧價不斷上升,早於二○○九年成立基金資助本地漁農業,並訂定明確目標,務求在五年內將蔬菜自給率由百分之七增至百分之十,鮮魚自給率由百分之四增至百分之十五。


以色列的糧食自給率是93%;另外糧食自給率有很多種的計算方式,如果是以傳統糧食計算的話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有八十幾趴(印象中),是以熱量計算的話只有三十三趴。

要公開談農之前,先潛心把農業的定義、現況,瓶頸與展望,未來方向搞清楚會比較保險...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7#
發表於 2015-8-7 18:43:2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jjs0035 於 2015-8-7 18:46 編輯
smhu 發表於 2015-8-7 18:24
抱歉,打一下臉...
香港普羅之聲:應積極發展本土漁農業


感謝指教!
新加坡的例子是兩週前上課時聽聞的例子,印象深刻,至今不忘。
畢竟是彈丸之地,糧食自給率再怎麼突破,還是難逾10%。

至於農業的定義、現況,瓶頸與展望,論壇站友討論多矣,個人再鄙陋,也藉此論壇涉略不少。
但到頭來,眾聲喧譁,莫衷一是,每個人只能就自己信服的終極價值在全然的孤獨中做出獨屬自己的關鍵決定。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15-8-7 21:58:4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jjs0035 發表於 2015-8-7 18:43
感謝指教!
新加坡的例子是兩週前上課時聽聞的例子,印象深刻,至今不忘。
畢竟是彈丸之地,糧食自給 ...

政黨的更迭與政務官的養成,以台灣的政治選舉環境並非理想。尤其是看過新加坡的成功模式之後,更是感覺需要在政治架構下養成公務體系傑出者。
我們老百姓即使再多的建議,對農業做出更前瞻性的構圖。最終還是不敵顢頇的公務體系。新加坡的傑出專業人員都在政府機構裡。其從學生時代就有一套的精英選拔,以為將來的政治體系來補充。
再來想想我們的政務官及領導人是怎麼出來的?
各位還可以找出像陳保基這樣去損毀人民資產權益,還可以像文革一樣的義正詞嚴的嗎?人民資產的提升想法子做都不容易了!
1

查看全部評分

人跟景觀都是唯一的,帶著尊重的心情仔細欣賞品味,應該會有所穫益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糧食短缺危機?那只顯示台灣農業沒能升級。看看以色列的高科技農業。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7 10:26 , Processed in 0.056616 second(s), 12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