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6查看 0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農民曆 [複製鏈接]

Rank: 4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1-10-14 12:17:0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由於治理一統的帝國需要天命所授的正統權威,所以「奉正朔」就成為帝王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倘若曆法錯誤,導致農林漁牧並百業營運時機錯亂而產生饑荒,並引起經濟風暴,根據戰國末期確立的陰陽家思想與東漢末年黃巾之亂的歷史教訓,這就表示「蒼天已死、黃天將立」,前朝天命已過,該是「換人做做看」的時候了──所以農民曆當然是帝王們的必修學分啦!

  

私自造曆等於造反
 有個歷史傳說是這樣的,在夏朝末年,位於夏邑東南方的諸侯──商邑,因為遵守當時全諸侯都奉行的夏曆經營本邑,導致所處之地比夏邑溫暖、氣溫有一個月之差的商邑年年歉收;當時商湯的輔佐大臣伊尹大膽建議商湯自行造曆,不料這竟也成為夏桀囚禁商湯的兩條罪狀之一。


在中國古代,「曆」是不容侵犯的皇權象徵。曆法一亂,王朝威信也將深受打擊,甚至能危及一朝之存亡。因此,曆法根本來源的天文學成為了帝王之學,而各朝代都有觀測天象的大臣負責造曆,民間決不能私自造曆。

  

農民曆的正式起源
 政府中由專人按照時間記載行事吉凶宜忌內容的書,稱為「曆忌之書」(簡稱曆書),曆書中的各種註記叫做「曆注」,包含節氣、物候、日常行事吉凶忌宜等。目前發現最早的曆注,是山東漢墓的竹簡。曆注會隨著時間發展愈來愈繁複,但書的基本形式與內容並沒有太大差異。這些曆注也是古代官方曆書的重要內容,與民間的日書一樣,古代官方曆書的重大功能之一便是擇吉。


從唐朝開始,因為雕版印刷技術的出現,以及頒曆(或稱頒正朔)被昇華成擁有最高統治權的具體表徵,政府開始印製曆書流傳,曆書上關於行事宜忌的內容開始大量出現,這類擁有曆注的新型態曆書,就稱作「具注曆」。曆書隨著擇吉術的深入社會而日漸繁雜,到了清代時,欽天監每年要編纂皇族用的上曆、皇太后曆、東宮親王曆等曆之外,還有七政曆與民曆;其中的民曆,也就是現今所稱之黃曆,是農民曆的正式起源。

  

十九世紀才開放翻刻擇吉黃曆
 事實上,宋元以後的政府都曾經頒布律令,嚴禁民間私造、盜印或販賣官曆;明朝的曆書封面上也都印著一篇告示:沒有欽天監印信的曆書皆被認為是私曆,被查獲者要處以斬首之極刑,告密者則可獲五十兩賞銀。


因為私印官曆有利可圖,而且偏遠的地區往往不能即時拿到當年的官曆,所以司法嚴禁也不能停止此一現象。直到清乾隆十六年,政府才開放民間翻刻擇吉黃曆發展最成熟、形式最完備的《時憲書》;嘉慶二十一年才廢除民間造曆的禁令,這也是為何現代的通書開始有了堂號之別。


中國的曆法之所以發達,也是歸功於歷屆帝王的重視,但因為帝王們將曆法作為一種統治工具,不讓民間私自造曆,因此農民曆的正式起源,遠至清代才出現。

  

參考農民曆就是迷信嗎?
 中國人相信擇日,綿延數千年。這當中不僅知識分子、帝王常想「矯枉過正」,現代人也常常批評農民曆當中行事宜忌的部分是「迷信」。但是,當遭逢人生大事,如結婚、搬家、喪葬,除了基督徒之外,真的可以堅持「日日是好日」而堅持不擇日的「鐵齒」者,其實並不多見。這是因為,人面對未知,總是有戒慎恐懼,想要趨吉避凶,是人之常情,而農民曆當中的擇日說,正是因應這種心理下的產物。


此外,中國獨有的陰陽五行、天人相應的學說,正是擇日、擇吉的文化背景。中國人強調要在對的時間內做對的事,以每個人先天的命,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時間定位點,因此發展了一套完整的論命開運系統,這當中不止有數術,也有相當的文化、哲學意涵。若以這樣寬廣的角度來看待農民曆當中的行事宜忌,或許就不會如此負面了!

──摘自《結婚、搬家、開市、生小孩,第一次挑日子就該懂的農民曆常識》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農民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2 15:25 , Processed in 0.037827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