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20240124 群山的呼喚. [打印本頁]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5 14:40     標題: 20240124 群山的呼喚.

序.

講起來, 算是 01/22 蠻晚 ( 又先開車到新竹市往返, 弄一些雜事或是需要用到的東西 ) 才正式出發, 前往山區....

頂著某段路途的超級濃霧, 以及昏暗的森林光線, 最後路段是屬於摸黑上山的. ( 到達目的地, 天黑之後約半小時 ).

最佳的 觀雪時機, 應該是 01/23 這一天. ( 寒流最強的時間點, 01/22 晚間 ~ 01/23 中午....下午之後, 就開始沒什麼水氣了 ).

不過....筆者不是為了 " 看身邊四周的雪 ". ( 不管有看到沒看到, 只要到了 01/23 下午, 就可以收工回家了 ).

註 : 另一半 也在這天催促, 叫筆者儘早, 就好 下山回家. ( 筆者有說, 此行目標是 不同 的事物, 她當然也了解 ).

------------------------------------------------------------------

心中的真正目的, 或是說, 此趟臨時特別決定的山旅, 最重要 的預期目標, 其實是 " 遠方的高山 --- 而且直線距離遠在 25 ~ 3x 公里之外 ). "

所需要的並不是 大量水氣. ( 四周不是雨雪就是濃霧與冷風, 絕對不可能看到 100 公尺之外 ).

而是 水氣減少 + 雲霧 與 濕氣 能夠消散. ( 這樣子才有機會, 逐漸看到夠遠的地方 ).

其間, 各種不同的插曲, 不算少.

眼睛看到的非常多, 心裡面 " 體驗到 " 的, 也是非常多.

但是.... 實際拿起手機或是相機, 所拍攝的, 以及實際能夠留存的....可能不到 眼見 或是 心見 的 1 %.... 甚至於 1/10000.

有些影像, 需要使用錄影....影片, 可以輔助. ( 不然, 不容易講故事, 因為太難用文字去形容 )....但, 沒有錄影.

有些畫面, 可以連續多張拍攝, 變成 GIF 動畫, 或是更多張的話, 成為 縮時影片.....但, 不想留下太多的東西, 佔空間.

------------------------------------------------------------------

因此....

眼睛看到的, 非常多. ( 景物方面居多, 人物方面較少 ).

因為看到而去思考的東西, 還是非常多. ( 全部都是屬於無形的, 要去形容, 不是很容易 ).

實際拍的, 沒有那麼多. ( 四面八方幾乎都是雲牆, 既沒有動力, 更沒有 心...會想要去拍這些, 所謂的 無物 ).

不過, 即使是 心想 > 眼見 > 實際留存影像....

用來寫個 " 不短的圖文 ", 其實.....

也.... 夠多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6 22:16

也是咖啡時間...

此趟的山旅, 相機部份倒是相對順利 --- 至少上傳影像到電腦, 沒有任何狀況. ( 沒能拍好不論, 反正景觀也不是完全 open, 純粹 露一些臉 罷了, 彷彿遠處的群山在 用來講說 : 下次再來   ).

手機 與 電腦 就真的 八字不合了, 至少...有學到了截取螢幕.

http://www.2home.com.tw/bbs/foru ... &fromuid=125495

然後, 幾乎所有拍攝溫度顯示的, 都成為無效檔案, 最終又是使用螢幕截取 ( 手機拍攝的留存影像 ), 才勉強能夠留存於電腦. ( 缺乏那些溫度顯示的話, 此趟山行, 就真的不完整了 ---> 只是車外的溫度顯示而已, 根本懶得動到相機, 所以相機沒拍任何半張, 手機終究有其方便性 ).

http://www.2home.com.tw/bbs/foru ... &fromuid=125495

--------------------------------------------------------------------------

於是, 又從手機, 弄了一票的 PNG 檔案, 反正也不在乎解析度, 能夠讓故事更完整, 比較重要.

尚未到達停車地點的途中, 家裡的屋外大概是 7 度.

都已經到了兩千多公尺, 氣溫居然還有 六度多. ( 實際溫度, 大概還要再高 0.5 ~ 1 度 之間 --- 超過 20 年來的經驗值 ).

也就是說 : 跟家裡面, 幾乎完全 同溫, 天啊.



01/23 凌晨 02:03 ....學會了手機的螢幕截圖.

截到 01:00 的家附近, 氣溫, 6 度.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台北市的士林區, 凌晨的時候還在 10 度 ---> 認為 陽明山 不會下雪, 就是因為如此的觀察狀況. ( 七星山頂 才 1120M, 理論上 只會低 6.6 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家裡面只有 6 度....海拔 2360M, 居然還有將近 4 度. ( 顯示誤差值 --- 要多個 0.5 以上 ).

如果根據 高度 / 溫度 的關係, 這裡應該是要 負七 度的. ( 以高度計算, 應該要比家裡低個差不多 13 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正 4 減 負七 .... 誤差值高達 11 度. ( 逆溫的情況, 到了 超級離譜 的境界 ).

不過沒差啦...

筆者並非為了 身邊 的雪, 而是為了遠處的群山. ( 想看身邊下雪或是積雪的話, 說不定屋後山頂就有了 --- 01/23 早上, 家裡低溫只有 5 度 ).

純粹要拍雪, 頂多只要前往高度 1400M 的, 另一個山區的停車位置, 應該 99.99 % 能夠看得到. ( 但是, 那裡距離高山更遙遠, 而且基本上, 無法見到遠山, 只能拍 近景 而已 ).

---------------------------------------------------------------------------------

剛好符合了 魚與熊掌 的狀況, 選擇近景就要犧牲高山, 選擇高山的話, 就會 " 有可能 " 沒有近景. ( 別說是在高度 2360M, 曾經在 2600M, 甚至於高達 3275M 或是 3417M, 平地屬於 寒流 的氣候之下, 照常 槓龜.... 氣溫偏偏就是不會低到零度以下 ).

既然上山之前, 心裡面早就已經設定 " 遠距離的高山 " 了.

身邊會出現啥....講起來, 已經 根本沒有在 在乎 了. ( 數十年間, 幾乎已經拍過無數 ---> 台灣民眾裡面, 能夠比 筆者 見過更多 霜雪景象的, 可能不會過百, 最多也應該不會破千  ---> 鎮日閒閒, 一天到晚 出國的那些不論, 這裡只談 台灣山區 的霜雪 ).

===========================================

雖然只是 一趟 的山旅, 不過... 留下的影像與故事, 倒也不算太少.

反正就是, 影像方面慢慢整理, 然後慢慢寫吧. ( 每天能用的空檔, 未必像今日那麼多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7 12:18

不是為了身邊的雪.

這篇算是 插曲.

前一篇的文字裡面, 有說過, 此趟的山旅, 實際目標是 遠山.... 而且是遠在 25 ~ 3x 公里之外.

並不是為了看 身邊 的雪.

那是說真的, 不是講假的.

01/23 早上, 傳了幾張 車外的雪 到自家群組, 兒子說 : 至少有看到了.

筆者回說 : 目標又不是車旁的.



01/24 早上 07:00 看到太陽露臉, 都已經兩小時多了, 有隻 大的雪人 還在, 迷你版的, 也還在撐.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午沒事時, 又傳了幾張影像. ( 而且, 當時大隻的還沒融光 ---> 01/24 這天, 雖然沒有水氣能夠飄雪, 但是因為幅射冷卻效應, 幾乎整天都在零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在另外一個主題 ( 台北的天空零下... ), 筆者說 : 01/24 上午, 只有一台黑色賓士, 下來五個人. ( 去完廁所就閃人, 沒人拍山 ),  因此只有筆者一個人, 拍了遠山而已, 也是真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反向... 曬太陽兩小時多, 小雪人快 GG 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外一隻大的, 持續撐到下午.... 真的有夠強.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這篇算是臨時的插曲, 穿插了一些家人對話, 以及停車位置的環境場景.

基本上, 會依照拍攝的 時間順序, 以 流水式 的模式, 去寫吧.

不過, 會先寫個一篇, 在這一波的冷天, 為什麼會決定與選擇, 前往那處地點.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7 16:09

眼睛與腦袋, 會騙人.

2023/12/29 .... 拍了從 雪山主峰 一路延伸到 台中郊區 的整條稜脈. ( 疫情之外的許多年前就曾經拍過 ).

查了一下資料 ( 直線距離 ), 雪山主峰 到 大雪山 12.5 公里, 雪山主峰 到 小雪山 25 公里, 雪山主峰 到 鳶嘴山 32 公里.

大約目視 ( 拍攝點與群山 ) 相互之間 的關係之後, 認為... 拍攝點跟 雪山, 大概會有 25 公里.

結果重新查過之後, 大約是 21 公里而已. ( 直線距離 ).

然後, 因為 大霸群峰 在 雪山 的 更北邊, 而且看起來又比 雪山 來得 " 小顆 ", 所以會認為, 大霸 比 預估雪山的 25 公里 ( 實際約 21 ) 還要更遠, 猜測可能會有 30 公里.

沒想到, 實際距離是 20 公里左右, 並沒有比 雪山 更遠, 而是幾乎 等距 而且還稍微近了一點.

不過, 不管是猜錯的 25 ( 實 21 ) 或是 30 ( 實 20 ) 公里啦. ( 被眼睛與腦中的既定印象給騙了, 大霸比較小顆, 因此就認為比較遠 ).

相距遠達 20 公里, 其實也夠遠了. ( 只要出現雲霧, 別說距離 1 公里, 連 50 公尺 都看不到 )



能夠看到 20 公里 之外的遠山, 也算是非常難得了.

後註 : 距離 百公里 等級的, 也曾經拍過不少.

因此, 距離 20 公里 的, 幾乎已經可以叫做 眼前 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8 09:32

心中的車泊地點.

跟這處山區最早的淵源, 大概要追溯到 1996 ~ 1997 年間, 某個週五下班前, 跟一位 來台出差 ( 類似短期技術支援或指導 ) 的一位白人老美 說 : 週六 或日 ( 已經太久, 忘了, 可惜當時, 只是當成一項工作而非休閒, 沒帶相機 --- 沒有手機可以隨時拍照的年代 ) 的早上幾點, 會去飯店門口載他, 並且帶對方到山區晃一晃, 看看台灣的山林.

其他略... 那也是筆者 首次 開車前往這個山區.

--------------------------------------------------------------------------

時間跳轉到 2002 年尾, 則是第一次帶 另一半 前往.

後來就是... 一次又一次的, 多數都算是全家一起前往. ( 當時稱為 兩大三小, 偶爾某位小孩要上課, 只帶其中兩位 ).

然後又....演變成更多的不同故事, 再略.

===========================================

回到 2024 年度....

此趟的 " 看山 " 旅程 ( 真的不是為了 追雪 --- 那已經算是 過去式 了 ), 所決定前往的目的地, 源自 2003/09, 帶小孩的首次 山區露營.

當年沿著林道一路上行, 轉過某處左彎道之後, 看到右邊有一間應該是屬於水泥磚造的 " 固定式 " 的廁所, 蠻大一間的, ( 民生問題最重要, 而且還有水龍頭與水源 ), 然後又轉過一處右彎道, 看到路邊有一塊夠寬的空地, 足以容納帳篷與停車.

於是當下, 過夜地點就決定了.

註 : 後來某些年 ( 管理單位可能不想要多費人力去整理與管理 ), 固定廁所已經完全被拆除與消失了, 當地變成完全沒有 解放 的地方 , 又不知道是最近的某年 ( 可能經常被抗議 ), 又擺了兩座流動式的廁所. ( 山區有持續的水源 ).

只能說, 台灣的戶外或是休閒環境, 常常都在變, 台灣民眾也必須經常的去 " 自我作調整 ". ( 不同的山區, 有不同的運作模式或是不同的規範 ).

只能夠 ---- 自己去尋找 " 可以符合自身使用 " 的位置.

--------------------------------------------------------------------------

粉紅色與黑色衣物, 都是家人.

那座木頭平台, 直到 2024 的最近, 已經 20 年了, 有沒有重新更換材料未知, 但是 ... 一直還存在. ( 2024/01/24 清晨 還上去坐過木椅, 以及架著相機在那裡等待與拍照, 可惜忘記幫它拍個一兩張, 因為心裡面想到的, 只有遠山而已 ).

當年的環境相當空曠, 後來的某些年之後, 樹木長高了, 而且新架設了高架的木棧道以及涼亭, 整體視線就全都受限了, 想要拍攝高山, 而且又能夠避開 " 空中一大堆粗大電線 " ( 會嚴重影響畫面 ) 的地點, 就只剩下畫面中那個平台的位置. ( 是指 同時能夠拍攝 大霸群峰 與 雪山 的位置 --- 分開拍攝地點的話, 必須四處走, 去找不同的視角位置, 無法同時拍到兩邊 ).



九月底, 海拔高度又高 ( 2360m ), 帳篷又只是透風輕薄的 夏季帳, 天啊...夜間真的會把人給冷死. ( 高山的冷風持續灌入帳篷, 冷到幾乎整晚無法安眠 ---> 下山之後, 馬上就去露營用品店, 趕緊 換成重裝 了  ).

次日的清晨, 最早出現於帳篷外的 小女兒.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上山日 的下午, 見到了 北稜角 與 雪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還見到了黃昏版的 大霸群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那是在 2004 年夏季的嚴重颱風之前, 車子還可以一路開到攀登 大霸尖山 算是起登地點的過溪吊橋....嗯, 林道距離 20 公里, 需要 整整一小時 的 單行 車程. ( 吊橋的下方, 有個水泥攔砂壩落差, 所造成的瀑布, 當時在底下也拍過幾張難得的紀念影像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自從 2004 夏天之後 ( 造成了很大災害的颱風 ), 整個山區環境, 也有了非常巨大的變化. ( 還持續封山五年, 不能進入 ).

不過, 那又是其他的不同故事了.

終究, 有些事情, 過去了, 就很難再度重來 ---> 風災之後前往那裡, 必須徒步往返將近 40 公里, 筆者自己曾經走過兩趟, 其中的一趟帶兒子 ( 父子兩人一同前往大霸 ).

至於 另一半 與 女兒 的話, 能夠再去到那裡的機率, 應該是非常小. ( 另一半 嘛 .... 稍微努力一點鍛鍊的話, 機會或許不完全是零, 等她正式退休之後, 時間就真的會有很多 ).

反正... 曾經有過一些難得的 影像記錄, 也不錯了. ( 台灣民眾裡面, 曾經在那裡拍過的人, 應該也非常之少 ).

-----------------------------------------------------------------------------------

回到主題....

總之, 2024/01/22 決定要去車泊過夜的位置, 就是那個 有流動廁所 的地點. ( 那裡也是進入那條林道之後, 沿途唯一有廁所的一個地方 ).

前一趟, 2023/12/29 .... 跟 另一半, 也曾經在那裡晃了相當長的時間....畢竟也是夫妻倆, 相對比較會常去的一處山區. ( 那天還是一直等到天黑之後, 才頂著黑夜與濃霧, 開車下山回家哩 ).

嗯... 2024/01/24 同樣還是天黑才下山啦. ( 而且沿途的濃霧真的是 濃到超級超級離譜 --- 在過去的山林經驗裡面, 大概可以排進前三名, 視野只有勉強看到....車前不到一公尺而已, 幾乎是以 全瞎 的狀態在行車  ).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2-7 17:30

2024/01/22 正式的開車上山.

在新竹市區, 往返折騰了許多時間之後 ( 為了 快門線 與 相機電池 的方面 ), 終於把車頭, 正式的朝著目標山區的方向前進. ( 途中的其他略 ).

隨著高度逐漸升高, 開始進入霧區 ( 此趟算是濕冷的寒流等級 ), 接近傍晚的昏暗光線, 跟夜間的霧裡行車, 似乎也沒有好上多少. ( 上坡 又比 下坡 麻煩一點 ).

終於超越第一個雲層頂端的高度, 樹林縫隙, 看到部份的雲海, 停車....

拿出手機拍個記錄. ( 一張就夠, 雲海見過太多了 ).



繼續上到一處透空 ( 2004 颱風, 巨大山崩造成的視野 ), 再度看到雲海, 又按了四五次的快門. ( 同樣見過很多, 但是不拍 白不拍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天色已經全黑, 氣溫.... 天啊, 跟 家裡出門 的時候, 完全相同. ( 理論值, 應該要比自家低個 13 度.... 逆溫 的狀況, 也見多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選好停車位置, 拍個兩張. ( 孤獨的一車與一人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四周完全沒東西可以拍... 流動廁所跟垃圾桶, 也拍兩張. ( 二十多年來, 這處山區 第一次 拍廁所, 呵呵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就是等....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又等...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持續的等....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在氣象局的每小時溫度記錄, 家附近是 5 度, 這裡居然 4 度. ( 顯示誤差 0.5 ~ 1 度 ).

理論值可以到 負八 才對哩, 整整相差 12 度.

------------------------------------------------------------------------

不過嘛, 既來之, 則安之.

心裡面很清楚, 此趟... 不是為了 身邊的雪, 而是想要見到, 20 公里 之外的遠山.

01/23 絕對不可能 ( 濕氣最重的一天 ).

至少要到 01/24 .... 再看看.

心裡面想的是, 如果 01/24 看不到, 繼續奮鬥到 01/25 ....

嗯, 撐到 01/25 的念頭, 被臨時狀況給 中斷 掉了. ( 01/23 晚間, 另一半 說 : 01/25 要筆者去....某間廟宇拜拜, 一年僅那麼一次, 筆者也不太好意思, 拒絕而沒去. )

畢竟.... 能夠撐多久, 看到多少, 都是 天意, 不是拼命在山上耗, 就能夠耗得到的. ( 連續五天都出現雲霧遮蔽遠山, 也不是不會發生 ).

無法撐到 " 自己希望 " 的 01/25 .... 也沒差. ( 在理論上, 或是機率上...當然還是待得越久, 機會越大 ).

講起來, 各種景觀, 反正全都見過了.

只是 ---> 許多年來, 對於過去的諸多記錄影像, 一直都還 " 不夠滿意 " 而已.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2-8 17:31

2024/01/23 擋不住的逆溫.

講起來, 01/22 天黑之後, 到達預定的停車位置, 就已經 " 心裡有數 " 了 ----> 海拔高達 2360m, 氣溫跟家附近完全相同, 或是只比家附近低了 1 度.  

前註 : 目標如果是 雪 的話, 去一個高度 1500m, 而且離家比較近的山區就可以了, 車程時間只要一半, 那處山區, 在過去的許多年間, 拍過不少次的霧淞或是雪景.... 而且撲空的機率, 幾乎不會超過 20 %. ( 逆溫 發生時, 高度 未必就是優勢 ---> 常常有人在 3000m 以上的 合歡山地區 追雪, 但是撲空, 幾乎都是 逆溫 在作怪 ).

而此處山區, 雖然高度相當高 ------> 但是....自己多年來的經驗上, 向來就 非常少 會下雪. ( 當然曾經見過, 也撲空過 ).

反正也沒差 ---> 此趟上山, 最大的目的, 是為了看 遠山.

-------------------------------------------------------------------------

臨時匆忙決定要上山, 各項準備稍嫌不足, 睡得不太好....因此都是 短眠 又醒來, 斷斷續續的淺眠而已.

醒著沒事, 就按一下 音響按鈕, 看一下車外的溫度情形. ( 幾秒鐘而已, 拍張影像又關掉, 不能浪費太多電 ).

原本的氣象資訊, 01/22 夜間, 到 01/23 清晨, 會是寒流最強的時候.

只是, 已經凌晨快兩點了...天啊, 溫度還將近 4 度. ( 顯示誤差, 同時間, 家附近只有 5 度 ).



早上快五點了, 還 3 度 左右. ( 大屯山區, 高度八百多的山區, 都下雪了...這裡 2360m 耶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六點了...還在 1 ~ 2 度 之間掙扎.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六點半之後, 終於 " 接近 " 零下了 --- 只是 接近 而已. ( 要顯示 負一 度, 才能 確定 到達零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次日 01/24 的經驗, 07:15 才會看到太陽. ( 意思是 見到陽光的時間, 這天濕氣太高, 當然看不到太陽 ).

----------------------------------------------------------------------

天還沒亮, 開始聽到 小冰株 ( 冰霰 ) 跟 雨滴 的聲音.

往窗外看, 下 濕雪 了. ( 雨 夾 冰株 夾 雪花 ).

幾分鐘之後, 拍了 後擋風玻璃.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右後窗.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擋的局部.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右後窗, 堆更多了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右前, 有 晴雨窗, 因此有一塊是空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反正還沒天亮.

等到天亮之後, 再看看狀況吧.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2-20 18:19

咖啡時間....

按照進度來看, 此趟的 看山 之旅, 大概很難全部貼完. ( 漫長等待的時刻, 許多景觀也持續變化, 屬於 過程 的方面, 遠多於結局 ).

因為功能與解析的關係, 手機拍得相對不多. ( 專程上山, 而且是為了去看 " 遠 " 山, 相機比較重要 ).

或許頂多就是把 手機的部份 寫完吧.

----------------------------------------------------------------------------

每一趟的山旅, 不管是獨自, 與家人...甚至於帶一群遠方的朋友們.

不同位置與高度的山區, 或是不同的季節.

會看到與拍到什麼, 每一趟都不一定, 也無法預知.

回顧某次, 還算是小孩的童年或是幼年. ( 隔不到五個月, 他們第二趟的合歡北 ).

那是某年十二月份的中旬. ( 影像是中午 12 點出頭 --- 冬季太陽角度, 影子似乎很長 ).

左往右, 大女, 小女, 兒子.



後來, 小女 走到最下方了. ( 下山途中的影像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起來陽光普照, 氣候溫暖嗎 ?

----------------------------------------------------------------------------

非也....

這天的傍晚, 主要的背景, 都是拍攝這一大片的厚實冰壁. ( 大女兒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因此, 不同的時間, 會出現不同的東西.... 即使只是 同一天.

看到與拍到, 都是 " 過後 " 才有結論.

至於要繼續弄多少 ( 影像 ), 或是寫多少....再看看.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2-28 16:03

完全不像樣的飄雪.

根據次日才知道的狀況, 無雲無霧無雨的條件之下, 必須要到早上 07:20 .... 才能見到太陽的身影.

前面貼過的影像 ( 或是另一個較短篇主題 ), 早上 05:57 還顯示 1 度 ( 實際 1.5 ~ 2 度 之間 ).

06:29 才終於顯示到 負零 了.

06:56 還是 負零. ( 已經是零度上下, 或是更低一點點 ).

-------------------------------------------------------------------------------

清晨七點出頭, 還沒有真正天亮....雨絲, 冰粒, 白色的雪花, 同時飄落在車子的外頭. ( 引擎蓋 / 各片玻璃 / 後擋或是尾門 ).

算是有看到雪沒有錯, 只是... 跟原來的 預期, 似乎差得太多. ( 海拔如此高, 氣溫居然也是如此的高  ).

如果環境溫度夠低, 把所有雨絲也變成雪花的話, 這一波的時間跟雨量累積, 積雪至少也應該超過 10 甚至於 15 公分.

只是, 老天 假如不給看....那就是沒得看. ( 也沒差啦, 台灣幾個中部與北部的不同山區, 屬於 厚雪 的景觀, 早就拍過很多了 ).

屬於身邊的雪, 不管有或沒有....根本無所謂. ( 此趟上山的目標, 是 遠山 上頭的積雪, 而且至少要等到次日, 這波雲團離開之後,...... 還必須夠幸運, 出現遠距離的視野, 才有機會見到遠山 ).

下車, 隨便拍個幾張.... 主要是, 跟家人回報 ( line 群組 ), 說明現場的即時情況.

簡單代表就好.... 至少, 有看到白色的東西.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面會如何, 反正....既來之, 則安之.

本來心裡面還想著, 萬一次日沒辦法見到遠山.

那麼, 就準備再 " 繼續多撐一天 ". ( 反正基本的食物跟水, 還足夠 --- 路途又高又遠, 總是會有 不甘願 的心理, 不想要放棄 ).

沒想到後來的某時候, 另一半說 : 那天 ( 後天 ) 的一早, 要筆者去某廟宇拜拜....天啊.  ( 每年一度的, 該去, 還是必須去 ).

就是... 不管次日會如何, 看到或是無法看到, 都必須下山回家.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2-29 20:47

沒完沒了的雨加雪.

從天亮之前的六點半, 雨雪一直持續的下, 完全沒有要停止的跡象....已經下到 上午十點半了.

如果地面附近的溫度夠低, 跟據雨勢與時間來估計, 此時累積的雪深, 應該已經超過 半公尺.

註 : 1. 雨 變成雪, 大概是 10 ~ 16 倍 不等. ( 一公分 的雨量, 可以變成一尺深的雪 ).

2. 後來得知的訊息.... 雪山一號圈谷, 積已經雪超過 半公尺. ( 兩邊可以稱為 同一大片 的雲團, 含水量都類似 ).

3. 近地面的氣溫, 高達四度, 半空中, 雪花就融成雨滴了. ( 或是一沱一沱的 濕雪 ).


可惜就是, 這趟遇到的逆溫現象, 嚴重到有些離譜.

-----------------------------------------------------------------------

在車上只能憋著, 啥事都做不了.

臨時想說要 哈一管 ( 不良示範 ), 打開左後車門, 撐起一支大傘. ( 必須儘可能的通風, 車上不能留下味道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為是 雨 + 冰 + 雪 同時飄落, 地上的冰也還沒融光.

按這裡顯示圖片

濕雪 慢慢往下滑, 在底下的尖端, 形成一小沱....然後才又掉落地面.

背景細細的 白絲....就是屬於 雪花 的顏色. ( 不密集, 拍不出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車門有開了蠻大的空間 ( 兩個前方晴雨窗也有開了縫 )....一管之後, 繼續吹冷風一陣子. ( 要確定通風跟換氣已經夠徹底, 才能再次關起車門 ).

沒事可做, 喝杯三合一也好.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決定發動引擎, 幫手機充個電. ( 偶爾要拍照, 還要偶爾上網, 跟家人回報訊息 ---> 不確定相機電池能撐多久, 必須儘量少用相機 ).

按這裡顯示圖片

10:43 .... 氣溫高達四度, 天啊.  ( 顯示誤差, 要加個 0.5 ~ 1 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沱一沱的, 其實就是 濕雪...幾秒就融掉. ( 可能地面以上的五六百公尺垂直範圍內, 都是屬於 正溫度, 大概要到三千多公尺以上才是負溫度 ).

意思就是, 可能高度 1800 ~ 3000 公尺 之間, 都是 正溫 的高度範圍. ( 此地是 2360m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反正人已經來了, 也無處可跑.

就是只能慢慢等而已....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3-3 22:31

無奈的白天.

清晨七點前後的一波雨雪, 算是勉強有看到一些白色的東西. ( 過往的多年, 曾經拍過很多, 也沒啥稀罕的 ).

可惜, 七點多太陽出來之後... ( 當然看不到太陽啦, 是指四周的光線已經變亮 ---> 頭上是非常厚實的雲, 還雨雪不斷 ).

溫度就是慢慢持續的往上, 到了十點多的時候, 還高達四度, 天啊. ( 上一篇 ).

因此心裡面已經 非常清楚, 這個白天, 想要看到飄雪, 應該是完全沒有指望了. ( 實際溫度 + 多年的高山經歷 ).

上午十一點多...氣溫還是將近四度....外頭的雨, 加上些許的雪花, 持續沒停.

較細的 白絲, 是雪花的痕跡, 窗上也有一些 冰粒.



因為是 雨 + 雪 + 冰....路邊的草地, 殘雪或殘冰, 還在.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上午另外來了兩台吉普車. ( 黑色的 ).

筆者沒看到雪, 完全沒感覺....

那兩台車的人, 沒有看到, 大概 失望程度 不小吧.

碎石上的冰雪, 都已經沒了....木板上倒是還有一些白色的痕跡. ( 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木板棧道與草地, 還沒融光.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持續的冷風冷雨, 最討厭這種氣候, 又濕又冷.

幫車子再拍一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正中午, 還高達三度. ( 高處有太陽, 在幫頭上的厚雲在 加熱, 要能夠降溫到 負溫 喔 ? 想都甭想 ....反正也根本無所謂 ).

此行的真正目標, 是放在 次日. ( 本來還想要繼續撐到後天, 可惜臨時說要下山去拜拜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沒事可做, 也沒有景觀可以拍...隨便吃個泡麵好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在這個海拔高度 ( 2360m ), 可能 90 度 或是更低, 水就沸騰了吧.

加個鋼蓋, 壓著馬克杯... 多等個幾分鐘.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24/01/23 的這個白天, 包括夜晚.... 大概就是持續的 耗時間 而已. ( 有無景觀, 隨緣 ).

次日的白天到傍晚, 才是這趟的 真正重點. ( 目標當然就是.... 遠在 20 公里 之外的高山 ).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3-7 14:11

雨雪之後的寧靜.

整個上午, 幾乎一直沒停的大量雨勢, 假如全部都能夠 " 轉換 " 成雪的話, 估計可能都有 一公尺 深度了. ( 累積 100mm 的雨量, 雪深就可以超過一公尺 ---> 放大十幾倍 ).

許多波的雨雪, 雨量都是屬於 暴雨 的那種程度, 但是不適合拍, 只能隔著車窗去感受而已.

可惜的是, 上午的氣溫居然高達 4 度 ( 筆者家只有 5 或 6 度, 說不定自家屋後 不到千米高度 的山頂都有飄雪 ). 到了中午左右, 也一直都還有四度. ( 高達兩千多公尺的高度差, 卻幾乎跟平地 同溫, 或是只差了一或兩度 ).

沒有雪就算了, 反正一早的時候, 至少也看到了一些白色的物質.... 專程上山, 身旁是否有雪也不是目標. ( 不同縣市的不同山區, 早就見過很多了 ).

---------------------------------------------------------------------

大約中午開始, 感覺雨已經停了, 原本濃厚的濕氣, 逐漸開始緩和. ( 含雨雪最多的厚實雲層, 大概陸續都飄走了 ).

沒事, 也沒風景, 簡單的午餐之後, 睡個午覺. ( 夜晚都是睡睡又醒醒的, 不容易睡著很久, 此行有些趕著上山, 車後的地板鋪得較為單薄與簡陋 ).

==========================================

下午三點, 一直都沒有再繼續下雨 ( 也沒雪 ), 決定離開車子, 到附近區域看一下.

地面或是木板以及草叢, 所有冰雪都已經融光, 統統沒有了.

有個木椅上頭, 有遊客弄了一個雪人, 鼻子是一根 紅蘿蔔.



西側的下方都是雲海, 但是沒有拍攝的視角. ( 一堆樹木的枝葉阻礙, 無法拍照 ).

北側, 勉強拍到些許的局部.

海拔高度大約 1600m 底下, 從地面往上散熱的熱空氣 ( 下方的雲海 ), 剛好就被擋在 上方雲層 的底下. ( 拍攝位置高度 2360m ).

因此, 下方雲海的裡面, 應該都是霧淞與雪, 上方的雲層裡面, 也會是霧淞跟雪.

夾在中央的高度範圍 ( 估計高度 1600 ~ 2900m 之間 ), 剛好就是處於 逆溫 的空間.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遊客與一位小孩...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繞了一小圈 ( 回車子 ), 後來, 下午將近四點, 再走一趟....

走階梯下去之後, 雪人頭頂多出來的一顆雪球, 已經被弄掉了.

註 : 雪人可能有 60 公分以上的高度, 一直撐到次日下午, 都還沒融光與消失.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在某個位置, 勉強拍到些許的雲海.

總之就是... 沒有良好的拍攝視角....隨意拍一張就好. ( 不是被樹木枝葉遮擋就是會有電線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午四點多了, 還有三度, 實在是 ( 誤差 0.5 ~ 1 度 之間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晚間快八點...還有兩度.

按這裡顯示圖片

到了午夜, 終於接近零了. ( 要顯示 負零 以下的數字, 才會真正低於零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上山的真正目標, 是要等 厚實的雲層離開. ( 不管是雨是雪是霧, 都不想要 ---> 山區的 任何水氣 都不歡迎 ).

因為是想要 看遠山, 必須至少有 20 公里 以上的視野. ( 兩地之間不能有雨或是有霧 ).

至於次日會如何.... 也要等到次日之後, 才有答案了.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3-15 15:33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4-3-15 15:40 編輯

咖啡時間.

貼圖或是寫文, 都可以稱為 機緣....時機 與 所謂的緣.

想寫時, 未必有閒功夫, 而在有時間的狀況之下, 卻又未必想要寫.

快速結案 與 遊記式 的寫法, 算是過去式了.

隨著時空變化, 近幾年, 變成 隨興式, 心情式.... 有也好, 沒有也好.

會把標題稱為 群山的呼喚 .... 確實也是如此. ( 事實上就是如此 ).

心裡面想到了許多的群山, 然後決定開車出門, 經過漫長的路程....

至於到時候, 是否能夠看到那些高山, 需要機緣. ( 看不到的機會, 可能超過 2/3 .... 遠在 20 公里 的目標, 會有 風 / 雨 / 雲霧 的問題 ).

看到了, 記憶變得鮮明.....看不到, 記憶也還是同樣的鮮明.

記憶, 真的是 很微妙 的一種東西, 心裡面只要 回想一下, 所有的視角與畫面, 就自動的出現在... 想像的當下.

走過一次, 走過兩次三次五次....其實, 只有 第一次, 會有最深刻的印象.

---------------------------------------------------------------------

前面的文字曾經寫過...上山, 不是為了身旁的霜雪.

講起來, 即使是 遠山 的霜雪, 其實也不是很重要.

看得到群山與積雪, 就是一百分....看到山但是沒有雪, 還有八十分....因為群山有露臉了, 也算是相當難得.

兩者都沒看到, 還有六十分, 因為....人, 已經有在山上了. ( 人到就好, 禮物嘛 ...隨緣 ).

======================================

遇上 逆溫, 很正常. ( 遇過的次數可多了 ).

即使是 很正常 的低溫, 會不會飄雪, 也得隨緣.

某趟山旅, 山屋門口的溫度計....



外頭會有啥 ?

類似底下這些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實, 那趟山行的次日 ( 上山的 第四天 )....有拍到 飄雪 了, 只是積得並不多. ( 黑暗中的雪花飄飄, 比白天的雪景更難得....因為黑與白, 對比非常清楚 ).

前面的三天, 還有許多的 結冰 與 霧淞 景觀. ( 也拍了不少, 能夠回味的記錄影像 ).

更難得的是, 該趟有 一個人物 偶爾出現於影像之中. ( 不是獨行, 而是陪某位 家人, 非 另一半 ).

拍到景觀, 只是 80 分.... 有 人物 陪伴 ( 主要都是筆者 陪人 啦, 司機兼嚮導兼隨行攝影 ), 才是 100 分.

--------------------------------------------------------------

2024/01/24 想要看的遠山, 是在群山 20 公里之外的 西側.

想像中, 在山的 東側 9.4 公里, 有一處.....可以稱為 東西兩側距離最近 的一個山頭之上.

雖然人是在西側, 但是在山的東側 ( 更近距離的位置 ), 也看過很多次. ( 以累積日數來算, 可能有個 十來天 吧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距離只有 9.4 公里, 群山 不給看的話, 就是沒得看.

按這裡顯示圖片

別說 9 公里....有時候, 90 公尺 甚至於 9 公尺外, 都看不到. ( 霧 如果濃到 離譜 的地步, 連車子右前側的 路邊白線 可能都會極為模糊, 連路旁水溝都無法判斷 ).

因此, 能夠看到如此清楚的畫面, 需要緣份. ( 有沒有能力爬山是一回事....即使有能力上了山, 能夠看到怎樣的景觀, 也得 看老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在台灣的島內, 要講到 看雪 / 拍雪....

底下的那趟山旅, 大概是 拍得最愉快 的一次吧, 路邊護欄都被淹沒, 夠壯觀了.

底下是接近天黑之前, 要返回 車泊 的過夜地點. ( 因此不是 亮 的畫面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在具有 遠山視野 的超級條件之下 ( 陽光與藍天 ), 三天兩夜的山旅, 從天亮之前拍到天黑....持續拍了 一天半.

刪除一些之後, 留下的影像總數....嗯, 高達 26xx 張.

=======================================

曾經有過的曾經, 累積太多了.

不過, 幾乎都只是放在 個人的冷凍庫 而已.

其中有多少的比率或是機率會 見光, 或是有多少人 ( 網友 ) 會點閱跟看到. ( 可能更多的其他不同主題或是圖文 ).

也只能說, 再看看了.

待續....

編註 : 加上 群山 兩字, 修一下部份文字的顏色.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3-17 20:44

2024/01/24 終於是零下了.

最近的這幾小時, 剛好比較有空, 繼續填.

01/22 晚間到達山區, 一直到 01/23 清晨, 氣溫都在 2 度 C ~ 負 0 之間, 持續掙扎.

雖然 01/23 早上有拍到一些霜雪 ( 也算是有看到雪 ), 然後白天又升溫, 還高達 3 ~ 4 度.

01/23 晚間, 有一台車子上來, 停在大概三十公尺距離的上方較遠處....然後, 從黑夜到次日上午 ( 離開為止 ), 整個晚間車燈都亮著, 白天的引擎也沒關.

是比較不環保啦, 持續十幾個小時在排放廢氣.... 應該是沒辦法 車床 吧. ( 缺乏禦寒的衣物裝備, 只能持續開空調 ).

較早之前的時候, 在 合歡山地區, 也經常遇到這類的車輛. ( 利用引擎的熱度, 對抗寒冷 ).

01/24 凌晨兩點多, 把快門按個兩下好了. ( 01/23 白天有睡到一些時間, 夜間不太容易睡得久或熟 ).



其實距離大概有三十公尺遠啦...車窗散光, 感覺似乎沒那麼遠.

按這裡顯示圖片

凌晨 02:19 ....還在 正溫, 大約 1 度. ( 誤差 0.5 ~ 1 度 之間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清晨五點, 終於出現真正的 負溫 了. ( 在山區已經待了將近 35 小時, 算是最低的溫度記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沒注意相機的影像設定, 不小心碰到 正方形 的畫面.

01/24 早上, 陽光出現, 還是負溫, 但是沒有很低.

按這裡顯示圖片

車尾的那些 顆粒, 不是水株, 全部都是 硬冰.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左後視鏡, 也是一層硬冰.

按這裡顯示圖片

車旁的木條, 也全都是冰 ---> 不能踩上去, 非常滑. ( 要走在碎石區域, 不能踩木條或是木板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已經天亮, 後面會如何, 只能繼續觀察以及等待.

後註 : 這天的日出, 或是屬於遠山的畫面, 多數都是使用相機在記錄. ( 前面貼的影像, 幾乎都是手機的 ).

反正先把手機的部份貼完結案之後....其他的, 再看看.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3-29 18:11

很耐操 的兩個 小雪人.

2024/01/23 因為天氣很差 ( 上午暴雨等級 ), 下午也沒什麼風景跟視野. ( 除了噓噓, 很少 下車 ).

不確定雪人是在 01/23 的哪個時間, 被遊客 " 弄 " 出來的. ( 估計是 01/23 的早上, 雪雨天氣之後的不久....因為後來, 超過早上 十一點鐘 之後, 地上幾乎就已經沒有任何積雪了 ).

到了 01/24 早上, 陽光出現.

註 : 沒注意到手機螢幕, 變成 正方形 模式了.

用相機拍完日出之後, 木板步道上, 冰還在.



估計已經 " 撐 " 了 24 小時, 小號 的雪人 ( 十幾公分高而已, 非常小一隻 ), 也還在.

按這裡顯示圖片

被別人砸破的冰.

按這裡顯示圖片

陽光露臉. ( 拍攝日出 與 停車處, 位置不同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木板上的冰, 陸續消失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小隻的雪人, 還繼續在撐.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又走了一段路, 去拍比較大隻的. ( 沒量, 估計可能超過 50 公分 的高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遠一點, 任何冰雪都沒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張 45 度角 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貼了一些 " 最新影像 " ( 到一些群組 ) 之後, 某人說要筆者跟 雪人 合照. ( 實境...表示人在現場 ).

不過... 筆者 " 還不曾 " 自己搞過自拍. ( 相機當然是曾經自拍過, 尤其獨自登頂某山頭時...手機 算是首次嘗試 ).

加上說.... 設定又是 正方形, 一直抓不到正確的瞄準角度. ( 陽光又刺眼, 看不清楚螢幕 ).

於是, 兩處的大小雪人, 只拍成這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但是至少有注意到, 被設為 正方形 的錯誤 ---> 已經改回 4:3 , 但是依舊瞄不準.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沒想到 ( 01/23 上午就已經是正溫 ), 兩隻雪人, 小的居然可以撐了超過 24 小時....大的還撐到這天的下午, 而且一直還在.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3-31 15:15

雪人不死, 尚未凋零.

上午 09:48, 陽光普照....但是氣溫一直都還很低. ( 身體感覺, 沒去看溫度顯示, 應該不高於兩或三度 ).

遠處, 右邊木板上的 " 白點 ", 就是那隻只有十幾公分高度的小雪人.

昨晚只有筆者的車, 與另外一台整夜不熄火的, 兩台車而已.

黑車是早上才出現的.



稍微拉近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反向拍攝, 雪人真的不死, 繼續硬撐.

按這裡顯示圖片

較遠的灰色車輛, 就是引擎持續發動的那台. ( 而且連這天的整個白天, 都沒熄火 ).

也 " 怕冷 " 到有些離譜吧.

按這裡顯示圖片

附近走一走, 西南方的山谷, 遠方的底下就是台中市, 有雲海.

左後方的 小尖峰, 就是 鳶嘴山. ( 先前的兩個不同主題裡面, 類似的位置與角度, 曾經貼過很多相關影像, 略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實際上, 跟那處雲海, 有一點距離.

按這裡顯示圖片

已經超過十點了, 幫小隻的, 拍一張獨照.

按這裡顯示圖片

北面的群山之中, 也有雲海....可惜, 不是樹枝就是電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整片區域唯一能夠取到的景, 就是這樣子而已.

木椅上, 那隻大的, 一直都還在.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繼續走往能夠看到 大小霸 的地點. ( 遠方中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霸與雪山是在東邊. ( 中午之前都屬於 逆光 ).

因為這天的目標是在 傍晚之前 ( 的時間 ), 就只能繼續晃了.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4-3 20:27

雲起了....

一早的視野還不錯, 拍攝了相當完整的 大霸群峰日出. ( 相機 + 腳架, 從 日出前 到 日出完畢 ).

早上十點....還可以見到大霸群峰.

那裡還有 積雪, 逆光而看不清楚.



遠景.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山頭南側的雪山....雲來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十點開始, 因為太陽的 熱力蒸散.... 南邊的山谷, 北邊的山谷, 雲霧紛紛湧起來.

下方可能高度 1000 ~ 1600m 的山區, 不管是積雪還是霧淞, 全都變成雲霧, 把四周充斥得沒完沒了.

某些山區, 說不定積雪 30 甚至於 50 公分, 變成水蒸氣的話, 可是非常龐大的一個量.

無數的霧氣, 剛好全部掩蓋高度 2000m 以上的區域. ( 視野全沒了 ).

又回到車子休息. ( 沒什麼好 散步 的, 已經去過太多趟 ).

兩台遊客車輛, 也都 失望而回了. ( 一台過夜的, 一台當天早上才上來的 ).

--------------------------------------------------------------

下午三點半....準備要 " 移到不同位置 ". ( 心中目標的遠山, 停車處是因為有 流動廁所, 但是沒啥風景 ).

四下無人...

按這裡顯示圖片

轉彎處的鏡子, 拍張紀念.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雲霧中, 偶爾出現淡淡的藍色.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過, 就是那麼幾秒鐘而已.

雲霧, 持續沒有停.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隨便拍幾張之後, 準備 換位置.

至於能夠看到什麼, 或者半點都無法看到.

也只能看 機緣 了. ( 必須是會出現的, 才會出現 ).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4-7 20:54

換地方.

下午三點半, 時間已經不早. ( 五點多就是黃昏了 ).

決定正式換地點, 筆者所認為 ( 免爬山或是不用老遠走路, 車輛可到達而言 )..... 算是 西台灣 最高 / 距離最近 / 角度最佳 的一個位置. ( 事實上就是如此啦, 全台灣沒有第二選擇 ).

前註 : 這處地點, 自從 2021 年度 開始發現, 樹木長得越來越高, 會逐漸遮蔽拍攝視野, 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嚴重.

然後變成, 此地可以避開電線, 但是會受到樹木影響.... 附近三或四十公尺左右, 還有另外一個位置, 不會被樹木擋住, 但是...避免不開電線. ( 拍攝 寬角度 的話 ).


----------------------------------------------------------------------

車行沿途都是霧, 而且霧很濃. ( 心中覺得.... 可能沒機會了 ).

開車距離五公里而已, 到達預定的位置之後, 霧氣似乎有些緩和了一點.

下午 15:39 .... 已經下車, 幫車子拍一張.



天氣很冷 ( 海拔超過 2300m ), 直覺上, 應該在 2 度 以下吧. ( 早上還顯示 負一 度哩, 接近傍晚, 溫度又開始降低了 ).

過沒幾分鐘, 15:39 .... 突然雲霧開了一個口.

大霸群峰 ( 中右 ) 與 品田山 ( 右側尖峰 ), 居然出現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手機拉近, 能夠拍到這樣子, 也算是運氣不錯.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來, 品田山 被遮住 ( 中央雲霧 ), 換成 雪山北峰 ( 右側三角形 ) 隱約的露臉了一下.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又持續的雲霧彌漫, 只能繼續等.

------------------------------------------------------------------------

下午 16:00 .... 雲霧又出現一個窗口, 但是, 只能拍到底下的這樣子, 而且只有一張. ( 然後又沒東西能拍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16:30 .... 完全沒有遠方的視野, 幫車子拍個兩張紀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 決定把相機 ( 掛於腳架上 ), 搬到另外一個視野透空的位置. ( 意思就是, 2004 年度 曾經發生 大面積崩塌 的地方 --- 不是懸崖地形的話, 一堆樹木遮蔽, 也不可能會有任何視野 ).

只是, 這裡無法避開電線. ( 指直接拍整張 寬景, 小面積拍攝之後 接圖 的話, 是可以 ---> 但是會變成橫向的 一長條 ).

===========================================

傍晚 17:00.... 大霸群峰 又露臉了一下.

按這裡顯示圖片

手機拉近拍攝. ( 畫面中, 有六座超過 3000 公尺 的山頭 --- 不標示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同時間, 右邊的雪山出現了. ( 台灣次高山, 高度 3886m ).

可惜...霧氣重, 只有 朦朧版 的樣貌.

按這裡顯示圖片

至少, 雪山算是 有露臉 了 .... 完全不露臉也很正常. ( 相距 20 公里, 需要許多條件搭配, 才有機會看到 --- 白天而且完全無雨無霧 ).

反正就是, 一定會等到天色全暗. ( 再也無法拍攝為止 ).

能夠再看到什麼景觀..... 就是, 隨緣.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4-14 20:00

咖啡時間.( 同樣也是 群山的呼喚 )

前註 :

1. 2024 的月曆, 是另一半掛上與撕頁的, 因此筆者後來才注意到.

2. 跟 本主題 的山區, 相距約 不停車程 的六小時. ( 本主題到新竹約 2.5 小時, 新竹到合歡山約 3.5 小時 ).

3. 兩處的群山之間, 無法相互看得見. ( 中間被台灣第二高峰的雪山山脈擋住 ).


--------------------------------------------------------------------------

上山日 2024/01/22 下午 的六天之前 ( 01/16 傍晚 )....正在二樓客廳用電腦.

目光突然被對面牆壁上的月曆給吸引.

與眼睛的直線距離大概五公尺, 瞄了一眼之後, 疑 ?

那個影像, 遠遠一看就 " 像是 " 從 合歡山 地區, 所拍攝的角度. ( 對於那些群山的場景, 或者說 360 度 的所有群山展望, 都太過於熟悉了 ).



走到近一點瞄了一下.... 沒錯, 果然就是.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說明文字, 只寫了 太魯閣國家公園....

不過只要瞧一眼, 筆者就知道...是在先前的 主峰登山口 附近區域, 所拍攝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月曆的畫面影像.

那裡是從 奇萊南峰 ( 左 ), 繼續延伸往 能高山南峰 一帶的山區.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底下的影像, 是筆者自己曾經拍過的. ( 不同季節, 相同山區的不同山頂, 都曾經去過 不少次 ).

跨越合歡山主峰的山頂之後, 畫面的 中右遠方, 就是同樣的一個山區. ( 被 中右遠處 的那團雲擋住 ).

註 : 非正常登山路徑, 勿模仿. ( 不要離開正常的路線, 尤其是 沒有路 的地方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冬季的 武嶺 角度, 左邊就是同一處山區, 中左遠方....就是玉山. ( 略, 有機會再另外介紹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昆陽 往 武嶺 的公路. ( 左後方就是 玉山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往合歡山主峰的較高位置 ( 還不到山頂 ), 所見到的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上半截是月曆影像, 底下是筆者的影像. ( 筆者的拍攝位置較高較遠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不經意的, 往對面瞄一下月曆, ( 預估要上山的日期 )...就剛好瞄到一個熟悉的影子.

還真巧.

更巧的是....本篇有提到 玉山, 剛好...這一本月曆的 四月份, 就是 玉山.

世上之事, 屬於 巧合 的東西, 還真不少.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4-15 21:22

矇矓的群山.

從大霸群峰, 一直到雪山主峰, 稱為 聖稜線.

大霸群峰 露臉過, 品田山 與 穆特勒布山 / 雪山北峰 也偶爾露臉過.

北稜角 與 雪山主峰 ( 右 )....也有.

只是.... 屬於矇矓版的 ( 霧氣重 ), 不是毫無遮蔽的.



從左到右, 就是 聖稜線.  

拍攝點距離大霸與雪山, 同樣都是 20 公里. ( 直線距離 ).

剛好就是 " 正的側面中央位置 "....因此筆者才會說 : 此地是 免爬山 的 全台最佳位置. ( 不用去扯 空拍機, 法令上是 嚴格禁止 的管制地區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雪山的區域太矇矓, 拍雲海好了.

中左是 境界山, 中右是大霸與品田.

按這裡顯示圖片

移個位置, 拍寬一點...左後遠處是 結城山. ( 有黑熊出沒的山區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換回原位置, 雲霧持續在變化.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拍一張整條的聖稜.... 雪山北峰, 又被雲遮掉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整條的不夠清楚, 只拍大霸群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拍一次整條的, 雪北 快要露臉, 雪山主峰 卻又被遮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好又拍雲海.

按這裡顯示圖片

根據陽光的角度, 遠方山區的雲霧跟暗影....

大概可以判斷, 太陽會有雲擋住. ( 山的樣貌都暗的, 不是明亮的 ).

也就是.... 不會出現像 天堂 一般的景觀.

而且, 拍攝的機會越來越渺茫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近傍晚, 氣溫頂多就是那麼 2, 3 度 左右. ( 多年來, 還算是蠻常前往高山區域, 對於溫度, 估計的還算準 ).

漫長的等待, 群山卻是一直玩 躲貓貓, 連太陽也是.

會覺得失落或是遺憾嗎 ?

倒也不至於, 好歹.... 雖然沒有 " 一次 完全露臉 ", 至少也是 陸續有露臉. ( 雖然都是矇矓版, 也比 完全看不見 要好上太多 ).

陽光與雲層剛好又 相衝....導致景觀也不夠清楚與明亮.

不過, 以 直線距離 20 公里 的遠山來說.... 能夠看到, 就已經不容易了.

即使沒辦法 一趟拍完 100 分....群山的意思應該是...

想要遇上更好的一次景觀, 那就...下個冬天, 再找機會前來.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4-23 13:47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4-4-23 13:51 編輯

2024/04 月份, 沒事看看山.

前一頁的 19 #, 有提到, 剛好四月份的月曆, 影像是 玉山.

截圖.

================================================




----------------------------------------------------------------------

四月份的月曆.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前景, 是 玉山杜鵑 的樹叢.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四月下旬了, 剛好已經越來越接近, 玉山杜鵑 的花期. ( 04/30 ~ 05/30 之間 ).

底下都是筆者拍過的類似影像. ( 同樣也是 玉山杜鵑, 隨意貼幾張, 看看高山的風景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以 知名山頭 當背景的, 也算是 " 蠻經常 ". ( 只要視野夠遙遠, 都會找角度來拍攝 ).

中央後方是 合歡山北峰 ( 高度 3422M ),

右後方稱為 北一段. ( 南湖大山 3742M, 中央尖山 3705M... 以及其他不同的山頭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紅框裡面, 稱為 雪山西稜.... 看起來沒多大.

不過, 框裡面所延伸的 直線距離, 大約是 30 公里.

按這裡顯示圖片

都是 距離很遙遠 的嗎 ?

也不是啦.... 也有非常近的.

左後方 就是 雪山主峰, 高度 3886M, 台灣第二高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最後一張, 算是獨自一個人, 歷經了兩天兩夜的 高山恐怖地獄 之後, 突然出現的 天堂.

也曾經留下數量不少, 以及相當難忘的影像.

至於是否會再開主題, 就... 再看看. ( 時間夠的話 ).

編註 : 加上幾條隔線, 看起來比較不會亂.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www.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