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給下一代建築人的道歉信﹝一﹞ [打印本頁]

作者: 班基    時間: 2010-6-10 09:56     標題: 給下一代建築人的道歉信﹝一﹞

給下一代建築人的道歉信﹝一﹞
轉載自﹝孫德鴻在這裡對人生狂吠﹞
http://tw.myblog.yahoo.com/fleis ... 4&l=f&fid=5

親愛的下一代建築人,雖然有點突兀,請容我先替現役的建築人向你們致歉,我當然知道我不代表他們,他們也不會派我做代表,可是看到了今天發生在建築界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事情,感覺就像小時候撞見同伴做了件奇怪的事情一樣,雖然明明與自己無關,卻仍忍不住害羞而臉紅了起來,更何況如果你們把信看完,會發現其實跟我有關,跟你們也有關,或者說,跟整個台灣都有關。

記得幾年前跟朋友閒聊時,曾聽到有人打算去鄉下買塊地、種種田、過過隱居的日子,當時心中頗為嚮往。一晃眼多年過去,我發現能夠完全拋棄都市生活的人本來就是少數,下定決心買塊地並開始改變生活的更不多,至於真的下田耕種的,到現在都沒遇見過,倒是在建築師同業間,常聽到某某某接了農舍的案子,或是關於農舍建築的詢問度增加了等等,只是從來沒人找上我,所以我以為這樣的事情離我很遠,直到去年有個朋友找我設計一棟「農舍」時,我才猛然發現,原來「農舍」這件事情已經來到身邊了。

對於很多建築師而言,業務就是業務,「專業的」建築師應該專注於設計的發揮就好,其他事情不應該太過感情用事,就像大家在電影裡看到醫院對於醫師的要求一樣。只是在面對這個案子時,我還是猶豫了,因為我知道這位朋友要蓋的這棟「農舍」,顯然不會供作「農用」,雖然她曾再三說明她對農事的熱愛,包含對於有機農業的長期支持等等,只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後,她並未說服我,我也無法說服自己,因為我依舊認為「農舍」還是作為「農用」比較好,所以儘管已經開始構思,最後還是選擇退出,而也正是這件事情讓我開始對「農舍」感興趣,不是「農舍」的設計,而是農舍建築與農地政策的來龍去脈。

大約在八年多前,2000年總統大選前不久,由於選情緊繃,各黨派紛紛利用修法來拉攏選民,當時由於立法院效率太低,法案堆積如山(今天還是如此),加上大部分法案皆因黨派利益衝突而無法付委,只有少數法案能如「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一樣「幸運」,輕易獲得跨黨派的支持而即將三讀通過,修法的內容乍聽之下很簡單,包含開放農地自由買賣、每宗耕地分割後的面積從5公頃放寬為0.25公頃、允許興建農舍等等。只是在整個修法過程中,來自各方的反對聲浪不斷,其中包含當時的農委會主委彭作奎,他曾經跟當時的李登輝總統當面報告「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的修法疑慮,也曾公開發言反對修改「農業發展條例」,其中他尤其反對農民資格認定的放寬,因為一但放寬認定,農舍的興建限制也會跟著放寬,後果令人不敢想像,當時他說:「開放農地自由買賣與蓋農舍,像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所有的妖魔鬼怪都出來了。」又說:「這些住在豪華農宅內的退休公教人員與富商,取得農民資格後,並未從事生產,反而享有便宜的農保,甚至休耕補助。而且因坐擁農地,不必繳交地價稅,這有公平正義可言嗎?」

到底當年國、民兩黨要拉攏的選民是誰?恐怕沒人說得清楚,倒是當年阻擋修法的彭作奎不但沒有成功,最後還因此而下臺一鞠躬,然而八年來他並未放棄,在去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仍舊一本初衷的呼籲:「八年前錯誤的土地政策,新政府必須痛定思痛彌補回來,否則台灣將無法面臨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與生態環境保育的挑戰。」

彭作奎為何會如此堅持?「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到現在已經八年多了,過去八年來,大家「好像」還有飯吃,台灣「好像」也沒遇到缺糧的問題,其實並不盡然,對於台灣而言,糧食問題一直都存在。相信大家對於過去兩年的世界糧食危機應該記憶猶新,當時世界各國的糧食庫存紛紛降到了幾十年來的最低點,單單在2007年,世界糧食價格就漲了40%,對於台灣這種還算富裕的國家而言,咬個牙撐一下也就過去了,但是對於貧窮國家而言,因飢餓而造成的死亡人數,根本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當時因為全球稻米庫存跌到了30年來的最低點,台灣也陷入恐慌,政府為了安定民心,就不停的加強宣導,告訴大家台灣的稻米自給率高達九成,休耕地有22萬公頃,隨時都可以復耕,所以對於糧荒的事情不用太擔憂。

然而大家一定很清楚,稻米之所以能夠維持如此高的自給率,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由於國人對於主食需求的減少以及副食攝取的增加,加上麵食早已成為另一主食來源,米食越吃越少,國產的稻米當然足夠應付,但是如果國際糧價持續高漲、國際貿易條件惡化,甚至因旱災、戰爭造成供應不及時,休耕許久的土地可以立刻恢復生產嗎?國內的糧食安全庫存量大約是90天,即便是水稻,不論播種或插秧時機是否洽當,90天內就可以完成復耕及收成嗎?答案顯然很清楚,當然我們的政府應該不會等到動用安全庫存時才開始想辦法,只是我們的糧食問題沒有這麼簡單,有些統計數字早已曝露了台灣糧食結構的不堪一擊,像是「32%」。

根據農委會的資料顯示,「32%」是台灣目前的「綜合糧食自給率」,也就是說,即便我們完全不把糧食外銷,還是得進口至少68%的糧食供全台灣人民食用,不過這只是表面的意義,實際的數字當然不止於此,而且還會持續攀高,至於我們的「綜合糧食自給率」,顯然還會繼續下探。然而「32%」很低嗎?如果我們研究一下其他國家的「綜合糧食自給率」,會發現美國是132%,法國是128%,中國是95%,連日本都有40%,而且這些國家都還有一拖拉庫的「境外農地」以及「境外農業」,跟他們一比,我們的「32%」要如何高枕無憂?這一切當然都跟台灣積弱不振的國際地位以及仰人鼻息的農業政策有關,雖然一開始僅止於貿易限制以及休耕控制,然而長期的影響卻是農地的數量。事實上從1984年起,由於受到美國限制公糧不得外銷的要求,台灣開始執行休耕及轉作政策,2002年加入WTO之後更是雪上加霜,依據資料顯示,1980年台灣的耕地面積尚有64萬公頃,2002年縮為47萬公頃,到了2005年只剩23萬公頃,如果數字會說話,這代表了台灣的農業正面臨一波無可挽回的頹勢:耕地快速消失!

以上的長篇大論也許會讓人懷疑,糧食自給率下降也許跟農地消失有關,問題是農地消失跟建築這一行有關嗎?


根據89年大修的「農業發展條例」以及90年發布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規定,如果是八十九年以後取得的農地,土地面積必須大於756坪,二年之後才可以申請農舍。至於農民資格的認定,由於稅法已經取消「自耕農」的身分認定,身分證也不再加註職業登記,是以農民資格的認定大多由地方政府及農會自行處理,但是幾乎都沒有問題,也就是說,任何人只要完成農地過戶,設籍兩年以上,再提出無自用農舍證明即可申請興建農舍,不需要建築師簽證,而這麼低的門檻與簡單的程序,正如彭作奎當初所預言的一樣,開啟了一扇通往未知命運的大門,所以八年來農舍申請案大增,以偏遠的花蓮為例,94年核發農舍建照171件,95年核發農舍建照152件,96年核發農舍建照194件,97年預估也會超過150件,如果以這種每年150件以上的速度去化農地,每案又都是89年以後取得的新農地,就表示每年至少會有37.5公頃的農地興建農舍,當中即便有20%的農舍確實供作農用,仍舊表示每年會有30公頃以上的耕地消失,至於宜蘭就更熱鬧了,農發條例修正前曾在宜蘭置產的投資者,都在95年雪隧通車的那一刻舉國同歡,如今單單三星鄉一地每年的農舍增加量就已破百,壯圍、五結一帶則是滿目瘡痍,其他鄉鎮更不用講。這些如雨後春筍般長出的農舍多為「假農舍」,與農業生產毫無關係,大多只是作為都市人的假日別墅而已,若能與當地農村相安無事倒也罷了,偏偏「假農舍」帶來的問題不勝枚舉,包含污染農村環境、加速農地碎化、影響農地日照等等,當然最糟糕的還在後面,因為這些專為伺候都市人而分割的農地,一旦興建了房舍之後,根本不可能再變回真農地,「假農舍」對於土地的殺傷力就如同不可逆的化學反應一樣。

事實上不只「假農舍」,政府的大型建設、都市重劃、零星變更案、農地開放採砂石等政策,也都在大規模的耗損土地當中,這裡面影響水土保持最鉅的,要算是林業用地變更為農牧用地的案子,雖然有些林業用地確實因地主的生計需求而不得不變更為農牧用地,但是非因生計而變更的更多,每一個成功變身的案例,代表的不只是國土利用的板塊挪移而已,更代表著大量森林的消失以及大量地表的裸露,倘若每一個變更案都經過審慎評估,並做好水土保持,也許情況還算樂觀,然而就因為「農業發展條例」的修正並未「惠及」林業用地,對於許多擁有林地卻又無法移作他用的地主而言,賣給開發商便成為快速轉換現金的唯一方式,而開發商處理林地的一貫模式,就是先行變更,因為只要成功的將林地變更為農地,接下來就可以循房地產模式開發牟利,加上巧妙的控制農路長度,連正式水保都可以技術性的閃躲,其效益如同點石成金一樣,所以過去幾年類似的案子層出不窮,單單在南投縣一地,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在2005至2007三年間核准的變更案就已超過1500件,變更面積約一千公頃,相當於40座大安森林公園,雖然並非都是作為農舍用地或休閒小木屋用地分割出售,但是如果繼續放任下去,下場豈是南投縣一地可以自行承擔,更何況類似的開發案早已遍布全台灣,不知道駕駛政府機器的人到底要把我們帶向何方?

對於這些憂慮,長久以來,人們總認為政府當中一定會出現既有智慧又有遠見的人,以聰明的方式來預防或解決,所以大家不必太擔心,只是萬一沒有呢?

遺憾的是,就在那位既有智慧又有遠見的人出現之前,現行的滅農政策早已無法滿足立委們的胃口,所以就在2007年六月,立法院罕見地不分黨派提出修法,企圖將農地興建農舍的標準從0.25公頃放寬為0.066公頃,意即200坪的農地就可以興建農舍,問題是這次要拉攏的選民又是誰?這樣的政策對於農業發展到底有何意義?對於真正的農民而言,一分地或是二分半就可以蓋房子這件事,對於農村生活的改善真的會有幫助嗎?只是立委們在乎的顯然不是這些,六月修法失敗後,很快的又在當年年底提出另一個修正案,這次則是把0.25公頃放寬為0.1公頃,雖然再度闖關失敗,但我們實在無法判斷這是台灣人的幸運還是悲哀,因為就算躲過這次劫難,農地被任意宰割的警報並未解除,有意無意間,政府似乎正放任農地總量繼續下降,諷刺的是,正當許多人擔憂台灣三農(農業、農地、農民)的處境時,許多建築師同儕卻是開心的期待著,因為興建農舍門檻的降低就代表著建築業務的增加。

土地政策的錯誤當然不能歸咎建築師,只是當建築師興高采烈的迎接更多「假農舍」建築案時,會不會覺得不妥?會不會不安?會不會擔心自己正加入滅農行列?以前也許會,現在相信不會,因為當國際知名建築師群由開發商領軍,用大張旗鼓昭告天下的方式舉辦大規模的「農地開發」與「農舍行銷」時,當「假農舍」被成功塑造成藝術與時尚的「新豪宅」時,土地政策的議題就已徹底失焦了。
作者: 班基    時間: 2010-6-10 09:57

給下一代建築人的道歉信﹝二﹞

轉載自﹝孫德鴻在這裡對人生狂吠﹞
http://tw.myblog.yahoo.com/fleis ... 4&l=f&fid=5

還記得前年到去年那場炒得湯湯沸沸的「澳底大地」或稱「Gene 20」的房地產行銷吧?由於陣容堅強,活動密集,先是從設計團隊的構成開始宣傳,猛打國際建築師的黃金組合,搭配學學文創的文化販售,外加威尼斯雙年展參展的加持,使得該案成為去年知名度最高的開發案之一。然而在整個漂亮的商業包裝中,一棟棟售價近億的農舍所公開宣示的正是政府政策的潰敗以及民間對策的成功,炫目的文宣講了很多,但是沒有講的更多,如果去現場看看,會發現整個數百公頃的基地幾乎都是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形,只是童山濯濯,再看看基地外的茂密樹林,任何明眼人都會知道基地上原來應該也佈滿類似的雜木林,只因開發商原先要投資的項目並非「高單價農舍」,而是高爾夫球場,所以開發之初早已剷林填谷,後來由於高爾夫球場熱潮消退,加上申請困難,經由「專業人士」的建議,先是利用農路設置的方式將全區分割成二百多塊農地,每塊都在756坪以上,接下來就是前述的熱鬧派對了。只是略諳建管法規的人都知道,這麼大面積的山坡地開發,如果是作為一般住宅使用的話,勢必得依循山坡地開發之相關規定辦理,屆時環評跟雜照、雜使一樣都不能少,雖說程序繁瑣,但至少是維護整體環境以及強化水土保持的必要之惡,只是該計畫「巧妙的」以「農舍」之名申請,關卡不多、程序簡單,甚至還有「專業謀士」協助運籌帷幄,所以自從公開以來似乎暢行無阻,然而這個號稱國內建築界「一時之選」的「黃金陣容」,對於這樣的農地開發真的毫無疑問嗎?就我所知,10位國內「有照」與「無照」的設計者當中,就有不少人仍在各大學專任、兼任或主持講座,專業與學術領域皆有擅場,替這麼一場頗具爭議、佔政策便宜的開發案代言與操刀,難道不擔心會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嗎?

可惜從種種跡象顯示,他們似乎不關心「設計」以外的議題,他們當中有人曾說:「人家把合約弄得好好的,價錢也不錯,我為什麼不接?」也有人說:「難得有個建設公司答應讓我們盡情發揮,預算無上限,我為什麼不做?」種種率性與天真的表態,在這個景氣寒冬,替建築界留下更大的空白與反省空間。只是很遺憾的,反省還沒開始,影響卻已發酵,去年就有建築系學生拿「農舍設計」來當作畢業設計的題目,把農地當建地用,而且訴求很簡單,就是要設計一棟很酷、很炫,造型複雜而扭曲的「前衛」住宅,既缺乏對於農業建築的探索,亦不理會土地議題的脈絡,顯然學習的正是「菁英」們的榜樣,服膺的正是「菁英」們那種將「設計的發揮」奉為無限上綱的「專業藉口」,而這也正是目前建築教育最該擔心的,因為「菁英」們似乎正用行動告訴下一代:「實現自我」最重要,其餘別管。

這種情況讓我聯想到電影「魔鬼代言人」當中的豪華律師團,或是現實生活中辛普森殺妻案的夢幻律師團,他們通常睥睨一切、趾高氣揚,有著「專業」的外表以及「專業」的素養,不論任何案子皆能提供「專業服務」,他們熟知法案、擅辨形勢,對於法庭上的攻防、時機的掌握以及程序的操弄等等更是瞭若指掌,即便種種證據顯示當事人有罪,仍能避重就輕,利用華麗與繁複的辯護技巧,找出證據的瑕疵,替當事人爭取最高權益。所以聽起來當然很「專業」,當事人也會覺得錢花得有意義,只是這樣的「專業」到底有沒有問題?難道法律的原始精神不是「捍衛正義」嗎?可惜在現實生活當中,講「正義」這兩個字是會被笑的,所以換成建築的角度思考時,我也忍不住換個方式問自己:這個世界上到底還有沒有「建築正確性」這種東西?我們是否還記得,要「用建築的專業知識去做正確的事」?然而我更懷疑的是,在缺乏環境及土地基本關懷的同時,為何我們還能躊躇滿志、顧盼自若的高談建築的藝術性與理想性?難怪王大閎先生會說:「要成為一個好的建築師,得先成為一個好的人。」難怪威廉.奧斯勒醫師(現代臨床醫學之父)也有類似的擔憂,在1905年的美國醫師年會中,他就曾經勸勉執業醫師說:「我們所要對抗的大敵中,最最危險的就屬冷漠---不需要什麼原因,也無關於缺乏知識,就只是單純的不關心,只顧著追求別的利益,或因為自負而產生的一種輕慢。」

有人認為,找「知名的」建築師來蓋農舍,至少比隨便蓋一蓋來得美觀大方,就像當年的宜蘭厝活動一樣。只是農地的消失終究與房子的美醜無關,「知名的」建築師所帶來的影響其實更糟,因為既然是「知名的」建築師,必定會在設計上大作文章,然後帶起某種風潮,再加上一定程度的商業包裝,最後還是會誘導出某種流行,下場當然一樣不堪。

更有人認為,就算澳底一案的「菁英建築師」不接,還是有其他人會接,這話一點都沒錯,我本來也很擔心,因為有些話不是「菁英」還聽不懂,所以本案的轉機就在這裡,正因這些「菁英建築師」擁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地位與專業素養,具備許多都市設計審議以及國際競圖的經驗,必定深知建設的野心不能無止盡的往非都市計畫土地擴張,當中有位資深建築師甚至曾經公開揭露某宗教團體對於保護區變更案的關說企圖,所以腦袋一定都很清楚,即便當時錯接該案,只要願意開始思索農地問題,應該能夠及時發現許多的不妥之處;即便時機已過,只要願意帶頭檢討,甚至集體推辭本案,必定會引起廣泛的討論,屆時如果民氣可用,說不定可以迫使公部門及立法單位開始檢討土地政策。但如果他們執意忽略建築師的社會責任,甚至還配合業主的行銷策略讓民眾的目光轉移到「建築與藝術」,整件事情只會持續失焦。弔詭的是,那位來台演講時不斷強調建築師的社會責任的安藤忠雄先生,也是本案的推手之一,如果安藤先生當初知道「Gene 20」涉及的這麼多的土地議題,不曉得還會不會幫忙推薦國外建築師?如果安藤先生當初也是國外10人團之一,不知道現在會不會想退出?


最後我要講一個不太愉快的故事,這是我在「失控的進步」一書讀到的。

在智利西方、南迴歸線以南的太平洋上,有一座島嶼,波里尼西亞民族稱她為Rapa Nui,西元1722年復活節前夕,荷蘭船隊發現了她,如同之前發現馬雅文明的西班牙人一樣,他們對於島上的巨大石像充滿驚懼,這些石像動輒百噸以上,然而島上一片荒蕪,既缺乏大型植栽又缺乏淡水資源,荷蘭人完全無法理解當地住民是如何將這些石像移至海邊的台座上。五十年後英國知名的庫克船長也來到此地,「確認了當地貧乏的物質條件後,認為大自然對這個地方實在太吝嗇了」。然而今日的科學檢驗證明了事實並非如此,大自然對待復活節島就如同對待其他島嶼一樣慷慨,因為「島上火口湖採集的花粉證明,這座小島原本水源充足、綠意盎然,在肥沃的火山土壤上長滿了濃密的智利酒椰子,一種能長到如橡樹般巨大的優良木材」,然而最後毀掉這一切的不是天災,不是別人,而是島民自己。

復活節島民大約是在西元五世紀時移居到島上,肥沃的土壤以及宜人的氣候讓他們在此生根茁壯,很快的人口大量增加,並開始分出社會階級,「如同其他島系的民族一樣,他們先是分出了不同氏族,並在各氏族中分出了貴族、祭司與平民」,就在這樣的發展中「各個氏族開始以令人敬畏的石刻雕像來榮耀自己的世系」,而且由於競爭心態的關係,數量越來越多、尺寸越來越大,全盛時期島上約有一千座石雕像,「平均每十個人就有一座」,然而因為運送石像需要用到大型木材,因此他們不停的砍伐樹木,根據研究發現,「到了西元1400年,我們從火口湖的年沉積層中,已完全找不到樹木花粉的蹤跡」,也就是說「最後一棵樹大約是在西元1400年左右消失的」,令人納悶的是,這並非一個大島,從島上的制高點就可以輕易俯瞰全島,砍倒最後一顆智利酒椰子的人,不會也不可能不知道這是最後一棵樹,但是他還是作了,明知以後再也不會有大型喬木,樹木依舊倒下,在這之後的景象當然可想而知,雖然短時間內還有豐富的海產可供享用,但是為時不久,當最後一艘好船消失之後,好日子終於結束,氏族間開始戰爭,候鳥不願再來,他們也無法出海捕魚,「更糟的是,他們也無處可逃。」

所以我們何時要砍掉最後一棵樹?何時要用掉最後一塊農地?聽起來好像不可能,偏偏許多文明的崩毀就是從「不可能」開始的,只是我們會蒙天眷顧而及時回神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們會步上復活節島的後塵嗎?沒有人知道,然而我仍抱持一線希望,對於現役的建築人而言,雖然我們從不質疑「為權力與金錢服務」的專業宿命,雖然我們誤以為盡情揮灑就是一切,但我相信改變終會開始,更何況根據我這幾年在學校的觀察,我相信那些具備智慧與遠見的人類終會出現,就在你們當中,他們充滿危機意識,知道人類的慾望不能凌駕一切;他們了解人類卑微的存在,一定會努力把你們帶向與環境和平共存的美好道路上。

如今在一切都沒改變之前,我也只能跟你們再次說聲抱歉,建築師雖然不是農地浩劫的元兇,卻也沒有多少人拒絕成為幫兇,眼下發生的事情,不但讓我難過,更讓我覺得羞赧,因為這次確實跟我有關。

請接受我的道歉,希望你們趕快長大、趕快接班,祝福你們、祝福台灣!
作者: 2home    時間: 2010-6-10 11:37

從2home的網站,我反而看到大都以下田耕種為樂!
有些人買農地不一定會就是要蓋農舍,有的人買地全部拿來種樹做環保,有的則從事耕種無農藥或有機事業,開放農地買賣,讓有些人有機會和農地有機會接觸,也更愛惜土地,成為土地最終的消費者, 我發現很多環保的教育及宣導大都是由簡僕的都市農夫來完成的.

開放農地自由買賣不是錯,但政府對農地農用和林地林用的原則及農舍管理要一定堅持, 不能有灰色的游走地帶讓商人或財團有機可乘!
作者: chingwen    時間: 2010-6-10 14:10

從2home的網站,我反而看到大都以下田耕種為樂!
有些人買農地不一定會就是要蓋農舍,有的人買地全部拿來種樹做環保,有的則從事耕種無農藥或有機事業,開放農地買賣,讓有些人有機會和農地有機會接觸,也更愛惜土地,成為土 ...
2home 發表於 2010-6-10 11:37

很贊同站長的看法+1
我們就是那種樂於:有機耕作、養蜂受粉、種樹綠林的新新農夫,一群知福惜福的小尖兵!
作者: 青蛙皇后    時間: 2010-6-10 15:21

真心喜歡綠油油的大地。
2HOME很多人都是如此啊!
作者: shannonlubrady    時間: 2010-6-10 15:52

若是農夫有受到政府的重視及照顧,我們大概也不用討論這個問題了。其實農夫會賣農地,不外乎自己年事已高、子女無法從事農耕、再加上生活困頓。若要賣給同是農夫的買主,恐怕賣不到好價。因為既是純務農的人,通常財務不是那麼通融,那當然就賣給“都市人”。我相信大部份會買農地的“都市人”都有一份嚮往大自然及體驗農事的心吧!
作者: PAO    時間: 2010-6-10 15:57

真心喜歡就不要圍圍牆,攪的像監獄
種種綠籬就好,看到鄉下多許多鐵絲網或圍牆,不知代表的是啥????????
作者: bafe    時間: 2010-6-10 18:33

本文章最後由 bafe 於 2010-6-10 18:35 編輯

2# 班基
看得心驚膽戰
上次看李鴻源博士分析台灣現今水患與土石流快速成型的原因
氣象專家俞將軍認為以後超級強烈等字眼已不足以形容未來颱風強度
沒風沒雨沒地震發生走山
近來世界氣象怪異得讓人害怕
一己之利憾全球
我們的肺病了人會死掉
地球的肺沒了人會不會死掉??
台灣的肺??在不在??健康嗎??


作者: 文川    時間: 2010-6-10 19:51

真是一編另人深省的文章,喜愛農地想種植的人沒有地,想做農夫的人要蓋間可以棲身的真正農舍又要被百般叼難,農產品的價格又是那麼賤,稻米價格數十年如一日,這叫農民不賣地也難。
作者: 照像機    時間: 2010-6-10 20:14

6# shannonlubrady

+1
若能像歐盟一樣, 開宗明義的說:國家的稅收60%(大概在60%上下)是用來補助農民的
我想會有更多人想從事農業,畢竟老一輩的觀念都是:有田才是富(連富字都有田)
賣地真是無奈,所以這一代及下一代建築人要對環境更友善
作者: max999    時間: 2010-6-10 20:26

坦白說.小弟覺得現在的耕地很多都已經荒廢了.
荒廢土地的數量遠遠大於農舍的數量吧!!!
那個問題的嚴重程度沒有得到處理.反而來指責願意下鄉的人們.
簡直是莫名其妙!!!!!

各位大大都曾經駕車四處下鄉尋找夢土.....
請問.我們看到的是甚麼???
荒廢雜草叢生的土地.遠比使用中的耕地更多.
這問題是開放農舍造成的嗎???
根本就不是嘛!!!
農夫不再耕作的原因.怎麼會歸咎於農舍的開放呢?
那些荒廢的土地就是問題的所在.....
而問題是錯誤的農業政策???市場的機制??或是其他原因呢???
真的不懂這些專家們看到黑影就開槍...塘塞一個罪名給第三者.
這樣是正確的嗎??是公平的嗎???
如果荒廢的土地都獲得良好的耕作.哪會有糧食危機呢???

如果有哪位專家可以正確的調查出台灣廢棄的耕地面積.
再比對農舍的增加數量.說明兩者有相關連.那小弟就心服口服了.
不過.我看這些專家們坐在辦公室吹冷氣.
真正了解鄉村的問題在哪裡了嗎?

小弟看到的~~~年輕人都往城市發展.鄉村人口老年化.
經濟利潤不佳.耕地沒人做.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反而.我們這些從城市進入鄉村的人.適度的調節了鄉村的活力.

所有的問題要置身其中.才會發現真實的一面.
不要老是憑空想像捏造假想~~~~~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這是小弟搞農地2年發現到的有趣現象.
現在的鄉村反而會因為我們這些外來者的進入.
而變得更有活力.更環保.更健康~~~
原因是為了甚麼??請自己去看看.去思考吧!!!
不要只在辦公室想想囉!!!
作者: 照像機    時間: 2010-6-10 20:50

11# max999
+1
說說我自己吧!我二年前買的1.3甲的山坡地,從921地震後就沒動過,我進入開墾,做水保,土壤改良,無農藥栽培, 搭溫網室努力種植生產,隔壁的阿伯還是很努力,包含噴藥,但真的賺很少,隔壁老夫婦倆,只因老了無其它謀生能力+-做,等到無力氣做時,放這荒費或讓兒女賣掉,我當初會加入農園天地,是讓蘇嘉全的園丁計畫騙進來的,但我從不後悔,反而讓我深深了解農民的苦,政府的努力還要再加大把大把的努力
誠如樓上的各位大大,深愛此土地及大自然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0 20:55

本文章最後由 阿俊 於 2010-6-10 21:11 編輯

這篇文章我早看過了.感到不以為然.其中很多東西是作者沒有深入了解而自我解讀的言語.他對於農田排水問題就不了解了.雖然其他縣巿我不了解.但以宜蘭來說.農地重劃率是約80%以上.農地的供水和排水是分開的.如果有人來過宜蘭一定見過每一塊田都有一條以上的路和2條以上的水溝.水溝一條地勢高的是灌溉供水.一條低的是排水.建申請農舍時水利會都會要求指定搭排水溝的.讓農舍的家庭廢水和農葯殘留.肥料殘留同流合污..給水溝是讓人灌溉用的.就算你的家庭廢水肯排入此一水溝.別人也會來抗議的.
農田消失?以往綠油油的農田不見了,興建農舍被貫上污名!但是.....大家有沒有了解每個世代的時空背景呢?大約100年前羅東鎮是猴子最多的地方.現在的農田那時都是森林(高速公路開發時挖到為數不少的樹頭)..那我們到底是要回到什麼年代才是不破壞環境呢?如果今天農舍全面舖設混凝土導致雨水無法補足地下水我個人倒是反對.但是現今有什麼人會如此作呢?反觀一堆建築師加入了都發局或都審會大筆一揮所有的區域都變建地才可怕吧..那些人才有良心?還有人說本來宜蘭有綠油油的農田.現在好可惜.都變農舍了..但是說這句話的有沒有覺得看到的景像都是"別人"的財產.拿別人的財產來當個人景觀!!還有去年有一個笨政治人物在宜蘭舉辦全國農經首長會議記者會時說一句"請農委會主委幫我們宜蘭想辦法禁建農舍吧!"...無言.....好在他落選了
孫德源的文章是見人見智.我個人倒是認為有本事你全買去.要不然別人的疑問也請上去解釋一下.別吠一吠就閃人去..也因為孫先生的文章導致宜蘭縣政府拼命發公文給農委會和營建署請益"如何禁建農舍或禁止不同材質增建農舍"...農委會的回覆是"農業政策是中央法規.須經立法院修法"..營建署回覆"建材日新月益.材料只會用更好不會用更差.且建築枝術規則屬全國性法令.不可為單一縣巿修改"...
因為....興建農舍多就影響了建商的穫利...因為人民都去住農舍時.都巿計劃就沒必要增幅.就又擋到一些人的利益了..所以..個人認知不同而已..就像一堆人在高價時賣了房子.最後最買不回來.然後有人勸他們住郊區一點他們又不肯.然後才來喊"無殼"的人..社會多元..有人喜歡就會有人討厭.
PS:我個人很喜歡銅臭味.很喜歡樹.更喜歡森林..就不是很喜歡噴農葯時的稻田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0 20:58

8# bafe
所以才要鼓勵農舍造林啊..不然稻米吸不了多少二氧化碳的...至少也少了很多農葯和肥害
作者: max999    時間: 2010-6-10 21:08

本文章最後由 max999 於 2010-6-10 21:12 編輯

錯誤的政策造成農民的生計難以維持.
問題不單單只是農舍.
重要的是農業經濟~~~~~

如果.農民從事農作能夠像在公司上班一樣.有豐厚而且穩定的收入.
那麼~~~會把耕地變賣去做農舍的肯定會很少.
沒有農民會笨到賣掉金雞母好嗎?
可是當農民擁有的農地已經無法讓農民生存下去了.
那麼農民留著農地幹甚麼呢???
問題在這裡.不要再怪農舍了好嗎???

這些偉大的學者.農業專家.....
請看清楚問題的所在~~~別再胡亂牽扯了.
給您們一個很簡單的課題去思考吧!
如何只擁有0.25公頃的農地卻能夠做成農業經濟.
有足夠的收入能夠維持一家4口的生計.這才是重要的.
不要再去教導農民大面積機械化.化學農藥耕作了拉~~~
那是破壞土地.傷害農民的愚蠢政策...
作者: nenghsin    時間: 2010-6-10 21:22

台灣的休耕地大概20幾萬公頃,麥子跟稻米的消耗大概1比1,都在155萬公噸左右,麥子都是進口的,台灣也曾經是麥子的故鄉,現在不種麥子的理由是,進口比自己種植一公斤便宜五塊!
全世界都在憂心糧食不足,台灣卻放著20幾萬公頃的農地荒廢,水溝系統也荒廢了那能說復耕就復耕。說進口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全世界搶糧食的時候,到時候沒東西進來怎麼辦!
反正論點跟某些團體說的不一樣,那就是錯的,就等著被圍剿吧!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0 21:39

台灣的休耕地大概20幾萬公頃,麥子跟稻米的消耗大概1比1,都在155萬公噸左右,麥子都是進口的,台灣也曾經是麥子的故鄉,現在不種麥子的理由是,進口比自己種植一公斤便宜五塊!
全世界都在憂心糧食不足,台灣卻放著 ...
nenghsin 發表於 2010-6-10 21:22

就是沒有人要種才會賣一堆出來的.台灣的農田休耕是每分地3000~4500(種綠肥是4500)..有的地方是可以一年休耕二次
以我和我朋友的農地約8分地.半年讓人耕種半年休耕.可以拿回6大箱的白米回來吃(每箱約12包.每包3公斤)..還好他們種的是香米品種或是越光米品種價格好一點..但也要大面積種植才能有利頭啊....農業無法輔導精緻化才是最大的傷害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0 21:53

因為每個人站立的立足點不同.就看東西的角度也會不同吧..
假設現在全面禁建農舍->然後農地價格跌到剩現在1/10不到->然後很不幸的那個學者剛好要繼承或被贈與一大片農地時->可能會很後悔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0 22:13

轉貼一封別人的文章(這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根本沒有一種魚叫吻仔魚!
曾經有人算過一杯量米水的吻仔魚,居然有5仟4百多隻魚耶!小魚苗還來不及長大,就被人類捕捉來,然後吃掉了。

也因為如此,自一九七七年後,我們的沿岸漁獲量直線下墜。全世界也只剩下我們和日本還在吃吻仔魚,而日本的吻仔魚是台灣出口的。

所以,從今天起,我們不要再吃吻仔魚了,也希望您能加入這個行列。在此,和大家分享廖鴻基先生寫的這篇文章:


廖鴻基先生文


曾和一位老船長聊天,談到漁獲現況,老船長嘆了口氣回答:「現在的魚仔,連談戀愛的機會都沒有!」

一時聽不懂老船長的意思 -- 魚仔談戀愛?魚仔沒機會談戀愛?最後,老船長蹙著眉頭說:「連吃奶嘴的都不肯放過,哪有機會談戀愛!」老船長沿海浪濤裡打滾四、五十年,見證了台灣沿海數十年來的枯榮;我能感受他幽默背後的沉重和沉痛。

台灣沿海曾經是漁產富饒之鄉,為何短短才幾十年,我們已經走到幾乎無魚可捕的窘境?

老船長說出了魚源枯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 撈了太多吻仔魚。我們愛吃吻仔魚,說是鈣質豐富、營養豐富;我們一口就吃掉幾百條,一餐數千條地囫圇吞 … 因為嗜吃而渾然不覺,我們已經吃掉了曾經豐盛的沿海漁產資源,同時也贏得了嗜吃魚苗等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的惡名。

根據水產試驗所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吻仔魚是兩百多種魚類幼苗的統稱,牠們是海洋魚種數量及海洋食物鍊的基礎。海域若失去了這樣的基礎,研究報告中已清楚的指出後果 ---這樣的捕撈情況若是不加以管理和改善的話,最後,可能導至整個沿岸漁業的滅亡。
照理說,吻仔魚除了是多種魚類的數量基礎,同時牠們也是多種魚類願意靠岸覓食的主要原因。吻仔魚的確是重要的食物,但是是許多種魚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而絕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

沒人不曉得,沒有小魚就沒有大魚的簡單道理,而我們吃吻仔魚竟然一吃吃了一百多年,那樣無骨、無刺、糊裡糊塗地吃掉了我們的海洋生機。

日本人發明吻仔魚雙拖網後,很快的,日本漁業當局瞭解這是一種嚴重破壞沿岸漁類資源的不當作業,因此日本早已停止使用吻仔魚雙拖網作業。

而台灣卻在1977年間大量從日本引進他們已經禁止使用的漁具及捕撈技術,並在我們的沿岸海域如火如荼地大肆捕撈;並且,還將吻仔魚大量外銷到日本。

從沿岸漁撈統計資料不難解讀,自1977年後,我們的沿岸漁獲量直線下墜,從此,台灣沿海再也沒有春天。





吻仔魚雙拖網作業效率高,撈獲量大,最終的網袋網目僅1.4mm,差不多就是我們家裡紗窗網目的大小。研究報告清楚指出,自1977年後,台灣沿岸漁村已經起了生態性的變化 ---

1.沿岸漁場消失2.沿岸漁村經濟衰退3.漁民間因資源掠奪性漁法的介入而糾紛不斷4.捕不到魚,漁民無以為生終至鋌而走險走私危禁品戕害台灣社會。

理由十分充分,證據也十分明顯,我們沒有道理放任這樣嚴重傷害海域資源的漁撈行為繼續下去。

如果還想看到沿海魚群跳躍,還想繼續有魚可捕的話,我們必需有所覺悟及有所抉擇: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橫霸地姿態大小通吃、糊裡糊塗的吃。況且,把那樣出生不久,彷彿還在吃奶嘴的小魚苗像吃米粉一樣的扒著吃,確實有失我們所以為一個人、為一個海洋國家子民的基本風度。

消費者有絕對力量來影響生產者的方向,拒吃吻仔魚,讓我們展現對鄉土的大愛。




資料來源 網路郵件 Minggroup


農舍拆掉.農地還在..魚絕種了.就全沒了
作者: 拓荒者    時間: 2010-6-11 07:51

樓上幾位的觀點都很棒!

很多人的思考方向容易被人帶著走,人云亦云,

還好2home的網友很多都有自己獨立思考與判斷的思維,

如果台灣人每個都這樣,
這社會上亂說話的妖魔鬼怪會少很多...
作者: wego    時間: 2010-6-11 08:24

看完第一篇......有道理
每位大大的回應.......也有道理

我不想沒飯吃
也可以不要"豪舍"(豪華的農舍)
可是誰要種田?
作者: petals2008    時間: 2010-6-11 09:35

批判性的文章為了警世效用通常會挑不好的講  以致大家認為他以偏概全
其實我想作者並沒有把矛頭針對所有買農地者
學者論政當然也有其盲點
但基本上這算是一篇滿有反省力的文章
至少他對於建築師的批判我蠻認同的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1 09:39

21# wego
我+1..
我種...只是是免費讓人種.我每年拿米回來而已.
說實在的.如果農地很大又蓋了農舍.實在是草皮種一點.樹木種多一點.剩下的全拿去種稻子最好.
作者: max999    時間: 2010-6-11 09:54

看完第一篇......有道理
每位大大的回應.......也有道理

我不想沒飯吃
也可以不要"豪舍"(豪華的農舍)
可是誰要種田?
wego 發表於 2010-6-11 08:24


是啊!!!誰要種田啊!
種植一甲地的稻田.定期噴農藥.使用化學肥料.
辛辛苦苦的揮汗耕耘.得到的收入是多少呢???
小弟問過好幾個種稻的農夫.
所得到的答案是~~~大約每個月20000~25000元的收入...
一甲地耶......將近3000坪土地.居然只是這樣的產值而已.
這樣的辛苦.這樣的收入~~~誰要種田啊!
乾脆休耕領補助就好了.....

政府要思考的是提升農民的收入.
讓辛勤耕作的農民有跟上班族一樣豐厚的薪資水平.
這樣就會很多人要耕作了拉~~~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1 09:59

22# petals2008
他的批判會讓我的飯碗產生危機感
相對的一堆農舍也會讓他感到飯碗不保的危機感
說白一點是個自捍衛自己的權益而已.其實為什麼很多建築師討厭農舍(自己住家卻是農舍)只想接大型建案呢?說穿了也是為了錢而已啦..
因為建築師的設計費是以總造價計算.蓋個集合式住宅和蓋個農舍對他來說都一樣的時間..但是收錢是絕對不同的.更何況農舍密集度高的地區.建商推案就很難.當然會影響到他的飯碗..現在宜蘭就是明顯表現了.建商好賣的案子都是在巿區內.反觀郊區的建案.價格和隔避的農舍差不到200萬.有什麼人敢下手去蓋呢?
回到我以前住過的羅東月眉農舍.土地230坪.建坪69坪..我整理好也才賣1050萬..可是現在對面和旁的建案是650~850萬..地坪是30~40坪...(同一段地區農地一坪成交2萬多.建地5.5萬卻沒人要買).雖然有人買.但是銷售卻不怎佳
請原諒我的"法家"思想.因為我認為他如果是一個真正的良心學者.應該是把課堂上的"自辦巿地重劃+都巿計劃+土地變更"這些專業拿掉..請他的學生只要專注在"都更"專業上..我才能相信他真有"良心"..畢竟這才是他所提倡的不再繼續破壞土地的理念吧.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1 10:07

去年初這篇文章就有人轉寄給我了.當時我也是心理充滿了不爽而來和他對干.我也在部落格上弄篇大論來反駁他和一些行政人員.但後來想想.大家也是為了一口飯而已.又加上一些壓力加諸在我老闆頭上..所以我就刪了文章.但是昨天又看到這篇,讓我發出不是很理性的言語,可能會污染了大家的眼睛.請大家多包函.
作者: kissbmb    時間: 2010-6-11 10:50

批判性的文章為了警世效用通常會挑不好的講  以致大家認為他以偏概全
其實我想作者並沒有把矛頭針對所有買農地者
學者論政當然也有其盲點
但基本上這算是一篇滿有反省力的文章
至少他對於建築師的批判我蠻認同的
petals2008 發表於 2010-6-11 09:35

贊同 + 1
作者: 蔡先生    時間: 2010-6-11 11:41

學者 官員 開發商是政策的主要決定人物 農地的生計是農民個人的事 學 官對農地保留及應用有理想化的現象 開發商是生意人做買賣 只要有利潤就投資
想要風景好農人又耐貧 耐苦的耕種 就要降低各項生活費用 最少讓他們下一代有機會可以選擇當或不當勞動階層 農地要賣也不是那麼容易 有變相的農舍 反而可以有機會掙脫被職業及階級的固化
作者: chamberfc    時間: 2010-6-11 11:49

大大們表達的意見十分專業
至於專家學者的論述亦有參考價值
其中利益衝突難免... 相互尊重更有必要
若敬業而做到不扭曲事實、不違背良心
都值得敬佩... 給予掌聲鼓勵!

小弟疑惑的是...
誰是愛護這片土地的人...
什麼是留給子孫的財富...
也許 2home家族的朋友...
才是富有而能深深體會到的人...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1 12:27

16# nenghsin
休耕的面積至少是官方資料*2倍..因為還有一堆無法辦理休耕的農田是政府沒資料的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1 12:28

21# wego
這是公開的世界.你就檢你認為有道理的拿去用.堅持自己的路就好.沒所謂對與錯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1 12:36

29# chamberfc
我跟你說..至少我們這群人都是受護這片土地的人..
因為我們沒有將工廠廢水打入地下水層.經營團隊卻人人美國藉(上巿公司.很大一個集團)
我們也沒有趁颱風天將廢水放入武佬坑溪去.隔天海岸屍横遍野(魚)
我們也沒有趁著下雨天將廢氣排入空中.卻對著檢舉人說這是"水氣"..不信自己爬上煙囪地採樣來
以上3樣都是同一家公司所為..所以我們不是壞人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10-6-11 13:58

類似標題這類對農地相關的批判性文章,感覺是台灣目前傳播媒體的主流.也最容易便宜的博得名聲獲得認同(當然在2Home就稍有例外).隨著年齡增長常常告訴自己-------算了就由他們去發表吧.
少來農地實際生活的人,卻在傳播媒體佔了絕對優勢,不論是官員.學者.記者.或是平常百姓都一樣.只要看到了水患或地震或風暴,眼睛閉著說聲------人禍天譴------必然引起廣大群眾的認同,甚至我們鄉下的第二三代也多多少少受了這種思想的教育.想一想現在台灣的"農村"或"山坡地"到底住了多少人,這種思想是否把這些農村人視為化外之民,還是中共所言的------思想階級鬥爭對象.
農地不是滿2500平方公尺就可以向政府申請農舍嗎?連這樣都還要受到這種"公開道歉信".我有錢蓋個漂亮的農舍,沒錢弄個便宜的草屋.只要附和農地農用原則之外,難道還要接受別人給您"良心的譴責"?,農地超限開發不就是開罰及復舊,這跟都市違建加蓋有何差異?但是在農地上總是負以許多的歷史重則大任.即使您規矩的從事農地上的工作,一樣在媒體或思想上都有可能受到譴責,種植不能用到農藥,開墾就說您破壞大地,唯一是讓其荒廢長草才是愛護大地.農地蓋農舍既便宜又大碗旁邊還有些花花草草------所以這該譴責.一塊一塊
大筆的農地重劃為建地,這才是名正言順的作法?
總之.擁有了農地就是原罪.一個不需經思考的原罪.
在這裡我也跟思想教育公開道歉.
作者: yie    時間: 2010-6-11 15:56

山林雅境
+1
會享受自然的人,絕不會是破壞自然的殺手;
農地被拿來炒作,不會是2home築夢者會做的事。
作者: Ericg89127    時間: 2010-6-11 17:25

這題目還真熱鬧,我也來插花一下

此建築師是該道歉,不好好蓋房子,還牽拖一堆,就好像畫師不做畫,說擔心畫布無法資源回收
羅馬現在賺觀光財,也是靠以前建築師有好好蓋
中台禪寺的建築以後應該也會是台灣的 資產

種田是否有賺頭?  當然有,不然農民為何仍存在
精緻種菜,兩分半是可養家活口
種水稻等,一次種幾甲地,不會太勞累;當然你不能要求不可噴藥,不可使用除草劑
好賺嗎?  不好賺,過得去。

擔心糧食不足,和擔心糧食自給率,是有些不同的
首先我認為全球人口沒必要一直增加,台灣在這方面表現算良好
以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我不認為糧食不足很嚴重,孟加拉人一天吃兩餐,人還是很多;肥胖問題仍是現今社會的大問題。 自給率要很高,我也認為沒必要,各地天災,大家都互相救濟,以糧食當武器,應不見容於國際。 更何況台灣的環境,可種植區實在是很多,現在林地耕種線已下降很多,休耕農地復耕也不困難,鄉下地方也沒多少人去蓋農舍,頂多子女在外地有賺點錢,回去翻修或增建;值得去蓋農舍的地區,實在也不多

鄉下老農,不太會賣地,因為價格不好,子女外出,若非經商失利要錢,不然就是繼承借給親友種
都會區邊農地,比較會賣,投資客也比較願意介入

我的觀察是,這些老農,和台北市區的有些市民有點相似
算資產,好野人;算現金流,可能健保費要靠大家幫忙

假日農民的介入,對農村是有些幫助的,最少在生態觀念上,種植技巧上會產生衝擊

立意本善的前提下,"新"農民的出現,利應多於弊
作者: 楓之戀    時間: 2010-6-11 17:45

“演化”由亙古到永遠,”變”是不變的真理。

農地只有農人可以買賣,這樣阻絕了階級的流動,不好!一人為主(奴)就世代為主(奴)嗎?
土地是不增不減的,荒廢了可惜,有人要買來重新利用,蓋箇合法的農舍,弄得漂漂亮亮的,自己賞心、別人悅目,很好!
至於糧食的問題,是市場法則,屆時耕地自然就恢復了,還會更多。現代的農業技術也比以前強太多了。
土石流跟兩分半地無關,跟農舍也無關。九二一、八八、與納莉哪箇不是天災。至於全球暖化,那更不是吾等之責。

甚麼是自然?恢復原始不是自然,演化才是!

"理未易明”,有獨立的思想、批判的特質、及時常反省常可明。
作者: fjchen2    時間: 2010-6-11 23:19

台灣農業會走到這步田地,從發表回復的可見一斑。
真是什麼選民會選出什麼政府出來!(這也叫民主啊)
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是看不到問題的真相啊!
台灣要不要糧食自給自足?
有了錢,您就可以買到所有的東西?
為了錢,我們就可以出賣我們的專業?
希望能夠抓到原作的主旨、意趣啊!
作者: max999    時間: 2010-6-11 23:43

台灣農業會走到這步田地,從發表回復的可見一斑。
真是什麼選民會選出什麼政府出來!(這也叫民主啊)
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是看不到問題的真相啊!
台灣要不要糧食自給自足?
有了錢,您就可以買到所有的東西?
為了 ...
fjchen2 發表於 2010-6-11 23:19


閣下說的真是清高啊!!!
專業的學者.政府的政策.可以輕易犧牲辛勤工作農民的利益.
任意踐踏蹂躪他們的辛勞.而取得廉價糧食.
這種犧牲他人利益.來成就自己的理想.....
然後還不許被蹂躪的人發出不鳴之聲.
我看不出有何可取之處~~~~~

請問您有沒有在烈日下揮汗下田工作過???
如果您親自來到鄉下.找出問題來.....
您就會知道~~~問題不是在農舍.是農業經濟.
看錯了方向與目標.會不斷下錯誤的判斷.
請親身經歷過之後.....再好好思考問題所在.
作者: 文旦    時間: 2010-6-12 00:30

 
休耕的農地(含未辦休耕)究竟有多少面積, 吾人不得而知
可以預見的是部份毗連都市的農地, 恐怕很難重返耕農用了

財團蠶食鯨吞、變更地目的手法, 非局內人恐難一窺其堂奧
這也是小弟今年初調換職務後, 才發覺到這一類的操作手法

在錢脈、人脈都豐沛的公司積極操作下, 農地一一淪為廠房
會選在都計區域外緣的農地, 很多都嘛是環保有爭議的工廠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2 00:49

本文章最後由 阿俊 於 2010-6-12 13:21 編輯
台灣農業會走到這步田地,從發表回復的可見一斑。
真是什麼選民會選出什麼政府出來!(這也叫民主啊)
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是看不到問題的真相啊!
台灣要不要糧食自給自足?
有了錢,您就可以買到所有的東西?
為了 ...
fjchen2 發表於 2010-6-11 23:19

發言不太合宜.自刪
作者: smhu    時間: 2010-6-12 01:15

本文章最後由 smhu 於 2010-6-12 05:11 編輯
請問您有沒有在烈日下揮汗下田工作過???
如果您親自來到鄉下.找出問題來.....
您就會知道~~~問題不是在農舍.是農業經濟.
看錯了方向與目標.會不斷下錯誤的判斷.
請親身經歷過之後.....再好好思考問題所在
max999 發表於 2010-6-11 23:43


所以謀生不易的離島或偏遠地區您是贊成設立博奕專區或是性產業專區的囉?

我曾在烈日下揮汗的園裡工作(相信這兒每週在田間工作的時間比我長的人不會太多),我不反對興建農舍,而更甚者,我認為「園」裡有個工具間甚至是休息睡覺的空間是有實質上需要的,但是在「田」中間擺個什麼東西好像都很奇怪(稻草人除外)...

我住在鄉下,這是我的2home(因我的戶籍還放在1home,所以只能稱這叫2home囉),我因為喜歡2home所以每次上班單程要跑75公里經過一個收費站,但這是我自已的抉擇,沒有什麼清高或委曲的情形。我住的地方離我的園子有將近20公里的路程,所以我需要花半個小時的車程才可以到達。為什麼需要這麼辛苦?只因為在我住的這個「鄉」適合我需求的地根本有錢也租不到...但是遠遠可以看到一幢幢的笑話蓋得美美的,孤零零的被圈在圍牆裡...主人呢?還在城市裡面拼經濟呢...

不要騙我說種什麼菜或是什麼植物可以長時間不用管理的,擁有2home的人都知道最近雨季的到來,雜草長得宇宙快的,兩分半的地用割草機剛掃完,下次週休再回來時你會懷疑說到底上星期真的有除過草嗎?

有時看到網友在站上發表其找地時碰上我們盲目的在噴農藥,對不起,農藥是要花錢買的,有那個人跟自已的荷包過不去的嗎?...只是您要去住到農田的中央,又要我們的作物沒有得收成,這樣說得過去嗎?村莊才是適合人住的地方,有水、電、瓦斯、電話、網路甚至還可以有第四台...
作者: Ericg89127    時間: 2010-6-12 01:48

自給自足有多重要?
台北市能自給自足嗎? 台北市民會擔心南部人不賣米嗎?
真的不放心,那就買塊地蓋農舍兼自耕
但有地就能產出食物嗎? 農藥肥料也要工廠提供
靠手拔草抓蟲,自己做堆肥,也可以,產能回到40年前,那能養活的人,全球要少幾十億人吧
不安的想法,會再造神,想要一統世界==>再來武器競賽==>良田區不會是贏家
同意文旦大的看法,都會區旁的農地,回復耕地有困難(尤其若有受到汙染)

農地變工廠  未必不好   蘇州原本也是良田,現在工業化,生活水平提升了
若認為這樣不好,個人價值思維問題就不便評論
若只是期待有農民能充足地提供廉價食物,那就有點爭議

鐵皮屋工廠的老闆,不必一定被認定是壞人,台灣的成長,中小企業也是有出一些力
作者: smhu    時間: 2010-6-12 06:39

本文章最後由 smhu 於 2010-6-12 06:42 編輯
難道意見不同.就可以隨便扣帽子嗎?
max999 發表於 2010-6-12 06:00

...        
請問您有沒有在烈日下揮汗下田工作過???
如果您親自來到鄉下.找出問題來.....
您就會知道~~~問題不是在農舍.是農業經濟.
max999 發表於 2010-6-11 23:43

作者: 拓荒者    時間: 2010-6-12 07:02

mas999

說的沒錯!
+1
作者: smhu    時間: 2010-6-12 07:27

部份地區的農村經濟條件不好,乃因不見得每個地區都可以發展出高附加價值的特色來,而具有特色的產業除了要有創新創意之外,有些還需要足夠的資金才玩得下去!

農業的問題真的很多,有些真的是難解或是無解,但這跟假農舍真別墅是兩回事,如果有心要在農業上盡一份心力,您的房子要蓋成什麼樣子那是您的本事,只要別讓它最後變成廢墟就阿隬陀佛了...
作者: 楓之戀    時間: 2010-6-12 09:14

本文章最後由 楓之戀 於 2010-6-12 09:19 編輯


有不同的聲音非常好 一言堂就不好了
讚佩妳的勇敢與獨立思想
不過 我有不一樣的看法喔 大家互相切磋

民主的真諦是"沒大沒小 一人一票" 每個人或團體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 最後獲得最大利益的應是最大的團體 所以我不知民主與真相有何關係?

目前不需要 要的時候就需要
新加坡需要糧食自給自足?
台灣要不要汽油自給自足?

有了錢,可以買到大部分的東西

學專業 絕大部份是為了賺錢

在此 我要反問 你知道原作的主旨、意趣嗎!

台灣農業會走到這步田地,從發表回復的可見一斑。
真是什麼選民會選出什麼政府出來!(這也叫民主啊)
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是看不到問題的真相啊!
台灣要不要糧食自給自足?
有了錢,您就可以買到所有的東西?
為了 ...
fjchen2 發表於 2010-6-11 23:19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2 10:27

地盡其利才是最重要的吧!
雖然每個人對土地使用的定義不同.但持不同意見才是多元社會的表徵.但是如果光反對平地蓋農舍卻對山上蓋大廟未表意見.是不是標準遇到強勢團體也會轉彎?如果離島的居民全部讚成博奕專區我們也應給予遵重。
我的夢想也是如果有一天存夠了几億也想種一片森林(在平地),種植了多樣化的果樹,虫吃剩的我們才拿來吃,青菜種在溫室內,蓋個50坪左右的農舍住,雖然我目前的能力只能從後面(農舍->森林)開始施行。
我只是覺得社會地位越高者,評論事情發表文章才更應該謹慎,更應該多方考證並從多方切入思考才是,否則跟一些狗吠火車、放馬後炮的學者有什麼二樣,前面說糧食,後面說樹木,那倒底要種樹還是種糧食?樹應該是一年比一年多吧!要種糧食勢必要犧牲一點種木,要種樹木就會影響糧食的日照(他說農舍也會)。
我看完他整篇文章的意境只是要表達他心中那種「明明就下不了田,卻口口聲聲說要去鄉下種田,那種假農民我不屑」的不滿而已,順便拉拉雜雜的拉一堆數據來背書支持他的理論而已。
因為石油漲價造成玉米全拿去作生質柴油進而造成玉米供給不足及一堆麥田也轉種玉米,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造成原物料價格大亂,你可以說是因為「滅農」造成的嗎?
如果因為天災連連,農作物價格高漲時,農糧署卻釋出庫存(進口)抵制糧價,那誰又受害了,更何況政府一直鼓勵休耕,如果真的一直欠缺何必叫農民休耕呢?稻米收購價格為何一直上不來呢?
戰爭?這種年代我看只要一戰爭下去,保證連人都消失,還能讓你留綠油油的農田?如果想體會戰爭就去看看日本的一些動劃吧,裡面描述的很貼切,並不是你打我我打你就能解決的(南北韓一有糾紛不是就拉一堆人出來),現在是地球村了吧!
如果引述政府的數據會準,那選舉就不會翻盤了,負責的學者就應該親自下鄉作田野調查再來論述,拿政府的資訊還不如就用你的教科書就好。
作者: 文旦    時間: 2010-6-12 14:57

 
民主社會需要有多元的思考與不同的聲音
不同的聲音才會促使我們去重新思考省視

可能我的發言有些人不愛, 有些人的發言我也不愛聽
即使看到近似荒謬的發言, 也不要隨意要求別人改口

廣告學常用的腦力激盪法, 前提就是不能限制他人的意見
唯有經過激盪才能開擴腦智, 發掘出原來不會出現的創意

應該鼓勵不同的聲音多多發言, 讓不同的個體能各取所需
再怎麼漂亮喜歡的顏色, 只有單一顏色仍無法成就桃花源
 
作者: 文旦    時間: 2010-6-12 15:06

... 同意文旦大的看法,都會區旁的農地,回復耕地有困難 ...
Ericg89127 發表於 2010-6-12 01:48

 
其實, 還有很多話我現在還不敢說, 只能搖頭嘆息
也多少瞭解了生意人與政治人物利益的盤根錯節
 
作者: 楓之戀    時間: 2010-6-12 15:30

本文章最後由 楓之戀 於 2010-6-12 15:32 編輯

50# 文旦

大哥:
我比較同意:"仗義每多屠狗輩"
現在屠狗是犯法的喔!
但不很同意: " 負心皆是讀書人"

不讀書人負心漢(女)可能更多
作者: 文旦    時間: 2010-6-13 10:21

51# 楓之戀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皆是讀書人」

這句是古諺, 能在文山字海中留傳千年, 足以反應出它的價值
會選用這句古諺來做為個人的留言註腳, 已經過一番深思熟慮

這句話是個人對於當今社會與千百年來人類行為所下的見解
這句話和台灣俗諺「冊讀愈多 屎裝越多」有異曲同工之妙


成語講的是一個比喻或典故, 不見得和字面意義相同
古早人以狗為主要的肉食來源, 屠狗輩代表社會階層
試問殺狗和殺豬有何不同, 吃豬肉或吃狗肉有何不同

會選用這句話是出自個人對社會政治時局的深深感觸
我不曉得當我們的國家社會有難時那些人會挺身而出

但是我知道那些所謂的「社會賢達高官富賈」們深諳「避險」之道
 
作者: PAO    時間: 2010-6-13 10:40

所以謀生不易的離島或偏遠地區您是贊成設立博奕專區或是性產業專區的囉?

我曾在烈日下揮汗的園裡工作(相信這兒每週在田間工作的時間比我長的人不會太多),我不反對興建農舍,而更甚者,我認為「園」裡有個工 ...
smhu 發表於 2010-6-12 01:15

博奕設不設立我也不懂,最好不要賭,不過沒賭好像也不會有農地要賣
smhu大其他說法非常讚同
不知買農地想要農耕的人和買來蓋豪華農舍的比例是多少
作者: 楓之戀    時間: 2010-6-13 11:23

52# 文旦


謝謝大哥回覆
想必大哥也是性情中人
大哥勤於耕種 收穫滿滿 讚!
作者: befree    時間: 2010-6-13 11:49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皆是讀書人」

這句是古諺, 能在文山字海中留傳千年, 足以反應出它的價值
會選用這句古諺來做為個人的留言註腳, 已經過一番深思熟慮

這句話是個人對於當今社會與千百 ...
文旦 發表於 2010-6-13 10:21

文旦同鄉,
我非常贊同你說的這段話,
真是於我心有戚戚焉.........
作者: smhu    時間: 2010-6-13 13:02

53# PAO

本來是想說吠一吠就算了,不過有些文字當初說明的不清不楚,可能造成讀者的誤會與困擾,所以再補充說明一下下:

台灣的傳統農業在咱們加入WTO組織之後就玩完了,這是為了整體經濟的發展而犧牲了農民,如果有在注意農產品價格的人會發現,今年的豆類跟大蒜價格漲得離譜,原因是國外的產地發生欠收的情形...要自由貿易嗎?那就在某些程度上我們需要去承受它所帶來的後果....

因為傳統農業缺乏競爭力,而政府也為了減少對傳統農業的衝擊,因此在加入WTO前的幾年就開始鼓吹農民轉型為精緻農業,但是用說的是比較容易啦...本來就病奄奄的農業,那有說轉型就能轉的啊,如果有患心絲蟲疾病的吉娃娃,說開力取出心絲蟲它就健康了一般...

傳統農村人口逐漸老化,一直以來收入不豐,因此也沒有多少的積蓄可以投資去搞「精緻」農業這一個區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修改農發條例放寬了很多的限制,讓一群有心的新血可以加入農業這一個區塊;由於他們的年輕、有理想、有抱負以及資金的加入來逐漸改變農業的樣貎....可是對於一個從其它地方過來投入農業生產的人而言也要解決他們住的問題啊...因此才放寬到具有0.25公頃農地就可以蓋一幢農舍....

前陣子政府缺錢缺瘋了時曾想到要對豪宅型的農舍予以課稅,結果也因為利益團體的施壓而沒種去執行。個人覺得只要針對非「農戶」所擁有的之農地、農舍依一般情況課稅就可以符合租稅公平的原則了...

務農時農舍絕對有它的必要性,但請不要把它解讀成是政府沒有能力解決因農產品價格沒有競爭力,因此就說農地可以賣給有錢的大爺蓋別墅,老農也可以賣地去當寓公...像這樣子的可不能稱為政策的哦...

把因農業用途有必須性的農舍拿來做別墅用是法律的漏洞,它不違法,可是也請不要振振有詞的說它就是合乎公平正義的...這也就是我會有「所以謀生不易的離島或偏遠地區您是贊成設立博奕專區或是性產業專區的囉?」的推論之由來...設立博奕特區並非改善謀生不易惟一的手段,而是其中的一種選項,倒果為因的話就變成了改善謀生不易的方法就是設立博奕專區,同理...要改變傳統農業之缺乏競爭力,吸引從業人口的投入,放寬了可以在較小的農地上蓋農舍,而非蓋農舍是解決農業經濟低瀰的必要手段...
作者: Ericg89127    時間: 2010-6-13 14:57

胡老大解釋了一下,就清楚了,不然突然冒出來的博弈,參了半天也不了
目前理解是,農舍有存在必要,但開放蓋農舍非解決農業經濟之萬靈丹,不知這樣的認知是否有出入?
農產品價格波動問題,產銷失衡佔重要因素,其中天候因素應是主因;這幾天雨不停,瓜類大概會漲價了; 今年香蕉收成好價就跌,芒果聽說只有去年的兩成,價格應該不低
如何降低天候造成的影響,放眼全球配銷,或許是一條可思考的路。

另外想到一個 議題,投資客的角色
政府制定遊戲規則;人民依據規則行事
合法前提下,人民將本求利無可厚非
農舍已下了五年內轉移要課稅的條件,就投資客角度看,流動性太差
農地無此限制,但似乎並無人特別強調說農地可買賣不好
老農配建,爭取的是不用兩分半那件事;整體來說這部分比率應該是算較小吧

以此園地的人,多數仍在工商職場,對鄉居有憧憬,第一步先買地(不知道這樣是否算投資客),等時機成熟再蓋屋,從事無藥種植,自己吃為主要目標
是否這樣的思維,佔用了社會資源(例如佔用了兩分半的耕地),卻沒負擔種植作物供給人民的責任,而招致詬病???
個人的想法是,不偷不搶,存些錢買塊地,以友善方式對待土地,有需要再背負養活他人之義務?
作者: f222488499    時間: 2010-6-13 16:30

講得真好...政令修改,綁不住鑽法律漏洞的有心人,卻讓真正農民處處受限,我們已經為蓋這間農舍等了好多年,花了很多錢,辦過很多程序,如今還在等待下一個問題被解決!!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3 16:48

本文章最後由 阿俊 於 2010-6-13 17:42 編輯
講得真好...政令修改,綁不住鑽法律漏洞的有心人,卻讓真正農民處處受限,我們已經為蓋這間農舍等了好多年,花了很多錢,辦過很多程序,如今還在等待下一個問題被解決!!
f222488499 發表於 2010-6-13 16:30

請問你程序在那受阻?我們也是依法令辦事!你有問題可以提出來...並不須要錢我就可以幫你解答.並不須你去鑽法律漏洞,我們也不會教人作違法的事.
2home的人不會不幫你.但請別說他們鑽法律漏洞.只可以說他們熟悉農業法律..至於我....我是鑽...因為我吃這門飯..我不能教你鑽漏洞.因為怕你鑽錯洞
PS:我們現在在討論農舍是什麼?啊你蓋農舍受阻和真農民假農民有關嗎?
作者: smhu    時間: 2010-6-13 17:09

依農委會對於農戶人口最新的定義是「係指農戶內共同居住,並營共同生活之人口,包含因就業及就學未另組家庭經常居住在外,但提供所得一半以上維持農家生活或生活費用一半以上由該農戶提供者;「農戶」者,係指從事農作物之栽培,家畜、家禽及蜂、蠶之飼養等農牧生產事業,或兼有以農業產品、農業設備、場所等提供民眾休閒遊樂之農業活動事業,且其耕地面積、飼養數量及全年出售或自用之自營農畜產品價值達特定標準之一般家庭,現行統計係以耕地面積0.05公頃、飼養1頭大型動物、飼養3頭中型動物、飼養 100隻小型動物及農業年收入新台幣2萬元為標準。 」

從上述的定義來看,要達到農戶的門檻還真簡單咧...如果一年的產值沒有兩萬元...那大概真的要跑路了...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3 17:31

本文章最後由 阿俊 於 2010-6-13 18:12 編輯

現在的爭議是農舍變”別墅”或"住宅"!
如果是別墅就可能是都巿人來鄉下的另一類置產,這對農業沒有幫助。
但是如果是住宅,那定義上又不同了,或許只是個2home或者變為1home,但大家至少務農的心態不變,不管是種花草還是種菜稻都是務農,亦不能把種糧食才稱為『農業經濟』。
如果換個巿儈的角度來看,問一下鄉下的老農,誰想讓自己的農地價格降低呢?每個人雖然持續在種田,但也無時無刻的在關心農地價格,因為這會影響到農地的貸款額度的,並不是每個農民身上都有大把現金可供自己或下一代急用的,如果….依照孫先生的想法去作,那就務農吧!會產生什麼效果,就讓我來猜一下吧:
一、        農地價格肯定低於公告現值1/2以下:真心想務農的人很高興,但是老農民肯定不高興,而且當2home用就一定要再買一間房子在農地附近又或建章建築。
二、        農地價格低,農戶要貸款買機器或擴大農業經營必遭銀行拒絕,因為銀行也是資本主義者,才不管你什麼農業經濟。
農業經濟和資本主義是離不開的,這點相信有經營農場的人很了解,農地無資本主義效用時要拓展農業經濟跟本是屁話,到時不是又是現金大把的人才有本事買地了,那時是不是又要說「農地已被有錢人占走了」那種話了,至於農業經濟跟本就是中間商賺走了,真正的農民賣掉農作物再扣除成本跟本比上班還不如,偶而遇到天災可以賣高一點時,政府又來一個穩定物價釋出庫存,又不是每一地都像三星鄉一樣可以賣出高價的蔥、蒜。那如果三星的蔥農賺到錢蓋個農舍,是不是又會被稱為『別墅』了。
花一樣的錢當然大家都要按自己的理想來蓋一間房子,如果農舍都要蓋成芧草屋或土塊屋才叫農舍的話,政府又要說破壞農村景觀了(前一陣子不是才吵一陣子說要蓋就蓋大間一點,又不是給狗住!),自己辛苦一輩子買的財產只要在不違反法令下要如何弄都是自由,當然農舍蓋圍牆或RC庭院沒申請都屬不合法的範圍,加入WTO農業開始衰退,這可能還不是最嚴重的,簽了ECFA後逐漸開放資金進入時才會可怕,什麼只可以買商用不動產!只要有人頭全台灣的農地都嘛可以買,因為土地私有化才是最大誘因!先用人頭購入->再讓自己人取得身份證->過戶回來,看一下溫洲人炒中葯和農產品,人家也號稱台北巿溫洲街要全買,這應該不是危言聳聽吧!比較一下二岸三地的政治和不動產,大陸沒有土地所有權,香港又地方太小太貴,台灣地多又便宜+健保健全+政治自由民主(總統可以罵,缷任的總統可以踢,華人世界只有台灣有),不來台灣要去那裡?只要取得身份證跟本是永遠持有還可以繼承,繼承又不用稅(農地繼承後5年內不移轉免徵遺產稅),二岸直飛就可住台灣2、3、4home,工作回大陸1home(弄的不好以後農舍都是空5天住2天)。如果農地禁建農舍,那更好,價格低下又沒人要,人家收購後種台灣米(說真話,台灣米真的好吃)、台灣茶、台灣黑金剛蓮霧………..回銷回去。
真希望以上這都是我個人的『被迫害恐懼症』才好。
PS:我婆在煮人家送的芋香米.飄來一陣芋香..去翻了一下箱子..裡面有蓮花香米.月光米.16號鮮米..
作者: f222488499    時間: 2010-6-13 19:20

59# 阿俊


或許我想表達的只是我在農舍興建過程,遇到的問題比想像的多(ex:土地重新檢討,農路...),詞不達意之處,如冒犯哪位大大,實不是我的原意,sorry...當然我們也正吃著長輩種的水果中^_^(農地的確是該以農作為唯一用途)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3 20:00

59# 阿俊


或許我想表達的只是我在農舍興建過程,遇到的問題比想像的多(ex:土地重新檢討,農路...),詞不達意之處,如冒犯哪位大大,實不是我的原意,sorry...當然我們也正吃著長輩種的水果中^_^(農地的確是該以農作 ...
f222488499 發表於 2010-6-13 19:20

不會...只是說你有任何問題可以公開出來討論..或許可以讓你少走很多程序
PS:如果你的帳號是你的身份證字號.那就是台北縣人..啊我也是F開頭的
作者: smhu    時間: 2010-6-13 21:13

本文章最後由 smhu 於 2010-6-14 06:33 編輯

最近因為接近夏季而水果盛出導致價格大量下跌,以單一農產品來說是可替代性商品眾多,連鳳梨盤價都不支倒地(鳳梨從民國92年一路好到最近),跟一位老埤農場的員工談及此事時,也瞪大了眼睛說最近這兩年的鳳梨年平均價是例年來最高的。在老埤農場承租種鳳梨的都是一租十到廿甲地,每半月或一個月種植一批(不然人力也管理不了),這樣經過近一年的時間後就可以採收,以整體來看沒有所謂收入減少的問題。因為最低價跟最高價都可以碰得上...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到,部份農業經營須擴大規模才會有滿意的利潤(仍需以自家工能夠管理為原則),種稻很辛苦又很難賺?一次種個十甲就還過得去了...現在一堆農事都有專業化的農機可以來協助。

最近木瓜的盤價來談農產品中間商人所獲得的利益有多少呢?現在一箱廿斤的木瓜台北果菜拍賣價格大約是150元(7.5元/台斤)左右,扣掉紙箱35元,運費40元,搬工半成8元,盤商抽一15元,農民毛利為52元,還要再扣掉套袋等等的費用,實際上農民在產地是以一斤不到2.6元的價格賣出,那麼這個部份請問有誰在吸血嗎?而我看到的零售價是A級15元/斤,B級10元/斤,而零售商要負擔承銷期間產品的損失,所以這樣子會有暴利嗎?這個我不懂...也不想懂...

以內埔鄉為例,貼在電線桿上的農地買賣一分都一百萬元以上起跳,接近屏科大附近的農地甚至可以喊到兩百萬,透過農地資訊系統可以發現這裡根本就沒有什麼適合的農作,所以全鄉最大的面積是種檳榔,近幾年檳榔價格又不好,一分地可以收幾萬元就偷笑了,再扣掉農藥、肥料、油電水之開支,毛利不到一萬元/分,那麼買地的人是怎麼了?毛利不到銀行的定存利率還有一堆人要買咧?就因為住在這兒真的很不錯...不過...不過...那種不到2.5分以上的價格就沒有這麼好了哦...60萬/分還晾在那邊比比皆是...代表的意義又在那裡呢?

如果三星蔥真的有那麼好賺,農民搶地都來不及了,才沒有笨蛋會把房子蓋在田裡咧...房子一蓋下去會生金雞蛋的母雞就少了...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提到阿扁執政八年最對不起台灣人民的事就是搞得什麼事情都要政府來負責,股市下跌要政府去拉拔,農產品價格太差要政府負責,農產品價格暴漲也要政府負責,沒下雨是政府的錯,而下了很多雨也要政府負責,從民國以來那個行政院長為了缺水要去住石門水庫的啊?唉...可憐的政府...咱們沒得逃漏稅的受薪階級錢就被它這樣東花西花,花到連子孫的錢都借來花了...
作者: 阿俊    時間: 2010-6-13 23:41

本文章最後由 阿俊 於 2010-6-13 23:53 編輯

是真的價格好.一個蔥季三星農會存入了几億.一個颱風黑道來都綁蔥(你見過欄路的嗎)..所以他們才會不讓竹科進來..又因為剛好和稻子可以輪作.所以土地成本很小(租借)..盛產期都要守夜..至於大蒜收成期剛好是接近過年.也是搶手.一些台北卡車在過年前都來宜蘭批回去台北叫賣.宜蘭賣一斤60到了台北一斤100
至於稻米.如果不是大面積栽種,就是委託別人種苗和收割..幫我種的人就是一次耕作几十甲,品種蓮花香米.月光米.16號鮮米.芋香米.五農米...他從培育到收割都自己來(機械化)
再來就是三星上將梨和銀柳..羅東的蘭花..員山的金車白蘭地.礁溪的溫泉疏菜...或許是宜蘭占地利之便農產品的價格不會和原產地相差太遠..但是每每電視上報出產地的價格和我們實際買到的價格差了多少大家都遇過..除了產量過剩時才會明顯差異小..但是過剩時產地丟掉的更多吧!
至於他們的農舍就真的蓋在田裡,前面蓋屋後半部種三星蔥,銷最大的蓋更大間,還有水泥作一個假的蔥立在門口,進去裡面還有縣政府和農委會的獎狀和十大傑出農民的獎牌,也因為剛好外來人買太多在三星,不然早被李界木拿去蓋竹科了,因為大家都讓人種植(稻蔥蒜)地主領一季的休耕和少許農作物少許租金,主要原因是不想讓地長草(鄉公所會罰),但也不少地是放著讓它淹水的(不會長草及領二季休耕),是地主本身在種的跟本是少數。
至於地價;一分地100萬的在宜蘭跟本是異類(山坡地除外),都是算坪在賣的,多年前幫岳父處理一塊彰化花壇的農地一坪是1.8萬才知宜蘭的地跟本是寶,充沛的汱流(地下水)、重劃完整的地形、清新的空氣(最近酸雨很強),雖然電塔很多,但台電已陸續計劃地下化了,如果不是近几年農舍蓋的多,農地中早就一堆工廠了,雖然上一任的縣長反對蓋農舍(因為農舍主人和污染源抗爭變多,公務員事情變多了吧..我想),也無法否認宜蘭的農舍(地)替宜蘭帶來大量的人潮和商機(可以比較89之前和之後夜巿的人潮),因為我也是個外來客可以明顯觀察的出來,農地每分地60萬以下的只有在86~88年間出現過而已,81~85年三星鄉大洲村的農地最高是15米路旁4.5萬/坪,.9米路旁2萬/坪(那時還是自耕農才可以買),當時的農舍就一堆了(宜蘭厝是後來才出現的),雖然我以前不認識農作(我台北縣人,最後一代務農是阿公,但務農到死後15年我才出生),但是早期來宜蘭才知務農的辛苦和廉價,近年來宜蘭的農作物價格好一點是因為拜知名度高漲所賜(各鄉鎮農會功勞很大),否則跟本好不到那裡去。
這是我知的宜蘭現像,和孫先生所言跟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如果沒有農舍沒有休閒農場,那來的農業經濟(外來人口補充宜蘭人口外流的問題,宜蘭的年輕人不太肯下田,所以早期的農地荒很大),雖然黃建築師的設計費很高,但也不應該罵的那麼難聽,非他族類就批的體無完膚,作品好與不好見人見智,不是他說了算,有本事弄篇文章去批山上的大廟吧,那是大的馬蜂窩吧,保證一戰成名!所以去年我仔細看了一下,管他去,又一個主觀自我的人類如此罷了,人家批有名建築師和有成就建築師關我屁事!既然人格不可取,那說什麼話也是一陣煙而已,專業好像有足,但實際什麼都不懂(農舍),什麼『專為伺候都市人而分割的農地』『農地碎化』『三星鄉一年破百間農舍,壯圍、五結一帶則是滿目瘡痍,其他鄉鎮更不用講』,都不知那裡引述的資料來的,報紙媒體?有去查過農地重劃條例?耕地分割細則?空照圖對照表?農地重劃後要分割難上加難,更何況重劃後的農地每筆都介於300~600坪占90%,更何況農地分割是我們的專業,我自認沒几個建築師會懂,也沒几個建築師會比2home裡的知識更豐富的,不信的話自己去找一條難的去問建築師再回來問2home的人,更何況是他呢?

後記:10年後宜蘭農舍的密度我就不敢說了.真要分割...每筆100坪我都割的出來.只是要看有沒有用而已..很多事不能在這上面說.政府有內應在這
就當我在亂叫就好.別當真了.因為又看到他的文章心情有點暴燥
作者: petals2008    時間: 2010-7-1 15:48

給下一代建築人的道歉信﹝二﹞

還記得前年到去年那場炒得湯湯沸沸的「澳底大地」或稱「Gene 20」的房地產行銷吧?由於陣容堅強,活動密集,先是從設計團隊的構成開始宣傳,猛打國際建築師的黃金組合,搭配學學文創的文化販售,外加威尼斯雙年展參展的加持,使得該案成為去年知名度最高的開發案之一。然而在整個漂亮的商業包裝中,一棟棟售價近億的農舍所公開宣示的正是政府政策的潰敗以及民間對策的成功,
班基 發表於 2010-6-10 09:57


這件事目前有最新發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01/78/28g4i.html
作者: 天穹之鏡    時間: 2010-8-15 11:40

11# max999
+1
說說我自己吧!我二年前買的1.3甲的山坡地,從921地震後就沒動過,我進入開墾,做水保,土壤改良,無農藥栽培, 搭溫網室努力種植生產,隔壁的阿伯還是很努力,包含噴藥,但真的賺很少,隔壁老夫婦倆,只因老了 ...
照像機 發表於 2010-6-10 20:50

大哥是以務農為正業嗎?務農糊得了口嗎?小弟的心一直以此為嚮往~小弟的肚子也一直以此為擔憂
作者: 照像機    時間: 2010-8-16 07:10

大哥是以務農為正業嗎?務農糊得了口嗎?小弟的心一直以此為嚮往~小弟的肚子也一直以此為擔憂
天穹之鏡 發表於 2010-8-15 11:40

不是以務農為正業(父親住在那裡,應算是),但會慢慢轉為半退休狀態而為綜合休閒農業,至於能不能糊得了口嗎?我無法為您保證保固,但已很多專業人仕是能糊口的,
如果以我現在狀況再搭3-4座6*24米網室(無借貸的情形下)是可小安一處的
如果嚮往這種生活且還年輕,應多多去上相關課程,拜訪達人,充實自己,才可投入,否則無經濟做為後盾是很傷的.
若不為經濟所困,亦要亦步亦趨的去轉型,不要貿然燥進,因為農業是另一門高深的學問,不是您我可隻手遮天,而是要看天的臉色的,但是也給您鼓勵加油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www.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