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32查看 100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享~【種植理念契合之文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5-9-25 21:25:5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正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jxm 於 2017-1-16 08:28 編輯

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新竹自然農秋分報報】2015/09/23

https://www.facebook.com/XinZhuZ ... ?type=3&fref=nf

照片:無論豐收歉收,自然小農都能笑得燦爛,誠實面對自己應有的成績(主角:阿鴻 攝影:泉堯)

【轉動羅盤針,並不會讓你走在正確的路上(一)】

  BD農法、華德福教育、人智學的擧蒙祖師,奧地利學者魯道夫•斯坦那,在他晚年為德國農民講述的八場《農業講座》中,為說明人所見萬象與宇宙之間的關係,使用了一個比喻。他說,好比一個羅盤針,他會指向北方,是因為整個地球的磁場,趨動它指向北方,這個羅盤是一個表象,是一個工具,他是幫忙你了解地球的磁場,但他不是現象的本質-你用手去轉動羅盤針,並不會改變地磁的北方在哪裡。

  這是一個非常神妙的比喻,在思考科學與觀察自然時,我時常想起這個比喻,我們是不是常常是用手在轉動羅盤針,而沒有想到事物的本質,而跟著被扭曲的羅盤,走向錯的路。

  做自然農法,最常被問的是,菜被蟲吃了怎麼辦。經驗上,我們發現,健壯的植株,不會有明顯的蟲害,即使有蟲在吃,植株本身並不會因此而不健康,他們生長的速度比被吃的速度快。而當植株產期進入末期,植株本身開始老化、虛弱,蟲就來了。是植物不健康了,所以有蟲害,而不是因為有蟲害,所以植物不健康。我們認為,蟲害是表象,是幫助我們判斷作物健康狀況的工具,或者更謙虛的說,蟲是我們的老師,他們來教我們怎樣種莊稼,種的時候不對、種子不適合、土壤與環境不好,蟲老師會嚴厲地出來指正我們。然而,現代農業的觀念,居然是種不好,怪老師,還把老師殺掉。

  一個草本植物,一生中要對抗數百種來掠食的蟲,如果是多年生的樹木,這個數字會是上千種。健康的植物體內會產生各種天然物來對抗這些掠食者, 而這些天然物, 被我們人吃下去, 會激活各種免疫系統,幫助我們對抗病害以及癌症。人會去吃缺乏熱量與蛋白質的蔬菜,其意義與本質,就是獲取這些成份,讓我們維持健康。然而,我們去菜市場買菜,我們不會在意這些東西,我們在意的是重量、體積、外觀。這些外在指標,其實就像羅盤針,是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作物原來的健康狀況的工具,如果作物生長得健康,他的確會有漂亮的外觀與足夠的大小。然而,這個羅盤針現在有很多隻手在撥動它。多種現代病蟲害防治技術,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讓本質不健康的植株也能看起來健康。這些植物可能已經失去製造這些天然物的能力,或因為從來沒被蟲咬過,所以沒有誘發他開始製造這些天然物。那我們吃的,其實只是徒具形體,被灌滿水份,而本質卻是完全空虛的東西。

  遇到作物遇蟲害的情況,首先先觀察幾件事情:

  第一, 他真的是「害」嗎?比方說螞蟻,很多人對螞蟻有不好的觀感,看到作物爬滿螞蟻也覺得是「害」,但事實上,他們通常是作物的守護神,我有時候覺得我的菜是螞蟻種的,不是我種的。螞蟻會守護作物,趕走其他的蟲,比方我們常在田裡看到螞蟻擊殺青蟲。而作物本身會分泌蜜汁給這些螞蟻,不會干擾我們想收成的部分。

  第二, 分辨他們是在傷害作物, 還是在「收成」。依照自然之理,植物的收成當然不是專門給人類的,別的生物也會來收成,而對植物本身來講,他們並不在意給別的生物收成,有時候還很喜歡。比方說對地瓜來講,他們並不在意給老鼠收成,老鼠收成了地瓜,他們上面的葉子還會活著,給人類成收,反而就死透透了。比方對果樹來講,他們很喜歡給小鳥收成,小鳥會帶他們的孩子到很遠的地方,還附贈一小份肥料。所以,對作物來說,他們可不一定是歡欣熱烈等待人類來收成他們的。當然,生產者為了生產更多食物,我們會在這時候做防治。然而,我們心裡必須要很清楚,我們這樣的作為,是在跟萬物「搶」這份收成,這些東西並不是當然是我們的,老鼠、小鳥這些來吃收成的生物並不壞,這意思並不是人類跟他們搶收成就是壞的,我們也不壞,我們也在自然之理下,為我們生存必要的食糧而努力,只是,我們人類比較強。

  第三,如果蟲確實在傷害作物,吃掉大部分的葉片,甚至連未成熟的種子也吃了。這個時候,我們要謹記羅盤針的原理,蟲害是表象,是指針,是結果。要去觀察植物不健康的本質在哪裡。可能是排水,可能是遮陰,可能是不當的覆蓋材料或土壤裸露,可能是天氣造成,可能是地質結構讓根系下不去,去尋找這些原因,讓植物長得健康,可以自已扺禦蟲害,讓他生長得比蟲吃得快。

  自然農法不讓我們用農藥,不讓我們用肥料,這種限制並不只是食品安全上的考量,而是藉由這樣的限制,讓我們不能作弊,而必須真真切切地面對作物的本質。很多人覺得常誤解自然農法就是會沒產量,這種誤解讓我們面臨兩個方向不同的困境,一是租地的老農對我們沒有信心,另一種困境,是當我們終於摸透作物的個性,與他完美合作時,產量出來了,卻反而會被消費者質疑,為什麼自然農法產量那麼多。其實,自然農法當然可以產量多,福岡正信先生在《一根稻草的革命》一書中,一開頭就給我們一記直拳:「我的自然農法田,稻米產量跟全國高標打平」,他更說「我們人類從古到今研發的農耕技術,其實都不是在研究怎麼增加產量,而是在研究如何避免欠收」。福岡先生其實一開始就說明了,他主張自然農法,不是因為「雖然這樣產量少,但這樣生產出來的食物很安全」,他相信的是「只要虛心地與自然合作,我們可以用更輕鬆的投入而能得到足夠的收穫」。其實我們自然農,大多是入行不滿20年的新農,比起老農一生都在田裡工作,我們要學的真的還很多。不過,我們實力有60分,拿出來的產品就是60分,實力有80分,就是80分。我們不會做出,把60分的作物,藉由噴藥施肥等方法,讓他看起來100分這種事。不過當我們實力真正堅強起來時,當然也可以拿出90分、100分的作物及產量,這一點也不奇怪。

/鮮嫩自然農 泉堯

【生產者專欄】

炙熱的勇士是夏天,早晚略帶寒意的秋老虎,軟橋天空的雲千變萬化,清晨黃昏更具有獨特的美感,令人百看不厭。

除草、粗翻、做畦、種植,這一連串的動作持續重複進行,為了要生產具有活力富有生命力的農作物,當然蝸牛、鳥、螞蟻、老鼠及各式各樣昆蟲也活躍著爭著搶食,作物來不及長大就說再見,所以要加把勁的餵飽它們或是尋找對的時機種植,是我所要面對的挑戰,另找尋出和平共處的方法,這是我殷切期盼的。

初秋的作物,每一粒種子在育苗盆或菜畦上,冒出初芽都是生命力的展現,但空間有限疏苗是必要的,取與捨是無可避免的,為了讓作物有足夠的空間和養分長大,然而最終變成桌上的美味菜餚。

菜的味道各具風味,自然農法的不施肥不灑農藥,細心或粗放的照顧,讓菜呈現出原本的味道,讓我們的嗅覺味覺恢復最初,而能細細品嚐每樣菜所帶來的感動,讓心中充滿喜悦和幸福。

/和蟲做好朋友的自然小農 凱淯
19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1#
發表於 2017-6-5 15:50:5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jxm 發表於 2017-6-4 22:42
太久沒上線了,今天剛好有看到大大的留言
感謝austin7798大提供的訊息
日後若有需要再私訊於您:handshak ...

大大 謝謝!
自然農法走起來不簡單,能有這份堅持不容易。

小弟 有幸貴人處處,才能安步到今日。
有機會給小弟 跟自然農法的農友們互利共生。
這是小弟的榮幸,期待有這份的機會。

大家一起加油~~~!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0#
發表於 2017-6-4 22:42:1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austin7798 發表於 2017-6-4 14:59
大大 有在種植農作物嗎?
或許這篇 http://www.2home.com.t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882&from ...

太久沒上線了,今天剛好有看到大大的留言
感謝austin7798大提供的訊息
日後若有需要再私訊於您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9#
發表於 2017-6-4 14:59:3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austin7798 於 2017-6-4 15:01 編輯

大大 有在種植農作物嗎?
或許這篇 http://www.2home.com.tw/bbs/foru ... &fromuid=116524]農產品產銷合作[/url]
大大 也許有用得上的地方。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8#
發表於 2017-1-23 19:21:2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austin7798 於 2017-1-23 19:22 編輯
jxm 發表於 2017-1-18 08:34
秀明自然農法實施綱要裡"無農藥無肥料只是秀明自然農法的最基本條件"


這條路肯定是難走得很,理念、毅力非常人所能為。
給大大 拍拍手! 加油~~~加油!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7#
發表於 2017-1-18 08:34:1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oldtree 發表於 2017-1-16 15:32
在台灣有人養蚯蚓,以蚯蚓的排泄物當肥料,請問jxm大,蚯蚓的排泄物符合秀明農法嗎?

oldtree您好:
秀明自然農法實施綱要裡"無農藥無肥料只是秀明自然農法的最基本條件"
因此蚯蚓的排泄物當肥料並不符合秀明自然農法的精神

另說明一點:我並非刻意收集文章,而是剛好有看到
覺得只要是尊重與順應自然就將之收藏
並借此空間傳遞給有需要的人參考
能自利利他也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啊,呵呵...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6#
發表於 2017-1-16 15:32:4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在台灣有人養蚯蚓,以蚯蚓的排泄物當肥料,請問jxm大,蚯蚓的排泄物符合秀明農法嗎?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5#
發表於 2017-1-16 08:25:2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jxm 於 2017-1-16 08:27 編輯

佛法原來是科學 農化碩士種茶心法 能量流轉生命之輪
原文鏈結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91007/

科學與佛學竟然可以結合,以「整體論/緣起論」的觀點來詮釋農業!台大農化系碩士畢業的張顥嚴,年紀輕輕不到三十歲,回到南投竹山老家接手父親張恆誠的有機茶園。經過嚴謹科學訓練的他,深耕過土壤學,再加上從學生時代起便研讀佛學,融會貫通之後,提出一套解釋自然界物質與能量流轉的理論架構,為人類的農耕行為提供更宏觀的看待角度。

土壤化學性、物理性與生物性,三者連動

「這片是青心烏龍,是茶葉中的林黛玉,最嬌貴的。種在這裡,人家都說是奇蹟。」原本大多長在高海拔的青心烏龍,竟然生長在海拔只有四百公尺的張家茶園上。種植的茶農就是眼前這位戴著眼鏡、論理頭頭是道的大男孩,張顥嚴。


張顥嚴的有機茶園土壤肥沃,主要靠雜草和少量施肥(攝影/蔡佳珊)
張顥嚴的父親張恆誠早在民國79年就開始種植有機茶,堅持不輟二十多年,但五年前突如其來的中風卻將他擊倒,茶園只得擱下。張顥嚴畢業後原本已有穩定工作,但為了不讓父親長年心血化為烏有,他決定回家接下荒蕪茶園,全部重新種起。

張顥嚴拾起一把園中泥土,鬆軟肥厚,蚯蚓和小蟲在其中活潑鑽動。他仔細解說,「我們一般談施肥,都是從化學性的角度,就是提供氮磷鉀。可是肥力要能吸收,必須靠土壤的物理性,就是土要鬆、水會走、空氣通透,植物才會吃肥;而要維持這樣好的物理性,又必須要靠土壤的生物性,也就是釵h小生物在土中活動製造通道孔隙,才能形成土壤的海綿結構,就像巧克力布朗尼的感覺。」

張顥嚴強調,土壤的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三者互相連動,不能獨立抽離。但現代的農業科學分科細緻,每個人都從自己擅長領域角度出發去詮釋,而陷入「化約論」的謬誤歸因。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雜草提供有機質,可供土中生物與微生物利用,不同於化肥只提供無機質,只有植物能吸收(攝影/蔡佳珊)

生命之輪,相依相存

張顥嚴與一般回鄉的青農最大的不同,不只是農業碩士的專業身分,還有佛學浸潤多年的超齡覺知。在張家茶園下方的老屋中,他撕下一張日曆紙,在背面繪圖解釋他腦中的「生命之輪」循環:
自然界可區分為「氣」和「地」,就是大氣環境和物質環境。整個循環的流動,可分為能量流和物質流。
太陽光照下,植物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固定,並像幫浦一樣汲取土壤中的養分,讓能量和物質進入整個生命系統。

植物擔任生產者的角色,而依賴植物而生存的動物,就是消費者。從初級消費者往上到高級消費者,一級一級開始能量流和物質流的傳遞和消耗。土壤當中還有分解者,例如細菌,將死亡的植物和動物分解,讓能量和物質回到土壤,再進入下一個循環。

「這就是Albert Howard所說的『生命之輪』,」1940年英國植病學者Albert Howard寫成《農業聖典》一書,批判化約論將植物所需肥力化約為氮磷鉀,「生命之輪是由新生與崩解所構成,兩者互補」、「每個步驟都依賴著另一個步驟,必須整體一起研究。」

張顥嚴研讀過去文獻資料,發現釵h有機農業先驅,如福岡正信、岡田茂吉、Rudolf Steiner、日常法師等人,都是把農業放在整體自然環境系統架構下去理解。

按這裡顯示圖片
化肥不提供能量,土中生物無法利用

但在《農業聖典》出版七十多年後的今日,化約論依然是農業主流思維。「從前我在學校上課就有老師說:化肥哪有什麼不好?它明明是提供植物所需最純粹的養料,只要適量施用即可。」張顥嚴卻認為,老師的立論乍看沒有錯,但卻只是從植物的觀點來看,而不是從整個自然環境系統的觀點。他質疑:如果只提供植物所需的,那其他土中的生物呢?

張顥嚴認為,「化肥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它只提供物質,沒有提供能量。」化肥是無機質,除了植物可以吸收,土中其他生物與微生物皆無法利用。如果再加上農藥和除草劑的使用,土中生物和細菌更大量消失。一旦生物性被摧毀,土壤的物理性也就被破壞,土會變硬,施再多肥也沒有用,植物根本吃不了,反而造成肥毒、肥傷。

近年各種生物農藥與生物肥料紛紛推出,專家研發分離出多種益菌可幫助植物生長、抵抗病蟲害。但張顥嚴提醒,如果土壤的物理結構不好,沒有足以讓菌相繁衍的條件,噴灑益菌也是效果有限。他再次強調,不能單看生物、物理或化學任一層面,必須從整個自然環境系統來理解,才能真正找出解方。

「佛法的用語,就是『緣起緣滅』,當所有條件加在一起,現象就呈現;條件抽離,現象就不穩定。佛陀這樣描述生命的崩解與新生,所以我又稱整體論為『緣起論』。」張顥嚴微笑著說,「如果你真的了解佛,就會發現佛是最科學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農化碩士張顥嚴回家種有機茶,導入更多科學詮釋與佛學理念(攝影/蔡佳珊)
按這裡顯示圖片
草和作物一樣都是自然環境的生產者,可以將太陽能固定下來,傳遞給其他生物使用(攝影/蔡佳珊)
人類:超級掠奪者與廢熱製造者

而人類在這個生命之輪當中,到底應該放在什麼位置?一般我們會認為,自己應該屬於最高級的消費者。
一隻大冠鷲緩緩從茶園上方滑翔而過。「如果我們真的是最高消費者,那我們的數量應該跟大冠鷲一樣多才對。」張顥嚴說,人類其實是超級掠奪者。

在農耕行為中,人類除去生產者(雜草)和初級消費者(害蟲),試圖控制所有物質與能量的流動,破壞原本的生物梯級。在這個過程之中,導致了環境中的「廢熱」不斷增加。

「所謂廢熱(entropy),就是浪費的作央C」張顥嚴解釋,能量流在這整個循環過程之中,會產生一些無法被利用、或浪費的能量,他稱之為「廢熱」。「就像我們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排放溫室氣體,甚至土壤流失、垃圾亂丟,都可稱之為環境的『廢熱』。廢熱越多,系統就越不安定。」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的活動製造了太多廢熱,農藥化肥盛行,更使得整個系統瀕臨崩潰。

即使是有機農業也可能製造廢熱。例如頻繁除草,捨棄雜草自然分解便是最好的有機肥,而另外購買有機肥來添加,便是製造多餘廢熱的一種行為。張顥嚴回想父親從前除草除得極勤,且總是連根拔起,「這樣草就無法提供有機酸給土中生物,也破壞了根圈的微生物環境。」最重要的,農人也累壞了自己的身體。

所以張顥嚴現在很少除草,在草快遜L茶樹時才割一下,而且不除根,就是要讓它「春風吹又生」;因此也不用施很多肥,他比較常在葉面補充噴灑一層薄薄的養分,少量多嚏A讓植物慢慢吃進去。「你看,葉子顏色都這麼深,而且是油亮油亮的,有光!就跟人一樣,身體健康就容光煥發。」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油亮的青心烏龍茶葉,顯示茶樹營養充分,體質健康(攝影/蔡佳珊)
「心農業」,有機就是有生機

張顥嚴指出,釵h有機農業的作法仍是要撲殺初級消費者(害蟲)、除去非目標作物的生產者(雜草),仍然是影響了這個系統的平衡,只是不用化學資材。而觀察生態農業的前輩思想,共同點就是開始尊重這一塊。

但如此一來,人類所能獲得的能量和物質不就變少了嗎?正如很多人質疑:如果大家都做有機農業,生產的糧食會不會不夠吃?

張顥嚴也就他的理論架構提出解方,就是減少廢熱產生,亦即「減少浪費」。比方說,畜牧業是浪費的,因為能量轉換效率很低,生產一磅牛肉需要十磅的榖物。單一作物大面積種植也是浪費的,因單一作物汲取的物質是特定的,會造成整個系統出現欠缺與過剩,而無法平衡。

張顥嚴雖以科學方式詮釋農業,但結論卻是回歸到「心」。他很喜歡「心農業」一詞,「所謂的生態農業,並不是從做法上定義,而是心念。也就是我們對環境要有正確的認知,否則我們做再多,都只是『招式』,而不是『心法』。」

「簡單說,有機,就是有生機。」除了傳承父親的茶園,張顥嚴也租下一塊鄰近水壩的茶園,希望以生態農法施作,推廣「淨源茶」概念。雖然這片茶園的茶樹已是三十歲高齡,中間還夾了一塊火龍果園,但他仍然信心滿滿,相信自己能種出有生態意涵又兼具風味的好茶。

張顥嚴之前帶父親回來看茶園,「父親很開心,因為茶樹長得比他之前種的還要好。」他心裡也更篤定。

飲一杯張家自豪的「紅水烏龍」,濃郁的烘焙香,不同於當今越來越「青」的高山茶,有一股成熟穩重、通透事理的知性滋味。就像這位年輕卻老成的碩士茶農,雖然海拔(年紀)並不高,卻能融合智識與佛理,種出高海拔、老茶農也未必能及的優異品質,也維護自然界的生命之輪運轉不息。

按這裡顯示圖片
張顥嚴在自家老屋前,回鄉傳承父親的有機理念,帶入更多科學與佛學思想(攝影/蔡佳珊)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4#
發表於 2016-11-15 21:49:2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分享~果園12年不除草 結果呢?土壤肥沃 果樹欣欣向榮

原文網址: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89545/
「草生栽培」已經耳熟能詳,那你聽過「草木共生」嗎?

12年沒除草的果園會是什麼樣子?大概很多農民會驚呼:怎麼可能!這麼多年不用除草劑也不割草,草會不會長得比果樹還高,人根本走不進去,而且裡面躲很多蛇,變成「厄夜叢林」?

台中東勢果農劉興健會拍胸脯大聲告訴你,絕對不會!

來到他實踐「草木共生」的果園,草相多元、高度僅及膝,綠意盎然不雜亂;細看土壤,很久沒下肥料,卻黝黑肥沃又鬆軟,果樹也欣欣向榮。

草木共生可說是草生栽培的進階版,劉興健說,只要比草高的木本果樹通通適用此法,願與農友們分享多年來累積的操作心得,以下為劉興健第一人稱口述,記者採訪整理。


劉興健的草木共生理念,與雜草化敵為友,省工省錢又兼顧生態(攝影/蔡佳珊)
草沒有長腳,吃了營養不會跑

留草的好處非常非常多,可以保溼、吸熱控溫,製造有機質,又可以水土保持。下大雨時,泥土不會流失。如果沒有草,不管下了什麼肥料到土裡,大概百分之七、八十都會流失掉,尤其是山坡地。

有些人會說,你下的肥不就都被草吃光光?我說,草有長腳嗎?它吃多少,就會回饋多少。

現在農政單位推廣的草生栽培,是種綠肥撒種,種田菁、油菜、笤子等等,長起來以後就割掉,變成肥料。但是草生栽培有個缺點,你要花很多時間去割草,割草也是成本,一甲地最保守估計一年要割三次草,正常大概一年五到六次,一甲地大概就要割五天到一個星期。如果請人割草,一天要兩千五。

我的「草木共生」,不用種,都是自然生長的草。不需要割草,只用「碾壓」的方式。要進園工作前,就開搬運車繞一圈,把草都壓平,就好了。這會有一段陣痛期,就是剛開始要忍耐讓草長得長一點,大概要到腰部,壓下去才會倒。你壓個幾年以後,草就長不高了,就像人一樣,老了就長不高。
按這裡顯示圖片
用來碾壓雜草的搬運車(攝影/蔡佳珊)
寶貴的「粗有機」,雜草最在行

草長得越長、質地越軟,就可以壓得更貼近地面。壓平以後,伏倒的草就慢慢腐爛掉,成為最好的「粗有機」來源。

其實我們現在的土地,問題不是肥料不足,而是「粗有機」不夠,就是粗纖維的有機質。翻開土表,看到下面有很多小生物在跑了嗎?還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們就會去分解粗有機,吃下去再排出來就是肥沃的腐殖土。

植物新生的根尖,也就是剛長出來的白根,最喜歡去鑽腐殖土,根表面的絨毛會去吸收其中的營養和微量元素。如果園子裡有很多腐殖土,果樹一定很強壯。

草木共生的實驗長期下來,土壤的腐殖質越來越多,非常黑又非常鬆,而且聞起來的味道是香的,你聞過土的香氣嗎?
按這裡顯示圖片
草梗成長老化,內含粗纖維質,正是果樹需要的「粗有機」(攝影/蔡佳珊)
按這裡顯示圖片
十多年不除草,草梗密布土表,腐爛成為豐厚的有機質(攝影/蔡佳珊)
人看面相,農園看「草相」

一般做草生栽培,必須割草,如果是做短期蔬菜類,一般會建議在盛花期之前就要除掉,才不會留下很多草籽。可是那時候它還太嫩,裡面纖維質很少,90%都是水份,曬乾以後可能只剩幾條絲。若以果樹類來說,就可以把草留到老化,等開花、結籽以後再砍,這樣它的粗有機質才會足夠。

草相的選擇也是重要的。有些草不易壓倒,或是會干擾工作,就不適合留。所以剛開始要做草木共生,要辛苦個兩、三年,把某些種類的草移除掉。在我的果園裡面,像牛筋草、颱風草、大花咸豐草和藤蔓類是看不到的,我經常要巡視,一發現就連根拔除。

按這裡顯示圖片
草木共生並非放任雜草蔓生,像小花蔓澤蘭這類會影響果樹成長者,必須謹慎移除(攝影/蔡佳珊)
觀察草相的變化,可以看到大自然生態的演替,一年河東一年河西,每年的草相都不一樣。這年的溫度、濕度適合哪一種草,它就會特別旺盛。前年我這裡是火炭母草很多,之後就來了一種蟲把它吃得光禿禿,現在就變成紫花藿香薊占優勢。

通常農民會怕這麼多草引來害蟲,但只要草相夠多元,各種草都有,就什麼蟲都來,會互相制衡。也不用太擔心蟲會來吃樹上的東西,蟲有草可以吃,牠也懶得上樹。

從草相也可以很容易觀察出某個農園是用割草的,還是灑除草劑。如果是割草,經常整園都會是大花咸豐草,因為它最強勢。如果是用除草劑,會整片都是牛筋草,因為牛筋草最不怕除草劑。

按這裡顯示圖片
豐富多元的草相,自然形成生態平衡,不必擔心病蟲害,更有保溫保溼與水土保持效果(攝影/蔡佳珊)
草太多會藏蛇臥虎?只有蚯蚓活跳跳

從前我原本也是慣行農法,九二一地震之後才開始轉型到有機耕作。那時我的小孩子一進房子裡就哭,全家整整一個月睡在車上。我深深感覺到大地的反撲,會越來越嚴重。

一般農民考慮的,通常是要在這塊土地拿多少東西,而不是給予土地多少。像我爸爸賺很多錢,可是留給我這塊地的時候狀況很糟,土地硬硬、黃黃的,幾乎沒有蚯蚓。偶爾有蚯蚓也是行動遲緩、兩邊頭是漲大的,看起來鈍鈍的樣子。正常的蚯蚓兩端應該是尖的,現在我園子裡的蚯蚓很多,都很有活力、亂竄亂跳。

剛開始做草木共生那幾年最辛苦。移草的辛苦還是其次,主要是家人的反彈,和鄰居旁人的眼光。草留這麼長,我的丈人來看了以後說,「你這裡面,都可以藏老虎了!」「你是怎樣,要放著荒?」我老婆也看不過去,一個人跑去把一甲地的草割光光。要堅持下去,不容易。

還有很多人會擔心裡面會不會躲蛇?其實蛇喜歡溫暖的地方,不喜歡陰暗,所以草越長,越不容易看到蛇。就算這裡面有蛇,也無法反咬人,因為它會被底下密密麻麻的草梗卡住,翻不了身。我很少遇到蛇,偶爾遇到了,因為牠被草卡住,很容易就可以抓住牠。

化敵為友,草與木共生共榮

草是農民最恨的東西,但是你噴除草劑,會對土地造成莫大的傷害。不只是草死掉,裡頭所有的生物都死掉,這塊地也就等於死掉了。連草都活不了,還能種出什麼好的東西?不可能的。

土地如果失去了製造植物所需養分的能力,就要額外補充很多東西下去,成本反而增加。像我們現在根本不用花錢去買有機肥料,讓草自己去製造就好了。把農民最恨的東西,轉變成了對我們最有利的東西。
按這裡顯示圖片
十多年不除草後,即使不施肥,土壤也肥沃鬆軟(攝影/蔡佳珊)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3#
發表於 2016-8-23 22:51:2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jxm 於 2016-8-23 22:57 編輯

分享~【新竹自然農處暑報報】2016/08/23


每年秋播的時候,俱樂部竹東軟橋田的小農都會有一個頭痛的問題,就是螞蟻會把種子搬走,幾乎是毫不保留的清倉,讓小農們必須不斷思考處理對策,以免錯失種植秋冬作物的時機。然而在另一邊芎林的縞犮苤A這個問題相對來說就小很多。
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軟橋田的絲瓜可以不套袋也沒有瓜實蠅產卵的問題,但縞犮衁漸妏篜ЖN沒那麼客氣,不套袋就鐵定中獎。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兩者相反的結果?
我推測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軟橋田位於朝北開口的山谷,而縞犮衁漸_面有靠山。造成縞犮衩L天較軟橋田炎熱,致使瓜實蠅活動旺盛。而軟橋田冬天比縞犮迡H冷,讓螞蟻必須努力儲糧才得以度冬。
地形造成氣候差異,影響了昆蟲的活動,也讓兩邊發展出不同的管理模式。
秀明自然農法有趣的地方,就是要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去探索問題的各個面向,然後思考解決對策,進而發展出各個農場不同的特色。
軟橋田的螞蟻會勤奮不懈地清空種子嗎?
當然不會,在某個時間點之後這個問題就解除了。這又是觀察的另一個重點,從不同的時間尺度來追蹤比較,產生經驗作為未來種植的參考。
觀察是秀明自然農法的核心,跟大自然學習、順勢而為,然後才會有無農藥、無肥料。
自然農技術總監/武龍
【實習生專欄】
為什麼要當農夫?這是每一個朋友知道我在做農夫後,心中所有的第一個疑問吧。
大部分人心裡一定是覺得我腦袋是不是哪裡有問題了,我原本有好的學歷,在外工作也有不錯穩定的收入,怎麼會想去做累、髒、收入又不一定穩定的農夫呢?覺得我把以前的學經歷,砍掉重練豈不是可惜。
我想我只能簡單的說,我喜歡做農夫這個工作。雖然做農夫真的很累很髒,收入和付出也真的不成比例,但做起來我心裡卻覺得很踏實愉快,不會感到厭煩和不開心。我只是簡單的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已,畢竟人的一生可能要工作二、三十年,在這麼長的時間,如果是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會覺得非常的痛苦與不舒服。
雖然大家可能會覺得,我現在還沒遇到生產和收入的壓力才會這樣想。但其實每件工作都會有其困難和瓶頸,我想如果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是會更有動力與勇氣去突破與解決嗎?
所以我只是想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此簡單而已。 
自然小農/Money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分享~【種植理念契合之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5-23 20:32 , Processed in 0.060085 second(s), 11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