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9-23
 - 最後登錄
 - 2022-4-4
 - 在線時間
 - 4109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9405
 - 帖子
 - 1039
 - 精華
 - 0
 - UID
 - 17758
  
 
 
 
   
 | 
rexla 發表於 2013-8-29 16:42   
剛google 一下八芝蘭竹,皇帝筍  以前好像看過  但不認識   現在總算知道了   推一下  
轉載 台灣大百科全書 
八芝蘭竹 Pachi bamboo  
分類:〔生物〕 > 〔植物〕 建議分類  
 
建議分類1: 選擇類別  
建議分類2: 選擇類別  
 
功能說明: 
•點選「選擇類別」,您可為該詞條建議最多兩種的分類方式。 
•本功能僅開放給站內投稿通過10則詞條(以上)之會員使用。所建議的分類,皆須經網管審核通過後方可新增。 
•本功能不適用於「專業版」詞條。  
撰稿者: valonia  
  
最後修正日期: 100年03月30日   
 
學名:Bambusa pachinensis Hayata 
科名:禾本科(Poaceae)蓬萊竹屬(Bambusa) 
 
別名:矢竹、冇咸、米篩竹、空涵竹 
 
八芝蘭竹是台灣特有種的植物,即在台灣以外的地區都看不到,非常珍貴,原生長台灣北部低海拔山區,但由於土地不斷開發,八芝蘭竹已經逐漸變少了,現僅剩芝山岩地區較易見,是特有的珍稀竹類植物。八芝蘭竹是在1916年,由日本的植物學家早田文藏在士林發現的,又早期士林的舊名是「八芝蘭」,為平埔族語,因此被稱為「八芝蘭竹」,於日治時代更被列為「天然紀念物」要求珍惜保護。植物學界的慣例,都是以發現者的名字來為植物命名,而八芝蘭竹卻是以地方名來命名的,非常罕見。目前,芝山岩公園中種有「八芝蘭竹」,期可復育。儘管八芝蘭竹在植物界裡十分珍貴,不過由於竹材細小,經濟效益並不大,主要被用來做圍籬防風或是編製米篩,所以也被稱為「空涵竹」、「冇咸仔」或「米篩竹」。 
 
八芝蘭竹稈高2∼10公尺,稈細直立,圓形,徑1∼3公分,呈深綠色而有光澤,無毛,稈肉薄,約0.15∼0.35公分,稈節隆起無刺,節間長;稈端梢下垂,下部挺直;幼稈被白色蠟粉,疏被淡色或棕色貼生小刺毛;第8∼10節以上始具分枝,具多數小枝簇生,較主枝細短。筍期約6∼9月。 
 
八芝蘭竹的地下莖屬「合軸叢生莖」,即地下莖緊貼著母竹基桿岀筍成竹,形成密集的竹叢,但不會向四周伸展蔓延,所以一大叢竹子其實是一株。葉5∼13枚,排成兩列,披針形,長8∼20公分,寬1.5∼2.5公分,密佈灰色,質軟,葉背表面密被短毛,一邊密生緣毛,另一邊疏生緣毛;平行細脈,無橫脈;葉耳色黑,大而突出,卵形,被叢生褐色短毛;葉舌圓或平。葉鞘披有剛毛。花為穗狀花序,3∼6或更多,叢生枝節,小花4∼5枚。花柱短,羽毛狀;藥黃色,濶線形。 
 
保護竹筍的筍殼叫筍籜,竹子成長時附著在竹稈節上,則稱竹籜。竹籜是由籜葉和籜鞘這二部分構成,下方籜鞘大,上方籜葉較小,而籜鞘和籜葉接合處的突起是籜舌,籜耳則位在籜鞘頂端兩側。竹籜被深褐色毛,無緣毛;籜耳明顯,披叢生棕褐色剛毛;籜舌扁或狹細或不明顯,無毛;籜葉呈三角形,先端尖銳,基部狹,密生棕色細毛,稈下部節之籜葉卵狀三角形,幼時則披緣毛。 
 
竹類植物的地下莖生長方式分三種:(一)地下莖合軸叢生,如麻竹、刺竹、八芝蘭竹、長枝竹和綠竹;(二)橫走莖側出單稈散生,像桂竹和夢宗竹;(三)橫走莖側出合稈叢生,代表竹類是箭竹。 
 
蓬萊竹屬(BAMBUSA)植物於台灣共有9種,有竹變、長枝竹、火廣竹、烏角綠竹、蓬萊竹、綠竹、八芝蘭竹、刺竹和烏葉竹,其中竹變、烏角綠竹、蓬萊竹、綠竹、刺竹等可能為引進種。其共同特徵是稈直立,稈節上的分枝1至多數;枝上的節偶有具彎刺;竹籜多脫落性,籜葉偶有反折;葉的平行細脈間有或無橫脈。  
 
 |   
 
- 
1
查看全部評分 
 
- 
 
 
  
 | 
| 
 感恩 知足 惜福 回饋 儉樸 勞動 環保 單純 低調 樂活 自在 關懷 無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