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47查看 59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享~【種植理念契合之文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5-9-25 21:25:50 |顯示全部樓層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jxm 於 2017-1-16 08:28 編輯

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新竹自然農秋分報報】2015/09/23

https://www.facebook.com/XinZhuZ ... ?type=3&fref=nf

照片:無論豐收歉收,自然小農都能笑得燦爛,誠實面對自己應有的成績(主角:阿鴻 攝影:泉堯)

【轉動羅盤針,並不會讓你走在正確的路上(一)】

  BD農法、華德福教育、人智學的擧蒙祖師,奧地利學者魯道夫•斯坦那,在他晚年為德國農民講述的八場《農業講座》中,為說明人所見萬象與宇宙之間的關係,使用了一個比喻。他說,好比一個羅盤針,他會指向北方,是因為整個地球的磁場,趨動它指向北方,這個羅盤是一個表象,是一個工具,他是幫忙你了解地球的磁場,但他不是現象的本質-你用手去轉動羅盤針,並不會改變地磁的北方在哪裡。

  這是一個非常神妙的比喻,在思考科學與觀察自然時,我時常想起這個比喻,我們是不是常常是用手在轉動羅盤針,而沒有想到事物的本質,而跟著被扭曲的羅盤,走向錯的路。

  做自然農法,最常被問的是,菜被蟲吃了怎麼辦。經驗上,我們發現,健壯的植株,不會有明顯的蟲害,即使有蟲在吃,植株本身並不會因此而不健康,他們生長的速度比被吃的速度快。而當植株產期進入末期,植株本身開始老化、虛弱,蟲就來了。是植物不健康了,所以有蟲害,而不是因為有蟲害,所以植物不健康。我們認為,蟲害是表象,是幫助我們判斷作物健康狀況的工具,或者更謙虛的說,蟲是我們的老師,他們來教我們怎樣種莊稼,種的時候不對、種子不適合、土壤與環境不好,蟲老師會嚴厲地出來指正我們。然而,現代農業的觀念,居然是種不好,怪老師,還把老師殺掉。

  一個草本植物,一生中要對抗數百種來掠食的蟲,如果是多年生的樹木,這個數字會是上千種。健康的植物體內會產生各種天然物來對抗這些掠食者, 而這些天然物, 被我們人吃下去, 會激活各種免疫系統,幫助我們對抗病害以及癌症。人會去吃缺乏熱量與蛋白質的蔬菜,其意義與本質,就是獲取這些成份,讓我們維持健康。然而,我們去菜市場買菜,我們不會在意這些東西,我們在意的是重量、體積、外觀。這些外在指標,其實就像羅盤針,是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作物原來的健康狀況的工具,如果作物生長得健康,他的確會有漂亮的外觀與足夠的大小。然而,這個羅盤針現在有很多隻手在撥動它。多種現代病蟲害防治技術,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讓本質不健康的植株也能看起來健康。這些植物可能已經失去製造這些天然物的能力,或因為從來沒被蟲咬過,所以沒有誘發他開始製造這些天然物。那我們吃的,其實只是徒具形體,被灌滿水份,而本質卻是完全空虛的東西。

  遇到作物遇蟲害的情況,首先先觀察幾件事情:

  第一, 他真的是「害」嗎?比方說螞蟻,很多人對螞蟻有不好的觀感,看到作物爬滿螞蟻也覺得是「害」,但事實上,他們通常是作物的守護神,我有時候覺得我的菜是螞蟻種的,不是我種的。螞蟻會守護作物,趕走其他的蟲,比方我們常在田裡看到螞蟻擊殺青蟲。而作物本身會分泌蜜汁給這些螞蟻,不會干擾我們想收成的部分。

  第二, 分辨他們是在傷害作物, 還是在「收成」。依照自然之理,植物的收成當然不是專門給人類的,別的生物也會來收成,而對植物本身來講,他們並不在意給別的生物收成,有時候還很喜歡。比方說對地瓜來講,他們並不在意給老鼠收成,老鼠收成了地瓜,他們上面的葉子還會活著,給人類成收,反而就死透透了。比方對果樹來講,他們很喜歡給小鳥收成,小鳥會帶他們的孩子到很遠的地方,還附贈一小份肥料。所以,對作物來說,他們可不一定是歡欣熱烈等待人類來收成他們的。當然,生產者為了生產更多食物,我們會在這時候做防治。然而,我們心裡必須要很清楚,我們這樣的作為,是在跟萬物「搶」這份收成,這些東西並不是當然是我們的,老鼠、小鳥這些來吃收成的生物並不壞,這意思並不是人類跟他們搶收成就是壞的,我們也不壞,我們也在自然之理下,為我們生存必要的食糧而努力,只是,我們人類比較強。

  第三,如果蟲確實在傷害作物,吃掉大部分的葉片,甚至連未成熟的種子也吃了。這個時候,我們要謹記羅盤針的原理,蟲害是表象,是指針,是結果。要去觀察植物不健康的本質在哪裡。可能是排水,可能是遮陰,可能是不當的覆蓋材料或土壤裸露,可能是天氣造成,可能是地質結構讓根系下不去,去尋找這些原因,讓植物長得健康,可以自已扺禦蟲害,讓他生長得比蟲吃得快。

  自然農法不讓我們用農藥,不讓我們用肥料,這種限制並不只是食品安全上的考量,而是藉由這樣的限制,讓我們不能作弊,而必須真真切切地面對作物的本質。很多人覺得常誤解自然農法就是會沒產量,這種誤解讓我們面臨兩個方向不同的困境,一是租地的老農對我們沒有信心,另一種困境,是當我們終於摸透作物的個性,與他完美合作時,產量出來了,卻反而會被消費者質疑,為什麼自然農法產量那麼多。其實,自然農法當然可以產量多,福岡正信先生在《一根稻草的革命》一書中,一開頭就給我們一記直拳:「我的自然農法田,稻米產量跟全國高標打平」,他更說「我們人類從古到今研發的農耕技術,其實都不是在研究怎麼增加產量,而是在研究如何避免欠收」。福岡先生其實一開始就說明了,他主張自然農法,不是因為「雖然這樣產量少,但這樣生產出來的食物很安全」,他相信的是「只要虛心地與自然合作,我們可以用更輕鬆的投入而能得到足夠的收穫」。其實我們自然農,大多是入行不滿20年的新農,比起老農一生都在田裡工作,我們要學的真的還很多。不過,我們實力有60分,拿出來的產品就是60分,實力有80分,就是80分。我們不會做出,把60分的作物,藉由噴藥施肥等方法,讓他看起來100分這種事。不過當我們實力真正堅強起來時,當然也可以拿出90分、100分的作物及產量,這一點也不奇怪。

/鮮嫩自然農 泉堯

【生產者專欄】

炙熱的勇士是夏天,早晚略帶寒意的秋老虎,軟橋天空的雲千變萬化,清晨黃昏更具有獨特的美感,令人百看不厭。

除草、粗翻、做畦、種植,這一連串的動作持續重複進行,為了要生產具有活力富有生命力的農作物,當然蝸牛、鳥、螞蟻、老鼠及各式各樣昆蟲也活躍著爭著搶食,作物來不及長大就說再見,所以要加把勁的餵飽它們或是尋找對的時機種植,是我所要面對的挑戰,另找尋出和平共處的方法,這是我殷切期盼的。

初秋的作物,每一粒種子在育苗盆或菜畦上,冒出初芽都是生命力的展現,但空間有限疏苗是必要的,取與捨是無可避免的,為了讓作物有足夠的空間和養分長大,然而最終變成桌上的美味菜餚。

菜的味道各具風味,自然農法的不施肥不灑農藥,細心或粗放的照顧,讓菜呈現出原本的味道,讓我們的嗅覺味覺恢復最初,而能細細品嚐每樣菜所帶來的感動,讓心中充滿喜悦和幸福。

/和蟲做好朋友的自然小農 凱淯
19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5-10-9 20:44:44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jxm 於 2015-10-24 21:28 編輯

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新竹自然農-寒露報報】2015/10/08

https://www.facebook.com/XinZhuZ ... ?type=3&fref=nf

照片:信賴,只會存在於人與人之間 (攝影處:芎林璞玉田 攝影人:泉堯)

【轉動羅盤針,並不會讓你走在正確的路上(二)】
  
  上一次,給大家介紹了羅盤針的概念。一個羅盤針,他會指向北方,是因為整個地球的磁場,趨動它指向北方,這個羅盤是一個表象,是一個工具,他是幫忙你了解地球的磁場,但他不是現象的本質-你用手去轉動羅盤針,並不會改變地磁的北方在哪裡。我們生活周遭,充滿了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好比地圖要你向北走,而我們做的是用手把羅盤的針轉向我們喜歡的方向,然後往那邊走,這樣能不迷路嗎?這一次,我想以這個概念,跟大家談談檢驗這回事。

  我想大家應該還記得三鹿奶粉裡的三聚氰胺。為什麼三鹿要在奶粉裡加這個東西呢?原來,為了確保奶粉的品質,依規定,奶粉要進行蛋白質含量檢測,然而,三聚氰胺這種東西,在蛋白質檢測的方法上,會出現跟蛋白質一模一樣的反應,因此,三鹿就把這東西加在劣質奶粉裡面,你要檢測蛋白質,簡單,我就給你蛋白質檢測讀數。這就是一個轉動羅盤針的概念,蛋白質檢測值是一個表象,是一個是幫助你了解你看不到的本質的工具。但如果你只追求檢測質,只追求表象,多的是方法讓你的工具產生你要的讀數。

  如果能了解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各位應該會產生一種疑問:

  「現在食安問題一堆,那些檢驗報告,可信嗎?」

  首先,如同三聚氰胺這個例子,物質檢驗的方法有他的極限,這絕對不會像小叮噹的道具,放東西進去,就幫你判斷有沒有毒。首先,你要知道你想檢查的是什麼東西,你想測順丁烯二酸,機器不會順便幫你看看有沒有塑化劑。舉凡三聚氰胺、毒澱粉、塑化劑等等東西,為什麼可以放進產品裡那麼久才被發現,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化工原料,根本沒有人想得到這些東西會被加進食品裡,所以根本沒有設定檢驗項目,當然也就通通查不到。

  再來,各位可以想想,所謂的檢驗機構,他們主要的生意對象是各位消費者嗎?當然不是,這些機構都是民間公司,他們提供的檢驗服務,對象主要是企業,企業除了要拿出檢驗報告給消費者看,他們開發產品也常常需要用到檢驗。再想,這些檢驗機構,會自己去食品廠,從他們的產線抽樣嗎?當然不會,都是客戶自己拿樣品給檢驗機構,這種流程,各位覺得有辦法抓出問題嗎?最後,再想一下,如果企業拿產品去檢驗後,出來的結果是有問題的,那企業會拿出來給你看, 還是再拿新的樣品去驗,一直驗到有一張沒問題的報告出來 ?事實上,據側面了解,檢驗機構主動為客戶重驗的情況還相當普遍。

  追求檢驗報告、認證,對於身處食安風暴中的消費者,也許是解救不安的心靈,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但,這種消費行為,到底營造了怎樣的環境?有一位朋友,被知名紙漿大廠,找去面試他們的有機食品部門,做堆肥的檢驗工作。他也很性情,直接在電話裡面問對方:「啊事業廢棄物做的堆肥,是要驗什麼?」,讓對方碰了一鼻子灰。他的意思是,這公司的堆肥是用他們造紙產生的廢棄物堆出來的,裡面充滿各種化學漂白劑、調整劑,這樣的東西做出來的堆肥,要我去做檢驗,是要我生假報告為你們背書嗎?然而,這公司的品牌依然可以大方地掛著知名有機認證,強調絕對安全、安心。事實上,他們可能真的合乎規範,原因就是前面說的,檢驗的限制性,有機認證單位可能只會檢驗農藥、重金屬項目,其他的化學藥品,他們不會去驗,也不可能全部列出來驗。這就是檢驗、有機認證的現況,這些檢驗與認證服務都很貴,不是小農能夠負擔的,只有具資本的公司、資本農玩得起這種東西。而資本家會不會重視你吃到什麼東西,我想各位的心裡, 都有答案。

  我並不喜歡宣揚食物恐慌,因為恐慌的消費者只會病急亂投醫, 這些經過重重「檢驗」、貴得誇張的「安心食品」就是恐慌的消費者在支持。我希望大家可以想想的是,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檢驗報告是被手撥動的羅盤針,是虛假的表象。那我們應該在意的,是「安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覺得安心的本質是來自「信賴」,當你信賴你的食物的生產者,才會有安心。而在資本主義架構下,向企業,尤其是上市企業尋找信賴,那是請鬼拿藥單,企業的本質是獲利,就算它曾有理想性,之後都會被要求獲利的股東給擊碎。信賴是存在於人與人之間,不會在人與企業之間,也不會在人與GCMSMS之間(注:一種檢驗儀器)。現代的消費模式,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隔著零售商、n個盤商、企業主、層層管理階層,還參雜了品牌商、廣告商、農藥商、種苗商等等。消費者進商店買東西,不會看到生產者,東西出問題,店家跟你說,不然退你錢啊,盤商給我這樣的東西,我也是受害者;企業主跟你說,我沒有下過這種指示,是我們中間的主管私下違規,我也被蒙在鼓裡;而種植的農夫,他種的作物只要盤商願意收就好了。盤商要求什麼?要漂亮,要有量,要便宜,不這樣他不跟你收。所以農夫明知道藥有毒,「出貨用噴藥,自己吃不噴」這種作為,卻成了習慣與常識。生產者看不到消費者,消費者也看不到生產者,生產者對消費者無情, 消費者也對生產者無情。這樣的距離,不可能產生「信賴」。無論文宣上的照片多麼美麗,無論寫了多少生產履歷,給出多少檢驗報告給你看,甚至開示範農場給你參觀,在這些系統下,依然賣給消費者噴過藥的產品的不肖農企業,我們時常在耳聞。

  我相信,找回安心與信賴的唯一方法,是把這段遙遠的距離消除,讓消費者遇到生產者、認識生產者、認識他們的田地,也讓生產者認識消費者、認識他們的家庭、認識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直接跟農夫買,讓消費者作為友善小農經濟的後盾,也讓小農成為消費者全家健康的後盾。這樣人與人的關係,而不是人與行銷系統的關係,才是安心與信賴的本質。

  然而,開始這件事最困難的一點,就在於消費者要怎樣開始遇到值得信賴的生產者。下次有機會,我們來談談,怎樣「找到小農,認識小農、支持小農」。

/自然農 泉堯

【生產者專欄-張雅迪】

我想,農夫是群必須非常認真地活著的人,但其實無法做到這點的話,或許甭提成為農人,可能連人都做不成:只是那冰冷機器中的另一個齒輪。

七月十八號來到軟橋,至今未曾返鄉,轉眼間竟已是寒露。有時,農忙一天後回到宿舍,入夜了,帶著一身疲憊躺平在床上,聽著山區震耳的寂寥,忽然間不太確定現在這個生活是自己的--或是說,其實這只是另一個人的夢境,而我單純誤闖了。

「我真的跑來務農了啊,」心裡默默的想著。「真不敢相信。還是說其實以前的人生是場夢,現在這個當下才是最真實的呢?」沒能理出一個結論,我總是先睡著了。

但我很確定這是自己想要做的事,二零一二就開始這麼想了。

半年前。

「秀明喔?那是一些有錢人在玩的東西啦,」那位中年大哥這麼對我說,同時開著小貨車在臺北忙亂的交通裡穿梭,近乎橫衝直撞,險象環生。

我抓緊了副駕駛座上方的握把,不時為自己還活著這件事喝采,膽戰心驚的同時,卻又試著表現得一派輕鬆。當時,我從臺中北上到一家哥哥介紹的私人有機農場面試,因為沒有任何農業背景的我,想尋求當學徒入門農業的機會。那天下午,我跟著老闆去送貨,在車上聊天時,問起了他對秀明自然農法的看法。那時的我只有偶而聽聞過「自然農法」與「秀明」這兩個詞,對於其定義及意義卻毫無頭緒。

面試結束一個禮拜後,我打給那位大哥,跟他說:「大哥對不起,真的很感謝你願意給我這個機會,可是月薪兩萬還要負擔房租跟生活費,我考慮後真的覺得沒辦法,不好意思,希望你之後可以找到理想的人選。」電話中我沒有說的是,那位老闆說他心情不好會用髒話臭罵人,這點也是我無法接受的原因之一。

那陣子,我開始在人力銀行網站上放履歷與送求職信,尋找與我大學本科(英語)相關的職缺。我收到了幾封面試邀約,卻遲遲無法下決定。

「這真的是我要的嗎?」我自問。

然後我想起了一年多前在上下游看到的俱樂部招生訊息,過沒多久,我就在這了。

然而,事實證明,務農的生活--特別是不使用農藥、肥料的那種--遠比我想像的艱辛許多。在來軟橋之前,我對務農這件事充滿了憧憬與不安,但其中,天真理想的成分或許遠高過現實嚴峻的層面吧。因此,來了之後才深刻體認到,務農一點也不理想、浪漫,它甚至時而殘酷。

社會普遍輕視農人,連自己的朋友也輕視;家人不阻擋卻也不支持;工作進度遠遠落後於期望;經濟壓力重擔越來越沉;表現不佳被指責抑或是因無知而受冷嘲熱諷,諸如此類,真相往往不是我們當初所期盼的那樣。

那麼,該放棄嗎?

/自然小農 雅迪
10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15-10-16 20:32:38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jxm 於 2015-11-9 09:55 編輯

轉貼~關於硝酸鹽,下方連結是推薦必讀文章:
蔬菜中含硝酸鹽愈高,維生素C就愈低,這兩個物質是相互消長的,無藥無肥的低硝酸鹽蔬菜,才能真正滋養我們的身體、維護我們的健康。請大家用力分享,讓更多人認識硝酸鹽,讓我們的飲食環境一天比一天更好!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6717

【公民寫手】【硝酸鹽是啥東西?】大王菜舖子畫給你看!

文/ 大王  插圖/ 小涵

這個禮拜,最令人恐慌的,一直有朋友想明白的,就是「硝酸鹽」這東西。

大自然怎麼這樣設計,把它跟維生素C設計一起綁在葉菜裡頭?

它到底對身體有甚麼用處呢?是怎麼會變成致癌的物質呢?

怎麼樣可以降低硝酸鹽的含量?我們怎麼去降低風險呢?

這幾天,我仔細查了資料,把一些發現整理成幾張圖,

希望大家能知道硝酸鹽的好與壞,

到底怎麼吃,才能讓它幫助我們、不要使壞。

硝酸鹽是一種自然物質

硝酸鹽來自於氮素。

氮素是植物生長必須的養分,有了氮素,葉片才會長得健康。

氮素是自然物質,有80%散佈在空氣中,20%存在大地的水與土壤裡頭,

下雨過後,總是看見新綠的葉片,讓人覺得舒服,

那是上天的恩賜,氮素隨雨落下,為大地補充氮素。

像森林一樣,通常用作物殘體和落葉堆肥,就能一直循環使用大地中的氮素。

如果必須將作物採收換取生活所需,一些氮素就被帶離了田間,需要施肥補充。

氮素怎麼會變成硝酸鹽?

原來,氮素會被土壤中的細菌分解為硝酸鹽,

植物必須先吸收硝酸鹽,再把硝酸鹽製造成氨基酸與蛋白質。

植物吸收的硝酸鹽,是在夜裡發生的,

硝酸鹽得經過充分的日照,經過光合作用才能轉化為氨基酸與蛋白質。

所以,胺基酸是在白天製造的。

葉菜裡頭,一定會同時含有氨基酸與蛋白質、硝酸鹽。

光合作用的(日照)時間長一些,硝酸鹽就會少一些。

為什麼硝酸鹽會過量? 怎麼降低?

很容易明白,硝酸鹽含量過多,是硝酸鹽來不及變成胺基酸所致。

簡單講,二個原因,

第一個,是過度施肥,蔬菜身體裡含的氮素太多了:

第二個,是光合作用的(日照)時間不足,陰雨天採收,或太早採收。

陰雨天不只是日照不足,天上(雨水)還會落下氮素,增加土壤中的氮素。

從「充分日照」與「適量施肥」著手,可以讓硝酸鹽降低一些。

我們在剛開始的共同購買時期,大約2年前,就關注這樣的問題。

向主婦聯盟買了試紙檢驗硝酸鹽,且不時提醒農友,謹慎控制施肥量,

同時避免生長過快、也透過水分控制保持較長的生長期。

此外,對於葉菜類,我們儘量調整成傍晚採收,

讓蔬菜有更充足的日照,更充分的行光合作用,讓硝酸鹽儘可能降低。

這是從農民這一端,可以做到且必須盡力做到的。

硝酸鹽是壞東西?

人體有80%以上的硝酸鹽,來自於蔬菜,尤其是葉菜類,難道它只對身體有害?

那大自然為何要這樣設計?  讓葉菜除了豐富的維生素之外,還含有硝酸鹽?

硝酸鹽到底是何麼東西?吃進肚子之後,發生了甚麼事?

我們怕的其實不是硝酸鹽,而是進到身體裡頭,變成「亞硝胺」,才會致癌。

亞硝胺在食道會造成食道癌、在胃部會造成胃癌,是可怕的壞東西。
可是,我們也要明白硝酸鹽的用處,好好地運用它。

硝酸鹽進到身體裡面,也會變成「一氧化氮」,殺死腸胃內的沙門氏菌、

大腸桿菌,也能增加血液循環、增厚胃壁。

「一氧化氮」減少了細菌感染與潰瘍的發生,是身體需要的好東西。

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阻斷「亞硝胺」的形成,增加「一氧化氮」的形成?

原來,吃的不對,會讓硝酸鹽變成壞東西

如果知道了蔬菜裡頭的營養成分,就會明白,大自然的神奇安排。

怎麼讓硝酸鹽要變成「一氧化氮」?原來是維生素C&E,

吃葉菜的時候,就會同時攝取到維生素C&E、硝酸鹽,

所以吃新鮮的菜很重要,新鮮採收的菜才能留住維生素,

洗菜的方式更重要,很多長輩習慣切完菜再洗、或者一直戳洗葉片、

或者一直泡在水裡頭,維生素溶於水,所剩無幾了,

水都變成綠色了,吃菜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是誰讓硝酸鹽要變成「亞硝胺」的?

原來,口腔跟胃內的細菌,會把硝酸鹽變成了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遇到了胺類,就會變成可怕的亞硝胺。

我們的胃部裡怎麼會有胺類?哪些食物含有胺類?

像乾燥海產像鯖魚乾、鯷魚乾、蚵乾、蝦米乾、及魷魚乾,

還有生鮮海產像干貝、魚翅、鱈魚、秋刀魚等,

都含有胺類,吃的時機就要謹慎些,也不要多吃。

本身就含有亞硝胺的食物,像鹹魚、鹹肉等煙燻或鹽醃的肉類,更要少碰才行。

這種在胃內生成亞硝胺的反應,該怎麼阻斷?

有幾種營養素,只要均衡攝取,就有機會。

同時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像地瓜、南瓜、糙米、黃豆、芭樂、柳丁…,

或吃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像紅蘿蔔、地瓜、南瓜、菠菜,芒果、鳳梨、番茄、木瓜…。

或吃些含多酚類的食物,喝點茶、喝點咖啡,就能攝取得到。橘子、檸檬與文旦,也含有多酚。

都可以阻斷亞硝胺的生成。

如果,很不幸地,生成了「亞硝胺」,那含有維生素B2的食物,也能阻斷它引發癌細胞。

木耳、黃豆、糙米、地瓜葉、南瓜等等,還有柿子、柑橘、香蕉、梨各種水果,

都富含維生素B2。

偏食,是最危險的了。

如果我們的飲食不均衡,像有人只吃葉菜、不吃米飯,或不吃水果,

要快快調整過來才好,才能讓硝酸鹽成為好東西,不會造成傷害。

大自然賦予了硝酸鹽特殊的功能,如果我們知道怎麼和它和平相處,

就不會恐慌不知所措了。

大家千萬要記得,「吃均衡」和「吃新鮮」,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

(本文轉載自大王菜舖子部落格)
1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5-10-24 21:27:56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jxm 於 2015-11-9 09:46 編輯

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新竹自然農霜降報報】2015/10/24

自然農夥伴間, 常常一起共食聊天, 談著自己來此處種田的背景, 想要達成的理想。夥伴們大多都是對食安、食農議題有相當多的認識, 也都有自己的主張。
我們也很常聊聊我們怎麼選購農產品。除了我們自己種的東西, 當田裡產出青黃不接, 或者有需要我們沒在生產的東西時, 我們當然也會跟別人購買農產品。好玩的是, 即使我們來做自然農法, 我們自己選購的東西卻也不一定是自然農法的的產品。甚至, 我們對於慣行生產的東西, 接受度並不低。有夥伴對茶特別有研究, 他會直接跟茶師或生產者買茶, 裡面有自然農法, 也有有機, 也有慣行。他的著眼點在於他是不是能夠認同與信賴這個生產者, 如果生產者對他的產品是一個負責的態度, 他在乎消費者買到什麼, 那麼, 即是慣行, 只要合理用藥,堅持安全採收期的產品, 他也不介意購買。
我們做自然農法,並不是對吃到農藥等等東西感到恐懼, 而是我們會去關心這些作法產生了什麼樣的問題, 我們也理解農民選擇用藥的背景與他們的困境, 更重要的是, 我們希望台灣的農業愈來愈好, 無論慣行、有機還是自然農法, 只要能夠在地、當季生產, 並且注重消費者的生產者, 我們都希望他們得到應有的支持。
寒露報報中, 我提到現行檢驗與認證的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我特別以本質與表象的脈絡來說明這件事, 目的便是不希望被單純地二分化為支持檢驗或摒棄檢驗。檢驗是一種工具, 就好像菜刀, 能拿來做菜, 也能變成兇器, 如果有人拿菜刀來殺人, 有問題的是人, 不是菜刀, 反過來說, 如果一個廚師端出一盤好菜, 那也是廚師的功勞, 菜刀只是他的工具。我希望消費者能想想的是, 當你信任一個產品, 你相信的是這個產品的檢驗報告, 還是你相信的是賣給你這個產品的人, 相信他在乎你吃得安不安全, 相信他建立了一套方法為你的食品把關? 我相信答案會是後者, 近年發生過的食安新聞, 大多都是平常就在送檢送驗的, 顯然單純地「驗過」並不是食品安全的答案,「誰拿去驗、怎麼驗」也是很重要的問題。您信任的店家拿出的檢驗報告,與有食安前科的食品大廠拿出來的檢驗報告,這兩者對各位消費者的意義絕對是不同的。我相信會一一去看檢驗報告的消費者並不多,恐怕也不會有消費者會在產品上看到「不合格」的檢驗報告,所以,問題其實變成,你相信賣你商品的人,是「不合格的檢驗報告不給你看」,還是「不合格的食品不會賣你」? 而這一切, 其實本質依舊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信賴」上。
近年西方提倡「慢食」(slow food,相對於「速食」概念),慢食並不只是指慢慢吃飯,更包含要去了解食物「怎麼製造出來」,對於所吃的東西的產地,以及製程,都要去了解。我們提倡食農教育,也是希望大眾能多認識食物生產的現場,不要再「君子遠刨廚」,因為這樣的認識提昇,對增進消費者的健康、改善良心生產者的處境、以及縮短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距離,都有莫大的幫助。有機農業的上一步,走到檢驗、驗證把關,然而大大小小的問題這十幾年間慢慢浮現出來。我覺得,這不代表我們上一步走錯了,而是還需要再走下一步-重建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連結。消費者走到檢驗就停住了,其實就給了這些問題繼續存在的空間。我們期望消費者們能夠更進一步,來到農場、養殖廠、加工廠等,來現場了解食物的真實。如此,才能為良心的生產者、通路及消費者們,共創多贏共榮的局面。
自然小農 / 阿堯

【生產者專欄】
天地之常律為自然,農法則應人而生。人在天地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有什麼吃什麼,就是自然;順陰陽、依寒暖、適地適養,就是自然農法。
自然的不殺生是在自然中不泯滅任何生機的可能性,因此鷹獵兔不是殺生,人食肉不是殺生,蠕蟲寄生於宿主也不是殺生-順應自然的脈理,而非順從人類社會的法則,才是真正的土地正義。
碗-器皿,盛容者;以實處虛。萬物共食,小碗足矣。
自然農 / 小碗
8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15-10-29 20:49:07 |顯示全部樓層
對自然農法想更完整理解的,可以讀完以下這篇文章

轉貼~從農夫變身生態觀察家 走進林世豐的生態祕境
http://udn.com/news/story/6964/1275323

【撰文/李佳芳;攝影/羅友辰】

何以森林不需要人類照料也能茂盛?所謂的「農法」,是必要之物,還是欲加之物?果園主人林世豐在他的「曼荼羅之地」,用秀明農法實踐順應自然的生活方式,用他的種植筆記,同時也記錄下摩天嶺的生態原貌。

位於台中摩天嶺的世豐菓園主人林世豐背著馬口鐵採集箱,走在山上果園的羊腸小徑上,兩側的坡崖夾道生長茂密的草蕨,愈是撥開層層綠簾,前方的道路愈是深邃蜿蜒,拜訪果園不知不覺成了一趟探險。這些年來,林世豐採行的秀明農法,恢復了土地的自然生態。走進果園內,林世豐逐一介紹所見的野草、昆蟲,如同介紹他最親愛的家人、朋友,與其說他是位種植者,倒不如說他是位生態觀察者,可能更適合些吧。

遊走在果農的森林祕境,不禁讓人聯想起梵文中的「曼荼羅」(Mandala)。曼荼羅有「聚集」之意,隱喻著萬象森列的自然,有著如社區一般的無形秩序。美國生物學教授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在他的觀察筆記《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原名《The Forest Unseen: A Year's Watch in Nature》),描述他曾帶領學生進入森林,教他們將一個圓箍丟在土地上,從這個曼荼羅之地觀察森林群落如何運作。林世豐在摩天嶺的果園就很有這樣的味道,他把這片果園當作他的曼荼羅之地,除了記錄復育土地的種植過程,也幫這座山記錄下生態的故事。

順應自然的秀明農法

出生在摩天嶺山上的林世豐,家族本定居在彰化的海口,到了父親這一輩,兄弟倆聽從阿嬤的意見搬到山上來,這才開始了林家的種柿事業。在接管父親的柿子園之前,林世豐嚮往行遍天下,因此投入旅行業工作。不過1997年,父親因採收梅子,不慎跌落20公尺的山谷,在醫生檢查之下,又發現腦部有退化跡象,他有感雙親年邁,於是在1999年921地震後返回老家,開始了務農生活。

2011年,林世豐決心改變,首先嘗試有機栽種,並在8分地試行秀明農法;直到三年前,他的果園已全數施行秀明農法,不再使用肥料或農藥,甚至捨棄有機認證的防治資材,果園一切生養順應自然,僅靠修枝、澆水、疏花、疏果來管理,將人為干預降到最小。

林世豐表示,初期試行秀明農法著實吃了不少苦頭。來到最早試驗秀明農法的園區,不少無法適應轉換的柿樹多已被淘汰,留下僅存幾棵老欉,而空下的土地則雜作枇杷、芭樂、柿子、梅子、檸檬、桶柑等。為了治療果樹,林世豐曾研究鮑伯•肯那德(Bob Cannard)所著的《新世紀農耕》。書中提到一個觀點:植物容易生病大多是因為「心病」,因為活得不開心。植物和人類一樣,健康的植物會釋放單寧跟多酚等物質來對抗壞蟲,甚至會釋放訊息吸引天敵來對抗害蟲;反之,當植物痛苦的活著,所分泌的物質就容易吸引壞蟲,那是生命走到盡頭,一心求解脫的徵兆。

一棵奇蹟的空心樹

「尤其是生病的果樹,勉強用藥、用肥維持生命,就像在加護病房插管的末期病患,這種療程極為苦痛,鮮少讓人能感受生命的喜悅。在這種情形下,果樹外觀看來欣欣向榮,內部卻早已敗壞不堪,一旦停止催肥就可能無法存活。」林世豐選擇無為而治、選擇尊重生命,不再人為干預,而是讓生命自行決斷下一步。這個決定對種植者而言,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不僅要面對生計壓力,還要面對付諸情感的果樹一一死亡,那更是一種切身之痛。

面對接二連三的挫折,然而一個微小的奇蹟振奮了他。林世豐指著果園內一株二十多年的老欉說:「這是奇蹟的柿子樹!」原來,這株柿子樹飽受病害蟲蛀,從樹根到樹幹腐壞到只剩樹皮,整株樹搖搖欲墜,可能隻手就能推斷。沒想到斷藥之後,果樹反倒停止了敗壞,甚至漸漸茁壯起來,去年還可著果,今年的枝條更有二次突長,一年比一年健壯。

「植物是心念很強的生物。」林世豐說。或許,老樹頑強的求生意志鼓舞了自己,林世豐將老樹當成夥伴,總愛到園子找它說話。「親愛的夥伴,你要加油!」當這麼說的同時,其實也在勉勵自己挺過艱難的轉型期。

上天送來免費的肥料

秀明農法不同於有機農法,不僅不使用農藥或肥料,包括有機資材、捕蟲網、費洛蒙等防治陷阱也不使用,一切種植講求順應大地。這聽來很理想,卻令人納悶果園該如何管理。林世豐指著一片雜草說:「就靠它們來管理啊!」可是,野草不是來和作物搶肥分的嗎?怎麼能靠它們來管理呢?

「一般人對雜草誤會太深。」林世豐笑著說:「你知道植物光合作用製造的是什麼嗎?答案是碳水化合物。當碳水化合物經過轉換後,會變成醣類、脂質、蛋白質等,這些雜草隨時隨地都在製造這樣的東西,它們不是來搶肥的,反而是果樹專屬的肥料製造機。」

試想,為何森林沒有人施肥,卻一年比一年越旺,而地力卻不會因此耗竭,反倒愈來愈肥沃?這都是野草的功勞。舉例來說,糯米糰草可吸引細蝶幼蟲,而軟蟲類死後,可為土地提供蛋白質;火炭母草可吸引藍金花蟲,而硬殼類的昆蟲死後,可為土地提供甲殼素,這些慣形農法視為大敵的雜草與昆蟲,對林世豐來說,根本是免費的天然肥料。

林世豐表示,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植物是透過微生物進行溝通,就像電影《阿凡達》所描述,微生物網絡就是大自然的無線電,當這片森林或是這棵樹缺乏了什麼物質,彼此就會透過無線電溝通、請求支援,像這樣的物質傳遞可以遠達數公里,從這片森林跨越到另一片森林,這就是森林不需要人類照料也能茂密的原因。

微生物是森林的無線電

山徑上的青苔戴著朝露編成的皇冠,閃爍驕傲的光澤。果園潮溼的北坡,向上長了各種蕨類,隨意數數就有六種以上,是貧脊山坡恢復元氣的象徵。

林世豐蹲下身,摘下一片六角英的葉片,放入口中生嚼,那滋味清甜,適合煮小魚乾湯或蛋花湯。他指著一叢雜草點名:咸豐草、六角英、雞屎藤、車前草、火炭母草……這些可食野菜,有的顧肝、有的入腎、有的可以顧筋骨或消炎,老一輩人會採來幫飯桌加菜或煮茶,靠食療養身治病,是近代即將遺失的智慧。

日本有句俗諺「雜草是上天管理的作物」,在這小小一方土地,可以發現數十種草類,看似隨便亂長,卻是大自然召喚來的。

微生物是主宰生命的神祕力量,有機農法所用的EM菌、酵母菌、固氮菌等,也是從大自然裡汲取智慧。這些微生物會召喚植物來此生長,而植物生存的周邊也會形成適宜微生物棲身的環境,形成共生共榮的生態。

林世豐表示,據估計,地球上的真菌數量有百萬種以上,而人類對於微生物的認知微乎其微,運用在農業上的也僅是極少一部分。從這個觀點來看,「順應自然」的農法一點也不消極,反倒是積極開拓未知領域呢!

秀明農法

用「採種」來記憶風土:除了減少人為干預,秀明農法的另一特色是「自行採種」,不使用種子行買來的種子。因種子具有記憶性,能儲存許多生命資料,包括生長環境、栽種方式、逐年氣候等,透過不斷採種、種植,經過幾代繁衍,最後能產出適應當地風土的植栽。

【完整內容請見《臺中好生活》2015年11月號】
1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15-11-9 09:44:30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jxm 於 2015-11-9 09:52 編輯

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https://www.facebook.com/XinZhuZ ... if_t=notify_me_page

[新竹自然農立冬報報]2015/11/08

常常有人會問,秀明自然農法會除草嗎?會翻土嗎?可以使用機械嗎?可以催芽嗎?

這些問題背後隱藏著一個很特別的觀點:人的介入就會破壞自然。而這個觀點的背後又隱藏著另一個更大的問題,人是否屬於自然?

人如果不屬於自然,那麼人類對地球而言就是一種異類,人的所作所為就都是干擾。常常聽到一種說法是,人類是地球的癌細胞,順著這個脈絡下去,就是應該減少人類的數量。

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隱藏在最極端的環境保護意識裡。在當今狂熱的開發主義侵襲肆虐下,這種環保意識正默默潛伏在人們的悲觀中。

我認為人類屬於自然,人類的所作所為都是自然的,不論是再可怕的人造汙染都是。人類從來都沒有創造過任何東西,我們只是改編大自然的原創而已。不論是核子彈、基因改造、化學農藥等等。這樣講可能會讓人覺得錯愕,那是因為很多人把大自然想像成美好可愛的溫馴綿羊,但大自然並不是這樣,他很多變、很嚴酷,但通常都有規則可循,而我們的祖先就是在這樣的規則裡面,找到了在大自然中生存的方式。

人類並不是地球的異類,雖然我們經過幾百萬年的努力終於把演化路上的競爭對手逐一消滅而爬上食物鏈的頂端,但我們依然置身在這個生態網路之內,而不是外面。我們今天製造的污染和破壞,並不是在傷害地球,而是在傷害我們自己賴以維生的網路,直到害死我們自己。從地球的角度來看,也許一億年後另一個物種文明再度興起,而將我們列為第六次大滅絕的主因。就像是27億年前藍綠藻製造大量氧氣導致眾多厭氧生物滅絕一樣,而這些汙染物(氧氣)竟意外帶出這個時代的英雄「粒線體」登場,而開啟了另一個傳奇篇章。或許我們製造出來大量的不可分解垃圾,將會成為下個時代的關鍵元素,只是我們已經不再舞台上了。

順應自然、尊重自然,其實是為了我們自己好。要拯救人類的未來,除了減少人類的量之外,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降低人所製造的壓力,如果每個人可以降低50%,效果就像人口減少一半一樣,如果我們可以變成對地球無負擔的生物,就像是生活在森林裡的精靈一樣,那麼我們應該可以過得更快樂吧。

自然農技術總監/武龍

8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15-11-22 21:24:10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jxm 於 2015-12-23 11:18 編輯

~分享~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https://www.facebook.com/XinZhuZ ... if_t=notify_me_page

【新竹自然農小雪報報】2015/11/22

2014年台灣有機栽培面積大約是6,000公頃,若以台灣農地面積80萬公頃來計算,有機農業佔農地面積約0.75%。

有人說有機農業是溫帶國家的噱頭,他們天氣冷、病蟲害少、雜草會季節性的輪替。像台灣這樣又濕又熱的環境,病蟲害旺盛、雜草全年無休,根本沒辦法實行有機農業。然而同樣是亞熱帶海島型氣候的古巴有機農業佔耕地面積竟高達80% (再複習一次台灣是0.75%)

古巴並不是因為技術落後而只能採取有機農業,他們也曾經盛行過慣行農法大規模生產方式。這段精彩的故事可參閱<<社區的力量—古巴如何度過石油高峰期>>。

台灣有機農業普及率之所以會這麼低,那真的是一言難盡的冗長故事。我試著用唯物的觀點從價格來說明,消費者覺得有機很貴,但對很多農民來說,扣除成本之後根本划不來(用心也是一種成本)。所以大部分的農民還是習慣採用慣行農法,雖然賺不到錢,但至少這是一個比較好掌握的模式。因為賺不到錢,年輕人不敢投入,導致逐漸老化的農業從業人員更需要仰賴慣行農法的操作模式。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破壞價格的元凶就是進口食物,關於進口食物的問題那又是另一個冗長的故事。我試著用唯心的觀點從緣來解釋。生物與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結,而在這個環境中的生物之間又一直互相適應和影響,土裡的微生物、土地上的植物、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動物消化系統裡的微生物、最後眾生又歸於塵土,這一切都是緣。這個循環造就了身土不二的法則,我們吃的不只是物質元素,更是這個緣。水土不服就是生命與環境的連結斷裂,進口食物就是在切斷人與土地的緣。

在古巴,農業是高收入的行業,許多上班族都會兼職務農(半農半X)。
而在台灣,我們把大部分的錢都給了房地產,然後讓財團把錢通通帶到國外。

自然農技術總監/武龍

【生產者專欄 - 農夫的關卡】

老板,來一盤地瓜拼盤!!!

有沒有可能?!
我現在已經有後遺症了,我可以站在電鍋前面吃一整個晚上。
除了水稻,我頭腦裡想到的全是地瓜。選擇種植蕃薯前我是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多樣的變化,同樣作物卻有著如此多品種,挺有興趣的,不是嗎?!

理念讓我想務農,樂趣是我的動力,但會有很多困難啊∼遇到困難怎麼繼續下去?!

這是關卡。第一關卡是決定要不要做一個生產者。

我人生面臨的第二個關卡,隨著調到璞玉自然農場工作,得以持續務農生涯。

我知道會有下一個關卡。想到武龍說的”人會失敗不是因為資源不足,而是定位不清”,是的,我同意,這也關係到能不能順利過關。
                           自然小農/菲比
5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15-12-7 21:15:17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jxm 於 2015-12-23 11:18 編輯

~分享~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https://www.facebook.com/XinZhuZ ... if_t=notify_me_page

【新竹自然農大雪報報之生產者培訓第五期招生】 2015/12/7

<生產者培訓跟自家留種一樣,都是很重要,且刻不容緩的事。>

歷經幾次招生,發現如何讓(年輕)人願意長期投入農業是件很困難的事,畢竟這不是鋪陳浪漫就可以的,而是必須把人放在這片土地上,如實地耕種與生活著。我們就是這樣的一個組織,讓想從農的人有實作機會,也許就此發現務農的成就感與樂趣,當然,也可能讓人從浪漫的雲端跌入現實。
你也相信種田有出路嗎?歡迎來加入我們~

【關於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新竹自然農俱樂部於2012年由財團法人清甜基金贊助成立,為一培養秀明自然農法生產者的團體,秀明自然農法實習園區位在竹東軟橋,由老師詹武龍帶領學習,由助教高泉堯帶領實作。

【關於助教阿堯】

回到台灣,加入俱樂部開始練習務農,咻一下,也快一年了。
在想明年春作的規劃,回頭看看這一年,其實種爛的比種好的多得多,接下來就要以前輩的身份帶領新生,肩負更多的責任,其實心裡很多不踏實。今年種了覺得有潛力的作物,為這個作物的管理想的改善方法,明年到底能不能順利地種出來?完全是未知數。我想,農業就是有這樣的特性才會發展出慣行農法。

如同福岡正信先生所言,人類所發展的農耕技術,都是在防止減產。然而,即使是慣行農法,也受天氣的左右。不做農業,也會受大環境的支配,安定的收入與生活從來都是比較級的,而我相信,人生於世上,是與萬物連結的,愈是切斷這樣的連結,愈是痛苦。

即使不安定,即使被剝削,即使缺乏信心,我依然選擇作為一個農夫,做自然農法。

【招生相關資訊】
一、 招生名額:4名,男女不拘
二、 招生期間:即日起至2015年12月底為止
三、 開課日期:2016年1月
四、 研習期間:一年

《試用期》
1. 試用期為2週,期間將由助教帶領參與農事。
2. 試用期農事時間為週一∼週六 (週日可自行安排)。
3. 試用期間房租、地租由基金會提供,並補貼水、電、瓦斯,伙食自理。

《學員》
1. 通過試用期有心留下來務農者。
2. 農事時間:
- 共同種植學習: 一周室內課與種植實習時間,共36小時,實習工作由助教阿堯帶領規劃。
- 自主區域種植: 一周36小時以外為自主時間,自主管理土地約30坪,依能力調整,也可不要自主種植。
3. 由基金會提供宿舍、農地、必要農業生產設備、意外險、參訪補助2000元,水、電、瓦斯與室友均分,伙食自理。

五、其他注意事項
1. 需全職務農,並參與週二上午田間觀察與讀書會,及其他相關研習課程。
2. 研習期間需遵守宿舍公約、公共資財使用規範、技術總監與行政總監之教學與規劃,並學習種植與銷售等相關事務。
3. 研習期間無心務農者會先行懇談,經懇談仍未改善者會予以退學。
4. 生產銷售之收入歸學員(不保證收入)。
5. 會議、工作日、田間觀察、上課等無法出席,請向行政總監或技術總監請假。一個月以上長假結業時間順延,若無力管理田區 者土地先收回。除非特殊狀況,盡可能不要在已排定之週例行行程日子請假。
6. 為了協助小農順利學習與未來獨立發展,課程與贊助內容會視情況調整。

【基礎學習課程】
1. 室內課
• 秀明自然農法一階、二階課程 (武龍老師授課)(免學費)
• 讀書會 (俱樂部所有成員)
2. 栽培實習
• 育苗、播種、定植、疏苗、培土、除草、草葉覆蓋、做菜畦、搭架
• 水稻插秧、收割、曬穀
3. 銷售實習
• 摘菜、理菜、包裝、送菜、郵寄…等
4. 工具使用、農機具操作與保養教學
• 鋤頭、除草機、中耕機、鐵牛…等
5. 戶外教學實習
• 支援桃竹苗採友善土地耕種的農家,由實做中學習與觀摩其他農場種植與經營方式
• 參訪秀明自然農法農家

【結業後續留軟橋發展】
1. 對象:通過一年研習課程後,有心繼續留在軟橋以農為業者
2. 目的:協助畢業學生能早日獨立自主,以務農為生
3. 需提出農業生產(創業)計劃
• 申請時間:請於結業前2個月提出,以利基金會做評估與相關資源的安排調度。
• 可單人運作,也可多人合作
• 計劃內容需包含:
種植計劃 (必須依第一年種植狀況規劃主力作物)
成本分析
預期產量收入
銷售計劃
• 基金會贊助內容:土地、宿舍、公用資材、意外險、參訪補助2000元
• 若有其他補助需求,請一併列在計劃書內,以評估是否提供贊助
• 每一季生產結束須提出檢討報告與老師檢討改進
• 每年最後一個月需總結當年種植結果報告,並提出下個年度的修正改進方案,經審核評估,全額補助期限最長可延展三年

【報名方式】
有興趣者,請回覆以下資料,來信請寄 nf.club.hc@gmail.com
1. 姓名
2. 性別
3. 出生年月日
4. 聯絡電話
5. 簡述家庭狀況、家人是否支持
6. 簡述想務農的動機與未來期望
7. 經濟狀況、是否能忍受1∼2年收入不穩定
8. 身體狀況、是否有重大疾病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
發表於 2015-12-7 21:39:08 |顯示全部樓層
~分享"秀明自然農法"學姐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 ... 3/10156279617965494

不施肥是怎樣?

林獃瓏·2015年12月7日
自然農法百百種,施肥就像炒菜放調味料一樣,由濃到淡,不管添加多少,都有人號稱自然農法,那是因為本國法令規定需要有認證才能標示「有機農法」,因此,沒認證的都自動改名叫自然農法,也讓「自然農法」這個詞近年開始流行了起來。
但秀明自然農法就很嚴謹了,不添加任何肥料,同樣有「自然農法」四個字,做法可是差很大。小農女修練秀明大法好,種菜不加料,是不是既詭異又顛覆常理?聽聞此事的菜友們反應不外乎是:
是哦?那你的菜夠吃嗎 ?--(望著進度落後的菜畦心想:哇~係上班女沒時間種啦!)
你的菜一定很老不好吃?-(紮實和太老是兩回事兒,而且好吃得要命耶!)
不施肥菜不大不水啦~--(用肥料換得虛胖水水的菜,那為何不乾脆直接吃肥料比較快?)
對植物是一種虐待!----(小農女趕緊遞上植物保護收容所電話:0800-568568*)
面對眾議仍堅持不加肥的小農女,每每到了菜園交流時刻,眾菜友皆很自然地避開小農女的自然領域,認為不施肥又長滿草的園子沒什麼看頭。除了有一回,小農女提著一大袋收集來的腐植土穿越各家菜園準備拿來育苗時,菜友們紛紛投以欣慰的眼光,心中納悶為何今日倍受關愛,低頭一看,靠~ 肥料袋,趕緊當場表演育苗大法,恨不得手機裡有擴音器APP以便自清。
雖然表面上菜友們對我不理不睬,但種菜時有一搭沒一搭和鄰居閒扯後,鄰居們開始私下關心小農女的菜菜子們:
長得比小農女高的無肥料玉米
A:你這次玉米長得很好耶!
自家採種無肥料連作了3回,該是時候變好了!
蛤?
B:為何大家的高麗菜有蚜蟲,你的就沒有?
可能是因為我不施肥,菜的防禦力比較高的關係吧!
蚵??
C:颱風後為什麼你的芥藍不會爛不用重種?
(小農女頭也不回舉起無肥料的警告紅牌)
蝦米???
就在許多蛤仔湯、蚵仔煎、蝦米碗糕的雞同鴨講下,菜友們漸漸習慣小農女這個把雜草當寶,把肥料當鬼的怪咖。相處久了,怪咖也是會有朋友的,鄰居開始送菜給我,這點卻造成小農女很大的困擾。就在經常性半推半就的情況下,一位資深美女看出了端倪,問我是不是不吃施肥的菜,於是小農女趁機深吸一口氣,開始了不施肥是怎樣的論述:
第一點:根據小農女多次課堂實驗的證明:施肥的葉菜,比不施肥的菜硝酸鹽含量高出好幾倍,會在體內形成亞硝酸鹽,阻礙紅血球攜氧功能,並提高致癌風險。過多的氮肥,會對生態、環境及人體造成危害,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閱讀以下文章。
http://ejournal.stpi.narl.org.tw ... /10011/10011-06.pdf
第二點:根據小農女的經驗:不施肥的菜存放超過一週只會乾枯黃化,但施了肥的菜過不了三天就腐爛發臭,有下廚的朋友,應該經歷過被久忘在冰箱裡那根蔥的震撼教育!但自己無肥料種植的蔥,只會溫柔地乾枯,不留下一絲惡息。
在「真正的蔬菜不綠」這本書裡做了個實驗,把三種分別來自慣行、有機及自然農法的小黃瓜切片分別裝在殺菌後的罐子裡密封,實驗結果:「慣行農法與有機農法都發出了惡臭。不過說是惡臭,兩者的氣味又不大一樣。慣行農法的臭氣像是刺鼻的藥味,有機農法則像是糞尿般,味道難以形容。至於自然農法則是有種淡淡的醃漬物香氣。」
所以,菜放久會爛會臭,這並不是真理!加了什麼料,依照物質不滅定律,就是吃進肚子裡!(想像一下:肚子裡有尿素、廚餘、基改豆渣、魚骨頭、米田共......)
第三點:根據上帝設計植物的原理:植物天生就在原地不會動,無法如動物般四處覓食,那是因為動物是消費者需要進食,植物是生產者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那為何要施肥來餵食植物? 「土裡的養分會被植物吸收殆盡,需要不斷補充」的觀念會不會是個迷思呢?神木幾千年屹立不搖,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土裡的養分至少可以用幾千年亳無問題。反應很快的菜友馬上抗議:神木在森林裡沒人理,但我們會採收蔬菜,依照物質不滅定律,土裡的養分當然會減少!係~阿~ㄋㄟ~嗎?
來看看光合作用化學式:
12H2O(水) + 6CO2(二氧化碳) +陽光→ (與葉綠素產生化學作用)C6H12O6 (葡萄糖) + 6O2(氧氣) + 6H2O(水)
別忘了源源不絕的水、二氧化碳及陽光也是物質啦,被神奇的植物轉化為葡萄糖送到土裡,吸引微生物前來與植物共生共榮。照理說只要有植物在,土裡的養份應該會愈來愈多才是,但用藥、施肥、過度翻耕等人為操作會破壞微生物與植物合作的自然機制,所以才會有愈種愈貧瘠,不加料不行的人工操作模式。
無肥料的秀明自然農法,一點也不詭異,只不過是以尊重自然的方式,讓植物好好回去做自己而已。人為操作的常理(慣行、有機),乃捨棄自然模式改用人工模式,這兩種是完全不同的系統,無關是非對錯,端看個人選擇。
看完了這篇,如果您選擇站在自然之理的一方,下次與偉大可敬的生產者植物們相遇時,姨∼愛煮椅哦,請勿拍打.請勿餵食。
下集續談:不施肥會怎樣?  預計2020年12月出刊,敬請等待,咱們後會冇期。
5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
發表於 2015-12-22 20:58:02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jxm 於 2015-12-23 11:18 編輯

分享~【新竹自然農冬至報報】2015/12/22

https://www.facebook.com/XinZhuZ ... 68058422706/?type=3

【我還是比較喜歡冬瓜酥 - 談食品資訊透明】

前陣子,頗受國人信賴的義美食品,重砲轟擊政府對食品名稱的規範。以「尊重古早民間傳統用語」為理由,大力抨擊米粉改名炊粉等等政策。我很失望看到義美採取這樣的立場。在「古早民間傳統」中, 米粉絕對不是進口玉米澱粉去做的,而是用純米去做的,才會叫作「米粉」。用玉米澱粉做的,已經不是「古早民間傳統」的米粉,是別的東西了,卻想要堂而皇之地想要「繼承」米粉的名號。這個改變做法的過程,一般大眾跟本沒有機會知道,完全是被蒙在鼓裡。試問,在米粉不用米的新聞出來之前,有多少人已經知道現代的米粉裡面沒有米?其實, 如果不是關心食品新聞的人,可能到現在還不知道。

漫畫《夏子的酒》中有這樣一段,主角夏子發現鄰居的酒廠使用米糠在釀酒,鄰居說用米糠釀出酒是高技術的工藝,成本降低消費者也很喜歡,夏子說了一句:「如果用米糠釀酒真的這麼好,請你寫在你的瓶子上!請你寫上你家的酒是米糠釀的酒!」一句話道盡了食品業界的醜態。當我們要求食品名稱要正確地寫上食品實際是什麼,不要使用會讓人誤會的名稱,居然會讓商人要死要活!

這一陣子,有好幾起事件都是有關食品資訊不實的事情,跟金蘭買生醬汁的「純手工」豆油伯、使用「跟一般麵包店一樣的香精與速發酵母」的天然麵包胖達人、產地標台灣卻混越南米的山水米,等等...整天被食安新聞嚇怕的大眾,面對這樣的事件,第一反應居然是安慰自己「這不是食品安全事件,只是標示不實」。甚至怪罪起媒體,說他們誇大、炒新聞。

另一方面,最近也開始看到一些可敬的農家,他們本來做的是慣行農法,想要轉型有機,不過無法一步到位,而他們採取的行動是,很誠懇地跟消費說明一切,告知消費者他們種植的方法,提供噴藥的紀錄,讓一切資訊透明。事實上,這樣的農產品可能遠比自稱有機但偷噴藥的情況安全得多,因為這種狀況下,農夫會傾向力求合理用藥。

什麼叫合理用藥,什麼又叫不合理用藥呢? 除了嚴守安全採收期,合理用藥還有一個重點:用藥要針對農作物與田間的狀況,在「某一種」害蟲數量最高峰的時候,才施用針對那一種害蟲的「一支藥」。然而,一般農民在噴藥的模式,是把數十支藥調和起來,一起噴卡安心。曾有學者做過比較,同一塊田、同樣的總噴藥量、當把藥混在一起噴,比起一支一支分開噴, 殘留的農藥量高上數千、數萬倍!這種混藥產生的效應,是農藥商在開發時, 以及政府在評估核淮證照時,不會去考慮, 也很難納入研究的部分,農藥對人體的風險也就從這些地方產生。所以合理用藥其實是很重要的議題。
  
消費者可能跟農民有相同的處境,我們也想要轉型我們的飲食,想多吃點自然農法、有機農法的東西,我們也可能無法馬上一步到位。而當我們正確認識合理用藥,這些雖然做慣行,但有認真合理用藥,也願意把資訊正確地向消費者揭露的農家,我想,當然也可以是我們去消費、去支持的對象。
  
十幾年前,鳳梨酥幾乎全部是用冬瓜做的,後來愈來愈多人知道這個真相,也愈來愈多糕餅店、麵包店推出真正的鳳梨酥。不過,對於從小就吃「假鳳梨酥」的我來說,冬瓜酥才是真正童年的記憶。每當親朋好友聚會,桌上出現鳳梨酥時,我都會提一下這個真假鳳梨酥的話題,也發現許多人跟我一樣,其實比較喜歡冬瓜酥。顯然冬瓜酥不比鳳梨酥難吃,卻莫名其妙需要用鳳梨之名來行銷,我覺得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對欺瞞行為習慣而姑息的社會。我希望消費者能更重視廠商的誠信問題,正視資訊透明的重要性,讓我們有一個冬瓜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冬瓜酥,被消費者喜愛,而不需要去當假鳳梨酥的社會。

自然小農/阿堯

【實習生專欄】

來到這裡不知不覺已經快過了半年,遇過許多狀況、挫折,但也遇到許多令人溫暖的人事物。當初接觸自然濃法的時候,有個觀念直到現在依然吸引著我,那就是重新連結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在現代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受到科技、資本主義、居住環境、物質慾望…..等等影響之下,古早農村是的大家庭交流,逐漸地被世人們淡忘,轉而形成由資本主義帶頭的小家庭社會;曾經看過一本書,內容描述當今人類文明是如何產生,有提到: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遊戲交流、日常生活交談,讓彼此關係連結,進而讓一個團體互通,當中就會形成一種文化,為人類文明產生的因素。

這本書透露的,讓我連結到自然農法精神所盼望的-重建關係。個人覺得這樣的概念,能夠喚醒人類最純樸、善意的行為,進而產生出只屬於這塊土地的文化。在這兒,儘管遇到陌生的人,仍然相信冥冥之中,我們相遇,將會彼此激發出人性的光明面,過程會有人性衝突,或是爭端,我把這些當成未來達成心靈豐富之中,面臨的試煉。這裡有美好的人事物,無論未來如何,期望能一同往前邁進!道路有可能不一樣,但建立起的羈絆,如同田裡的雜草,強韌有力!

用我喜歡電影裡說的一句話來總結此刻的心情:
“May the force be with us…..Always.”

自然農三人小組/政鴻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分享~【種植理念契合之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5-15 15:35 , Processed in 0.059139 second(s), 12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