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lee25521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請問關於農地整平至可淹水的程度該如何施做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21#
發表於 2016-7-3 17:22:5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有啊,最常見的結構就是高麗菜,竹節草也很明顯。
單純的露珠只會平均覆蓋葉面,太陽一出來就蒸發掉了。但是植物靠著天然結構將細小露珠集中到葉子基部,水滿自然下滲到土壤。證據是一樣有露珠的時候,草的下方土壤是濕的,但是裸露的土表則維持乾燥。現在還沒圖沒真相啦,今年初才開始想記錄,還沒有累積到足夠的圖片資料嘿。其實在非洲的沙漠區也有公益團體開發仿生系統來捕捉露水供飲用,所以這個要找資料一定有。

再補充兩點雜草對於保水的功能:
1.草的根系會創造讓水分往地下流動的通道,減少地表逕流,將水涵養在土地深處。
2.草相豐富的土地有機質也多,有機質的吸水力遠高與無機質的土壤。

以上都只談到雜草對於涵養水份的優點,還沒提到自然肥力,生物多樣性,跟大氣循環中的角色喔。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3Rank: 3

22#
發表於 2016-7-3 20:15:3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Example 發表於 2016-7-2 19:46
非常歡迎您來交流討論喔!

胡老大,

不能同意E大更多了,草生栽培的最大壞處就是在原生地帶入外來種了吧,這會需要滿長一段時間來回復這塊地的生態平衡,若還是單一草生栽培就更慘了,其生物多樣性不夠,結構也不穩定。但我認為為了管理方便,即使是自然栽培也可以藉由人為的干涉選擇除去一些較不利於人類的草,當然這就又需要更長的時間了。

至於割草長度我認為除了跟種植的植物所需之氣候環境有關之外,其餘不應低於15~20公分以下會比較好,其實還是生物多樣性的關係,本就厭光的生物才會躲在草叢中,一旦高度不夠也會不利於生態的平衡,而每一次重新平衡都是一種等待與傷害,只會陷入無限的迴圈而沒有進步。自然栽培不翻耕土壤也是以此為戒,認為在土壤底下活躍的生物與微生物被人時常翻上來曝曬,想來他們也無法安居。當然這樣辛苦的我們農人管理者了。

至於土壤我認為光是沒有直接曝曬於太陽下就足夠保水了,像小弟那塊地雖然現在重整地上什麼都沒了,但稍微挖開其實下面都還是濕的,我認為就更不用說土壤上有覆蓋枯草、枯草上還有努力生存的雜草,這些草又被收割後這樣一層一層覆蓋上來的保濕力與生物多樣性確實非常驚人。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3#
發表於 2016-7-3 22:04:1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Example 於 2016-7-3 22:07 編輯

說真的,割草高度我是看季節。
如果是春夏雨水足的時候,我會打很底,不然一週後就像完全沒割一樣。打到底大概撑兩週吧。因為我打草很慢,大概整個打完要好幾天,太熱不割,太忙不割,下雨不割........所以沒遇過夏天被我打光光的時候。整個打太底也不行,會被午後雷陣雨沖刷。
秋冬我就留長點,大概10~20公分,不影響出入即可,留長一點保水。當然這只是大約說法,實際上還是要根據氣候及管理需求調整。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4#
發表於 2016-7-3 22:32:2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草要割到留十幾公分可能要特殊的機器才行。我很認真的將錘刀調到最高的位置也才八公分。有趣的是後院的蔓花生在重機器多年來的往覆輾壓下,其實八公分就已經有十幾層了。而自己跑來的地毯草就更神奇,緻密到讓其它的草類很難生根發芽。

割草通常是有另外的目的造成不得不去割草,不然真的沒有那麼多閒功夫。雖然有錘刀可以大面積快速的割過,但是株間卻是錘刀的罩門,而植株與畦溝間也沒有那麼大的空間讓錘刀跑,想到還得分段割草,還是背起割草機割一割就算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5#
發表於 2016-7-3 23:18:5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Example 發表於 2016-7-3 17:22
有啊,最常見的結構就是高麗菜,竹節草也很明顯。
單純的露珠只會平均覆蓋葉面,太陽一出來就蒸發掉了。但 ...

裸露的地表會覺得沒有水分是因為土壤比熱小,容易升溫,因此溫度開始上昇時那些水就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冬季時太陽的熱力作用沒有那麼大,銀黑布上頭還留著晨露,甚至還會變成水珠,那也是晚上露點凝結出來的水(從氣相變成液相)。

其實這東西是可以實驗驗證的,只是因為沒有啥動力讓人們去探討而已。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市售不同長度的土壤水份張力計去監測分別是15、30、45、60公分處的土壤含水量就可以知道了。只是我這個人一向是有動機才會有動作,所以一直以來土壤水份張力計只用來輔助判斷是不是該噴水了而已。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3Rank: 3

26#
發表於 2016-7-4 13:52:3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Example 發表於 2016-7-3 22:04
說真的,割草高度我是看季節。
如果是春夏雨水足的時候,我會打很底,不然一週後就像完全沒割一樣。打到底 ...

但是之前看到某本書上有說,若是種植需要感受四季變換的植物就要在秋冬時割至底部,以免雜草過度平衡了地下溫度導致沒有產出。果然還是只能隨機應變阿!

割草與水分管理還真的有很深的學問 可以寫好多論文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7#
發表於 2016-7-8 15:45:3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lee255215 發表於 2016-7-4 13:52
但是之前看到某本書上有說,若是種植需要感受四季變換的植物就要在秋冬時割至底部,以免雜草過度平衡了地 ...

您說的是木村阿公的蘋果,秋末要砍草讓它冷到才會變色。
的確也有這樣的需求,木村阿公平常是不割草的。

我的割草是跟美國Polyphase農場學的,在美國甚至有期刊在探討雜草,我是在這方面的介紹中學習到雜草的生長與演替模式。在polyphase,他們是用牛群加雜草去開墾荒地,這在日本被稱為蹄耕法,利用草,牛隻的循環迅速累積有機質,讓荒地變沃土。我沒有牛,只能用人工割草去模擬牛吃草,效果真的差多了,但的確比直接地放著荒更快累積有機質。

所以我現在養地就是不停割雜草,當然也要選拔掉不想要的草(像牧草),地力先養起來,接下來就是利用植物混種與輪作達到生產平衡啦。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8#
發表於 2016-7-8 15:54:3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smhu 發表於 2016-7-3 23:18
裸露的地表會覺得沒有水分是因為土壤比熱小,容易升溫,因此溫度開始上昇時那些水就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 ...

這就是自然的奧妙所在:

水汽凝結成水珠時是許多很小的水滴,表面積大,再蒸發就會很快。
植物的自然結構是將小水滴集結成大水珠,縮小表面積,減緩蒸發速度。再者,將水珠往根部位置導去,滴入土面用根部吸收水份更有效率。葉片溫度比週遭環境低,又可以凝結更多的水滴。

單一株植物時這個效應不明顯,整片都是雜草的時候,每天從空氣中捕獲的水份就很驚人。作物跟這片雜草種在一起,就不太需要澆水嘍∼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9#
發表於 2016-7-8 15:55:2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smhu 發表於 2016-7-3 22:32
草要割到留十幾公分可能要特殊的機器才行。我很認真的將錘刀調到最高的位置也才八公分。有趣的是後院的蔓花 ...

人工啊,人工~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0#
發表於 2016-7-9 03:33:3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個人認為應不是草的種種機制將根部吸來的水還給土壤。

土地上長滿茂密的草和完全光禿禿土地相比較,前者接觸飽合水蒸氣的面積更多。
無風的夜間,隨溫度轉涼,較重的水蒸氣下降。
水氣遇冷涼的葉片,將氣態水蒸氣凝結成液態微小水珠,
葉片上微細的絨毛/ 凹凸...結構則有助於留住/ 聚集冷凝的微小水珠,
經上述過程得到的水份,或由植物表面的微小特殊毛細結構,由葉-->莖-->土壤。
也可由愈聚愈多的水,經毛細或某些作用來到下垂的葉尖,
終於突破大水滴的表面張力,往下滴落進入土壤。
是不是這樣的說法比較沒有合理些?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請問關於農地整平至可淹水的程度該如何施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5-10 03:12 , Processed in 0.047428 second(s), 9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