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nature4d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尋覓 聖稜線.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71#
發表於 2022-6-12 15:40:03 |顯示全部樓層
雨中的 黑白無常 --- 池有名樹.

這是一個 四月中旬 的 " 強烈鋒面 " ---> 已經事先申請, 而且參與人員的假期都已經排了, 只剩下 勇敢前進 跟 放棄而撤退 兩種選擇 ---> 另外四位的高山經歷夠資深, 體力超好又勇猛, 似乎沒有撤退的這個考慮或是選項. ( 筆者也沒有很弱啦, 膽敢獨行 奇萊主北 的, 其他高山 略 ).

五個人, 其中三位早就先走了...登完 池有山 下到第二登山口之後, 組隊的那位也直接就先走了 ---> 或許想說後面的路線都還算明顯, 以筆者的狀況或能力, 應該是不需要陪了. ( 背負約 30 公斤, 能夠從 1900M 左右 爬上 3300M, 其實也夠強了 ).

於是...獨自一人穿著雨衣褲背著重裝, 繼續前進...

雖然下雨又有霧 ( 氣溫大概只有兩度, 夾雜著冰雹, 快到下雪的天氣情況 ), 反正, 有看到能拍的, 還有加減拿出相機來拍 ---> 霧裡的杜鵑花啦, 一些石頭或是灌木啦. ( 天氣差, 這一天拍沒幾張倒是 ).

走啊走...看到一棵 鐵杉... 原來, 就是網路上曾經看到的 池有名樹.

只是, 網路看到的幾乎都是藍天綠樹, 自己看的是 白牆黑影.  ( 多數人, 遇上壞天氣是不會繼續上山的 ...因此, 很大比例的網路照片, 也都是屬於漂亮方面的 ).



繼續前進...走到對面, 變成 回望 的角度...

按這裡顯示圖片

稍微拉近拍攝.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完這棵 名樹 ( 雖然只是黑白照片 )...後來進入一處亂石區域. ( 可能只有十幾米的寬度, 不過...身處濃霧之中 ).

以為是 " 平平前進 " ( 之前的亂石區域多數沒有明顯的高低差 )...走到亂石盡頭...有條 " 看似 " 的路跡...再走一小段, 開始感覺不太對, 雖然有一些走過的跡象, 但是不像是 " 幾百上千人 " 曾經走過的那個樣子.

註 : 長鬃山羊 能夠走的山壁或是地方, 很多是人類沒辦法安全行走的.

於是決定退回 ( 曾經走過的大約角度與方向還算很有概念 )....

小心觀察之後, 發現應該是要 " 往上方偏 " 才對...亂石的出口方向約呈向上 40 度...不是平路的走法.

順利回到正確路徑...雨跟冰雹也越下越兇.

反正... 一個小危機算是安全渡過了.   ( 剩下單獨一人, 又剛好身處於濃霧與亂石區域, 思想與個性不夠冷靜的人, 真的很容易發生 大事 ---> 許多山難就是這種情況發生的 ).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2#
發表於 2022-6-13 15:12:35 |顯示全部樓層
咖啡時間.

決定開闢這個標題, 也就表示 ---> 要去翻出許多過往的記錄影像. ( 距今最近的是 2021/12/29...其他都是更久遠之前的時候 ).

至少, 影像全部都還在, 腦中的記憶也沒有消失.

昨晚翻啊翻的...翻到 颱風封山五年 之後, 首度再返 觀霧 的記錄.

然後看到檔案名稱, 同一天, 卻分成 a 與 b 兩個檔名....而且, 影像的編號居然是 " 分別獨立 " 的. ( 不是把 a 的後半放到 b ).

再看得更清楚一點之後, 才發現... 是有兩台數位單眼, 筆者拿一台 ( 原廠機型 ), 另一半拿一台. ( 水貨機型 ).

沒有在山區過夜, 而是 " 摸黑開車上山 "... 非常早的 清晨 05 : 37...就已經望著那條 聖稜線. ( 首張影像的拍攝時間 ).

看到太陽開始冒出 大霸群峰 北邊更遠方的山頭邊緣, 是在 05 : 59....完全出現則是 06 : 03. ( 冬天的太陽位置比較偏南, 才會出現在 大霸 或是 聖稜 一帶的區域 ).

...........................................................

那是在颱風而封山, 山區又重新開放的 一年半 之後, 才又再度上去的.

某年的 04 / 03...應該是清明假期吧... 當時的霧社櫻已經長出綠葉, 但是...拍到很多白色的 吉野櫻. ( 霧社櫻或是其他, 後來也拍過相當多了 ).

....................................

當然啦...後面的年間又去了 " 夠多 " 次.

一條稜線, 會有許多故事, 一處山區, 同樣也可以有許多故事.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3#
發表於 2022-6-14 21:57:08 |顯示全部樓層
颱風之後, 又見 聖稜線.

一個颱風造成山崩路斷之後, 山區連續封閉了五年.

所以, 偶爾的一些假日空檔, 只能往別的地方發展了. ( 台灣說小, 其實也不小, 能夠去的地方也很多 ).

山區重新開放之後, 大概是開放之後的 一年半 左右吧, 另一半說想要再到山區看一看.

筆者屬於 說走就走 的, 機動或是行動力還很夠...說要看 " 日出 "

看日出就來看日出... 凌晨三點就開車出發. ( 單程就需要兩個多小時 ).

到了已知的最佳地點, 停好車....東方開始出現 魚肚白.

首度重返, 就能夠看到遠山, 無雨無霧, 運氣真的有夠好.

大霸尖山 ( 左, 北邊 ) 到 雪山 ( 右, 南邊 )... 那就是所謂的 聖稜線.

05 : 37...首張影像的時間.



從 品田山 ( 左, 所謂的 O 型 走法 ) 到 雪山 ( 右 )....聖稜線 高度最高的那一段, 像是一長段的高聳城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霸尖山的群峰. ( 左側的 3/5 左右, 右邊的那一堆不算 ).

按這裡顯示圖片

06:03....太陽出來, 四月初, 在 大霸尖山 的更北邊. ( 秋天會在大霸一帶, 冬天才會到聖稜線一帶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霸群峰... 左邊 ( 北邊 ) 的光線比較亮.

按這裡顯示圖片

實際的相關位置是這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日出之後變成大逆光, 就先去拍別的東西了.

四月初, 霧社櫻王 已經滿樹綠葉.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幸好, 還有許多 吉野櫻 可以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翻了一些影像之後發現, 那個 榛山稜線, 曾經上去過 " 不只五次 ". ( 那個稜線上頭才是最佳拍攝地點啦, 只是, 要花比較多時間 ---> 普通速度的話, 繞一圈大約需要四小時 ).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4#
發表於 2022-6-15 18:29:09 |顯示全部樓層
咖啡繼續喝. ( 高山適應 ).

一般在準備帶人前往高山之前, 除了一些體能上的加強, 正式出發之前, 也都會找個機會, 前往高海拔的山區, 小爬幾座較為簡單的山頭. ( 台灣沒有更簡單方便的選擇啦, 就是 合歡山 ).

帶兒子前往 雪山主峰 之前, 又去了一趟合歡山區. ( 疫情之前去過多次了 ).

從西側越過 武嶺 再 下抵 大禹嶺, 往花蓮方向的東段路程, 隔許多年沒走了. ---> 頂多就是 梨山 / 福壽山 / 武陵 那些地方居多.

臨時決定繼續往東 ( 下行或是下坡 ), 到了 關興橋 之後, 決定折返, 又回到石門山的登山口附近. ( 爬了 石門山 與 合歡尖, 覺得應該 ok, 沒有任何不適 ).

夜晚, 西台灣的天空, 光害較為嚴重, 東面是 奇萊主山 ( 中右 ) 與 奇萊北峰 ( 左 ), 上面有許多星星.



還有隱約的 銀河 哩...左邊是 奇萊主山, 燈光是 松雪樓. ( 右邊是 合歡東峰 的山腰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當然啦, 確定兒子前往高海拔山區沒什麼特別的問題之後, 就帶他上去雪山主峰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5#
發表於 2022-6-15 18:56:58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6-15 19:02 編輯

閒話, 原來...被點過不少次哩.

這個標題系列, 除了很少量的熱情網友回應, 可能有 95 % 以上 的機率, 都是 開題者 ( 筆者啦 ) 在唱 獨角戲 居多 ---> 反正 " 資材 " 夠多, 一時半刻應該還不至於終止, 應該還是會繼續... 想到啥, 就加減寫到啥.

一般多數的登山記事, 就是簡單的幾段文字, 加上一些 登頂照...然後就結束了.

筆者看山, 喜歡在不同距離, 不同高度, 不同角度...還可能加上不同季節, 不同天氣. ( 甚至於不同年代 ).

山的樣貌, 其實可以有很多的變化, 不是短短幾個字, 幾張影像, 就可以 " 完全代表 ".

..............................................................................

以為這個標題會 " 很冷門 " ---> 沒幾個人會要看.

心血來朝跑去瞄了一下, 原來...居然已經三千 ??????????

假如筆者佔了 150 次 ( 貼文, 有時會貼失敗, 重新載入或是編輯 )... 那就是還有 2900 次, 是有其他觀眾在看.



原來有被這麼多的觀眾數量看過圖文.

不過, 同樣還是... 照著自己的步調, 翻到哪些, 心中想到哪些, 就補充哪一些.

喜歡看或是願意看的觀眾們, 就繼續加減看.

編輯 ---> 最後一段文字有錯誤, 存檔沒有完整.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6#
發表於 2022-6-15 21:36:47 |顯示全部樓層
爆疫之前, 又見 聖稜線.

曾經描述過的 地獄向陽山 ( 台東的高山, 海拔 3603 ), 後來, 在 桃山 ( 3325m ) 遇上強烈的三月雨雪, 後面預定的行程 ( 遠方的 池有山 / 品田山 ) 臨時決定放棄. ----> 厚雪蓋掉路跡會造成相當大程度的危險, 而且也未曾去過那裡的山區. ( 那趟的 桃山 也是首登, 而且還是 夜登 哩 ---> 除非很熟悉或是至少登過, 別輕易嘗試與模仿, 摸黑本身就很危險, 摸黑 + 濃霧 更危險 ).

才隔了一個多月,  拍了 82 # 的 黑白無常...遇到了 冰雹加上狂風大雨的 地獄聖稜...最終算是安全的逃回家了. ( 確實有被嚇到, 尤其是最後一天的遍地落雷 ).

又隔了一個多月, 決定獨自去完成失去的最後一小段...結果走入了 " 10 倍落雷率 + 三倍暴雨量 " 的 地獄翠池 ---> 隻身一人, 直接陷入 " 雷暴雲團 " 的正中央.  ( 算是親自領教過了, 身處於那種環境裡面, 會有多麼的精彩...應該是說 震撼 啦 + 超級超級的高危險 ).

也不能說是 帶賽...應該說成是...心靈上的終極考驗與試煉.

...................................................................................

昨天某個主要是台北市人的同學群組, 某人在台北的山區拍到遠山, 請筆者確定是否拍到了 雪山山脈.

筆者看了之後, 發現可以隱約認出 品田 / 大霸, 中霸 / 北稜角.

標示之後傳回群組...然後說, 要看 雪山與聖稜... 要到新竹縣的山區. ( 台北市的山區距離太遠, 角度又差 ).

並且附上兩張影像 ( 標示與沒標示 )...

因此, 就從這兩張影像, 用來講述本篇. ( 同一個拍攝日期 ).

---------------------------------------------------------

中高海拔山區曾經遇上的好日子, 當然也見過 " 非常之多 ", 簡單講起來, 拍到黑白還是拍到彩色, 都叫做 天意.

疫情暴發之前的 53 天, 另一半說要上山兜個風... 就去了. ( 僅 兩老 而已...距今五個多月前的那趟也是 ).

相同山區, 從 2002 ~ 2019 年尾 之前, 去過 " 非常多 " 次了 ... 另一半說想去, 就只能乖乖當司機 + 當嚮導 + 當揹工.

.....................................

到了很熟悉的位置, 又一次看到了很熟悉的群山....視野條件真的夠優秀, 半點雲都沒有看到.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來換地點停好車, 兩老 開始散步.

走到 榛山 附近小溪的時候, 決定去探勘一條已經廢棄多年的舊日林道.

其他略. ( 看到想拍的, 就加減拍...也包括幾張人物 )....不同的走路方向與角度, 會看到不同的東西或說景觀.

路況越來越差, 幾乎看不出路跡了, 折返...返程途中, 看到一棵 聖誕樹.

按這裡顯示圖片

還看到一團的 圓球....

仔細檢視樹皮與葉子, 這兩棵都是屬於 生長速度很慢 ( 比 紅檜 更緩慢數倍 ) 的 扁柏. ( 俗稱 厚殼仔, 紅檜 叫做 薄皮仔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趟旅程, 遇上 無敵視野 + 超級藍天... 因此, 會看到啥, 都是 老天 給的.   ( 偶爾帶賽很正常, 又不是一輩子都遇不到好天氣, 只是氣候變化跟機緣問題而已 ).

快樂旅途之後的 53 天, 就出現 " 重大的壞事 " 了. ( 武肺大爆發 ).

爆發後就儘量減少出門了 ( 山區的人車依舊還是很多 ), 不過... 五個多月前, 又跑了一趟. ( 不但又再度看到了聖稜, 而且是有些 白色 的 ---> 白色的也見過不少次了啦, 其他文章系列有講過, 就略了 ).

未來嘛...

還能跑的時候, 也還會繼續跑.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7#
發表於 2022-6-15 21:43:03 |顯示全部樓層
hongjen 發表於 2022-6-15 20:57
繼續加油!!

其實, 也不太需要 加油 啦...

因為 --------> 油箱 是 滿 的, 而且幾乎叫做 " 爆滿 ".   ( 指自己能夠使用的 資材 方面 ).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8#
發表於 2022-6-16 14:44:22 |顯示全部樓層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這個古代的詩句, 真的可以驗證在很多不同的山巒, 而且不論海拔高低.

大劍山 / 佳陽山 / 小劍山....屬於 雪山西南稜, 是雪山山脈的一條延伸稜脈, 也稱為 雪劍線.

更西邊的 火石山 / 頭鷹山 / 大雪山 / 中雪山...稱為 雪山西稜.

........................................................

許多許多年前, 使用第一台簡單型數位傻瓜機的年代...帶小孩在海拔 2500m 左右的地方露營 ( 福壽山營地啦 ).

天氣跟視野極佳, 拍了這一張...那個小劍山, 有高低兩個不同山頭.



時隔 16 年 又兩個月餘 ( 距今一年半之前 )...已經是在疫情期間, 冬季的某一天, 另一半說要上山走一走, 就走了.

行車途中, 看到遠山, 找個空曠位置停車, 拍個記錄...頭上有電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走了一小段路, 避開電線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同樣的 雪劍線, 不同角度的樣子. ( 當然還有其他不同方位與高度的啦, 有想到再來補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年半之前的此趟....另一半其實是要看底下這個, 不是看遠山.   ( 後面六張都是同一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能夠看到遠山, 終究還是.... 機緣.

註 : 這天也有看到 白姑大山群峰, 有時候在同個山區, 還可以看到更遠的 玉山群峰...但是, 跟本標題無關.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9#
發表於 2022-6-16 18:52:50 |顯示全部樓層
水蛙 發表於 2022-6-16 16:55
看到4D杯杯的聖稜線上這麼多山,還可以一一細數真是厲害,
昨天同事說台南新化可以看到玉山 ,真假? ...

看到4D杯杯的聖稜線上這麼多山,還可以一一細數真是厲害,
昨天同事說台南新化可以看到玉山 ,真假???


==================================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 ( 未必每次都拍, 但是曾經實際拍過一些, 還有幾次是...看到, 不能拍...沒帶相機或是正在開車 ).

新竹苗栗 " 大概 " 看不到玉山... 本身的距離太遠 + 空氣條件可能無法到達那麼遙遠.

台中地區 / 南投 / 彰化 / 雲林 / 嘉義 / 台南 / 高雄 ( 某些中高海拔山區, 平地不確定 ) / 屏東 ( 要在 北大武 的山頂 ).... 基本上都有機會看到玉山. ( 據說 澎湖 都能夠看到 ).

重點是 空氣條件 + 氣候 ( 無雨, 無霧 )... 有那個機緣, 就能夠看到.

重貼幾張在 南橫相關主題 所貼過的 ---> 當時主要講的是 關山主峰.

以下幾張是 台南 梅嶺 ( 往 三腳南山 途中 ) 所看到的.

途中的一處透空...居然看到玉山群峰.



紅框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弄更大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記憶中, 某次在 新化 / 善化 地區, 看到屏東縣的 北大武山 ---> 個人的記憶中, 只是看到而已, 應該沒拍. ( 當時是忙碌於工作的狀況 ).

不過在台南看到沒拍, 也無所謂啦 ---> 在 " 非常多其他地點與不同高度, 也曾經拍得夠多了 ".

後註 : 膽敢獨行陌生高山的人, 看到山卻不認識的話, 那也太 漏氣 了吧 ?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0#
發表於 2022-6-16 20:34:25 |顯示全部樓層
2022-6-16 16:47        漂亮的楓葉!

================================

4D 杯杯 曾經多次講過 ---> 沒有親身經歷過的, 沒有親自看到過的, 沒有自己拍攝過的 ( 影像 )....就不會拿來講, 也不需要 編故事. ( 而是 講故事, 真實的故事 ).

信者信, 不信者嘛 ---> 偶爾來證明一下, 真的可以信.

當然不是說 蛙大 啦 ---> 只是剛好講到楓葉, 就拿 " 楓葉 " 當證明.

前一篇 90 # 的後面六張... " 真的 " 是同一天留下的影像. ( 基本瞄過與刪除之後, 那趟山旅還留下 240 張...也沒有拍很兇啦 ---> 類似的景觀, 不同山區不同高度, 拍過幾十年了 ).

註 : 只是 Print Screen 的簡單截圖動作而已, 應該沒有人, 可以 " 閒 " 到把縮圖 " 造假 " 吧 ? 世界上可能真的會有 ---> 但是, 不會是筆者啦, 打字都打不完了, 還花一堆時間去弄 假縮圖, 假圖片編號哩.

這一天 ( 約 一年半前 ), 車程就略了 ( 新竹縣橫山鄉 ---> 台中的 大雪山林道, 因為, 觀霧 山區 剛去過不久而已, 觀霧的紅葉, 也比較沒看頭...那是 實話, 觀霧 可以 遙望 聖稜線, 而且還是全台灣的最佳位置...但是紅葉沒太多搞頭 ).

正式進入山區, 高度可能 600m 或是 800m 以上...看到想拍的目標, 就開始偶爾拍了.



然後, 行車到某地點, 看到熟悉的遠處高山. ( 看起來熟悉而已啦  ---> 講真的是...沒爬過, 那個 小劍山, 不是那麼好惹的, 除了目標要 百岳 的人, 沒人會想去爬那沒完沒了的路程, 不能說是 沒能力, 沒有很大的意願與時間 ).

紅框的兩張, 就是用於 90 # 那篇的山頭.

按這裡顯示圖片

那一趟...兩老真的是...走了 " 很遠 " 的林道路途 ---> 原因是, 筆者判斷那條林道的走向與方位, 應該能夠看得到苗栗縣的 加里山 ( 苗栗人的母親山, 筆者是 新竹人 ).

以為半小時內可以見到, 走了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最後終於在一個樹林的透空, 看到了.

折返停車處, 已經日落與天黑....這是倒數第二張, 編號是 IMG_0995. ( 0996 類似, 也是夜楓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面不管摸黑或濃霧, 反正習以為常了....最終回到家.

-----------------------------------------

附記 : 瞄了一下檔案資料, 半年前的冬天, 2021 的 12 月...也去了同一個山區一趟.

所以說...手中的材料 " 還夠多 ".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尋覓 聖稜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1 19:34 , Processed in 0.065844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