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nature4d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竹山區,沒有盡頭的墾荒歲月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061#
發表於 2021-7-2 21:58:0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7/01 三種絲瓜.

長版的尚未開始採 ( 長版, 大約同齡的接近可採瓜已經有四條 ), 這是綠色條紋版的. ( 已經採了好幾條 ).



這是短版的. ( 也採過幾條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長版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條.

按這裡顯示圖片

長版 ( 這條比較彎 ) 跟 短版.

按這裡顯示圖片

茄子, 每三或五天就可以採幾條. ( 第二梯次的小苗還沒正式上線, 只有兩棵首梯次的, 結著稀疏幾條而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算起來, 今年的瓜類... 兩種南瓜 / 小黃瓜 / 三種絲瓜 / 兩種瓢瓜 / 兩種苦瓜...就已經有十種了.

當初沒想到, 所以...沒種到 " 短版冬瓜 " ( 大概是傳統大冬瓜的 1/4 ~ 1/3 重量, 果實尺寸比較適合 ).

不過也沒差啦, 等 外家 的 短冬瓜 成熟, 應該有機會, 去搬回一兩條. ( 現今兩棵的藤上, 大概總共有十條 ).

所以, 過一陣子, 可能還要再繼續擴充, 不同新位置的棚架部份, 各種瓜類實在很佔頭上的空間.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62#
發表於 2021-7-4 14:00:3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7/03 第一支 麻竹筍.

可能真的跟氣候變化有關, 今年的竹筍都是若有若無的樣子.

早年廢棄圳溝的下方 ( 距離圳溝與通行路徑一公尺而已啦, 就在小徑旁邊 ), 一叢很年輕的麻竹, 成竹直徑大概只有八公分而已 ( 其他巨大的老竹叢, 直徑可能有 20 ~ 25 公分 ).

許多次經過與看到, 這叢率先出現一支竹筍, 因為是新叢, 冒出的竹筍也不夠粗 ( 大的麻竹筍, 一支可達 15 ~ 18 台斤 ), 一直考慮到底要割或是不割.

時候早就到了, 其他竹叢又遲遲都還沒有, 決定先割再說.

大約兩尺長度, 只是比較細.



長版絲瓜, 割下第一條.

按這裡顯示圖片

長度約 78 公分. ( 捲尺是在 120 公分的位置截斷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條紋絲瓜, 再割一條, 約 28 公分長. ( 有些更長, 可能一尺多一點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二梯的 小黃瓜, 又採五條. ( 它們也可以長到一尺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小黃瓜 生長很快, 每兩天三天, 就可以採一次.

幸好, 家裡有位 小黃瓜剋星, 可以把它們當 沙拉 直接洗淨生吃的.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63#
發表於 2021-7-6 15:57:0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7/04 瓜瓜瓜瓜, 四種瓜.

三款共四條絲瓜, 以及兩款三條苦瓜.



不小的 小黃瓜, 平均大約一尺, 但是種子幾乎都還只是隱約看到而已, 算是還蠻嫩就採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第二梯次僅存活八棵, 不過陸續還有許多希望. ( 採完之後才拍照記錄 ).

每棵都掛著許多條.

按這裡顯示圖片

左邊那棵較少, 因為被採掉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小型版的傳統南瓜, 有三棵, 現僅存一棵, 不過大概有五或六粒確定有成功授粉的果實. ( 這棵之前僅採過兩粒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四棵 栗子南瓜, 也只剩下一棵, 同樣也有五或六粒成長中的果實. ( 這棵似乎也只採過兩或三粒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扣除兩種 ( 各一棵 ) 瓢瓜需要繼續觀察, 是否採得到還未知道.

茄子與其他瓜類, 確定自己家裡是 " 吃不退 ". ( 蕃薯葉就不談了, 遍地都有的東西 ).

忘記是前年還是哪一年, 曾經買了 20 棵 的茄子苗, 卻一條都沒吃到 ---> 還沒開花就全部陸續陣亡.

今年的茄子與小黃瓜, 都是種植兩梯次.

茄子首梯與次梯, 都全數長大, 小黃瓜首梯八成 ( 15 活 12 ), 次梯約五成 ( 15 活 8 ).

結論是 ( 賣菜郎那種不談, 純粹指自用方面 ).......

種植的棵數多寡不重要, 有沒有順利顧到開花結果, 比較重要.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64#
發表於 2021-7-8 15:11:0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7/03 夜晚抓蝦.

週六下午, 跟另一半到山上, 巡視幾處麻竹叢的狀況.

山溝的兩處小水池裡面, 居然有人放了蝦籠.

當然啦, 只有放兩個蝦籠, 其實是 " 抓不到來吃 " 的. ( 即使一籠抓到五隻八隻, 也不夠吃 ---> 好歹也要放置十個二十個 ).

這個山溝, 算是私人土地, 有人放蝦籠 ( 地主沒抓, 別人卻去抓 ), 當然會感覺有些不太爽 ....看到許多個池裡面都有許多隻蝦子, 另一半說, 叫筆者去抓一些來吃, 以免都被別人抓走. ( 釣魚與抓蝦, 筆者都是超過半世紀的經驗, 兩三歲就開始的事情 ).

回家之後, 沖完澡, 吃完晚餐.

然後, 拿了頭燈, 帶了抓蝦小網, 可能花費 80 分鐘, 把一小段山溝的每個小水灘, 全部巡完了 ---> 包括那兩個被放籠子的小池. ( 當然啦, 沒去動別人放的籠子, 一來是不屑籠子裡面可能的三隻五隻, 二來算是道德問題 ).

抓完回家, 拍個紀念照, 距離上次抓蝦, 應該也有相隔好些年了. ( 多年以來, 都是由另一半購買養殖的白蝦或是沙蝦來吃, 山溝那些野生的蝦子, 長期以來都沒去動, 讓它們快樂生長 ).

只是....自家山上的山溝, 自己都沒抓, 卻是別人跑來抓, 真的是感到 OOXX.

自然光版.



閃光燈版...顏色變白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概已經十幾年, 沒再拿過釣竿, 那個撈蝦網也差不多. ( 時隔也很久沒去抓過野生蝦子 ).

不過嘛....既有的功力不會無故消失, 必要的時候, 還是用得上.
4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萬分會員

期待有資材室的蛙

Rank: 9Rank: 9Rank: 9

1065#
發表於 2021-7-8 15:58:4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nature4d 發表於 2021-7-8 15:11
2021/07/03 夜晚抓蝦.

週六下午, 跟另一半到山上, 巡視幾處麻竹叢的狀況.

我也喜歡摸魚抓蝦! 還買了3個蝦籠
之前去露營時旁邊有小溪,晚上會去放蝦籠抓蝦,
就有鹽酥溪蝦可當消夜,大人小孩都喜歡
只是現在疫情期間,不能啪啪造
只能一個人跑去釣魚
1

查看全部評分

如果貪心是前進的泉源,那不滿足便是成功的原動力。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66#
發表於 2021-7-8 16:33:5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nature4d 發表於 2021-7-8 15:11
2021/07/03 夜晚抓蝦.

週六下午, 跟另一半到山上, 巡視幾處麻竹叢的狀況.

山上的壞處 不速之客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67#
發表於 2021-7-8 20:28:2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水蛙 發表於 2021-7-8 15:58
我也喜歡摸魚抓蝦! 還買了3個蝦籠 ,
之前去露營時旁邊有小溪,晚上會去放蝦籠抓蝦,
就有鹽酥溪蝦 ...

回想筆者的 " 超幼幼級童年 " 時代 ( 可能實歲 2 ~ 3 歲 之間, 已經能夠自己四處走動 ), 同村莊 ( 全部只有九戶, 之後又遷走兩三戶 ) 的表哥與叔伯的堂哥, 算是筆者學游泳 ( 與溪釣 ) 的啟蒙.

大概兩歲大的夏天, 堂哥抓著筆者腹部浮在水面, 學習用腳踢水與雙手划水, 之後就 " 放手 "....先從離溪岸約半米開始 ( 划兩下就到岸邊, 沒有特別的危險 ), 然後離岸一米, 兩米....很自然的, 就會游泳了. ( 雖然只是不標準的抬頭蛙, 但是至少已經不會被水淹死 ).

溪釣也是, 出大水之後 ( 滾滾黃流, 目標是 淡水河鮠, 俗稱 三角姑 ), 幾位表哥堂哥或鄰居大哥要去釣魚, 筆者年齡太小 ( 水流非常急, 沒本事渡河 ), 是由較年長的人, 背著筆者越過兩條河 ( 目的是遠處第三條更大流量的大河 ), 當然只有過河用背的, 到對岸之後的其他所有路程也得自己走.

到了目的地, 筆者年紀太小, 只能用一米左右的細竹枝, 綁根線, 鉤子鉛垂與蚯蚓 ( 當然是別人綁好的 ), 在水邊跟著玩. ( 其他人都是超過三米長度的桂竹釣竿, 可以釣比較遠處的深水 ).

鄰居們是目標魚一條接一條 ( 有時候雙鉤雙尾, 甚至於三鉤中三尾 )....

然後, 筆者的釣竿有被拉的感覺, 提起來一看, 一尾溪流石斑. ( 或稱 石賓 ).

雖然年齡還很幼小, 生命中拉起來的第一條魚, 經過半世紀之後, 還是不會忘記.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68#
發表於 2021-7-8 21:55:5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Zefram 發表於 2021-7-8 16:33
山上的壞處 不速之客

2021-7-8 16:34        你抓他也抓 就都抓完了

==================================

這...倒是不至於啦.

溪蝦在雨天或是水量大的時候, 是會 " 自然遷移 " 的, 它們不是魚 ( 必須在水裡面游, 像 鮭魚 一般, 游得上去才能移動 ), 可以在地面爬行. ( 跟螃蟹比較類似 ).

尤其在生活空間擁擠的狀況下 ( 每個池子可以躲藏的石洞或縫隙, 食物是否足夠 ), 更會四處遷移.

再者, 撇開更大的溪流不談 ( 在溪流抓的話, 移動距離 100公尺 或許可以抓得到超過三斤 ), 那條山溝總長可能半公里 ( 500 公尺 ), 我只抓其中的 20 公尺距離而已. ( 只佔山溝長度的 1/25, 才 4 % 而已 ).



其實, 假如我要抓溪蝦, 家附近山區, 開車時間十分鐘之內, 就有 " 數百個 " 可以任意選擇的山溝或是溪段. ( 舊有的經驗, 以兩小時當標準, 至少可以抓到 3 ~ 5 斤 ).

一直以來都不太會想抓, 主要是 " 自己儘量不殺害太多生命 ", 除非必要的狀況. ( 真的已經缺乏食物之類的 ).

再來就是...溪蝦的殼比較硬, 又比較小隻 ( 跟 白蝦 相比, 肉量較少 ), 所以主要還是吃 白蝦 / 沙蝦 這類. ( 更大的 斑節蝦 當然很少吃, 太貴了 ).

再度重出江湖, 小試殺手, 主要還是因為 " 奇檬子 不好 " 的關係.

不會抓得完啦, 只是稱為 " 暫時抓掉那一段山溝 " 的而已.

一場大雨之後, 再去看的話, 又回復原本的數量了. ---> 溪蝦產卵數不小, 又會四處移動, 池子變空之後, 很快就會自動補充回去.

真正會影響生物數量甚至於滅絕的原因, 環境遭受污染 ( 例如水污染或毒物 ) 是其一, 另外就是棲地縮小甚至於完全喪失. ( 有限度少量抓取的話, 其實不會有太多影響 ).

註 : 那一小截的山溝, 算是被我 " 暫時 " 抓得差不多了( 體型很小的不談, 比網孔大的那些, 可能已經抓掉 95% ).... 然後, 或許一週或兩週後 ( 只要一場雨量夠大的雨 ), 又回復原來的蝦子數量了.

沒關係, 假如未來哪天有場大雨的話, 雨後三天五天, 再專程去瞄個一眼. ( 或許順便拍幾張小水池的夜間實際狀況 ).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69#
發表於 2021-7-9 09:45:1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nature4d 發表於 2021-7-8 21:55
2021-7-8 16:34        你抓他也抓 就都抓完了

==================================

現在講的是你有在控制 對方是沒在控制

對方抓不到的話 放更多網子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70#
發表於 2021-7-9 13:41:1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Zefram 發表於 2021-7-9 09:45
現在講的是你有在控制 對方是沒在控制

對方抓不到的話 放更多網子

2021/07/06 再次抓蝦子.

07/03 夜晚抓過之後, 07/04 跟另一半講說 : 因為池邊有許多雜草, 躲藏的某些部份無法徹底抓到.

因此準備在 07/05 傍晚, 先拿鐮刀把雜草割一割, 然後夜晚再去抓一次.

結果, 07/05 下午, 雷陣雨....雖然雨量不多, 但是暫時放棄.

07/06 終於抽了空, 把幾個小池子邊的雜草, 大略的清掉. ( 躲在雜草的沒得躲, 但是...躲在許多石縫裡面不出來的, 依舊抓不到, 所以之前才會說, 只能抓掉 95% ).

晚餐之後, 又花了大概 90 分鐘, 把所有 " 躲在石縫以外 " 的, 統統抓起來.

兩張稍微有裁切, 其實是同一盆. ( 它們會四處爬, 相差十幾秒, 看起來的畫面就不同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在一處水域, 第一次一定是抓到最多 ( 有雜草可以抓掉其中 60%, 無雜草可以抓掉 90 ~ 95 % ).

連續抓取的話, 第二次就會少很多, 因為首次就已經抓掉六成. ( 一次大雨之後, 或是歷經一段時日, 數量又會回復 ).

其實, 不管是放置蝦籠 ( 每籠的數量不多, 只有三隻兩隻的話, 大概也沒人會想放 ), 或是使用手撈的蝦網, 對於整體數量, 其實影響很小. ( 二十幾公里長的水域, 全部都相通, 只要哪兒留下空缺, 就有有其他跑去補足 ).

重點是...棲地環境與水質都良好的話, 就不會有 " 被抓完 " 的狀況. ( 別使用毒藥, 一次殺死全部就好 ).

為了抓更乾淨一點 ( 當然不會跑去抓第三次, 因為可能抓不到十隻 ), 岸邊雜草被筆者 " 暫時 " 用鐮刀清理掉....

然後...只要再過十天半個月, 那些雜草就完全回復了.

註 : 小水池中的蝦子數量, 也會很快回復. ( 過陣子, 再去實際看一次 ).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新竹山區,沒有盡頭的墾荒歲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16 15:43 , Processed in 0.053895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