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nature4d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竹山區,沒有盡頭的墾荒歲月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091#
發表於 2021-7-17 14:54:3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7/15 老是瓜瓜瓜.

兩棵綠色三棵白色的苦瓜, 就已經看到會怕了. ( 持續一直採, 雖然沒有真的細數, 架上可能依舊隨時還有六七十條, 因為幼果還繼續出現 ).

這大約是其中一棵白色的部份掛果量. ( 焦距在中遠處 ).



五棵就很嚇人了, 另一半又要求育苗, 想要種植第二梯次.

拿幾個小盆, 隨意塞了幾粒種子 ( 另一半切苦瓜之後, 留下的, 算是當季的新鮮種子 ).

本來五棵就很煩了, 一育苗之後, 居然就出現八棵, 快要昏倒了. ( 要找位置種, 未來還要顧, 還要套網保護, 一大堆雜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每兩或三天, 就要採掉一批. ( 有些是屬於成熟, 有些是有被叮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仔細比較之後, 發現今年的絲瓜有 長款 / 類傳統 / 短版 / 深綠色條紋 總共四種.

至於 瓢瓜, 先前被一堆黑色臭蟲把藤蔓幾乎給 " 吸乾吸死 ", 這一粒算是能夠採來吃的最後一個了.

幸好, 架上還有一粒單色, 以及一粒花色的, 正在 " 留種 ". ( 應該至少有一粒花色的可以撐到成熟, 單色那顆沒有很大把握 ).

即使只有花色的成功, 也無妨, 因為花色的比較會長, 份量也大一些.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二梯次, 僅有的八棵 小黃瓜, 已經進入衰退期, 果型也較為彎曲. ( 上方幾條特別彎的, 是來不及把小網袋換成大一點的, 自然生長的空間受限導致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總之還是.... 這一票瓜瓜, 多數都還可以再繼續撐一段日子.
4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92#
發表於 2021-7-18 14:02:5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7/17 雜項. 長絲瓜的暫時冠軍.

白苦瓜掛著一堆, 綠苦瓜也是掛著一堆.



這次種植到的長版絲瓜, 前面採的幾條, 長度大概都是 75 ~ 80 公分之間.

然後, 看到這條, 直覺應該會超越過去所採過的那些, 於是再度拿尺測量.

按這裡顯示圖片

捲尺裁掉的地方是在 120 公分的位置, 刻度顯示將近 210 ... 因此, 大約有三尺的長度. ( 90 公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幾支醜醜綠竹筍, 糊了. ( 那支鳥鳥的鏡頭, 常常對好焦又自動無故移焦, 稍微沒注意, 就毀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二梯存活的八棵小黃瓜, 已經過了最盛期, 一次採收 18 條 的盛況不再了. ( 相關資訊是說第一條到最後一條, 約莫 45 ~ 60 天 之間, 不過筆者沒有記錄或統計, 因為也不是很重要, 大不了一批一批持續種就好 ).

不過還是加減採, 加減吃.

按這裡顯示圖片

苦瓜只有一梯次, 還沒轉到衰退期, 還在盛期當中. ( 苦瓜的持續採收日數, 好像可以長達半年之久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接下來, 差不多可以開始去割幾條麻竹筍了.
5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93#
發表於 2021-7-19 12:35:0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7-19 10:05        綠竹筍都出菁了,還可以吃嗎?

========================================

在先前的 第 103 頁....

http://www.2home.com.tw/bbs/foru ... extra=&page=103

裡面的 1022 # 有疑問, 1023 # 的回答.

古代先民在陡峭山區墾荒, 許多竹叢都是在 幾乎山羊都很難爬 的極陡坡上 ( 平均坡度可能超過八十度 ---> 我的唯二兩叢綠竹就是在那種地方 ).

其他 烏腳綠 與 麻竹 也都類似. ( 就是太陡峭, 無法做覆土的方式, 100 % 粗放式管理 ).

吃, 其實都可以吃啦, 幾代的前人持續傳承下來, 都是這樣子吃的.

基本上, 應該也不至於會影響健康....早年有位鄰居阿婆活到 114 歲 ( 某年全台次高, 新竹縣最高 ), 筆者某叔公活到 96, 某舅舅 92, 附近區域超過 9X 以上才過往的, 也不少.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94#
發表於 2021-7-21 18:44:1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7/19 茄子與瓜瓜.

不管是買苗種植, 或是使用 萬桃花 低接與高接, 這組茄子雙胞胎, 算是歷年來首見.

隨著它逐漸長大, 也該採掉了.



第一梯次的茄子, 只剩下兩棵還存活, 不明原因就連續許多棵都枯死了. ( 太乾 / 太濕 / 蟲害....未知 ).

幸好, 第二梯次的苗, 全數順利長大以及開始掛果, 一棵上面都有五條六條以上的大小果.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為還是幼年茄子植株, 果實不大就先採掉, 讓它們有能量增加枝葉.

可能因為天氣太熱或啥的, 第二梯次的果實都比較彎曲, 不過沒差, 照樣可以吃.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二梯次的八棵小黃瓜, 盛期已過, 後面應該剩下沒幾次可以採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平均三或兩天就要採一次的苦瓜, 而且要連續採收六個月, 真的看到都會怕.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反正就是繼續採, 繼續加減吃, 熬到農曆七月半之後, 差不多就可以準備 換季 了.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95#
發表於 2021-7-21 21:32:2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1-7-21 21:36 編輯

2021-7-21 19:38        肥料不足

==================================


左下角那條 " 特彎 " 的, 是屬於 " 嚴重人為疏失 ". ( 幼果 初期是使用 13 x 18 cm 的小型網袋, 沒有即時換到 20 x 30 cm 的較大網袋, 於是就 蜷曲 成 U 型 了 ).

至於那些 稍微較彎 的, 屬於 " 不算太嚴重 " 的人為疏失 ---> 為了快速與方便, 只使用 20 X 30 的網子, 實際內部長度可能只有 26 ~ 27 公分, 成長到某程度, 同樣受限與擠壓, 因此 " 無法長直 ".

用這張示意一下, 紅框裡面的那條.



成長某階段, 就 " 觸底 " 然後彎掉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假如每條都使用更長的 絲瓜套網, 形狀應該會好許多. ( 不是要銷售, 所以偷懶一些, 使用絲瓜網, 每條都要綁束口, 比較花時間 ).

============================================================

套用一段 台中農改場 的說明 -----

2.請問所種茄子為何容易彎曲?

答: 茄子果實的彎曲主要受品種、營養、病蟲害及氣候條件等因子影響,目前中部地區

主要的栽培品種麻薯茄,屬於較易彎曲的品種,尤其在養分不足而且結果過多時,容易造成果

實小而彎曲。另外薊馬等昆蟲為害,溫度過高及過低時均會影響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96#
發表於 2021-7-23 13:56:2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7/21 絲瓜留種子.

稍微比較與觀察之後, 發現今年另一半買來以及從不同兩處所拔來種植的絲瓜苗, 實際上總共有四款.

買來的可能是 一般 / 短版 的那兩種. ( 因為沒做標示, 屬於概略印象與猜測 ).

叔伯關係的堂叔那裡, 是變質的 米桶瓜 ---> 深綠色條紋 那種.

從更山裡面的某阿婆拔來的, 則是長版.

這四種, 都已經先後割了 5 ~ 7 條 不等, 回家吃掉.

因為不確定後面繼續生長以及掛果的狀況, 決定先各自 " 留種 ", 取得成熟種子. ( 交互授粉而造成變種的話, 也無所謂, 同樣能吃, 不會有毒 ).

這種類似傳統型的, 中等身材.



每條果實都顯得短胖的, 也留. ( 採收時相對份量小, 剛好適合人數少的時候烹煮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深綠色條紋的, 割掉首梯次的那幾條之後, 居然一直都沒有再出現雌花, 還真怕因此就斷絕消失.

幸好, 經過一陣子之後, 又出現幾條幼瓜.

按這裡顯示圖片

決定趕緊先留一條.

按這裡顯示圖片

長版的, 也割過許多條, 先前的冠軍有將近三尺長.

按這裡顯示圖片

決定把這條也先留起來.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留下四種不同的種子之後, 明年就可以自行育苗來種植, 實現絲瓜方面的自給自足了.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97#
發表於 2021-7-23 15:56:5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竹筍 本來 就是吃他的纖維 幫助腸胃蠕動
讓消化道 比較乾淨
類似水果 蔬菜的作用

沒有苦味的 為的是口感 跟味道
有苦味的 也不會影響那個健康效果

苦味 要去掉 也有不少方法
桂竹是用煮的
筍乾 是用曬的
綠筍馬上煮 廚師 大多是用糖下去剋
類似咖啡要重甜 調味 就會覺得苦甜 苦甜 好喝又香.. 咖啡有兩種苦 一種是烤過的焦苦 一種是豆類本身的苦
苦人參 也要加很多糖類食品 下去頓 才會去苦 用甘草 紅棗...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98#
發表於 2021-7-23 16:26:1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og2h 發表於 2021-7-23 15:56
竹筍 本來 就是吃他的纖維 幫助腸胃蠕動
讓消化道 比較乾淨
類似水果 蔬菜的作用

請問有好吃又好種的筍子嗎?
推薦一二吧

甜龍筍除外
這個味道太淡
不夠甜 口感不佳
難怪沒什麼人賣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99#
發表於 2021-7-23 17:50:2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pluck77 發表於 2021-7-23 16:26
請問有好吃又好種的筍子嗎?
推薦一二吧


甜龍筍已經是最好吃又好種的筍子了

說不好吃 只能說是食材 料理方式有問題


筍子煮越久越甜 另外排骨要買有帶肉的筋膜包在骨頭上的

加蒜頭

鹽味精一樣要放

筍子放越多 湯越好喝

既然都要自己種了 一次煮4根筍子只是剛好而已

味淡放多一點筍子 意思一樣 反正我都喝湯 偶爾吃個幾塊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100#
發表於 2021-7-24 12:12:0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og2h 於 2021-7-24 12:42 編輯

筍子 跟 下肥管理有關  甜度跟嫩度大小跟竹味

主流 綠竹筍 吃沙拉 硬脆甜
烏腳綠 跟 麻竹 吃味道跟 口感 軟硬適中
冬筍 吃味道
市面上大概都這些 超市冷凍的 新鮮的 都有人賣

甜龍筍 是比較新的 適合吃嫩度 竹味比較淡
所以 熬肉 跟其他味道重的東西 一起燉 當配角算不錯

竹子 蘆筍 木耳 都大雨蔬菜
野放不管他 下大雨幾天 去採都會有

綠竹 烏腳綠 跟 麻竹 要白嫩才不會有苦味 還有割的時候沒消毒
都會染上 病毒 之後筍子就變得容易硬容易老 筍子上有咖啡色斜紋 最後會開花?

竹子開花後 到處掉種子 自己又會長出新的一棵 也不用特意種
只是要等新竹長大還要四五年才有得收

甜龍筍 隨便砍了六年 還沒出現 斑紋 可能不容易得病毒?

甜龍筍吃法 就是上面Z大說的 肉骨 肉大片一起下去頓
大概就很好吃了 比較沒竹味 湯是白的 肉味家淡淡的清竹味
有濃重竹味的竹筍那類 湯是黃的

要種可吃 可包粽子 還比較稀奇的 就是台灣特種 葫蘆麻竹
去跟林務局挖 好像要幾萬才有?

竹叢產竹筍其實很佔空間 產量很小
竹蔭下面 種些耐陰的 蔬菜 才比較有用到空間
韭菜 蘆筍 地瓜葉 木耳 蔬菜用洛葵皇宮菜 ...都能在竹蔭下種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新竹山區,沒有盡頭的墾荒歲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5 04:11 , Processed in 0.053683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