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nature4d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尋覓 聖稜線.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241#
發表於 2022-12-27 21:43: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消失的歷史場景 --- 觀景平台.

更早的不談, 從筆者 準備帶兒子, 走往 大霸群峰 之前, " 行前熱身 " 的那一年七月份. ( 正式上山之前的 11 天 ).

其實, 也沒什麼真正的在帶他爬山. ( 畢竟, 之前一年的暑假, 就已經帶他爬上 雪山主峰 了...能力上應該沒特別的問題, 比較需要注意 安全問題 而已 ).

======================================================

事前已經有申請, 然後... 帶他走了一段 大鹿林道東線 ---> 那是走往 大霸尖山傳統登山口 的門戶, 單程 20 公里, 真的是又臭又長. ( 光是那 40 公里 的往返路程, 又得要背負重裝的話, 真的走到快要軟腳 ).

當然是....沒有真正走那麼遠啦, 稍微去熱個身而已....

返程, 這裡是在 0.5 ~ 0.6 K  一帶的 大崩山 底下. ( 百來公尺距離吧, 上面的高處崩壁上, 遍佈搖搖欲墜的各種大小石頭, 走過這裡, 精神壓力真的有覺得特別大 ).



林道走了一段往返之後, 回到車子附近.

然後, 帶兒子又爬上了觀景平台, 雖然看不到左邊 ( 北側 ) 的 大霸群峰, 至少當時, 雪山的主稜, 依舊還是清楚可見.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往右 ( 南側 ), 是稱為 雪山西稜 的山區. ( 火石山 / 頭鷹山 / 大雪山 / 中雪山 ...四座百岳, 那裡屬於不太好走的一段高山縱走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整體的視角.... 當時還可以看得夠清楚, 不會被樹木遮住.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來 ( 三年前 ), 跟 另一半 再度走上去, 雲霧遮掩不談.... 樹木已經開始擋住許多視角了. ( 底下的影像 ).

註 : 2022/12/19 又再上去, 已經 100 % 可以稱為 ---> 完全沒有視野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翻閱檔案之後也發現, 觀景台旁邊的 說明牌, 過去年間, 曾經換過不少張.

2022 年 的牌子, 雪山 與 雪山西稜 統統都沒有了... 只剩下一張, 屬於近處 ( 榛山 ) 的圖片.

原來... 先前帶小孩上去時, 順手留下的一些影像記錄 ( 底下算是其一 ), 如今已經變成 " 已消失 " 的歷史痕跡.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也就是說...

4D 杯杯 曾經留下的許多生活記錄, 現今想要去 找回, 也找不到了.

偶爾, 說說一些山林的故事, 也等於在講述, 山林裡面發生過的不同歷史.

跨越的年代或許不算長 ( 剛好滿 20 年 ), 但是... 景觀變化的部份, 不可說 不大.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42#
發表於 2022-12-28 14:59:2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遮光光的歷史場景 --- 觀景平台. ( 人物篇 )

要講說場景 消失, 其實也不為過啦 ---> 曾經看得到的景觀, 已經無法再看到了.( 或者說, 沒有以前的那種 完整性, 只有剩下一些小片段的山頭, 還可以看見而已 ).

======================================================

不過, 步道 與 平台 並未消失 ---> 老化 / 發黑...越來越破舊, 然後, 附近區域除了幾棵 紅榨槭, 幾乎叫做 全無景觀 可言. ( 前幾年的一個黑夜, 跟 另一半 到自家後山的平台看夜景, 走沒幾步, 碰 一聲, 木板應聲斷裂, 一腳踩空掉落下去 ---> 小腿嚴重刮傷, 破皮流血....幸好發覺骨頭沒斷.... 似乎, 那次該申請 國賠 才對 ).

算是題外話, 木板老化, 真的也是帶有潛在危險, 必須小心.

因此這篇的用字, 不像是前面那篇標題叫做 消失 兩字, 用 遮光光, 比較適當一點.

=================================================

此行, 兩大三小, 開的是 另一半 的當時座車. ( 自排轎車 ).

行駛於更上方的林道途中, 發現地面有結冰, 續行不遠, 就趕緊準備回頭, 然後, 在路邊 玩冰棒.



之後換地點... 停車之後, 帶小孩爬上了 榛山 的主稜線上.

按這裡顯示圖片

睽違數年沒有再上去, 這塊牌子, 至今是否還在, 就不知道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 的一段, 也是高度最高的一段. ( 感覺最壯觀的一段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從早晨到傍晚, 山區待了幾乎一整天. ( 某年的 01/04...算是寒冬 ).

傍晚之前, 再度上到了觀景台.

按這裡顯示圖片

腳架矮, 人物高....山都被擋住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覆雪聖稜 當背景, 這種生活照, 大概沒有多少人, 曾經拍過同樣的場景.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顏色也稍微調一下.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一張, 人物換了位置, 擋住的遠山, 也少了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在平台的當時, 主要是幫小孩留下生活記錄, 比較沒去顧及遠山的部份.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雪山西稜 的 頭鷹山. ( 註 : 到了 2022/12/19 ...這個山頭還可以看得到 ---> 雪山主稜的部份被擋得較為嚴重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個觀景台, 勉強也能夠從山凹, 看到 品田山. ( 左側尖峰 ).

不過, 跟 全台首位 的最佳拍攝地點來說, 差距蠻大. ( 見不到 大霸群峰, 無法群山點名, 一顆不漏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註 : 2022/12/29 ... 估計有可能再一次上山 ( 跟 另一半 ), 到時候的景觀狀況如何, 很快就知道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43#
發表於 2022-12-29 22:23:0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12-29 22:45 編輯

2021/12/29 算是沒等到.

這個地區 ( 與所知的 免爬山 + 最佳西側的 聖稜線 拍攝地點 ), 以 距離 / 拍攝角度 / 所見山稜的陡峭與壯觀程度 來說, 可以稱為 " 全台灣無出其右 " 的等級.

唯一可以確定, 能夠勝過此處的地方只有一個 ---> 樂山雷達站 的東側圍牆邊. ( 猜想, 即使在裡面服役, 可能也禁止任意拍攝吧 ).

細數曾經拍過的大約年代 ----

2002 年末 .... 雪景夠優, 相機畫素不夠高. ( 夠清楚, 嫌太小張 ).

............................ 略.

2011 年, 拍了幾次...畫素尚可, 夏日無雪.

2012 年, 也拍了幾趟, 與前同. ( 並非 覆雪 的場景 ).

............................ 再略.

2019/11/30  無積雪.

2021/12/29 普通雪況, 白天拍得足夠, 傍晚...算是沒等到.

2022/12/19 白天夠清楚, 無積雪.

2022/12/29 無法見到 聖稜線. ( 山區雲霧濃厚, 陣雨 ).

===========================================

底下就是 2021/12/29 的傍晚...

白天拍過了, 在山區幾條步道行走... 持續到傍晚時分. ( 想要拍到 聖稜夕照 的景觀 ---> 只有 2002 / 2003 拍過, 畫素不夠高, 鏡頭也不夠強. )( 必須 補考 ).

山區的雲霧持續不散, 聖稜線 躲在一道雲海的後方, 空中的雲也一直飄個不停.

左為 雪山北峰, 中右是 雪山.



雪山北峰, 算是比較 捧場 一些.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雲霧不停來去, 陽光也時明時暗.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雪山 ( 右邊那顆 ), 只有矇矓的影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 的主稜, 一直無法完整顯露.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穆特勒布山. ( 左側 1/4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雪山北峰. ( 金字塔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見不到完整又清楚的山容. ( 因此沒有使用長焦, 留個幾張簡單記錄而已 ).

天色已經快黑, 決定放棄... 下山途中, 有雲海.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雲海一隅...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就是 黑夜 + 濃霧 的行車路程.

---------------------------------------------------------------------------

因此, 聖稜覆雪 + 聖稜夕照.... 還在持續的努力之中. ( 是有拍過, 不滿意 ).

因為 2021 的傍晚那一次, 雪山北峰 算是最捧場的一個山頭, 因此還特別幫這座百岳, 寫過一些圖文. ( 還沒寫完啦, 隨緣 ).

=================================================

2021 年末, 算是沒等到.

2022 年末, 已經連續上山兩趟... 還是沒有完成.

估計到 2023/02 月底 之前 ( 明年春季之前 ), 應該還會再度上山 3 ~ 5 趟. ( 視機緣再臨時決定, 如果 2023 的 第一趟上山, 就能夠圓滿完成的話, 後面就不用那麼多次了 ---> 要看 老天 ).

至於未來的後續... 嗯, 屬於未知.

編註 : 按太快, 把 上傳圖片 不小心按到 送出 鍵了. ( 只好重新編輯圖文 ).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44#
發表於 2022-12-30 16:23:2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2/12/29 不是為了 聖稜線.

另一半本來預定 12/27 請休假, 工作上太繁雜, 不便請假....臨時又改成, 12/29 準備上山兜個風.

註 : 2021 年度, 前往新竹的山區, 也是 12/29 當天. ( 這個日期算是一個 紀念日 ).

事前看看氣象預測, 北部屬於多雲轉雨...心裡面已經 100 % 確定, 不可能看到那條稜線了. ( 即使是晴天, 高山區域可能都會密佈雲霧 ---> 畢竟相距二十幾公里, 見到 聖稜, 需要時機與運氣. 前一篇就是代表. ).

如果連平地都是多雲或是雨天的話, 當然就更不用 肖想 了.

=============================================

反正目標只是兜風, 看到啥或是拍到啥, 無所謂, 因此算是如期的上山.

平地區域不談, 原本預計要到 大鹿林道 15K 以上的區域, 才會開始停車, 拍照記錄的. ( 車行的最遠目標, 是將近 40K 的蜿蜒山路, 太早就開始停車, 距離目的地還太遠, 趕路的壓力比較大 ).

結果才到了林道的大概 0.5 K 而已, 在山地管制年代, 曾經有過某一次 極端惡劣經歷 ( 類似官商勾結, 圖利商家 ) 的舊日檢查哨附近, 見到幾棵 青楓.

於是就決定停車一陣子. ( 沒得看遠山, 看看紅葉也可 ).



這個地方 ( 檢查哨的舊址 ), 看說明牌...好像被 雪霸農場 租賃或是買下, 成為一間 民宿 了. ( 沒問過價格, 基本上也不會住在那裡, 因為從家裡開到當地, 一小時左右而已 ---> 不會為了省個一小時, 耗費數千元 ).

這處空地, 許多年來, 有過相當多的回憶... 良好的, 普通的...也包括 感覺極差 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續行到剛好 1K...又見到紅葉...再度停車.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偶爾臨停, 拍攝森林中的 某一棵或兩三棵紅黃葉....然後到了里程將近 22K.

原本預定, 要幫路邊的 柳杉 拍一些記錄...

結果看到路邊標示發現, 2022/12 開始, 到 2023 / 01 月份... 那一處杉木林, 在砍伐作業. ( 車輛管制, 整點放行十分鐘 ).

原本以為是 皆伐...會出現大片光禿禿的山坡地, 就整個景觀都毀了.

幸好到了現場, 發現只是 隔行疏伐...不過, 樹木的密度, 整整少了一半.

至少, 還可以加減拍啦.

按這裡顯示圖片

左側有許多砍過的痕跡....簡單帶過就好. ( 到了2023 年的一月份, 會剩下多少...未來還會做記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在杉木林拍沒兩張, 相機就持續出現異常的錯誤訊息...只好開始改用手機記錄. ( 反正無法見到遠山, 沒有相機也影響不大 ).

到了停車的目的, 原本的視野會是像底下如此. ( 以 拍攝廣度 來說, 算是此山區 免爬山 的排名第二 ).

2021 的舊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22/12/29 是雲霧以及下雨...多數遊客也跑光了.

難得停車場還有那麼多的空位.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同視角, 幫車子拍一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山上沒啥好看的, 也沒其他東西可以拍, 決定開始下山返程.

途中, 去看一下, 可以 泡腳 的溫泉....

結果發現, 面積不大的池子, 至少有 三四十位 的遊客或是民眾...天啊. ( 當然是直接放棄 ).

唯一的一張 ( 不同視角, 留下三張而已 ), 變色的 銀杏. ( 印象中, 可能是筆者拍攝的 首張 銀杏 ---> 不確定, 說不定在某個年代, 別的地方有拍過,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沒得泡腳, 當然就直接一路開回家了. ( 後續車程還要一小時左右 ).

此行, 看不到遠山是 " 已知 "...

至少, 去山區兜風的基本目的, 算是達成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45#
發表於 2022-12-31 20:36:4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聖稜線, 最佳觀賞位置解析. ( 五篇之一 ).

需要辛苦爬山的就不論了, 主要是說 車輛可達 的觀賞與拍攝位置而言.

預計要用到從 五個 不同的地點或是山區, 所見到的 聖稜線 樣貌, 做一些簡單說明與介紹.

因為 聖稜線 的地理位置算是 台中以北, 因此中南部的其他縣市, 就不列入討論內容了.

首篇, 就從台灣最容易到達, 也算是最知名的 " 高山地區 " ---> 合歡山群峰 開始.

合歡山公路的某些路段, 偶爾可以見到 雪山 與 某一段的 聖稜線, 但是...不爬山的話, 看不到 大霸尖山. ( 小霸尖山 更是 不可能 )....即使爬山, 也只能勉強看到些微的 霸頂 而已.

在群峰的幾個山頂,  大概也只是底下所見的樣子. ( 合歡山東峰 就不列了, 高度跟角度都很類似 ).

攝於 合歡山主峰, 海拔高度 3417 M.

雪山 的右側, 才是屬於 聖稜線. ( 左邊的山稜, 是稱為 雪劍線 或是 雪山西稜 的區域 ).



裁切, 品田山 算是屬於另外的 O 型 縱走山頭.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底下是從 合歡山北峰, 海拔高度 3422 M, 所見的樣貌.

中左是 桃山, 高度 3325 M.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往西邊看, 是 池有 跟 品田, 勉強可見 大霸 的頭頂.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繼續延伸, 到了 雪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把三張 接起來, 紅框裡面, 就是傳統的 聖稜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 即使要爬上某些山頂, 合歡山地區 所看到的 聖稜線, 真的一點都不壯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46#
發表於 2022-12-31 21:15:3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聖稜線, 最佳觀賞位置解析. ( 五篇之二 ).

第二篇, 是從冬季的每次寒流要來之前, 經常上電視的 宜蘭縣太平山. ( 最常報導的就是 玉山 / 合歡山 / 太平山...有可能下雪的前三名, 玉山就不列了, 距離與角度都屬於劣勢 ).

有幾張影像屬於 重覆, 為了解說完整, 因此再度用上.

從太平山地區, 會看到包括 O 型 聖稜線 ( 黃標 ) 與 傳統聖稜線 ( 白標 ) 的山頭 ---> 新竹山區無法見到 桃山, 但是可見 品田山.



大霸尖山 很容易認.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是東側緩和, 西側陡峭....因此, 東側所見的 雪山 ( 左 ), 比較沒那麼特別.

按這裡顯示圖片

東北部山區看到的, 就是底下這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的高聳主稜, 會被東邊的 武陵四秀 擋住近處, 而且看起來都 " 不會陡 ".

從新竹山區看過去的話, 聖稜的西半側, 就完全不會被擋, 而且主稜看起來會既高聳又陡峭.

按這裡顯示圖片

底下借用一張, 山岳攝影老大哥, 攝於攀登 南湖大山 途中, 所拍攝的 聖稜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在東台灣, 最佳的免爬山攝影位置, 大概就是在 太平山地區 了. ( 宜蘭平地就不用講了, 距離遠 + 角度更差 ).

雖然看得到聖稜線, 但是... 比較沒有 特別雄偉 的那種感覺.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47#
發表於 2023-1-1 17:15:3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聖稜線, 最佳觀賞位置解析. ( 五篇之三 ).

聖稜線的地理區塊, 是從 新竹縣的尖石鄉, 經過苗栗縣的泰安鄉, 一直延伸到早年的台中縣和平鄉. ( 中海拔以下的不談, 只講 大霸 ~ 雪山 的這一段主稜線 ).

根據理論, 苗栗縣 應該是屬於 置中 的最佳位置.

不過, 聖稜線 類似 東北 / 西南 的角度, 因此, 苗栗縣 所見的, 是有 偏角 的, 並不是最好的觀賞位置或是拍攝角度.

反而是在稍微偏北的新竹縣市, 約略是呈 90 度 的正垂直, 才是最佳的觀賞地點. ( 第四篇會談到 ).... 至於包括桃園以北, 就不需要談了. ( 被中級山擋光光 ).

底下是摘自網路的圖片.



=====================================================

某年的冬季, 大概農曆年的前後, 兩老 一同前往台中市, 去探訪兒子, 下午返程要回新竹縣, 行駛於二高途中.

可能是在北上里程 127 ~128 k 一帶吧, 臨時瞄到了 大霸尖山 那個凸出的身影.

於是開始找地方, 要下去平面道路. ( 拍幾張記錄 ).

記憶中, 是在 大山交流道 ( 里程 124 k )....然後到了平面道路, 找一處稍微寬闊, 視野也還不錯的路邊.

此處所見的 大小霸, 是這種樣子跟角度.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就在紅框裡面.

按這裡顯示圖片

實際上來說... 距離還非常非常遠, 呵呵. ( 應該至少直線距離 50 公里以上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雪山 的特寫, 因為中級山會遮擋, 只有頭頂的小區域可見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整條稜線, 就只能看到這幾個山頭.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 在苗栗縣的平原或是濱海的區域, 即使能夠看到 聖稜線...認識一些高山的人, 可以遠遠的就看得出來.

實際上講起來, 也沒什麼搞頭.  ( 距離遠, 遮蔽也太多 ).

註 : 新竹市不談 ( 就那麼一點大而已 ), 新竹縣的話, 屬於比較接近竹市的郊區, 算是角度還不錯, 頭前溪 北面的 竹北  以北區域, 視野的角度就開始偏了. ( 中級山也太高太多, 所以桃園根本不用談 ).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48#
發表於 2023-1-1 17:35:2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3-1-1 17:38 編輯

聖稜線, 最佳觀賞位置解析. ( 五篇之四 ).

底下影像, 攝於新竹市的郊區. ( 或說, 新竹縣比較接近新竹市的鄉間區域 ).

可以明顯看得出來, 角度比 苗栗縣 更好, 而且, 主稜線露出的區域, 相對來得大.



雪北 ( 左 ) 到 雪山 ( 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過還是距離遙遠. ( 是有拉近拍攝的視角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某地所見的 大小霸.

按這裡顯示圖片

換個位置, 小霸 不見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在 不用辛苦開車, 行駛漫長山路的條件之下, 想要見到與拍攝這條稜線, 真的需要某種機緣. ( 是拍過許多啦, 先找幾張來代表一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 距離越遠, 清楚程度越差. ( 重疊鏡片越多, 解晰度越差的理論, 先前談過 ).

因此, 如果想要看得更清楚, 見到更多的不同山頭.

努力開車, 開到 " 車行距離最接近那條稜線 " 的山區, 是必須的, 因為別無選擇.

即使要動用 空拍, 也要飛到 山的附近 ---> 軍事管制區, 也沒有那種念頭啦. ( 那叫做常識, 先不論違不違法 ).

下一篇... 就是前面經常講 " 全台最佳觀賞與拍攝位置 " 的山區了.

因為已經講過很多...因此, 下一篇只會貼四張影像.

編註 : 漏了兩個字, 補上 拍攝 那兩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49#
發表於 2023-1-2 15:44:4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聖稜線, 最佳觀賞位置解析. ( 五篇之五 ).

底下就是 4D 杯杯 觀賞與拍攝這條稜線 " 累積 20 年來 ", 所 認定 + 確定 免爬山 的 全台最佳觀賞地點.

註 : 先前曾經講過, 條件是 樂山雷達站 不論, 空拍 也不談 而言, 確實找不到更佳位置了. ( 純粹以人眼的平面角度或是視野來說 ).

穆特勒布山 ( 左 ) 到 雪山北峰 ( 右 ).



北稜角 ( 右二 ) 與 雪山主峰 ( 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 平均高度最高的一段....像是一道高聳的城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從大霸尖山一路到雪山, 群山點名.

按這裡顯示圖片

綜合連續五篇圖文, 就可以知道, 第五篇的拍攝位置, 可以稱為 全台無出其右, 並非誇大. ( 距離最近, 角度最佳, 遮擋最少, 可見的山頭數量最多 ).

然後嘛....

這個位置, 正在 逐年消失 之中.


因此, 這個冬季結束之前, 或是最遲, 在 2024 / 02 月底 之前....需要再去補充一些記錄影像.

等到自己 " 感覺夠了 ".... 就準備 真正放下  ---> 不再執著要繼續拍攝與記錄那些群山, 偶爾用眼睛看到就好.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50#
發表於 2023-1-2 16:07:5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nature4d 發表於 2023-1-1 17:35
聖稜線, 最佳觀賞位置解析. ( 五篇之四 ).

底下影像, 攝於新竹市的郊區. ( 或說, 新竹縣比較接近新竹市的 ...

正常常識是 遠拍但不接近軍事基地 不然就會獲得干擾槍強制遣返

然 空拍機 如果只是買幾千元的 那是沒拍照價值的

一般都是好幾萬 還會具備有變焦功能

所以遠拍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


要搞清楚 遠眺跟近拍 是有差異的

一直幻想會拍到軍事基地也是不太好 因為沒有空拍機 哪來的違法?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尋覓 聖稜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16 02:05 , Processed in 0.054356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