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nature4d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的拍照歷程.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31#
發表於 2025-5-2 22:32:3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5-5-2 22:35 編輯

2025/05/01 影像檔案還真多.

筆者的另一半, 04/29 ~ 05/01, 前往屏東地區三天.

05/01 上午, 另一半 陸續傳了五張影像, 說她當時所在的地點.

她也還記得, 筆者夫妻, 曾經帶小孩去過當地, 並且走過那裡的某一條吊橋.

筆者搜尋了一下檔案之後, 是在 2007/07/06 ~ 07/10 的五天四夜.

走到那條橋, 是在 07/09, 返程之前的一天.

然後, 筆者用手機, 隨機的翻拍十張電腦留存影像, 傳給家人看, 簡單的代表那趟的旅程. ( 距今 18 年前 了 ).

-----------------------------------------------------------

瞄一些舊影像的時候, 其中有一張...是拍攝當時車輛的 里程數字, 已經 66899. ( 至今日為止, 已經差不多要破 40 萬 了 ).

看到那個數字, 筆者 大驚....因為當年, 筆者工作上的南北往返, 都是開 四門轎車. ( SUV 吃油太兇, 大約多耗 60 % 的油錢 ).

而那台 SUV, 純粹用於 家人出遊 的方面而已.

拍攝那張影像時, 車子還沒有開到四年, 只是純出遊的部份, 就開了 六萬, 天啊.

然後, 筆者心想, 怎麼可能跑得那麼兇.

於是又點選 2007 年度 的影像資料夾, 瞄了內容....

哇哩, 資料夾破兩百, 兩萬張. ( 真的是有任何機會, 就一定四處跑 ).



原來, 那時候, 除了沒有加班的週末假日, 會帶小孩四處走. ( 偶爾則是獨自去拍 蜻蜓 / 蝴蝶 / 鳥類 那些 ).

連 沒有加班 的夜晚, 還經常獨自到山區拍攝 蛙類 或是各種生物.

-------------------------------------------------

另外 又多瞄了, 數位相機時代的其他資料夾. ( 2001/12/20 購入, 那一年就免了, 六個檔案夾而已 ).

2002 年度, 幾乎 五天拍兩次.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03 ~ 2005, 大約每年 5000 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2006/05 月份之後, 換成 類單眼. ( 比原來的 傻瓜型, 拍攝功能好許多, 因此也拍得較兇 ---> 生態方面的影像開始增加 ).

因此, 又破了一萬一.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他年份略. ( 可能一年都有五或六千吧 ).

----------------------------------------------------

直到疫前的 2020 年度, 累積也將近五千.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疫情之後, 又加上小孩長大, 陸續獨立與工作.

因此, 出門次數與拍攝影像的數量, 就越來越減少了.

不過, 不談未來新增加的.

光是 舊檔案 的部份, 就已經蠻驚人.

而且, 那些都是 無法重演 的, 家人之間難得的歷史記錄.

編註 : 修正一個年份的數字, 按錯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2#
發表於 2025-5-4 21:31:3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5/05/01 港口吊橋 的今與昔. ( 兩篇之一 )

今日篇.

續前一篇.

2025/05/01, 另一半 傳了五張影像.

這處空地, 可能在吊橋入口的區域附近吧.



按這裡顯示圖片

====================================

上一次帶三個小孩到那裡, 已經是 2007/07/09.... 18 年前 的舊事了.

沒想到, 兒子居然記得那裡, 直接回應.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時日已久, 吊橋壞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何時會修復, 再研究. ( 光是台灣島內, 能夠去的景區也夠多 ).

筆者是否會再度去到當地, 說不準. ( 至少, 另一半 算是多去了一次, 只是沒東西可以拍照 ).
=======================================

2007 年度 的那一次, 吊橋有 紅白 兩色的油漆, 感覺上還蠻新. ( 可能漆好之後沒有很多年 ).

歲月流過之後, 暫時變成歷史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後記 : 有關 橋樑, 筆者聯想到的地方, 還有兩處.

1. 桃園 復興地區 的那一條. ( 跨越 大漢溪 的公路橋樑 ---> 北橫公路, 後來蓋了一座更新, 也更寬的 ).

這一條舊橋, 維護的狀況還不錯, 至少, 一直都維持 小型車還可以通行 的狀況. ( 最早記錄是三十幾年前, 直到疫情之後還曾經去過一兩次 ).

2. 苗栗縣 泰安鄉 境內, 有一條 人行吊橋. ( 沒斷, 但是外觀變得很老舊 ).

以上的兩者, 也是有不同年代, 不同樣貌的類似情況.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3#
發表於 2025-5-6 20:14:2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5/05/01 港口吊橋 的今與昔. ( 兩篇之二 )

昔日篇.

因為 2025/05/01, 另一半 去了一趟屏東, 而且到了吊橋附近.

筆者也剛好可以隨機抽了十張, 先前帶小孩到過當地的影像.

那一趟, 都已經是 18 年前 了.

是用手機, 翻拍電腦螢幕啦, 略.

註 : 當然不是只有 2007 那一趟, 直到疫前的 201x 年代, 也還去過屏東或台東地區.

疫後至今, 就真的沒再去過南部了. ( 有過幾次, 只到台中的山區而已, 連 阿里山 都蠻多年沒去過了 ).

----------------------------------------------------------

回顧 2007/07/09 當天的行程.

首先是到了 南仁湖. ( 入口 ~ 湖邊 有 7.5 公里, 需要行走相當的時間 ).

途中湊巧拍到一隻 枯葉蝶.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台灣森林很常見的種類啦, 湊巧遇到, 就加減拍.

對於拍攝 蝶類 / 蛙類 / 蜻蜓 或是其他, 又是更多的不同故事了.

------------------------------------------------------------

湖邊, 小女 ( 左 ) 與 大女.

兒子也有去, 略.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湖邊逛完, 又繞到 港口吊橋 一帶.

當時的油漆還很新.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吊橋走完, 又到 台灣最南點.

東邊的天空, 有烏雲.

按這裡顯示圖片

南側或是西側, 有陽光.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終歸就是, 每一趟的家人旅遊, 都很難得.

每一次的影像記錄, 也都無法重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4#
發表於 2025-5-8 21:17:1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5-5-8 21:23 編輯

66899, 為何如此吃驚 ?

31 # 那篇, 文字敘述 ---> 看到 2007/07/09 的一張舊影像, 顯示 66899, 讓筆者自己, 感覺非常吃驚.

==========================================

網頁截圖 ----------



截圖末尾 ============

======================================

那些年代, 筆者獨自在外奔波, 開的是四門轎車. ( 新竹 ~ 高雄 之間, 或是新竹 ~ 台南新市 的往返 ).

因為是 長時間 " 駐點 ", 怕客戶端有臨時急事, 需要儘速前往處理.

多數時候的週末, 都沒有回家. ( 曾經發生, 從高雄或是台南回家, 都已經進入苗栗縣甚至於新竹縣的境內, 手機響起, 又直接掉頭回南部, 開車開到軟腳 ).

或者是, 週五深夜回到家, 週六早上或是下午晚間又有事, 馬上又直接飆回南台灣.

而且往返四五百公里之後, 還必須加班與熬夜工作哩.

後來, 就是頂多利用 週日, 賭賭運氣, 獨自往返屏東縣, 或是南橫的偏遠山區. ( 再怎樣, 也沒有 往返新竹 那麼遙遠 ).

那個年代, 南橫最高點的 大關山隧道, 都曾經類似自家廚房一般, 偶爾想到, 心血來潮, 就直衝上去.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終究有過許多不同的故事. ( 曾經爬過, 較為靠近 南橫 高處的幾座高山 ).

================================

沒衝南橫, 就直衝...台灣最南端. ( 龍磐 草原附近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或者 貓鼻頭.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台南的 梅嶺.

按這裡顯示圖片

簡單代表啦, ( 幾年之間, 記錄影像的次數與張數, 寫不完也貼不完 ), 總之, 週日 的南高屏區域, 跑得蠻兇就是.

獨自一個人, 週日的南台灣, 想往何處, 就往何處. ( 要不然, 也沒什麼其他事可以做 --- 只能找某座山爬一爬, 或是拍一些生態影像方面 ).

==================================

至於當年的 SUV, 主要是 家人出遊 的時候, 才會上場.

例如陪伴 另一半, 到不同的山區兜風. ( 新竹縣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台中的山區.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偶爾的網友聚會, 新竹山區. ( 那次好像是夫妻跟兩女 ---> 幾乎都拍攝風景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201X 年代的 合歡山. ( 左邊遠處 是新蓋的 松雪樓 ).

那趟是 獨行, 為了拍攝 玉山杜鵑. ( 許多年許多次的獨行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合歡山 的整個區域, 也曾經有過相當多的歷史痕跡.

===================================

某一趟的新竹山區. ( 夫妻, 兒子 與 小女 ---> 2016/01 大雪, 大女兒 在台北, 那天無法參與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看到 2007/07/09 的一張, 拍攝 儀錶板 的影像, 主要是 .... 那個數字很特別.

因此特別留了一張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掉轉 180 度 之後, 數字是相同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到了 2025/05/01, 看到那張影像.

短短不到四年, 跑了六萬, 就是 一年一萬六. ( 只是 家人出遊 的里程 ).

一年總共有 11X 或是 12X 天 的假日.

假設扣除假日加班, 另外跑了 80 趟 / 次 的話.

那麼, 平均每趟的往返里程, 是 200 公里.

別說一般人. ( 沒有幾個人, 開車里程開到那麼兇的 ).

連 筆者自己, 都覺得 " 超級驚訝 ".

------------------------------------------------------

不過也幸好, 子女們的成長過程中.

因為筆者的 超級行動能力, 幫他們留下 " 數量驚人 ", 幾乎涵蓋全台縣市的生活影像記錄.

編註 : 修正兩張影像.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35#
發表於 2025-8-20 23:46:2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個人久了 難免需要找點不一樣的放鬆方式TG搜nini9595和Gleezy:tw1234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6#
發表於 2025-8-21 14:07:0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tw1331 發表於 2025-8-20 23:46
個人久了 難免需要找點不一樣的放鬆方式TG搜nini9595和Gleezy:tw1234

老人家只有用 line 而已了. ( fb 曾經用過, 但是幾乎完全沒在用 ).

新的社群軟體, 屬於 較年輕世代 的.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7#
發表於 2025-10-20 21:38:3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筆者所見過最高的 五色鳥.

那段歲月, 算是筆者在隱約的感覺上, 似乎偶爾會聽到, 來自某些遠山的呼喚.

找到空檔與機緣之下, 就會偶爾獨自的走往一些偏遠的陌生高山.

註 : 偏遠的陌生高山, 獨行算是相當冒險的行為, 除非自認有 98 % 的把握, 不要輕易模仿. ( 即使是曾經爬過的山, 也應該避免 ---> 許多山岳老鳥, 甚至於爬過多少輪的百岳記錄, 都有不幸掛點在高山的案例 ).

那是筆者的第二次高山獨行, 目標是 奇萊主山 3560m 與 奇萊北峰 3607m. ( 首趟獨行是台東境內的 向陽山 3602m  / 三叉山 3496m / 嘉明湖 ---> 那一趟的三天山旅, 就有三次在死亡邊緣 ).

距離首次的 幾乎死亡之旅, 是在同一年, 只過了八個月. ( 聽到山的呼喚, 沒有 害怕 這兩字 ---> 勿模仿, 每個人的山林資歷與條件不同 ).

-----------------------------------------------------------------

首日只到了 成功二堡遺址, 一個人紮營過夜. ( 當時只有屋頂與幾根尚未爛掉的直立鐵桿, 完全沒有牆壁 ).

那趟山旅, 也經歷了一次 恐怖之夜....略.

次日早上, 先從山谷底部, 爬上高度約 3400m 的 中央山脈主稜線上.

遙望遠方, 近處是合歡山地區.

遠方從右到左, 雪山主峰 / 大劍山 / 火石山 / 頭鷹山 / 大雪山 / 中雪山 到最左邊的 小雪山.

當時只爬過合歡山的四座簡單高山, 以及某些的南部高山.

雪山山脈 連一座都沒去過, 就直接挑戰 奇萊 這兩個字, 確實很大膽.



先登上 3607m 的 奇萊北峰 山頂, 回望來時的區域.

近處黃綠色是 小奇萊 與 合歡主東.

中右遠方是 白姑大山 ( 高山, 有一座百岳 ), 中左是埔里的 中級山的名山 守城大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登頂之後下行, 回到主稜線途中, 再次回望.

近處左往右是 合歡主東 ( 角度關係, 幾乎重疊 ), 石門山, 合歡北峰.....遠方是雪山山脈.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稜線遠處遙望 奇萊北峰. ( 遠方左二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如果近看, 是這樣子.

從畫面或許無法看出高矮 --- 拍攝點與山頂的落差, 是 200 公尺, 等於 67 個標準樓層.

坡度極高的兩百公尺, 也不算輕鬆.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繼續走向 奇萊主山, 遇到前面不遠處, 有兩位山友. ( 右上角的山頭邊 )

筆者是以拍照為主 ( 登頂只是目標的其次 ), 而且獨行者, 也根本不怕 " 沒伴 " 這件事.

即使是完全陌生的高山 ( 後面的路線如何都是未知 ), 也當然不需要 設法跟上.

按這裡顯示圖片

登頂之後 ( 與稜線的垂直落差約 160m, 但是當時感覺的危險性, 比奇萊北峰更大 ---> 歷年來摔死的, 也是登頂主峰途中, 或是上下主稜線的陡坡途中居多, 近年來狀況不知 ), 以及, 等到筆者返回主稜線之後.

山.... 開始變臉了. ( 右後就是奇萊主山 ).

註 : 台灣有許多高山, 翻臉像翻書一樣快 ---> 原來的天堂, 可能只要短短幾分鐘, 就成為地獄. ( 可能強風暴雨, 氣溫驟降二十度 ).

前往高山 ( 即使是成群結隊 ), 也真的要 做好很充足 的事前準備. ( 獨行就不談了, 屬於 怪咖, 也極為少數 --- 然後, 掛掉的也不少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稜線上的霧中與風中, 一隻 五色鳥, 停在懸崖邊緣的石頭.

它會飛, 站在那麼邊緣, 當然不怕摔.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般都棲息在 2500m 以下, 這隻停在 3400m 高度的石頭.

算是筆者見過 站在海拔最高 的一隻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陣風吹來, 羽毛都吹鬆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高山鳥類 酒紅朱雀 / 岩鷯 / 金翼白眉 / 褐鷽 ( 或 灰鷽 --- 寫這篇時, 孤狗 又不動了, 不太確定是 哪一種 )...

此趟山旅, 算是首次看到 五色鳥.

也是筆者個人的多趟高山旅途裡面, 僅有的一次. ( 指在高度 3000m 以上看到的, 平地當然很常見 ).

終究可以列為, 難得的一隻影像記錄.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我的拍照歷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5-11-27 15:53 , Processed in 0.048863 second(s), 9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