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3查看 2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意客》圓樓遇上清水磚 老宅變身前衛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08-2-22 20:32:1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創意客》圓樓遇上清水磚 老宅變身前衛屋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57 期
作者:曹秀雲  


     
   
我上Google查詢「台灣前衛客家建築師」,第一個跳出來的人物,居然是為九二一災區居民蓋房子著稱的建築師謝英俊!
這些年來,謝英俊幾乎已成為「九二一地震災區建築師」的代名詞。事實上,他是台中的客家人,有不少客家建築代表作品,從早期的「新竹縣立文化中心」、之後的「美濃客家文物館」,到尚在興建中的「六堆文化園區」。


在客家屋看見節能新概念

二○○一年四月開幕的美濃客家文物館,利用傳統客家的合院造型,搭配美濃特色「菸樓」,以層疊變化,加上清水模建材,使美濃文物館成為南台灣出色的新客家建築代表作。

一月中旬一個星期五,我們與謝英俊碰面了,他戴著漁夫帽,綁著一搓灰白長髮,穿著咖啡色有大口袋如野戰軍褲,瘦長身軀、瘦長的臉,不像建築師,倒像位準備外出寫生的藝術家,很酷!他說要帶我們去看一棟他親手打造的客家小房子。

一路上謝英俊的話不多,平穩音調裡有種洞透世事的冷靜卻又戲謔的威嚴,他說現在積極在推動的「常民建築」,也就是利用大自然的資源,例如夯土、竹子做基材來幫人們蓋環保、便宜又永續的房子。而這種概念,和客家老祖先強調善用環境資源的節約建築生活觀,以及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大力推動的節能議題,不謀而合。

「沒想到吧,客家人的老祖先竟是那麼前衛!」他嘴角揚起一抹微笑接續說,但是,這種做法重重衝擊到主流建築派系習以為常的價值觀與利益,「所以我並不受歡迎!」

車行二個多小時,下了台中豐原交流道後,他熟門熟路轉了幾個巷弄,在一座二層樓半灰色碉堡式民宅前停下來,「到了,這就是二十年前的客家小房子!」

他很自然的推門而入。房子由左右兩個小花園圍拱、側開門、灰色空心磚牆面,從外表看不見任何大型窗戶。

我原以為,沒有窗的屋子裡面一定很陰暗,沒想到一推門,一片溫暖明亮光線竟在眼前綻開,好像電影裡,探險者從幽暗山谷走出,豁然見到燦爛桃花源般的驚奇異象,「這是怎麼辦到的?陽光從哪裡來?」我急著想知道答案。 謝英俊不回答,只領著我們走,「喔,原來是天井!」在室內客廳前方,有座「落地」的天井,光照可集中照耀進入室內;天井底部還可以栽木種花,形成別有洞天室內小花園,而花園內側,是間有著古典推窗設計的房間,不禁讓人聯想古代仕女,晨起賞花聞啼鳥、芙蓉迎面巧梳妝的畫面。

「天井可以把採光、通風、密集等問題,一次解決。」為了節約能約,謝英俊甚至在二十年前,就在頂樓加裝太陽能,用來加熱水。

在碉堡宅體驗先民好生活

這座老房子和附近的民宅造型截然不同,奇特造型住宅,一直都是當地一個地標。高聳外牆是採用現代的清水磚一個個砌起來,沒有開窗,主門偏在一側,宛如大陸詔安地方如碉堡建築的客家圓樓。和一般正門大開、正面開窗再框架上一層鐵窗防護的民房,完全不同。

而室內利用天井採光和通氣,也和一般民宅大不同,倒是很像近幾年日本熱門電視節目「全能改造王」裡,建築師們經常會鑿天井採光的做法。

房子原是謝英俊父母親買地自建居住的房子,現在由他的二哥二嫂承住,或許是回到家,謝英俊的話匣子一下打開,語調也溫和許多。

他說,客家老祖宗早就有天井概念,例如客家著名的「圍龍」建築,通常在正廳後方會有個希望多子多孫「化育胎兒」的壟起小坵、水池,稱之為「化胎」或「花台」,即是一種天井概念,「如果從大陸的圍龍屋上方俯瞰,還會發現建築呈現一個『日』字形。這日字形的圍龍屋,就有兩個天井。」 光線充足之外,更奇妙的是,因外牆不開窗,可以把雜音都隔除在外,整個室內像個靜謐堡壘,謝二嫂笑說:「這是謝英俊的碉堡!」謝英俊也笑開回應,他剛蓋好房子請父母親入住時,或許素面的灰色空心磚牆太前衛了,謝媽媽總覺得「好像沒蓋完,等以後賺大錢,再把磁磚補起來。」

不僅謝媽媽不能完全理解這么兒,謝二嫂也小聲說:「謝英俊是個怪人!」他最「怪」的作為,要屬九二一地震後,拋棄千萬豪宅、甚至夫妻離異,跑到災區幫原住民蓋房子,而且越蓋越窮,一度還積欠員工薪水。

不過謝英俊始終甘之如飴,從震災那年起,他就住在日月潭旁的伊達邵(邵族的部落),至今已九年。「我一點也不奇怪。認為對的事,就去做!就這麼簡單。」他微笑說。

在大逆境打造浪漫美學觀

的確,謝英俊的骨子裡有股浪漫的堅持與現實的實際。這點,反映在他這一、兩年所執行的六堆文化園區建案裡。

談到六堆文化園區這個新的客家建築案,謝英俊興致勃勃打開電腦解釋,客家的族群性很強,很重視「圓滿」,但現代社區的營造發展,著重在開放、分享,這樣才能將文化永續傳承。

為結合這兩種精神,他先將五千多坪的戶外空間,以「圓」的形式表現,透過七個超大造型的美濃大紙傘式建築,傳遞為「大地與生活打傘遮蔭」的想法,讓在傘下的人們感受到古早諺語中「阿猴林大樹蔽天」,(指森林茂密,天氣雖熱但卻有大自然庇蔭的環境)那股清涼,同時也期望生態園區內植物能慢慢茁壯回復,成為遊客與社區居民另一把傘。

傘下又是另一風景。謝英俊將原本群聚、保守的客家聚落打散,散建於一把把大傘下,建構一個個開放式建築小空間,可讓文化園區的活動、資源,進行交流、展示、休憩、儲存……等功能。謝英俊說,社區本來的意義就是一種資源的交流、分享,園區建築也必須具備特殊的「櫥窗」功能。 不過,這個原本今年底應該要完成的工程可能延宕,原因是「官僚體系作業的溝通不良」,謝英俊露出務實性格的堅硬面,他眉一挑,「沒關係,要打官司、要耗,大家就一起來耗!」

謝英俊說,建築迷人的地方就在它「千奇百怪、各式各樣」。而他現在對建築的想法,是在一個「永續」的基本架構下,必須有美學觀,「從事設計行業的人,如果沒有這個,是活不了的,也不會有熱情。」

而他個人的美學觀,就是「看起來簡單,但覺得好像有什麼東西和味道……好像有某種協調性在裡邊。」但這看似簡單的理想,實踐起來往往並不簡單,不管是他的常民環保屋、或是他的前衛客家建築,經常都會和世俗價值起爭執、衝突。

謝英俊一位友人王墨林曾在〈從廢墟到土地的再現〉文中這麼評論他,「謝英俊做的,不只是所謂災區重建工作,而是推動一場環境革命。……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位禿了頭的中年建築師,仍滿懷浪漫的從他所設計的房屋,兀自形塑出一尊住屋者的主體。」我想,時間,會給謝英俊的堅持一個美好的答案。

*【認識客家】客家建築,風格迥異功能皆強

客家人因居住環境不同,因此產生不同建築風格。以下為幾個著名傳統客家建築簡介。

客家圍龍屋:在中國大陸「四縣」客家地區,平原遼闊,需要人手開墾耕作,因此家族希望人丁興旺。於是住屋設計,通常在正廳後方建個壟起小坵、水池,稱為「化胎」(化育胎兒之意,也有稱「花台」)。化胎不能隨意讓人破壞,最早會做一個矮牆圍起來保護,當原有房子不夠居住,就往旁邊發展,圍著「化胎」建造,形成一種半圓形圍屋,即稱為「圍龍屋」。

客家圓樓:最著名的在中國詔安地區(於福建南邊)。當地建築的圓樓和圍龍屋,除了客家人對風水的考量因素,另一目的是具備有防禦功能。大陸客家圓樓建築很壯觀,其標準圓樓高約四層,平日出入只靠一個大門和若干小門,遇到危急狀況,可將所有的門關上後,易守難攻。

而在圓樓內部,生活需要用到的空間,全都設想進去了。有取水用的井、儲存糧食穀倉、放柴火地方、還有養牲畜空間。古時候,如果外面情勢緊張,儘管將所有進出門都關閉,仍可自給自足三、四個月。(文•曹秀雲)

*謝英俊
1954年生,現為第三建築工作室負責人
經歷:
陳其寬建築師事務所工程師,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新竹文化協會理事長
著名客家建築代表作品有:
新竹縣立文化中心競圖獎、美濃客家文物館競圖首獎、及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競圖首獎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2#
發表於 2008-2-23 21:58:0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謝英俊建築師對建築環境與自力造屋的理念
是我所敬佩的
台北仁愛路三段20巷(幸安國小西側)有一棟他設計的建築
8樓高外牆採杉木板雙層牆設計
大家有空可去看看杉木板當外牆的效果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3#
發表於 2008-2-24 15:30:3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偶也粉認同!!!!!

天上掉下房子來
---謝英俊的災區築巢傳奇  
  
文:王墨林•民報 

圖:許彬

   
   住宅是重建第一步

  從事建築工作已有數十年經驗的謝英俊建築師,在921地震發生的當天就開著吉普車到幾個災區繞了一繞,他立即判斷住宅應該是災後重建的首要工作。當時,「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巴努在對外通訊幾乎中斷的情形下,透過之前在邵族協助進行「大家寫村史計畫」的朋友向外尋求援助,輾轉找到謝英俊建築師。在極不容易的電話聯繫中,巴努理事長問謝英俊能否幫家園幾乎都震垮的邵族人蓋組合屋式房子,暫時安頓這些一直住在帳篷的災民?謝英俊毫不考慮地答應下來。

  謝英俊到日月潭德化社看了幾次,決定把竹東的大半個建築事務所遷移到日月潭;並決定不只蓋安置屋,更要蓋較適合長期居住的住宅,同時野找來在「新竹市新竹文化協會」工作的鄭空空,進一步將社區活動空間一起規劃出來。長期與他一起工作的夥伴們,憑著以前和謝建築師蓋屋的共事經驗,早有了準備,誠如事務所的劉煥成所說:「其實,我們從謝建築師那裡學到更多的是他對房子與人的關係所建立起來的一種信念,以及他對這種信念的堅持,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在沒有任何奧援下,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設在德化社的「九二一重建工作隊」,很快的展開自力更生的重建工作。首先他們考量的是經費問題,因為在來自各界有限的補助範圍內,即使壓低建材費,一棟十五坪的房子總要花上幾十萬。謝英俊想要的是居民自己動手把房子蓋起來,不但可省下一筆可觀的開銷,又可用雙手打造自己的社區空間,這不更合乎地震後重建家園的自力更生精神嘛!從對族人遊說「協力造屋」的構思方案開始,到訓練族人有基本的工作能力,雖然過程壓力不斷,問題千絲萬縷,但謝英俊與事務所同仁終於在921地震後的第一年,與邵族族人共同打拚出災區第一個美麗家園。

天上掉下房子來

  對於台灣房價超級昂貴,謝英俊頗不以為然。他說:「在地震前,我就想過這問題,買一棟房子要花好幾百萬,幾乎榨乾一輩子的勞動還不夠。人們對政治的暴政知道起來反抗,對建築商的暴利卻甘願成為他一輩子的奴隸,我們為什麼要住那麼貴的房子?!」
  地震後,謝英俊率領事務所同仁投入邵族部落的重建,只為證明人與住宅的關係不是以價格來決定的。房屋商品化後的住宅概念,幾乎跟人的基本需求完全沒關係,謝英俊說:「地震後,看到一貧如洗的災民,我對於自己曾想過的問題,更有個明確答案:我絕對不為他們蓋那些花好幾百萬的鋼筋水泥房子!」「就算鋼筋水泥可維持一千年,難道沒有人會懷疑這種房子經過一百年後,可能都會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給拆掉;混凝土打掉就變成一堆廢土,浪費能源莫不以此為甚!」


  蓋一棟房子既不用鋼筋水泥、也不必花上好幾百萬,難道會是天上掉下來?謝英俊蓋的邵族安置屋建材都是可回收的,為了配合原住民文化而做為牆體的竹子、自由組合的骨架等一些偏於自然的建材,都是在綠色環保概念下特別製造的。正在另一布農族部落的中正村主持同樣「協力造屋」的劉煥成也說:「以建築專業眼光來看,那些被地震嚇怕的災民,用了超出正常一、兩倍的鋼筋水泥,造價自然也高出好幾倍,一坪可以花上四、五萬塊錢。簡直浪費資源、又浪費金錢;營造商哪管你這麼多,水泥灌得愈多賺得也愈多。」

築巢方案動工了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中正村的布農族部落災區經過了一年,不但重建腳步沒半點移動,還受外來者百般剝削,被騙的戲碼不斷的上演著;直到部落裡有人看到謝英俊先後在德化社、松鶴等原住民部落蓋的「協力造屋」後,重建工作才開始有了轉機。

  劉煥成回想剛開始進入中正村蓋房子時,大多數族人都抱著觀望態度,他說:「只要收入所得為低或中低收入的全倒或半倒戶,都可以向921基金會申請廿至五十萬、原民會廿萬,加上中視在這裡的捐款補助廿萬,只要有自己的土地,八、九十萬就可以蓋一棟兩層樓的房子,而自己一毛錢都不要花,若參與工作還可以領回工資;但族人被騙怕了,很難相信天下有這等美事。」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跟族人開會、討論,並開始一連串幫族人申請重建補助的行政作業。劉煥成說,這階段是最耗時間的,因地方許多行政部門大都因不諳新法令,乾脆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災區重建也因此被嚴重耽擱下來。


  今年二月,中正村第一件由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主持的「築巢方案」終於動工了。為了在地文化的考量,便將邵族用的竹子換成布農族傳統住屋常見的石板做為牆體。雖增加不少成本,但謝英俊說:「使用當地材質是很重要的,把在地文化融合進來,一方面影響你對蓋這種房子的美學思考,一方面也是建構社區特色的社會條件之一;這在一般都市裡,比較不容易做到。」


  第一棟「協力造屋」動工時,每天開工前都會有人來問需不需要人工,包括許多在平地做工受老板騙的,或受失業潮影響找不到工作的族人,都陸續回到部落等著雇工。雇工程序乃先由指定的班長過濾,因身為當地人的班長對於各人的勞動狀況都能大致掌握。


  但目前只有一棟樣板屋在起造,每天八個工就足夠。碰到有人實在需要這份一天一千塊錢的工資過日子,大夥兒便共同討論是否多加兩個工來平分八個工的工資。劉煥成說:「布農族是一個講求共同體的族群,所以個人該怎麼做都很本份,比平地人敬業多了。可惜目前還沒全面展開重建,工作機會不多,看到沒被雇到工的族人沒錢吃飯,我們心裡也不好受。」

建築界的前衛運動


  謝英俊在邵族「協力造屋」時,就發展出一套「以工代賑」的辦法,如今在布農族部落依然派上用場,倒為政府解決了一些災區沉重的失業問題,更重新建構部落的人際關係。謝英俊更提到能結合「社區貨幣」的流通概念,譬如:這次我欠你多少工,下次你蓋房子時則還給你一樣的工時,這樣就能解決社區裡需要蓋房子卻沒錢又沒補助的問題。在市場經濟的社會裡,不是每個人都可擁有自己的房子,對多少有塊保留地的原住民來說,比較不易解決的大概就是沒錢蓋房子。


  有人以為這種安置屋只是為了應付災區重建的客觀需要,謝英俊說:「其實竹子牆不見得比鋼板便宜,但它能創造勞動機會,連婦女都可掌握來蓋房子。對價值的考慮絕不僅是金錢上的,還要考慮社會價值和環保觀念,這不僅是便宜不便宜的問題,更是我們能不能為台灣人對傳統房子的觀念提供另一個想像的機會。」


  中正村第一棟「樣板屋」已蓋了一半,常常有人會在屋子內外品頭論足,更有人要求謝英俊儘快幫他們的房子動工;別的部落聽說了,也紛紛遠道而來一窺究竟。這些景況讓劉煥成非常感動,他覺得自己曾在別的事務所領高薪去做幾億元的工程,但都沒有窩在這沒任何娛樂的山裡,帶著一群非專業工人一起協力蓋屋來得充實。他說:「我不是什麼聖人,能把這件事做好就心滿意足了。跟以前不一樣的是我面對的是一些非專業工人,必須先教他們,有時還要動腦筋想出簡單的方法,使施工的品質夠達到一定的精準度。來這裡雖然為了幫原住民的忙,卻顛覆自己的專業,在建築領域中學到更多。」


  目前在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的「九二一重建工作隊」,約有七、八人。除了一直跟隨謝建築師做的,也有聞風而來的年輕建築師。他們在建築本行中各個都是專業人才,並具備相當的實務經驗。但在這個圈子混愈久,就愈懷疑:為什麼房價需如此昂貴?為什麼房子要蓋成鋼筋水泥式碉堡?為了讓這樣的懷疑找到一個可能的答案,他們離開高薪位置,跑到災區原住民部落,開始為自己的專業創造出另一種可能的想像。誠如謝英俊說的:「目前建築界對我們所做的都還沒反應過來,因為我們搞的,是一個台灣建築界的前衛運動!」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創意客》圓樓遇上清水磚 老宅變身前衛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5-4 15:42 , Processed in 0.039187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