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nature4d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尋覓 聖稜線.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276#
發表於 2023-1-20 19:21:3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最佳展望點 --- 從 大霸群峰 到 雪山西稜 再到 雪山西南尾稜. ( 3 篇 之 2 )
從 大霸群峰 到 雪山西稜.

這篇是最壯觀的一個視野. ( 空拍不談, 除了 樂山基地, 全台灣沒有更優的 平面視角了 ).

走了一大段林道之後折返, 在一處透空...完整的 傳統聖稜線, 一字排列. ( 左大霸, 右雪山 ).



不是只有 聖稜線, 而是從雪山, 又繼續延伸往 雪山西稜. ( 黃色... 大劍山 屬於 雪劍線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畫面裡面的四座, 就是雪山西稜的百岳. ( 為了那四座, 一般腳程, 需要安排六天...傳統聖稜線一般也是六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從 聖稜線 一直延伸到 雪山西稜, 算是兩條不同的高山縱走路線, 所有百岳全都入列.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天氣與視線很好, 再拍一下.

按這裡顯示圖片

那就傳統的聖稜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半的心情一直很不錯.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路延伸到 小雪山.( 右緣 1/5 那裡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西稜的其中三座百岳.

按這裡顯示圖片

北邊遠處, 可見尖石鄉的 內鳥嘴山 跟 李棟山. ( 中級山就不標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東邊就是 大霸群峰, 還有 結城山, 境界山 之類的山區.

嗯...那些山區, 常常會聽到 熊吼, 呵呵. ( 也有 野豬與山羊, 屬於相當原始的中海拔森林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一篇, 貼個 " 一堆雪 " 就好.

然後... 就準備到不同的地方去... 四處繼續晃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75#
發表於 2023-1-19 21:24:1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最佳展望點 --- 從 大霸群峰 到 雪山西稜 再到 雪山西南尾稜. ( 3 篇 之 1 )

雪山西稜 與 西南尾稜.

換到新竹的山區, 所謂 免爬山 ...全台最佳的觀賞位置. ( 地點優秀, 高度足夠 ).

註 : 台灣其實有兩個地方, 共同享有 前二名 的地點.

1. 本篇的新竹山區 ---> 雪山西稜北段的山頭, 佔有優勢....因為山稜是偏往西南側, 從西邊看比較明顯. ( 而且免爬山 )

2. 高度 3422m 的 合歡山北峰山頂, 北段屬於劣勢, 東側的 大劍山 與 大雪山 會擋住 雪山南峰 ~ 奇峻山 一帶的許多山頭. ( 而且... 必須爬山 ).


=================================================

底下是屬於 2019/11/30 的記錄. ( 2021 與 2022 年度的略 ).

停車之後, 跟另一半沿著林道 " 走路賞景 "....

某處視野透空, 從百岳之一的 頭鷹 / 大雪 / 中雪 三座高山, 一路延伸到 鳶嘴山.



中雪山 到 鳶嘴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些植物也加減拍, 台灣莢迷.

按這裡顯示圖片

玉山假沙梨.

按這裡顯示圖片

西側的透空, 可以看到新竹縣北面的 湖口 / 新豐 / 竹北 .... 直到苗栗縣的 頭份 / 竹南 一帶. ( 此日平地空污嚴重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偏南的視角, 可以見到一部份苗栗縣的鄉鎮.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右側可見 五指山...等於新竹地區的平地區域, 都在眼裡.

當時曾經預想...要找機會到當地過夜, 順便 拍夜景.  ( 但是尚未實現或是執行 ---> 後來不久, 就爆發武漢大逃亡了, 持續三年都沒有疫情停止的跡象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某處透空, 小雪 到 鳶嘴.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又一個透空... 雪山西稜沿途, 有標示 雪山 兩字的山頭, 都入列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最優就只有如此嗎 ?

當然不.... 真正的 重頭戲, 還在後面哩.

註 : 跟苗栗縣 馬拉邦山 的視角相比, 差異已經 " 非常明顯 " 了.  ( 馬拉邦 還必須爬山哩 ).

加里山 ( 必須爬山 ) 也免談... 前一篇講過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74#
發表於 2023-1-18 17:20:3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從 聖稜線, 延伸到 雪山西稜.

本篇, 算是為了下一篇的熱身 ---> 對於 免爬山 以及 需要爬山 的展望位置排序, 基本上不用懷疑. ( 因為有許多的不同山頭, 或是開車能夠到達的地方, 都可以叫做 4D 杯杯 的 管區 ).

底下的影像, 攝於苗栗縣大湖鄉的 馬拉邦山, 高度 1407M ---> 後面會拿新竹山區的視角當成對照.

大約是屬於東北面的視角, 遠方是一座中級名山, 苗栗縣南庄鄉的加里山. ( 已被列為不再會去的一座, 也是全台灣唯一列入不會再想要去的一座 ).



其實, 山頂區域有許多樹木會阻礙視線. ( 近幾年未知 ).

中右遠方就是 聖稜線 的位置. ( 前面有貼過, 視角不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繼續往南, 就是 雪山西稜.

但是, 多數山頭都會被 中級山 擋住, 即使山區無雲, 也是視角不佳.

按這裡顯示圖片

除了被 中級山 擋住, 因為站立點不夠高, 屬於高山或是 百岳 的山頭, 幾乎認不出半個.

根據方位判斷, 左邊高處可能是 中雪山. ( 雪山西稜 算是最西南邊的一座 百岳 ).

中央高處, 可能是 小雪山 吧.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繼續往西南延伸的 中級山, 就是 稍萊山 與 鳶嘴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撇開 " 可能會 " 被樹木遮擋的問題....山頂區域的整個視角所見, 大概是底下的樣子. ( 西部平原區域不列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需要爬山的兩座代表山頭綜合如下 ----------

從 馬拉邦山 看 聖稜線 與 雪山西稜....實際上, 沒什麼看頭, 因為視角位置以及高度不夠.

加里山 的高度雖然夠, 不過 " 半個聖稜線 " 都被 樂山 擋住, 同樣也沒有看頭.

==============================================

最有看頭, 又可以不用爬山的, 在新竹的山區.

完全沒有誇大, 下一篇會拿出證明.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73#
發表於 2023-1-12 21:06:0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曾經的 觀景平台.

稜線附近, 有兩個平台, 一個是在稜上, 可以看西邊的雲海, 甚至於春夏季的日落. ( 冬季的太陽比較偏南, 會在山的背後落下, 被山擋住 ).

另一個平台, " 當時 " 可以見到從 品田山 一直到 雪山 延伸往西南側的 雪山西稜. ( 但是看不到 聖稜線 北邊的 大霸群峰, 而是屬於比較偏南的視角 ).

===============================================

續前一篇... 下午約四點, 其他親友都提早開車下山了.

四點多, 決定帶小孩 " 再度 " 上去觀景平台. ( 之前一個月, 還拍過 夕照聖稜線 當背景的影像 ).

東邊, 雲霧厚實, 完全看不到山.



因為是冬天, 太陽是在山的後面, 不會有日落.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就只能拍人....反正, 記錄生活, 比風景更重要.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太陽下去了, 馬上就要天黑...又將是摸黑加上濃霧的下山回程.

按這裡顯示圖片

時間快速跳到 2022/12/19 ....觀景台的四周, 都已經被樹木擋光光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 過去許多年間, 在那些觀景台所有拍攝過的諸多影像記錄, 都屬於 歷史痕跡 了.

對於自己與家人, 是沒什麼差啦. ( 曾經有過的各種記錄, 已經遠遠的超過一般的台灣民眾 ---> 尤其是從幼年持續記錄到成年, 更是難得 ).

比較晚期才開始接觸到該山區的人們, 就真的只能看...別人所記錄過的某些歷史了.

註 : 即使去過同一個山區, 也未必會看到 4D 杯杯 所寫的這些圖文.  ( 機率真的非常低 ).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72#
發表於 2023-1-11 14:30:5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迷霧森林.

翻了一下檔案發現....這處山區, 在一場嚴重颱風造成山崩路斷之前...

短短的 一年八個月又七天 之內, 總共帶家人或是親友去了 15 趟.

這處山區有著許多家人的生活記憶.... 確實是如此.

===================================================

中海拔山區 ( 海拔高度介於 2000 ~ 2400m 之間 ), 遇到滿山大霧, 很正常....看到山谷有雲海, 也很正常.

這是小孩們 ( 包括親友與親友的小孩 ) 第一次前往巨木區. ( 印象中, 好像只有五棵而已啦 ).

此行, 山區濃霧...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雲霧淡一點, 補一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霧中的團體照...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霧散一些, 當時的兒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女兒, 右邊是大妹的兒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雲霧一直不散...然後, 巨木區走完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午某時候, 霧散了, 走往其他的不同步道.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山崩路斷之前 ( 20 個月之間 ), 去過 15 次...

道路可以暢通之後, 又去...再去.

兒子快要成年了...此時的巨木區, 有許多木頭階梯的步道. ( 更早之前比較原始, 大樹也沒有被圍起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他看櫻花或啥的, 統統略. ( 拍過的東西或是累積的次數, 難以細數 ).

成年之後的兒子...後面就是 聖稜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疫情爆發前, 直到 2019 年末... 一直都還有去.

唯獨 2020 年末, 該山區從缺. ( 可能疫情嚴重吧, 當然也是更擔心染疫的問題, 只有去了台中的大雪山林道 ).

這裡就是走往巨木區的路徑, 透空展望處 ---> 才走沒多遠啦, 拍個幾張就去別地方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21/12/29 .... 又去. ( 打過疫苗, 比較沒那麼害怕一些了 ).

2022/12/19, 12/29 .... 又再去了兩趟.

後面的日子嘛.... 當然會繼續, 除了是為了 " 補遺 ". ( 還沒拍到 真正感覺足夠 的群山影像 ).

再來的理由就是... 純粹兜風, 看山 與 散步 而已.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71#
發表於 2023-1-10 18:14: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是真的拍了六次.

前一頁裡面說過, 在大霸尖山群峰的山區, 或者是 九九山莊 的後山空曠處, 待在那裡 兩趟共七天, 其中有六天, 看到了 樂山, 總共也拍了 六次 的 樂山.

為何看到就想到要拍 ? 理由講過了 ----

1. 那處山區, 有許多自己與家人小孩的生活記憶.

2. 那裡是 上山的來時處, 同時也是下山的去時之處. ( 從遠方的那裡走到此地, 也要努力的回到那裡 ).


============================================

首趟上山的首日...濃霧 + 下雨...



次日一早, 戴著頭燈摸黑出發 ( 小霸 往返, 路程相當遠 ), 爬上 3050 高地 一帶的時候...遠方有雲海, 樂山 在雲海上方.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太陽出來, 雲海逐漸散去.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三天早上, 下山之日...又跑去拍了幾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第二趟 ( 帶兒子 ) 又去了一趟...首日傍晚, 見到 雲海版 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次日只去 單攻 加利山 ( 正式走到 大霸尖山 之前, 先稍微讓他熱個身 ), 因此比較晚出門, 但是有看到 上午版 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三天, 同樣是 摸黑出發 ( 大霸 相當遠 )...

爬上 3050 高地一帶, 又看到 樂山 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四天, 下山日... 又一次看到, 順手拍個兩張就好. ( 前後的兩趟高山行程, 真的已經拍到 很多 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純粹只是說...

文字寫過說 " 拍到了六趟 ", 不是只靠嘴巴說說而已....也完全沒有誇大與吹噓.

是真的拍了六趟.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70#
發表於 2023-1-6 17:22:3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Zefram 發表於 2023-1-6 16:29
我有說不看嗎? 純粹是用詞怪怪而已

如果是不喜歡你的人是完全不看 不看就不會回了

就像某黑一樣 那種就沒看的價值 看不到就自然不會回

你看過影片就知道我不是在虎爛 不看就是完全看不到


==================================================

記得 黑狗兄 曾經寫過, 北大武的主題裡面....大略的文字內容是 ---> 這些影像, 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 但是, 看到這些, 又有什麼意義呢 ? ( 就不去翻舊文了 ).

感覺上, 這位老哥對於 看山... 相對比較沒什麼 " 感覺 ". ( 看到山, 似乎偏向 麻痺 / 無感 那一類的 ---> 其實很正常啦, 我的 另一半, 差不多也是如此 ).

至於有多少人在看, 或是 黑狗老哥 有沒有看... 其實也不重要. ( 我寫的其實不是 山, 寫的只是 自己... 以及, 某個 當下 的自己 ).

幾個人看, 喜歡與不喜歡看, 或是完全不看.... 不屬於貼文的重點. ( 實質上, 比較偏向, 4D 杯杯 自己某部份的 生活日誌 ---> 因此不使用 一條流水 的方式, 在描述山林 ).

==================================================

準備先去填另外一個主題.

在此先隨手送上一張, 夕照 台灣最高峰 ( 玉山主峰. 海拔 3952M ).



至於什麼 玉山主峰 啦, 奇萊主山與奇萊北峰啦.... 或是其他許多不同的 高山 / 中級山...

是否會出現新的不同主題, 不同的寫文心情與方式, 就... 看看機緣如何了.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69#
發表於 2023-1-6 16:29:1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nature4d 發表於 2023-1-6 16:06
怪哩, 似乎還看了不少.


我有說不看嗎? 純粹是用詞怪怪而已

如果是不喜歡你的人是完全不看 不看就不會回了

不會一直回文 自然就不會連帶 附加觀看數


就像某黑一樣 那種就沒看的價值 看不到就自然不會回

你看過影片就知道我不是在虎爛 不看就是完全看不到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68#
發表於 2023-1-6 16:06:2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尋覓 聖稜線....

為什麼一開始的標題, 就不是 傳統聖稜線 / O 型聖稜線 / 聖稜線縱走 / 完成聖稜線 這類的字眼 ?

而是使用 尋覓 兩個字 ---> 尋覓曾經的地獄, 尋覓見過的天堂, 尋覓景觀普普的日子, 尋覓毫無景觀的狀態, 尋覓感覺良好的某一段時機....

或者是, 尋覓途中的一些石塊, 尋覓某一棵樹, 尋覓幾叢的花.

一座山 或是 一條稜線.... 實際走過的人不同, 遠遠看到的人不同, 年齡與經歷不同, 性別不同, 上山的目的與心境不同, 行走的順序與方向也可能不同....選擇的路線也不同. ( 大鹿林道東線封閉的五年之間, 有人另外開闢了 大霸北稜線 / 秀霸線 的方式, 去走過 聖稜線 ).

以上的狀況, 就變成 " 每一個人或是個體 ", 即使看著同樣一座山, 腦袋裡面所思考的, 盡皆有所不同....因為每個人所見到的, 以及體驗, 也會不同.

使用 一條流水式 的介紹或是說明 ( 起登, 沿途, 幾座山頭與基點, 完成 ---> 可能最多兩篇三篇, 就統統寫完了 ), 這類的網路文章或是部落格, 遍地都是.

至於影片....或許有旁白與字幕, 多少分鐘看完之後, 就是看完了.

對於多數登山者而言, 不過就是 " 連續幾天 " 的一個行程罷了 ( 難度或是危險性不論 )... 一次走過, 船過水無痕.

===============================================

使用 尋覓 兩個字, 不是以單純的眼睛所見, 不是曾經拍到什麼.... 而是, 尋覓 自己與一些山林, 在精神上, 其中的某種牽連, 或是某種生活的軌跡.

所以才不使用 一條流水式 的那種寫法...

因為寫的不是某座山頭, 某條稜線, 而是...看著某座山, 某張影像的時候, 會帶著某些不同的心情與故事.

感覺用詞誇大, 圖文不好看, 純粹只是自嗨.... 怪哩, 似乎還看了不少.

===============================================

那麼... 什麼東西才可以代表 聖稜線 ?

幾塊堆疊的石頭嗎 ? 答案是... 沒錯, 它就是 聖稜線 無誤.



一個小崩谷 ? 沒錯, 它也是 聖稜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小片石牆 ? 當然... 它本來就是.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失去光線的許多棵 鐵杉 ? 也對, 它們一直就是.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棵看起來已經陣亡 98 % 的 玉山圓柏 ?

還是沒有錯, 它在此處, 可能已經待過兩三百年以上了. ( 註 : 直徑變粗 1 公分, 平均 23.8 年 ---> 環境嚴苛之下, 生長還會更緩慢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幾叢小小的 玉山杜鵑, 也是 聖稜線 ?

有什麼好懷疑的嗎 ? 後面就是 雪山主峰 ---> 台灣的第二高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遠觀是一回事, 近觀又是一回事.

聖稜線 是什麼 ? 每個不同的人...心裡面的答案, 都不同.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67#
發表於 2023-1-6 13:20:4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Zefram 發表於 2023-1-6 12:23
只能說 一樣的角度 除非別人上不去  或是整段路坍塌掉了 需要靠攀登才能上去

或是私房景點 "只有你" ...

重點的文字敘述是 ---> 從那個特定視角, 總共拍到六個 天 / 次 的部份 ---> 那位 x 旦 以及 x x 潘 兩位, 如果他們想要拍, 絕對勝過 " 全台灣的所有民眾 ". ( 因為 2022 年度 之前可能十幾二十年間, 他們有一半的日子或是天數, 是 住在那處山區 ---> 林務局的技士身份 ).

註 : 2022 之前是 兩位互輪, 2023 年度, 變成三位互輪. ( 新的那位, 沒見過, 也沒問名字...不過知道, 是新竹縣的原住民, 因此變成兩位原住民, 一位客家人 )....前面說明過了.

那位 x 旦 ( 原住民, 九九山莊的管理員之一 )... 據說嗜好是 唱歌, 彈吉他自彈自唱, 是否喝酒就不知了....許多登山者的部落格, 都有寫到這部份...不過我沒聽過. ( 上山時間不巧, 只有錯身而已... 才剛到達, 對方就剛好準備下山回家, 換另外一位 ).

至於那位客家籍的.... 沒見過他拿相機. ( 如果他要拍, 要比次數的話, 同樣無人能比 ).

所謂的 拍了六次, " 可能已經 " 全台無敵... 是指說 蜻蜓點水 的那些登山者裡面而言....即使有些人去了數次, 還有 是否會想要拍, 是否會看得到 的條件限制 ( 重點在於 可能 兩字....沒說 一定 / 保證 / 絕對 ).

=================================================

說個小故事 ----

某次好像是帶兒子 ( 或是之前的另外一次, 慢慢翻檔案才知道 )....大概是在 中霸坪 一帶的區域, 往遠方看了一眼.... 哇 ~~~~~~~~~ 宜蘭縣外海的 龜山島.

回到 九久山莊, 跟 莊主 ( 或說 山屋管理員 ) 說 : 今天在途中, 有看到 龜山島.

莊主顯得非常訝異, 說 : 他曾經去到那裡至少幾十上百次, 但是 " 從未看到過一次 "....或者換做說, 因為從來都沒有去注意到這個方面.

不管遠山或是小島, 並不是 " 人在當地 " 就一定會看得到的.

而是.... 每個人與某些山林的不同機緣.

那位攝影老哥, 說他曾經為了拍某山區的 玉山杜鵑, 在某一趟, 耗費五六天 ---> 老天只給拍 四小時.

============================================

兩趟山行, 能夠總共見到與拍到 六 天 / 次.... 機緣上, 或是 機率上, 本來就已經非常難得.

那個 可能已經 幾個字.... 實在不需要一直在那幾個字裡面, 持續的打轉與執著.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尋覓 聖稜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16 09:30 , Processed in 0.068811 second(s), 9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