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查看 14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記事,2021的紀念山旅.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23-11-10 20:29:2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正序瀏覽
序.

講起來, 筆者跟 另一半, 從相互認識之後 ( 遇見的當天之後 ), 就開始兩人一起遊台灣了.

剛開始只是在台北市, 然後就很快的跨越很多的縣市. ( 整圈的環島, 或是經由中橫的半圈, 也可能先經由中橫往東, 又轉走北橫往西...).

年紀輕, 活動力又超級強.

然後是進入禮堂, 以及陸續出現的小孩....

三十幾年來, 兩人或是帶某幾位小孩, 去過的不同地點與次數, 累積量也蠻驚人.

其他略.

====================================================

已經持續相當多年的時間, 會在十二月初, 找時間...兩人前往中台灣的山區. ( 看紅葉 ).

接近月底的 12/29, 則是儘可能的...找機會, 一起出門兜風. ( 那是進入禮堂的紀念日 ).

沒想到, 2020/01/23 發生 武漢逃離潮....全世界像是 驚弓之鳥.

這一年末尾的 12 月初, 只跑了一趟台中. ( 疫情嚴重, 山區很少人車, 多數人除了工作, 幾乎都不出門 ).

2020/12/29 ... 兩人只在比較沒人的附近 原住民鄉, 晃了一圈而已. ( 本篇地點屬於熱門景觀區域, 當時好像也被封閉的樣子 ).

2021 年尾, 看紅葉的台中山區去了一趟, 這個地方一趟 ( 紀念日 ).... ( 疫情似乎沒那麼嚴重了 )

2022 年度, 12 月初 台中一趟, 12/19 本地點一趟, 12/29 本地點又再一趟.

2023 年度, 屬於 12 月 的時間還沒到. ( 今年三月份倒是曾經去了好幾趟 ).

==============================================

因為 2020 年, 一整年都沒去過. ( 從缺 )

因此用 2021/12/29 ( 算是 重返 ) 的那一趟, 兩個人的看山之旅, 當成本篇的主題.

暫定影像是 57 張, 每篇十張的話, 大約貼六次. ( 偶爾插花的部份未列入 ).

----------------------------------------------------------------------------

兜風的重點, 就是 " 上山去看山 "...

因此, 遠山 的影像, 佔了大部份.

後註 : 尋覓聖稜線 的主題裡面, 會從許多不同山區, 從不同的海拔高度, 不同的距離與視角, 在描述 聖稜. ( 因此寫半天, 還是一直寫不會完 ).

本篇, 純粹算是在特定山區的單一視角而已.... 所以會比較容易 " 結案 ".

等到結完了之後, 再看看其他的.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
發表於 2023-11-30 14:39:4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下山回家了....

寒風中的慢慢等待... 註定沒有的, 就是沒有. ( 稜線下方, 雲海的高度太高, 空中又一堆雲霧持續在飄, 擋住許多的重要山頭 ).



裁切, 雪山北峰, 算是這天最捧場的一座 百岳高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陽光快要消失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拍兩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開車下行約 四公里....

看到有雲海, 還有遠方的 鵝公髻山.

雖然常常看, 也常拍, 還是留個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太陽已經下去了.

黑夜與濃霧, 是後面行車 " 必經 " 的一大段旅程.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沒有看到或是拍到 " 最想要 " 的目標, 不過....上山兜風的目的, 算是順利完成了.

人, 遲早會離開. ( 包括人世 ).

但是....高山, 一直都在.

會看到與拍到的, 只要人還活著, 而且還能夠持續的開車上山.

機會, 就一直還存在.

本主題完.

======================================================

後面, 可能會加上幾張來自不同山區的影像, 當成 補遺 吧.

再看看.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4#
發表於 2023-11-29 17:16:2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3-11-29 17:19 編輯

決定回去開車.

隨著太陽的角度慢慢變低, 算了一下走回車子所需的時間, ( 五公里, 一小時左右 ), 以及預計日落的時間.

決定正式開始走回車子, 再把車子開到這處拍照地點, 等天黑.

走了一小段路, 瞄到 雪山 的頭頂....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又走到一處小區域的透空處...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可以看到聖稜線的一部份.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就直接經由一條山徑, ( 走路的捷徑 ), 回到車子.

再把車子開到預定的地點.

天色漸暗, 溫度也快速降低, 需要增加衣物.

按這裡顯示圖片

穿得像球一樣. ( 高度約 2400m, 是真的氣溫相當低 ---> 結霜或是下雪, 都曾經拍過許多次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太陽逐漸西斜, 可惜山區的雲霧, 持續都不會停.

按這裡顯示圖片

霧去霧又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偶爾, 雪山北峰 露了一下臉.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有時候, 雪山 也出現了幾秒鐘. ( 真的一秒鐘都不能等, 每秒的狀況都在變化...看到就要馬上拍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看看吧, 能夠看到啥或是拍到啥, 終究不是由 人 可以決定的.

待續...


編註 : 車牌忘記遮了, 修正.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3#
發表於 2023-11-28 21:36:5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插花時間...

預計再貼兩篇, 這個主題就正式結束了.

瞄了一下 2022 年尾的山旅記錄, 首趟的狀況還不錯, 第二趟就比較沒東西了. ( 山區是 壞天氣 ).

基本上, 2022 年尾的兩趟, 也會弄個主題, 先寫完 第二趟 ( 篇數較少 ), 再繼續寫 第一趟. ( 篇數稍微多一些 )..... 畢竟在過往的 20 年間, 山區的許多事物, 都出現相當明顯的變化. ( 偶爾會用較老的影像, 當做不同年代的對比 ).

====================================================

2023 / 12 月份 的計劃旅程, 11/28 傍晚 又出現小小的變化.

原來預定 12/07 與 12/08 連續兩晚的 車泊, 另一半 又臨時想要改成 訂房.

進入相關網站看了一下, 12/07 早就沒有了, ( 十幾天之前就沒了, 除非花費數倍金錢, 去訂 可入住人數更多 的大型房間 ), 但是 12/08 是屬於假日的房價, 也還有空房.

於是訂了 12/08 的 ---> 12/07 同樣還是 車泊.

------------------------------------------------------------------------------------------

舊的尚未貼完, 新的很快又要接續而來.

反正就是... 有空就加減貼.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2#
發表於 2023-11-27 20:47:2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繼續去散步...

聖稜全景, 至少算是 " 又一次 " 拍到了, 雖然有些缺憾, 不過... 總比 看不到 / 拍不到 來得好. ( 已經可以打到 75 分了 ---> 霧林帶, 能夠看到遠山, 也需要一定程度的運氣 ).

走啊走的, 到了另外一個勉強可見 雪山 的位置 ( 畫面的遠方中右 ), 嗯... 不給看.



繼續走了一段之後, 有一個展望點, 當地可以看到從 雪山 --- 雪山西稜 群山 - 台中地區的 小雪山 / 稍來山 / 鳶嘴山 的區域. ( 甚至於台中的平地 ).

但是... 無法看到偏北側, 整條的聖稜線. ( 能看整條的, 就只有一個位置而已, 先前寫過 ).

雲霧很多, 只能勉強看到 大南山 ( 中左 ) 跟 頭鷹山 ( 中, 屬於百岳 ) 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沒有遠山可以拍, 拍個 凸面鏡.

按這裡顯示圖片

西側有雲海, 那裡算是 比林山 / 大窩山 / 五峰鳥嘴山 / 鵝公髻山 的稜線, 只是雲海太高, 無法看到那一條山稜.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方的人工林中, 比較高的幾棵樹, 就是 巨木區 的巨木. ( 印象中, 好像只有五棵的樣子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過了一陣子之後, 雲海出現空缺, 鵝公髻山 ( 遠方 ) 露出來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幾棵 鐵杉, 加減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走了一陣子, 決定折返 ( 更往前, 有軍事柵欄管制, 從某個年代開始, 就已經無法再進入 ---> 幸好在更早的年代, 曾經去過上頭許多次, 也曾經留下許多 如今與未來無法再度重現 的歷史景觀 ).

又走回到一處展望點, 這裡看不到聖稜線的高處主稜, 但是可以看到 大霸群峰 跟 更北面的一些山頭.

左邊近處是 結城山, 遠一點是 境界山. ( 屬於 3000m 以下的 中級山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拍一面鏡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左邊亮處, 就是停車的山區 ( 在其下方低處, 距離大概五公里 ), 準備再度走回到那裡.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面的話, 就... 再看看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1#
發表於 2023-11-26 17:20:5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終於見到雪山一眼.

前註 : 2020 疫情嚴重, 從缺.... 2021 年尾去了一趟, 2022 年尾連續跑了兩趟.... 2023 春季, 又陸續去了三或四趟. ( 看櫻花 ).

不過, 2023 的年尾, 可能機率就不大了. ( 另一半檢視未來的重要行程之後, 可能每天都會非常忙 ---> 其實從八月以來, 一直就很忙 ).

反正, 如果覺得 " 時機適合 " 的話, 筆者單獨一個人, 同樣會繼續前往. ( 有些重要目標, 例如解晰程度更高的 金色聖稜線, 一直都還沒有完成 ---> 畫面比較小張的倒是有啦 ).

========================================================

再看一眼 雪山北峰....

對於那裡, 終究留有 " 蠻特別 " 的記憶. ( 有機緣的話, 就回到那裡去看個幾眼吧...意指曾經記錄過的一些影像 ).



大小霸, 或說 大霸群峰, 當然也是屬於記憶深刻的山區.

按這裡顯示圖片

北稜角 ( 左 ) 與 雪山主峰 ( 右 ), 終於勉為其難的露出樣貌.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兩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霸群峰 到 雪山, 一整段完整的 聖稜線 全景.

至少, 算是有拍到了.... 可惜, 是白色的, 不是金色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到了完整的聖稜, ( 雲霧又繼續飛來 ), 暫時可以收工了.

開始散步, 往林道的上方走.

途中的一處小透空, 可以看到高處的主稜. ( 左邊的 穆特勒布 到右邊的 雪山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行走一段路, 開始看不到 雪山 了. ( 右後, 被中級山擋住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處透空, 大霸群峰 到 穆特勒布. ( 林道途中, 或說這整片的山區, 不需爬山而能夠看到完整聖稜線的, 別無它處 ).

如果爬山的話, 另外 " 可能 " 還有一個地方 ---> 許多年不曾再上去, 是否樹木遮擋, 未知.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沒啥遠山可以拍, 拍個人物好了...好歹是 紀念日.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
發表於 2023-11-24 18:41:3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不給看, 還是得要繼續看....

好不容易, 聖稜線的高路段主稜線, " 幾乎 " 快要露臉了, 偏偏就是只差了那麼一點點.

右邊的 北稜角 跟 雪山主峰, 依舊還被遮掉山頂的部份.



近處的兩棵 針葉樹, 兩棵 闊葉樹, 將會是未來拍照時, 視野中最大的障礙物.

估計一年兩年之後, 左邊的那兩棵, 可能高度就會擋住拍照的視線吧. ( 因此, 僅此一處剩餘的空曠視野, 如果想要拍的話, 剩餘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拍一下 大霸群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雪山北峰, 一直都比較捧場....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最重要的兩位主角, 就是不給看....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的一隅...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全景, 大霸群峰 到 雪山主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不到山, 拍人物好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瞄一下... 雪山 還是被雲層擋住...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拉近... 就只差那麼一點點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反正時間上很充足, 就... 再等一下下好了.

待續....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
發表於 2023-11-19 13:06:3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3-11-19 13:08 編輯

山, 就是不給看.

一般來說, 除非是屬於 特殊機緣, 首次前往某個山區, 就遇上 一輩子 最好的天氣跟視野, 不過這種機率, 講實在的...不高.

因為台灣山區的氣候條件比較特別, 多數時候, 想要看到夠好的景觀, 幾乎都是需要一次又一次, 找空擋勤跑, 別無它法. ( 上山的次數越多, 遲早會遇到 ).

前註 : 如同某位山岳攝影老哥的部落格裡面所述的, 某趟前往 秀姑巒山 ( 中央山脈最高峰 ) 拍攝 玉山杜鵑, 好像耗費六天五夜還是五天四夜, 只有最後一天的 " 短短三或四小時 "...能夠真正好好的拍攝. ( 其他時間都是 滿天烏雲, 濃霧或是雨天 )..... 好的時機, 需要運氣, 或許...也需要耐心等待.

====================================================

台灣第二與第三高峰, 遲遲都不給看. ( 雪山 3886, 北稜角 3880 ...算是台灣高度排名 2, 3 ).



對於遠方的那個山凹, 感覺蠻親切.

因為曾經站立於 品田山頂, 望向這裡的山區. ( 可惜當時遇上了地獄氣候的前緣, 視線不夠清楚...之後更是走在地獄之中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底下的這座山, 也是記憶 " 超級深刻 " 的一座, 雖然沒列入 百岳, 不過最後的一小段路, 走往峰頂的那個 " 超級恐怖路徑 ", 全台灣的高山裡面, 可能還沒有任何一座其他山頭, 可以超越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雪山無法看到, 中霸大霸小霸, 倒是蠻願意露臉. ( 左到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 中霸山區 跟 大霸頭頂, 還有積雪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加上左邊的 伊澤山. ( 百岳之一, 中霸不是, 裡面有三座是百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的主稜, 還是若隱若現....拍不到清楚的樣貌.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雲層的關係, 視線不夠優, 再拍一張, 聖稜線的全景. ( 加減記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一次...人物的背影.

按這裡顯示圖片

正在檢視手機拍攝的成果...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反正這一天的時間很充足, 不急...

至於能夠拍到如何的樣子, 也只能隨緣而已.

待續...

編註 : 修正一個錯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23-11-18 14:59:4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等待的時刻.......

繼續往林道的高處走....

到了筆者所認為, 全台灣最佳的一處, 聖稜線 觀賞地點 ---> 從 大霸群峰 到 雪山主峰, 沒有漏失任何一座屬於 聖稜線 的山頭, 不但相對距離最近, 而且角度又最優. ( 大霸群峰的 加利山 或是 3050 高地 雖然夠近, 但是...角度極差, 而且除非使用魚眼, 根本無法拍攝那麼寬....稜線東面的 桃山 也很近, 但是看起來不雄偉... 況且, 那些都必須辛苦爬山 ).

開車就能夠直接到達的拍攝點, 相當難得. ( 車子停在那一帶, 至少也有十幾次以上了... 這天決定全程都徒步, 因為停留的時間很長 ).

從 大霸群峰 到 布秀蘭山 ( 右緣 ).



從 加利山 ( 左緣 ) 到 聖稜線 的高路段主稜線. ( 討厭的雲層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的全景...大霸群峰 到 雪山主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不到雪山, 拍個人物的 背影 也好.

按這裡顯示圖片

用樹枝當前景的 大霸群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再一張全景圖....可惜有雲層.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張人物.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繼續等待...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拉近, 大霸山區.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等啊等, 至少... 雪北 露臉了. ( 主稜上頭, 這一天最願意露臉的一座百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 氣候環境多變.

終究, 能夠看到遠山, 需要機緣....能夠拍到遠山, 也得要遇到良好的機緣.

至於能夠拍攝到怎樣的清晰程度, 更需要機緣. ( 尤其是傍晚的金紅色積雪景觀 ).

不過都無所謂, 山.... 一直都還在.

只要 人 還沒掛點, 而且有足夠的精神體力 ( 或說 能力 ) 可以開車. ( 開到當地, 真的需要一定程度的精神與體力, 畢竟是漫長又蜿蜒的山路 ).

反正....

筆者心裡面已經決定, 從 2023 的 12 月份開始, 就準備開始 " 努力勤跑 "....

即使在過去年間曾經拍到過的, 都還 " 不夠 " 滿意.

未來, 一定會出現 " 至少勉強還夠滿意 " 的畫面.

====================================================

後註 : 前陣子, 另一半說 : 你換的那台相機 ( 7D Mark 2 ), 怎麼不帶出去拍一些照片啊 ?

當時筆者回答... 最近的時間, 沒啥目標可以拍.

...............................................................

不過, 2023/11/17 .... 第一波冷氣團已經出現 ( 今天清晨 05:00, 鄉內的低溫 7 度 ---> 玉山 - 6.8 ) )....

意思就是, 如果目標是 白色山頭, 季節確定已經正式開始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23-11-17 17:51:4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插花時間 ( 續 ) ---> 大家來比一比.

先前描述 聖稜線 的 長篇連載時, 筆者講到 ----> 以拍攝距離, 所能見到的 聖稜線, 其雄偉壯麗的程度, 以及相對高度與拍攝角度....這個山區的 " 某個位置 ", 是 " 全台灣不需辛苦爬山 ", 所能夠見到與拍攝 聖稜線 的 最佳地點....而且是... 全台獨一無二.

註 : 即使是辛苦爬山, 也看不到同樣的景觀 ---> 因為 聖稜線 的東側, 可以稱為是 緩坡 的地形. ( 並不雄偉 ).

因此這篇, 算是由幾個不同角度, 來個 相互對比.

========================================================

因為 聖稜線 大略是呈 東北 - 西南 的走向, 因此...位於其 西北 方向的新竹縣市, 在角度上, 已經就是全台無二.

海面上的先不談 ( 距離更遠 ), 陸地上拍攝, 最遠的就是 新竹市南寮 的海邊.

但是距離遙遠, 被 空氣 的影響巨大, 除非出現 視野百公里 的超級天氣, 想要拍到 很清楚 的 聖稜線, 機率幾乎是零.



新竹市區, 比 南寮 近一些 ( 但是依舊非常遠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格放, 即使沒有大樓擋住, 清楚程度也都差不多. ( 沒被建築物擋的拍過一堆, 略 ---> 統統都類似, 不夠清楚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新竹市郊, 距離又更近一點....但是, 近不了多少.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 而且越接近郊外, 中級山 的阻擋越嚴重 ---> 許多山頭都可能被擋掉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免爬山的到此先暫停.

==================================================

轉到 " 需要爬山 " 的部份 ( 困難度之類的先不論 )....

合歡山北峰, 海拔 3422m, 看到的是這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合歡山主峰, 高度 3416m, 是這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桃山 的山頂 ( 海拔 3325m ), 算是東面距離最近的山頭, 而且大約也是 90 度 的視角. ( 左邊是雪山, 跟西面拍的剛好顛倒 ).

可惜...聖稜線的東面...看起來根本就 不陡.

按這裡顯示圖片

品田山 的山頂 ( 高度 3524m, 台灣 十峻 之一, 摔死過不少人 ), 看起來是這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相當知名的 奇萊北峰, 高度 3607m, 看起來則是這樣子. ( 南湖大山 距離也非常遠, 同樣也是看到聖稜線的東面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回到 免爬山 的部份....

宜蘭的 太平山 地區, 所看到的模樣.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回到本文章主題的山區 ( 新竹縣 ), 從 大霸群峰 一路延伸到 雪山主峰, 途中所有的山頭, 無一缺席. ( 群山點名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西面的 聖稜線高段主稜, 地形幾乎垂直, 像是一座巨大的高聳城牆.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會說 " 全台唯一 " , 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實際根據的.

為何 " 幾乎 " 每年的 紀念日, 都會想要到這個地方, 去看看 聖稜線.

前面貼的影像, 已經很清楚了.

==================================================

最主要的是....

雖然 聖稜覆雪, 甚至於 金色聖稜....都曾經拍過許多次.

只是...要嘛因為某次相機的畫素太低, 要嘛因為視野被雲擋住.

自從開始使用 數位單眼 之後, 一直都沒有機會, 遇到夠優的拍攝條件. ( 頂多就是六七十分的那種 ).

所以就...

繼續努力的, 一趟再一趟.

即使不是 紀念日, 覺得 該上山 的時候, 就算是獨自一個人, 也要去. ( 先前因為疫情而懶得去, 今年 2023 之後, 就真的要 開始找時間努力跑 了 ).

後註 : 未來兩三年, 如果再不 努力跑 的話, 機率將會越來越渺茫. ( 地球暖化 ).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記事,2021的紀念山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15 22:02 , Processed in 0.058985 second(s), 12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