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nature4d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竹山區,沒有盡頭的墾荒歲月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121#
發表於 2021-7-26 15:42:5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nature4d 發表於 2021-7-26 14:07
其實, 利用緩坡的山坡地來種植竹筍, 是 " 早年 " 不得不的種植方式.

因為平坦的土地, 必須要成為稻田 ...

這是因為平地不是乾旱就是淹水 皆會降低產量

所以才搞到1米高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122#
發表於 2021-7-29 13:52:1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7/27 雜記.

苦瓜, 真的是看到會怕了, 兩或三天就要收一堆.



第二梯次種植的幾棵小黃瓜, 也差不多到尾聲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綠竹筍, 只有大大的唯一一叢, 大概平均三或四天, 才能割幾支.

無法覆土的狀況下, 形狀都比較直挺挺, 不過, 至少不需要買, 有得吃就不錯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預備要留種的單色瓢瓜, 尚未長大, 被幾百隻黑色椿象大肆叮咬, 藤蔓已經完全枯死, 只好先收起來.

尺寸可能還不到正常成熟的 1 / 3 大, 至於種子是否有效, 就再看看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數字上的溫度不算特別高, 不過在身體感覺上, 這個夏天似乎比過去還要來得更熱, 太陽也超級毒辣.

不知道是否因為年紀越來越老的關係.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123#
發表於 2021-7-30 20:03:3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7/29 小黃瓜, 留種子.

幾年前曾經幫絲瓜留過 ( 數以百計的 菜瓜布, 每條可能有 50 或 上百 的種子 )....以為只要一條, 種子就用不完. ---> 絲瓜只要有個四棵六棵, 收穫就吃不完了. ( 苦瓜更會結果, 種子也很多 ).

第二梯次的 小黃瓜, 盛期採過一次 18 條, 重達 11 斤 6 之後, 每兩或三天就可以收十幾條, 已經很夠吃.

決定開始留種子, 標示要留的瓜瓜, 讓它們長到成為真正 " 黃色 " 的瓜瓜.

首條母瓜, 數天之前採回. ( 這張曾經貼過 ).



07/29 夜間, 決定打開來看看....沒想到, 95 % 都練足了超級深厚的 少林真功夫, 屬於輕功方面的 " 水上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功力較差, 浮不起來的, 只有大約 20 粒.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幸好, 07/29 採回第二條. ( 當初決定留兩條, 比較保險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切半與剖開, 看起來也很多無效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近一點, 多數都凹陷與扁扁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很大比率都沒有效.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幸好, 第二條的整體狀況較佳, 可能有 50 粒.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留了兩條, 大概總共 70 粒 " 有潛力 " 的種子, 假如有一半的出芽率, 就有 35 棵.

今年兩梯次大概都是 15 + 15 棵, 所以, 數量可能接近.

不過...後續如何, 要再等待七或八個月之後, 才能知道.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124#
發表於 2021-7-31 12:47:3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og2h 於 2021-7-31 12:48 編輯

瓜瓜 太多 可以做醬瓜了
以後 吃稀飯不怕沒東西配

瓜類算是糖的助甜劑
所以冬瓜茶 哈密瓜 蔭瓜 醬瓜 那種 只要有甜
他都會 甜到很入味
蔭瓜 醬瓜 罐頭類 也大多是用甜去調味

另外豆類 跟 油類 也會增加糖類的甜度
大多是做月餅 那類的內餡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125#
發表於 2021-7-31 13:58:4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og2h 發表於 2021-7-31 12:47
瓜瓜 太多 可以做醬瓜了
以後 吃稀飯不怕沒東西配

早年, 筆者的上一代, 就有種植 醃瓜.

當年在幾條河川之間的 沖積扇, 有幾塊田地, 屬於沙質的土壤特性.

記憶中, 瓜的外皮是深綠色的, 比大黃瓜更粗, 果肉更厚與更重, 皮也較為光滑, 應該算是綠皮品種的 越瓜 吧.

大概 15 歲之前的久遠印象 ---> 後來有個大颱風, 田地被沖壞但是無時間能力去整理復原, 讓別人去整理, 變成別人的土地. ( 用牛與人力耕作的時代, 能力終究很有限 ).

本來今年也打算種一些 越瓜 的, 不過遲遲沒有行動. ( 事情永遠做不完 ).

至於小黃瓜的部份, 只夠生吃熟食或是煮湯而已.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126#
發表於 2021-7-31 14:11:0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7/30 雜記.

持續採了三四個月的苦瓜, 終於快要開始看到 " 終點前的光明 " 了.



茄子跟九層塔, 偶爾採幾根.

按這裡顯示圖片

綠竹叢裡面, 幾支沒被發現到的竹筍. ( 較早有看到的, 會儘量去設法蓋黑布, 就不會那麼綠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短胖型的絲瓜, 一次收三條.

按這裡顯示圖片

長版絲瓜, 因為可以長達三尺, 因此是用兩條 60 公分 套網, 手工用針線縫合成為一條, 大約可以長達 100 ~ 105 公分. ( 有重疊部份 ).

焦距跑掉, 掛著的五條裡面, 一條留種, 一條較小, 有三條可以同時割的. ( 先前已經陸續割過許多條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至今為止, 苦瓜最成功, 小黃瓜與茄子還可以, 絲瓜差強人意, 瓢瓜最慘. ( 連藤蔓都被臭蟲咬死了 ).

反正就是, 有什麼就吃什麼.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127#
發表於 2021-8-1 15:57:1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8/01 第二支麻竹筍.

因為冷凍櫃已經爆滿, 綠竹筍的收穫量也還夠 ( 大概兩或三天就能夠割取一小批 ), 因此對於 " 大份量 " 的麻竹筍, 幾乎就沒在管了, 甚至於在較遠山上的好幾叢, 至今一直都沒去瞄過半眼.

比較沒那麼遠處山上的兩大叢 ( 兩叢之間大概距離 100 公尺, 海拔高度大約相同 ), 之前瞄了一次之後, 也都沒去割.

走到距離菜園的邊緣角落約 20 公尺 的那一叢, 割一支代表一下就好.



珍珠芭樂, 有些果實都已經長大接近成熟, 或者已經被叮, 外皮顏色發黃了, 都還沒有找時間套起來保護.

雖然時機已經過晚, 還是趕緊套了一些起來, 當然也淘汰許多看起來比較不良的. ( 隨便撿幾粒代表, 實際採掉的數量, 可能超過五六倍, 今年的掛果數量特別多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綠竹筍, 今年持續都有得割. ( 別管外觀如何了, 能吃就好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長版絲瓜, 一次割三條.

按這裡顯示圖片

條紋絲瓜又一條, 花色瓢瓜不是要吃的, 是預定要取種子, 因為藤蔓已經死亡, 先割回家放置.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前的許多年, 麻竹筍常常都一趟割了八條十條甚至於更多 ( 因為竹叢分散於許多不同的山區位置 ), 可能要從停車位置往返兩三次, 扛到叫不敢. ( 未去殼的話, 一條可能超過 15 台斤 ).

然後, 可能做了許多筍乾或其他啥的, 也有一些是煮熟之後冷凍.

今年反正綠竹筍還很夠 ( 桂竹筍也存了不少 ), 割麻竹筍的 " 苦差事 ", 似乎就變成過眼雲煙了.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128#
發表於 2021-8-2 16:56:5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1/08/01 採絲瓜

傍晚之前, 想到還有一串香蕉要收取, 問另一半是否再去山上晃一下.

筆者的車週五送廠, 因待料需要多耗幾天 ( 車齡超過 19.5 年了 ), 只好臨時改開別台小車前往, 道路崎嶇, 又彎又陡, 底盤會磨到.

這種地方, 真的要開 SUV 才行.



準備留種子的長絲瓜. ( 另外三種絲瓜也有留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短版絲瓜, 出現畸形的一條, 可能幼瓜時期就被咬傷了.( 切掉之後, 還有幾口可以吃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條紋絲瓜, 平均長度大約一尺. ( 之後只會繼續變胖, 長度不會增加 ).

一條可以煮一餐, 這個品種的份量還算蠻剛好.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留下一堆各種的瓜類種子不是問題, 比較大的問題是.... 需要傷腦筋, 下個年度要種在哪兒.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129#
發表於 2021-8-2 19:27:1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eastern        2021-8-2 17:30        太貪心了!留一條就太多啦!

應該要好奇 每天吃瓜 吃一堆加工筍 到底是什麼鐵胃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130#
發表於 2021-8-3 08:46:1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Zefram 發表於 2021-8-2 19:27
應該要好奇 每天吃瓜 吃一堆加工筍 到底是什麼鐵胃

其實倒也沒有 " 每天 " 啦, 例如 苦瓜, 冰箱冷藏室還放著一堆, 不過大概已經連續一週, 都沒煮.

絲瓜的話, 可能平均三天 ( 六餐 ) 裡面的某兩或三餐, 機率 1 / 2 ~ 1 / 3.

小黃瓜, 收穫量大的時候, 可能兩天 ( 四餐 ) 裡面的一到兩次. ( 1 / 2 ~ 1 / 4 ).

至於 綠竹筍, 兩個月的採收期間, 可能平均一星期裡面, 會有兩天. ( 2 / 7 .... 佔比不到 1 / 3 ).

因為不是馬上採馬上吃, 而是處理好之後 ( 去苦味跟煮熟再放涼 ), 冷凍保存居多.

另外就是 ... 它不算是 " 加工筍 ", 純粹屬於天然狀況, 只有殺青而已.

沒真的算, 以全年平均來說, 餐桌上會出現竹筍的日子, 可能介於 100 ~ 120 天 之間, 整年的機率 1 / 3 ~ 1 / 3.65

重點不是 " 天天在吃 ", 而是整年裡面的任何一天, 假如想要吃竹筍, 就有得吃.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新竹山區,沒有盡頭的墾荒歲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14 06:46 , Processed in 0.050647 second(s), 9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