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9-8-25
- 最後登錄
- 2025-9-21
- 在線時間
- 1406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199629
- 帖子
- 7402
- 精華
- 0
- UID
- 125495
  
|
2025/09/14 第一次 碰 高齡女性.
原來喔, 上一篇寫完之後的深夜時刻, 就是這一篇的故事.
繼 09/09 晚間之後. ( 另一半說要改成五天, 從半年多來的平均隔三, 要變成 隔四 了 ).
09/10 傍晚的廚房, 筆者說....不要 固定 五天, 換成 四天 跟 五天 交替好了.
另一半的回應, 似乎不太認同. ( 她認為或是覺得, 雙方都要休息久一點 ).
09/11 這天, 子女們陸續在自家群組, 發 老媽生日快樂 的字句.
兒女們都知道, 他們老爸或老媽的實際出生日期. ( 早年交通不便與傳統觀念, 或是醫療資源較少與鄉下環境, 小孩出生, 幾乎都至少 滿月 之後, 確定能活, 之後才會去報....因此身分證日期都會 晚報戶口 ).
筆者本身是晚了 59 天, 另一半 晚了將近半年.
實際上是, 筆者跟另一半, 生於 農曆的 同年同月, 雙方年齡僅相差 11 天. ( 差距夠小吧 ).
早年, 筆者十六七歲時, 台北市的某位同學家, 連續生了四男, 但是 無女.
其父母收了一位朋友的小孩當 乾女兒 .... 同學的那位 乾妹妹 ( 生日 ), 是跟筆者 完全同一天 的. ( 真的夠巧 )
只是, 人生中的緣份, 永遠無法得知. ( 沒有那種緣份, 遇到完全相同生日的. )
只差 11 天, 也夠罕見了.
------------------------------------------------------
也就是說, 09/11 這天, 另一半已經高齡 62 了.
09/13 晚餐的餐桌上 ( 僅兩人在廚房 ), 筆者問....晚上嗎 ?
另一半答 : 明天. ( 筆者心想, 明天就明天, 反正也不急, 畢竟都年過花甲了, 五天一回, 也不算太少 ).
09/14 晚間十點左右, 筆者正在電腦上打字...總之, 這天算是時候到了.
偶爾的側向轉頭, 終於看到另一半已經上樓, 開了房間的燈. ( 相隔約 20 公尺的走廊, 雖然視角跟房門是平行方向, 看不到室內, 而非正面的 90 度, 但是房間內有無開燈, 筆者的視力還可以看得出來 ).
筆者當然就停止打字, 關掉電腦, 到房間去了.
走進房間, 另一半說 : 要洗澡.
筆者說 : 怎麼到現在才要洗澡 ? ( 平常雙方從山區回到家, 她都是先上樓洗澡, 之後才下樓吃晚餐 ---> 已經持續蠻多年, 95 % 以上的時間, 都是筆者負責弄晚餐 ).
筆者坐在自己的位置, 斜躺於床頭櫃.
僅隔一牆的浴室, 傳來陣陣的塑膠杓子的沖水聲, 一陣又一陣的.
原來, 她不是洗澡而已, 還加上洗頭. ( 耗時至少半小時 ).
早知道如此的話, 就不關電腦, 等她洗完再去房間了.
只是電腦都已經關了 ( 也懶得再開, 因為也不是很重要, 或是打文章也不急 --- 隨緣而已 ), 就只好慢慢的等.
洗完回房, 又不急不徐的, 背對筆者, 坐在床尾慢慢的吹乾頭髮, 或是日常保養啥的.
她不急, 筆者當然也不急. ( 反正, 又不會跑掉 ).
終於, 她都忙完了, 已經 22:50.
另一半 坐回床頭, 第一句話就是 : 我明天要回去喔. ( 回去 外家, 小舅子排休, 二舅子公休日, 大姨子 也都會回去 ).
筆者說 : 冰箱裡面能拿的, 就全部拿回去. ( 一堆採回家的 絲瓜 以及 珍珠芭樂 啥的 .... 家裡面一大堆 ).
補充 --- 09/15 早上她拿走之後, 同日的下午, 筆者又採了五條絲瓜, 一些芭樂. ( 冰箱馬上又爆了 ).
然後她又說 : 小舅子明年的公司地點, 要換到桃園的大園地區.
可能小舅子就無法從家裡面通勤往返了. ( 怕 老人家 沒人可以顧, 擔心老人部份出現的新問題 ).
筆者回 : 從妳家到 大園 ( 關西 啟程, 原來公司是在 桃園大溪 某處, 更早年是在龍潭 ), 只是多了 20 公里 的 國道二號 ( 機場連絡道 ) 而已.
區區 20 公里 又沒有紅綠燈, 單程頂多就是多個 12 分鐘 的行車時間罷了.
總共的行車距離, 都還不到我以前每天在拼命衝的一半.
註 : 因為兒子的問題, 曾經有幾年, 筆者是從 新竹橫山 ---> 關西鎮 ---> 桃園龍潭鄉 ( 前面都是平面的台三線, 然後上了 二高 ) ---> 新北的中和, 下了 二高 ( 當年的二高, 通車路段只有 桃園龍潭 --- 北縣中和 這一段而已, 從 中和 下來之後, 還必須行駛漫長距離的雙北市區, 停留無數的紅綠燈 ) ---> 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 ( 早上要先在 復興南路 / 信義路口 放 另一半 下車, 下班之後, 晚上回家的順序相反 ).
更早的時候, 北二高只有通車 中和 --- 三峽鶯歌, 九公里而已, 要開更遙遠漫長的平面與市區.
而且在漫長辛苦的通勤車程之外, 到了公司, 後面可能又是 台北市 - 雲林, 嘉義 或是 台北市 - 台中地區 的漫長距離工作往返.
那一段歲月, 真的是 超級暗無天日 的艱辛日子.
------------------------------------------------------
小舅子即使公司搬到大園, 通勤距離 也不到筆者當年的一半, 開車時間上, 更不到筆者當年的甚至於 1/4.
因為筆者光是 新北中和 - 北市民生東路 的市區平面, 上下班時間, 就已經 搞死人 了, 而且還是一週五天半, 就是每週要開六趟的通勤往返, 每月只有四個週日不用開車去台北而已. ( 當年湊巧還是四處蓋捷運的台北市交通 超級黑暗 期, 而且筆者又是開 傳統手排車 ).
小舅子 不但距離不遠, 而且幾乎全程都高速公路, 又是自排車, 一個月還休息 9 ~ 10 天, 比起筆者的當年, 輕鬆無數倍.
終究, 筆者所經歷的, 那些 極度黑暗 的歲月, 如果要寫的話, 故事太多了.
-----------------------------------------------------------
回正題....
筆者只是簡單的回了一句 : 就只是願不願意, 有沒有心而已. ( 指 小舅子 繼續通勤, 根本就是 毫無問題 ).
如果要跟筆者 " 曾經走過 " 的歷程相比, 根本就比吃飯還容易.
那段歲月, 另一半 當然是 超級清楚. ( 她是乘客, 曾經每天同車往返 ).
後來又繼續講其他的話題, 直到晚間 23:30 之後....才終於進入 正題. ( 維繫雙方感情, 確認特殊關係與身份 ).
----------------------------------------------------------
因為已經五天了. ( 隔四 )
順利的進入之後.
筆者很明顯的感覺....裡面的 內阻, 或是 壓迫感 ....真的有 變得更大許多.
單純只是 隔三 與 隔四 ( 從前半年的 四天一次 變成 五天才一次 ), 就感覺得到, 真的有差異.
不是筆者自己的 錯覺 啦.
醫學方面的說法同樣如此 --- 間隔越久, 器官越會慢慢萎縮以及失去彈性. ( 筆者才會覺得阻力跟壓迫感, 有明顯的增加 ).
沒想到, 只是 再更多延長一天 而已, 就可以感覺得到, 有所差異.
這方面, 不光是說中高年齡的女性, 男性同樣如此....越沒 " 動 ", 就會逐漸的.... 越加退化.
因此, 定期以及適度的 刺激 ( 實際行動 ), 似乎還是有其必要.
另外就是, 因為間隔拉長, 另一半 到達終點時候的 反應, 似乎也變得更加的強烈. ( 或許是...因為更多天, 才又再獲得一次 ).
反正順利與圓滿的完成了.
09/14 深夜的這一次, 也是筆者生命歷程中, 第一次跟高齡 62 的女性, 有過 那種事.
更湊巧的是, 那是早年, 雙方決定 未來要成為夫妻的 四十週年. ( 1985/09/14 晚間, 第一次的雙方特殊關係 ).
人生中, 偶爾發現的巧合, 還真不少哩.
-----------------------------------------------------------
後記 :
雖然按照醫學概念, 建議要 多動. ( 尤其中年以後 ).
不過, 不同伴侶或是不同身體條件 ( 包括精神與雙方感情的好壞程度 ), 每個人或是伴侶都不同.
因此, 上述內容, 純粹當故事或是小說看就好.
如果伴侶之間的感情夠好, 身體狀況也沒問題, 能夠多動的話, 應該沒什麼壞處.
但是...要適當的節制. ( 過, 猶 不及 ... 剛好就好 ). |
-
1
查看全部評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