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nature4d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竹山區,沒有盡頭的墾荒歲月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531#
發表於 2022-3-6 14:11:3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歷史回顧 --- 紅玉水蜜桃.

在 Home友 的文章裡面, 筆者講過, 紅玉算是蠻容易種植的品種, 最遲應該在 " 地植兩年 " 的當年 ( 五月底六月份 ) 就能夠實際吃到桃子.

不過...有人在嫌 紅玉 的砧木太爛或是太差勁, 就不再多予爭辯了.

實際回顧一下, 首次種植 紅玉 的狀況. ( 可能舊文章裡面也都找得到相關訊息, 就當成複習好了 ).

2017/01 下旬, 從新竹山區, 專程開車到台中地區, 載回了六棵苗. ( 記得最早應該就是六棵沒錯, 只是當時沒拍照而已 ).

那是 2016 嫁接 ( 沒賣完 ) 的, 在四吋盆內被限縮生長了一年, 砧木粗約 6 ~ 8 mm, 高約半米.

回家之後 ( 2017/01 ) 地植, 到了 2017 三月份, 開花了.



當然啦, 只是幼樹, 沒有掛果.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地植一年左右, 樹枝變高變多, 開始幫它們拉枝.

按這裡顯示圖片

才一年兩個月, 2018 / 03 又再度開花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18 / 05 月底, 試採了幾粒, 嚐一下味道. ( 之前沒吃過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六月中, 又採幾粒. ( 不好看的缺陷當然是朝著背後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實被咬壞, 或是被咬之後成長受限的比例也相當高.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同期間, 也有一些比較不夠紅的, 先不採.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從買苗起算, 一年四個月就實際吃到桃子了. ( 而且不是一棵, 大概是六棵裡面的三或四棵有正常掛果 ).

如果不是在四吋盆內, 要死不活的生長一年, 而是 2016 三或四月份 就買來地植的話, 2018 當年的 " 整體樹勢 ", 可能至少會加大 50 ~ 80 %. ( 枝與葉或是花的數量 ).

不過其實也沒差啦 ( 都已經地植五年了 )....到今天為止, 只有 2018 年度因為流膠病而 陣亡一棵, 以及受傷約半棵 ( 那棵還持續活著, 也會掛果 ).

如果以 樹冠直徑 來說, 大概都有 4 ~ 5.5m 左右的幅度. ( 離地半米的樹幹直徑, 可能 15 ~ 20 cm 吧 --- 當然沒有量過, 又沒發生特別的問題, 量那些做啥 ? )

總結就是... 根據筆者的實際經驗, 紅玉...應該還算容易種, 也容易吃得到. ( 去年即使蟲災鼠害嚴重而造成受損比例超高, 果實還是多到可以四處送, 剩下的還弄成將近二十個罐頭哩 ).

只是...首次製作罐頭, 其中可能超過 2/3 ... 後來發現變質了. ( 冷藏室擺了七個月, 也算夠久了 ).
6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32#
發表於 2022-3-7 13:59:0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2/03/07 快要沒菜了.

首批種植, 分成三個梯次割取的 芥菜 已經分別都變成 福菜 與 梅干菜.

黑葉白菜 跟首批 花菜 已經成為歷史 ---> 看後面是否有黑葉白菜的種子可以採起來.

第二批的花菜, 同樣也跟首批一樣, 蟲害 + 鳥害...



比較慘的, 只剩下葉梗.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多數算是 一半被吃掉, 剩下半條命的狀況.

按這裡顯示圖片

剩餘的 青江菜大軍, 幾乎全都陸續抽心與開花. ( 也是看未來有無種子可採 ).

青江菜, 也準備退出 ---> 沒得繼續吃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至少, 可以持續採收的 甜萵苣, 偶爾用來當做支援. ( 棵數還夠, 分兩個半批採收的話, 兩三天就可以採一大把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高麗菜 則屬於斷斷續續的情形 ---> 偶爾採個兩顆三顆, 沒那麼快全部消失, 因為還有數個不同梯次.

之前的 白玉蘿蔔, 也只剩下十幾個而已了. ( 後面還有一梯, 考慮是否再加一批 ).

後面最大的主力 ( 棵數較多的 ), 應該是另外一批 芥菜 了.

等芥菜夠大之後, 考慮把一部份清洗與燙熟, 然後冷凍保存, 隨時可以拿來煮 芥菜雞湯.
5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33#
發表於 2022-3-8 20:02:5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2/03/08 柑橘嫁接 ( 初步的 ) 總巡檢.

嫁接的頭兩回, 為了儘可能擴充 椪柑 / 桶柑 的枝葉數量, 幾乎能用的枝幹, 都用上了.

沒想到後來會跑去採別人的橘子, 還因此得到正統 豔陽柑 的樹枝, 於是又再度的到處找 " 還能用 " 的位置.

更後來為了擔心已經地植兩年的 佛利蒙柑 發生 " 走鐘 " 慘劇, 又剪了一次樹枝 ( 主人剪的 )....結局就是, 所有 " 勉強還能用上 " 的位置, 也統統都用完了.

從最早接枝的日期起算, 首梯次已經 31 天, 最末一次的 佛利蒙, 也已經大概有 19 天 了, 趁著傍晚之前, 特別去做個總體巡視, 順便記錄到底今年接了幾根的樹枝. ( 接穗的品種沒去管, 反正等到掛果與成熟, 自然就會知道 ).

覺得缺乏水份的 柳丁, 原本只用了兩處而已, 後來又增加兩處.



其中一處代表, 看起來都還活著.

按這裡顯示圖片

覺得果實偏小的一棵 柳丁, 本來只用三處, 陸續增加到五處.

按這裡顯示圖片

應該是最早接的 椪柑 接穗, 開始冒出芽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長勢很鳥的 砂糖橘 幼樹, 也接了兩根. ( 接於其他幼樹的部份不少, 因為沒幾棵是屬於比較大棵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中一根, 應該也會存活.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棵 珍珠柑, 本來只接三處, 也增加到五處.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根代表.

按這裡顯示圖片

底下是檢查與記錄的狀況, 共接了 20 棵 大小不同的樹, 總數 38 處, 47 根.

按這裡顯示圖片

暫時的狀況是, 接枝之後已經 19 ~ 31 天 不等, 暫時尚未見到 " 已經枯死 " 的接穗.

不過... 實際的 " 真正存活 " 數字, 可能要到接枝之後 2 ~ 4 個月, 才比較能夠最終確定.

整體狀況應該是 " 夠樂觀 " 啦, 不管最後的實際存活率是 100 %, 95 % 或是只有 80 %, 至少 " 擴充枝葉 與 保留正確品種 " 的部份, 預定目標都算是達成了.  ( 四種柑橘裡面, 有兩種算是後來臨時增加的 ).
4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34#
發表於 2022-3-8 22:19:4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3-8 22:38 編輯

        LKK46        2022-3-8 21:28        不愧是柑橘大戶

=======================================

結論是, 經由傍晚前的逐棵記錄與統計.....今年沒動到的樹只有下述幾棵, 腦中的記憶. ( 因為剩餘的在 2019 / 2020 / 2021 已經有被動到過 ).

茂谷柑 x 2 ( 2020 分別都接了一組 甜橙 ).

椪柑 x 2 ( 共有三棵, 2019 有兩棵分別接過一根 桶柑, 2020 某兩棵又接了一根 甜橙...今年也再度動了某一棵 ).

砂糖橘 x 3 ( 2019, 2020 分別都改接了一根 帝王柑 ).

佛利蒙柑 x 1, 樹勢跟剛買的苗差不多, 必須先讓它長大一點.

帝王柑 x 1 ( 原本兩棵, 一棵在 2019 途中陣亡, 僅剩唯一的一棵要整株保留 ---> 不然 2022 年度, 可能一粒果實都沒有 ).

總共接於 20 棵 + 9 棵 ( 今年沒動到 )... 因此, 檸檬 + 柑橘 的總數是 29. ( 介於 2 ~ 5 年 的樹齡而已 ).

因此在柑橘部份, 只能稱為 " 奈米戶 " 而已.

不過, 等未來多數的樹逐漸長得更大, 而且樹上都是有 兩果 / 三果 ( 不同品種果實 ) 之後, 應該就可以確定, 不用再採老同學的了. ( 其實還有某表哥那裡也可以採, 但是最近五六年內, 好像只採過兩次, 採過一些 砂糖橘 與 桶柑 ).

反而是二月初連絡上了老同學之後, 先後去了四次 ---> 因為覺得 豔陽柑 確實夠大又好吃, 佛利蒙 與 茂谷柑 也不錯.

2023 / 2024 年初, 應該還是會專程去採 豔陽柑 啦 ---> 兩年後的接穗與枝葉, 應該都還很小.

佛利蒙 的話, 2021 已經有兩棵 首果...假如確定品種沒有 走鐘 的話, 應該 2022 年尾開始, 就可以 " 吃自己 " 了.

編輯與加註 :

其實筆者 2019 就從某表哥那裡, 拿了一根 " 所謂的 豔陽柑 " 樹枝 ( 分別接在 檸檬 與 臍橙 樹上 ), 2021 首度掛果....結局是 ---> 某表哥被人拐了, 筆者跟著受害, 那根本是 砂糖橘 的枝條.

要不然, 假如不是因為被騙, 早在 2021 年尾, 其實就已經可以吃到自家的 豔陽柑, 也不會發生 " 跑去採別人豔陽柑跟剪回樹枝 " 以及後面第三次, 專程接枝豔陽的事了. ( 佛利蒙 另論, 純粹是擔心萬一又發生 走鐘 事件 ).

整整浪費掉三年光陰.

不過至少今年, 終於是 " 100 % 正確的開始 " 了....只是, 還要再等另一個三年.   ( 才有自家的 豔陽柑 ).

因為已經有地方可以採, 所以不是浪費 3 + 3 年 才能吃到, 單純只是浪費三年 " 以及每次該帶的 等路 " 而已.
4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35#
發表於 2022-3-10 09:53:2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首批的 芥菜乾, 都收起來了.

扣除幾棵 長年菜 ( 洗淨燙過再炒的, 農曆年常見菜色 ), 幾棵用來煮 芥菜雞湯 ( 還有一些冷凍保存 ), 幾棵屬於 酸菜 ( 煮湯 或是 炒 )....其餘的 " 過多酸菜 ", 只能縮小體積, 然後長期保存了.

最早割取的第一批, 置於屋前, 會被 小精靈 干擾....不過至少是沒壞沒爛, 曬得夠乾之後, 弄成 梅干菜.

本來生鮮時, 相當有份量的一批 芥菜, 只變成這麼四捲而已, 體積縮水真多哩.



要弄成福菜的話, 曬時是把酸菜一片片撕下來, 因此葉柄的基部會有較硬較老的部份, 剪下來, 最後塞於瓶口. ( 最外的部份, 如果存放多年下來, 比較有可能出現些許氧化變質, 這些碎屑就是當做犧牲品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些其實就已經乾燥過頭了, 不過懶得等, 還是把勉強能裝的, 全都先裝瓶. ( 快裝完之前才拍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有大概一半, 不但早就過乾, 還到了 " 酥脆 " 的程度 ---> 完全無法裝瓶, 只能先擱著幾天, 讓它們稍微回潮, 變得質地軟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首次只裝了四瓶. ( 300 ml 的小瓶子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等待數天之後, 才勉強把剩餘太乾的裝完.

按這裡顯示圖片

生菜時, 可能重達七, 八十斤重的 芥菜, 只變成這樣子, 大概一小瓶就等於十斤的生菜重量.

按這裡顯示圖片

剛好曬到第三或第四天 ( 天亮之後開始曬 ), 太陽特別強烈, 到山區忙事情然後傍晚回家, 發現早就已經 " 曬過頭 " 了, 既然遇到了, 也沒辦法.

以正常的 福菜 乾度來說, 應該 300 ml 的小瓶子, 可以變成 15 ~ 20 瓶 之間 ( 割取時的總重量大概有 80 斤 哩 )....所以這一次, 可以叫做 " 超級濃縮版 ".

也沒差啦...越乾就是鹽的濃度相對越高, 越能夠久放不壞.

反正.... 後面還會再有下一個梯次, 到時候再繼續.
7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36#
發表於 2022-3-10 13:05:0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水蛙        2022-3-10 10:25        幫我留一棵豔陽柑嘿!

============================================

明年一月份, 要來新竹採 豔陽柑 的話, 當然可以 ---> 帶你去俺國中老同學的園子. ( 記得隨車備一雙雨鞋, 因為雞鴨鵝總計四五百隻, 會有很多地雷 ).

當然 " 東西 " ( 特產或酒水之類的 ) 也得帶啦, 畢竟那是人家要出售的東西....主要靠柑橘與雞鴨當收入.

我自己接的枝葉, 大概要再三年才有果實可以採, 而且光靠那幾根小樹枝的話, 自家都還不夠吃. ( 五或六年之後, 或許枝葉夠壯大, 果實量也足夠了, 應該就可以分一些給您採 ).

講起來, 要吃橘子, 自己又有土地的話 ---> 自己種 比較實際啦, 要多少有多少.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37#
發表於 2022-3-12 15:33:3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2/03/12 芥菜

第二梯次種植的一批 芥菜, 因為二月初之後就逐漸回溫, 蟲類猖獗, 無數植株都被啃到像 珊瑚 一般 ( 有許多情況更慘的, 就甭拍了 ).....

每次巡蟲, 一棵菜上頭就有六隻七隻...而且隔半小時後再巡一次, 又還偶爾某棵有一隻兩隻, 真的很難抓得夠乾淨.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過, 努力巡的話, 還是有 " 救 " 到一些, 狀況沒那麼慘的. ( 終究還是有許多可以吃得到, 想要自然又想要沒損失,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首批沒有割起來的 ( 早知道應該能割的全部割, 比較沒損失 ), 有 3/4 已經被蟲損壞殆盡 ( 植株葉片乾死枯萎之類的 ).

至少, 還有兩棵在開著花. ( 希望有機會採種子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到芥菜的花, 就想到某一年曾經幫小女兒 ( 那次還有兒子也去 ) 拍過的幾張影像.

從去年的檔案開始翻, 一直翻到六年前 ( 2016 年初 ), 沒翻到.

不信邪 ( 因為腦袋裡面記得有拍過 ), 又從 2016 再度往後翻, 還是沒翻到. ( 印象中, 不可能有那麼久之前 ).

不死心, 從 2021 又往回翻.... 終於翻到了, 搞掉將近半個小時.

原來是 2019/02/01 的時候, 所拍過的影像. ( 她是 163, 那些花大約有 180 的高度, 真的有跟筆者同樣高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註 : 翻了許多舊檔案之後, 可以 100 % " 絕對 " 確定, 今年的 桃子 ( 花與果的時間 ), 比 2021 晚了 " 很多很多 ".

是否因為桃樹被漫天藤蔓遮蔽所造成的, 無法定論. ( 因為另外還發現, 愛文 與 玉文 / 四季 芒果 的花期, 同樣也都遲了非常多, 其中多數沒有被遮蔽的問題 ).

後面接續的幾篇文章, 再貼一些來當對比.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38#
發表於 2022-3-12 23:07:3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3-12 23:11 編輯

2022/03/12 遲來的季節 ( 桃子篇 ).

先前某篇的文章裡面, 曾經有懷疑到 ( 或說感覺上 )... 今年桃子的花期似乎偏晚了許多. ( 腦袋裡面隱約的去年印象, 似乎是如此 ).

為了尋找上一篇的最後一張影像, 來來回回的翻了許多舊日檔案, 然後驚覺.... 桃子部份的花與果, 真的有差異, 而且差異相當巨大. ( 整體來說, 相差應該超過一個月 ).

隨意的抽取六張影像當代表 ---> 當然不是相同的樹枝啦, 偶爾拍的記錄或說拍攝目標, 都是隨機亂選的.

選取影像然後還標示日期又再合起來, 還真的是很花時間.... 比今天花費半小時, 才找到一張舊日影像還麻煩.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同兩年裡面, 隨機抽取的各六張圖片....應該可以看得出來, 對比真的很明顯.

因此...今年要吃到桃子, 至少會比去年晚了一個月.

註 : 過去幾年的印象中, 都沒像今年這麼慢.

另外就是... 幾種 芒果 的花期, 也差異非常大 ---> 等待下一篇.

編輯加註 --- 最後一張的下半截圖案, 不小心漏掉日期了, 反正都是同一次啦....懶得再去重新弄了.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39#
發表於 2022-3-13 21:37:0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3-13 21:39 編輯

2022/03/13 花期晚了. ( 芒果篇 ).

隱約的印象中, 新竹的芒果花期, 應該是在三月中旬. ( 桃子出現小果之後, 類似跟桃子接力 ).

翻找前一篇某張檔案的同時, 也順便瞄到芒果的部份, 果然沒錯...去年三月份已經是盛開的狀況.

2022 年度的桃子, 直覺似乎有些偏晚. ( 上一篇 ).

於是又跑去瞄了一下芒果... 天啊, 三棵 愛文 小樹, 只有一棵開始冒出小小的花序蹤影, 四棵 四季芒果 的 中樹 與 小樹, 至今完全沒半點動靜.

另外兩棵 玉文 的中型樹, 居然只有 " 一小根花序 " 而已. ( 去年同期是花序已經盛開的 ).

同樣找了兩個不同年度, 五張影像當對比. ( 日期差三天, 算是沒有差啦 ).

三棵 愛文 幼樹, 今年似乎只能期望這棵了 ---> 另外兩棵沒半點影子.



花期確實較晚, 不過至少會有希望.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四棵 四季芒果, 四棵都沒有動靜. ( 兩棵較小棵的其中一棵, 當代表就好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玉文芒果, 去年有許多花序, 今年都沒有影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有唯一的一小根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直覺上, 可能要再等個 3 ~ 4 星期 之後, 再看看情況.

去年因為 薊馬 太猖狂了, 三棵 愛文 跟兩棵 玉文...都只是 " 賞花 " 等級而已. ( 幾乎沒掛果, 或是幼果夭折 ).

不過, 有 2 + 0.1 棵 ( 只掛兩三粒 ) 的 四季芒果, 倒是勉強有吃到一部份. ( 有一棵 中型樹, 去年居然沒出現半朵花串 ).

今年的話, 可能到五六月, 情況就可以最終確定了.

註 : 在北部要吃自己種植的 芒果, 似乎比較困難...橘子多吃一點, 可能比較實在.

編者加註 : 今天原來是 03/13 而已... 日期全都寫錯了 ---> 不過, 同樣懶得去改了. ( 每張影像都要重新弄過, 太耗費時間了 ).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40#
發表於 2022-3-13 21:50:5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        eastern        2022-3-13 16:05        檔案粉多ㄟ
========================================

更早年沒有手機, 或是早期的手機也沒有拍照功能, 因此 " 非工作時間 " 的出門, 都習慣帶著相機. ( 看到值得留個簡單記錄的東西, 就加減拍起來 ---> 非工作的出門, 其實幾乎 100 % 都是 帶著小孩啦, 拍小孩的生活與成長記錄 ).

隨著小孩越來越大, 拍攝他們的機會相對變少了, 不過長年以來, 帶相機出門的 " 習慣 "...並沒有因此失去. ( 雖然最近一兩年, 拿手機拍可能佔一半, 懶得用相機, 不過相機還是會有用上的時候 ).

因此... 即使缺錢缺房缺土地缺車...就是不缺記錄過的影像.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新竹山區,沒有盡頭的墾荒歲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5-5-9 22:23 , Processed in 0.053337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