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2 大嘴巴. 
 09/21 下午, 跟 另一半 到菜園弄東弄西.
 
 筆者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 ( 菜園之外的其他果樹或是作物的狀況 ).
 
 採了一顆鳳梨之後, 又看到一棵芭蕉, 已經被鼠輩給 開啃 了.
   
 收回幾根也好, 總比沒剩半根來得強.
 
 
  
 ===============================
 
 09/22 今天上午, 另一半 又回 外家 去了. ( 當然會帶許多由 筆者種植 的各種 收成 過去, 拿去跟親友分享, 也都算是好事 --- 反正自家也消化不掉 ).
 
 兩星期前, 筆者自己在思考, 許多的 珍珠芭樂, 是否該弄一些, 去託某家店去賣.
 
 註 : 較早年間, 筆者也曾經託售過一些冬天的菜類, 只是鄉下人, 幾乎都只看價格, 因此也很難賣, 後來放棄.
 
 另一半 的意見是 ---> 不要賣, 自己留著吃就好.
  ( 其實她的目的是....拿去賣的話, 頂多留一些給家人吃, 她就沒機會, 到處 做人情 或是 常常有得拿回去 外家 了 ). 
 所以, 拿芭樂去賣, 也只好先放棄, 甚至於 三天兩頭就採十粒八粒的, 也不夠她 做人情.
 
 --------------------------------------------------------
 
 筆者有兩姊兩妹, 大姊是住在桃園內壢, 近年來, 幾乎 每週 都會回來一小段時間. ( 偶爾出國除外 ).
 
 二姊本來嫁到台中地區, 後來機緣湊巧, 搬回筆者家附近.
 
 大妹 也是在桃園內壢一帶, 小妹算是桃園平鎮. ( 婆家屬於台中東勢, 幾個兄弟或家人到桃園工作與謀生 ).
 
 09/22 今天下午兩點多 ( 另一半 不在 ), 筆者要下一樓時, 聽到 大姊 ( 與夫 ) 的聲音.
   
 另外又聽到二姊的聲音. ( 因為住很近, 她看到大姊的車, 所以就又過來了 ).
 
 筆者走往客廳打招呼, 二姊跟大姊的對話 ----
 
 二姊曰 : 她跟 么妹 說, 筆者種的芭樂, 非常之好吃.
 
 么妹 回應她 : 那怎麼不叫 老哥 多採一些, 讓大姊帶去給她吃 ?
   
 ----------------------------------------------------------
 
 筆者心想, 真是 大嘴巴.
   
 一波又一波的採, 二姊自己算是 常常有得 " 分到 " ( 包括許多的其他蔬果類 ), 每週回來幾小時的大姊, 也偶爾會分到.
 
 二姊的女兒, 回她家探望時, 也偶爾能夠分一些. ( 例如 上一篇 的芭樂與絲瓜, 視季節時間, 其他還有不同的蔬果與竹筍類的, 筆者剛好有看到這位外甥女的話, 都會送她 ---> 她與弟弟的童年期間, 算是筆者 協助與幫忙 帶大的, 主要是帶著出遊的部份 ).
 
 另外 更大筆 的, 當然就是 另一半 ---> 每次準備回她家之前, 冰箱裡面或是 冰不下 ( 或是有些不需要冰 ) 的, 幾乎都 帶好帶滿. ( 反正山上一直都還有得採 ---> 再如何沒東西煮, 戴個頭燈去, 摸黑去採, 也可以解決 ).
 
 因此, 最大項的 外家, 加上兩個姊姊, 附近其他親友 .... 就幾乎 " 去光光 " 了.
 
 然後, 珍珠芭樂, 一次又一次的採, 估計已經採掉超過 八成. ( 剩餘數量也沒多少, 都快要尾聲與 見底 了 ).
 
 如果先前套袋 200 粒, 剩餘的, 可能不到 30 粒. ( 採掉 80 %, 叮壞, 損壞或是爛掉 5 % ).
 
 沒想到, 臨時又多來一個 小妹 說想要吃, 哇哩.
     
 光是應付 " 眼前 " 的, 都有些 不夠 了. ( 尤其已經是芭樂的 季末, 不是正在大量成熟 ).
 
 再註 : 小妹 的夫妻倆都上班工作, 還要顧著高齡婆婆, 平均一年可能回來不到兩三次.
 
 ===================================
 
 只是, 即使有些 " 多話 ". ( 大嘴巴, 吃好倒相報 ).
 
 既然已經 被傳出去 了. ( 小妹 說了想要吃, 也得分一些給她嚐嚐 ---> 無關感情好壞, 是她沒什麼時間好回來, 分到的機率就低很多, 不可能為了幾粒芭樂, 還特別送去桃園 ).
 
 而且, 區區幾棵樹而已 ( 珍珠 的樹勢算是兩大一中, 水晶 因為陽光更弱, 三棵中型樹, 這一梯次套袋的, 總共加起來才掛果十多粒 ), 因此, 應付自家區域的, 幾乎就沒得剩了.
 
 只是, 就算硬著頭皮 ( 自家都快要沒得採, 沒得吃了 ), 也非得 把頭洗下去.
 
 於是, 筆者跟 大姊 說 : 在家稍微等一下, 我去採一點回來.
 
 然後專程又到山區, " 忍痛 " 又採了十粒. ( 樹上也快要見底了 ).
 
 回到家, 大姊分三粒 ( 比較常會回來 ), 小妹得五粒 ( 由大姊帶上去 ), 二姊又剛好趁機拿到兩粒. ( 大妹的牙齒比較不行, 就不用另外託去了 ).
 
 傍晚, 另一半 從外家回來.
 
 筆者說了下午的狀況....另一半說 : 昨天她才 " 又 " 給了二姊兩粒.
   
 =================================
 
 後記 :
 
 採完回車子時 ( 小土地公前面空地 ), 把芭樂放在後座的空間, 以及關回左後門. ( 後座中央與左側兩個椅子都空的 ---> 先前的一月份, 筆者獨自到山區車宿之後, 只裝回右椅, 因為後面很少需要另外載人了, 兩夫妻出門到菜園居多 ).
 
 正準備拉開駕駛座, 一台機車靠近, 早年村莊唯一剩下的一戶鄰居.
 
 大的比筆者年輕兩歲, 小的五歲....今天遇到大的. ( 蓋屋是兩戶緊鄰, 兄弟算是住在同一處, 隔一牆的分戶而已 ).
 
 對方 : 來弄哪些東西 ?
 
 筆者 : 來採一些芭樂, 因為姊姊回來.
 
 對方 : 還有很多可以採嗎 ?
 
 筆者 : 已經採掉七八成, 接近尾巴, 剩餘不多了.
 
 對方 : 我的 ( 指 他的 ) 先前那一波, 已經都早就採光光了, 你還有, 可能是日頭沒那麼長 ( 日照時間短 ), 所以比他的採收時間, 撐得更久. ( 應該也是筆者 比較晚開始採 吧 ).
 
 其他略.
 
 確實就是如此啦.
 
 早年那個鄰居的芭樂, 是種植在非常空曠的河川沖積區域. ( 總寬度超過一公里, 長度更大 --- 尤其日出日落的方向, 是偏向 長度  ).
 
 筆者的在山腰下側, 接近溪流底部, 而且到處都有大樹遮蔭. ( 以及日出方向, 是遠處的山稜, 日出可能晚了至少兩小時, 還有旁邊緊鄰的高山, 即使是盛夏, 才下午兩三點, 太陽就已經在山的背後了 ).
 
 依照不同季節, 每天的日照時間, 筆者自己估計....比對方少了 5 ~ 8 小時. ( 每日 ).
 
 不過, 生長緩慢, 成長的期間與日數拉長, 也有特別的好處.
 
 就是, 果實的 風味, 真的有差異.
 
 不光是 芭樂 而已, 連 芒果 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