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nature4d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野豬之王. ( 愛因斯坦 )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51#
發表於 2023-6-22 12:03:3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nature4d 發表於 2023-6-22 11:53
根據 4D 杯杯 " 表面上 " 的觀察. ( 只是網路文字, 光看表相當然也可能不準 ---> 說我很會流汗, 會有  老 ...


既然你已經講沒有就沒有了 不用一直說

本著信任原則 我也沒再回復了~


至於某黑 那種偷換概念的 就無信任可言啦 不用理他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2#
發表於 2023-6-22 16:52:2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Zefram 發表於 2023-6-22 12:03
既然你已經講沒有就沒有了 不用一直說

本著信任原則 我也沒再回復了~

既然你已經講沒有就沒有了 不用一直說

本著信任原則 我也沒再回復了~




至於某黑 那種偷換概念的 就無信任可言啦 不用理他

============================================

這可不.... 根據流行的網路名言, 沒圖, 沒真相.....當然必須 " 跟著名言走 ".

在某一篇講過自己 " 很少流汗, 除非運動量有大到一定程度 ---> 輕度的還不太會流 " 之後, 06/21 中午, 還真的特別拿起了手機, 對著左右手, 按了幾下.   ( 好像七下啦, 重覆的畫面, 已經刪掉了 ).

反正又不是無法見人, 或是特別的私密處, 應該是...不至於會嚇到人啦....( 短袖短褲的男女, 滿街都有 ).



左手的手肘內側, 不同位置角度光線, 拍了兩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手肘的外側....也幾乎 " 看不到 汗毛 ". ( 雖然有本事修圖, 也完全不用修啦 ---> 已經講過多次了, 不需要刻意造假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換左手拿手機, 拍了右手肘內側.

按這裡顯示圖片

似乎 不太像 一般男性, 手臂比較黝黑粗壯 ?

4D 杯杯 將近四十來年, 一整年出門, 都是長袖長褲...皮膚不黑....也不需要意外.

況且....

4D 杯杯 的手掌, 都被 人家 說成...像女生的手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3#
發表於 2023-6-22 17:14:0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Zefram 於 2023-6-22 17:17 編輯
nature4d 發表於 2023-6-22 16:52
既然你已經講沒有就沒有了 不用一直說

本著信任原則 我也沒再回復了~


應該算奇怪才是


80幾歲的皺皮手 手臂竟是白的


皮膚有下垂 是符合年紀

看來山上真的很涼


平地是戴抗UV袖套 手臂一樣曬黑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4#
發表於 2023-6-22 18:27: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3/06.22 剛好還閒著... 貼一篇來 自證.

前註 : 有些山林經歷, 在 尋覓聖稜線 或是 遙望北一段, 也寫過不少了.

34 # 裡面 有一段文字 ---------------

因此, 4D 杯杯 假如有某些空檔, 會選擇一個人自己去獨行高山....

獨自去面對, 老天 ( 或說 大自然 ), 對於人類的一些 生死考驗. ( 不用懷疑, 許多比較特別的時候....台灣的高山是 超級要命 的一種環境 ).


http://www.2home.com.tw/bbs/foru ... &fromuid=125495

為了讓 不信者 或許有可能, 會願意相信那些說明文字, 就隨便舉個例, 某一趟的山行.

=====================================================

登上 雪山, 下到 翠池.

行前, 早已經知道, 會有 " 強烈梅雨鋒面 " 到來.

中註 : 在台灣的一些高山, 除了颱風沒遇過, 遇上 強烈春季鋒面 或是 強烈梅雨鋒面, 曾經差點被 " 討走 " 十條以上的 小命 ( 經歷多次的 生死存亡 )....

然後, 從地獄裡面努力的掙扎求生, 也不是只有那麼兩趟三趟. ( 一趟漫長山行, 說不定途中, 就可能會有六七次, 可以稱為 生死一線 的要命危險過程).

完全不怕死嗎 ?

除非身處戰爭的軍人, ( 身負特別的職務與義務, 只能豁出去了 ).... 普通的 活老百姓, 應該是沒有 真正不怕死 的.   ( 極少數, 自己選擇 Suicide 的除外 ).

專挑 惡劣氣候.... 目的是.... 不喜歡跟一堆人擠.

獨自一人, 佔領整座山屋 或是 廣大的山野, 寬闊或是峻峭的大地, ( 在高山地區獨自紮營的話 ), 十公里半徑見不到任何一個活人, ... 那種感覺, 才叫做 " 山中的寧靜 ".

---------------------------------------------------------------------------

繼續主文章... ( 台灣的高山, 具有相當程度的風險, 即使是多人的隊伍, 死亡山難也發生不少, 千萬千萬別輕易模仿 )....

背負著, 自身體重約 58 % 重量的, 巨大沉重背包, ( 選擇獨行, 而且又是完全陌生的山林, 需要攜帶的東西, 會遠遠超過一般隊伍的個人負載量, 不知死活的除外 ), 從 三六九山莊 慢慢晃, 早上 10:41....快要通過 黑森林 了. ( 更上面就是 雪山一號圈谷 ).



到了圈谷底端, 變天了...大風大雨, 加上四處巨大聲響的 落雷....

到底是該上 ? 還是回家 ?

既然都已經爬到了此處 ( 從起登高度約 2100m, 都已經爬到將近 3500m 了....只要繼續往上, 翻越 雪山主峰 之後, 再下降大概 350 公尺 的垂直高度, 到背後的山腹, 就到達最終的目的地了 ), 覺得 百般的不想放棄, 決定就....繼續上吧....

往主峰走沒多遠, 途中只有遇到 兩次 人類, 加起來可能三或四位 ( 反正就是迷你或小型隊伍那種的, 沒特別記清楚 )....他們是從 雪山主峰 趕緊往下逃命的.

先後兩次的擦身....對方都會說 : 已經開始變天了, 趕緊下山, 上面太危險了.

4D 杯杯 的 鐵齒... 不是只有那麼一年兩年, 而是....從出生之後的半個世紀多以來, 一直都是如此.

頂著大風大雨跟四處落雷, 終於辛苦的爬上了 雪山, 然後...又下到了 翠池. ( 容量好像只有 9 人 或是十人出頭的小型山屋 ).

頂著風雨雷電...算是夠幸運, 一直都還活著. ( 耗費 3 小時 15 分鐘, 途中當然不可能拍照 ---> 遍地落雷還拍照, 直接叫做 suicide   ).

拍攝時間是 13:56....

按這裡顯示圖片

脫掉雨衣褲跟雨鞋....拿出一些物品. ( 後面要弄晚餐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山屋, 當然是 空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那些鋒面, 剛才在稜線東側與高處稜線一帶, 顯得特別明顯...

到了底下的山屋, 已經暫時沒有感覺到什麼風雨. ( 前面有下過一些, 但是當時已經停了---> 高山區域, 氣候的變化與差異, 有時候會很大 ).

稍微安頓好之後, 走出屋外 ....去拜會一下, 台灣最高的 土地公. ( 海拔大概 3530m 吧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出去屋外沒幾分鐘... 雲霧又開始出現了....

當天的傍晚開始, 狂風暴雨以及遍地像是炸彈爆炸一般的密集落雷...

屋頂像是有直昇機在上方持續撒下無數彈珠 一般的大聲與響亮, ( 可能雷暴的其中, 伴隨有密集的巨大冰雹 )... 先前曾經在屋後山區所拍攝過的, 遠方雲團裡面的密集閃電.... 這下子, 自己就直接身處在那種的雷暴雲團當中.

要去形容的話, 外面叫做 地獄.... 連想要衝到 30 米外的廁所, 都要估計落雷的遠近與空檔, 然後用跑百米的速度, 幾秒之間就要到達或是返回.

這個 地獄.... 持續了多久 ?

兩個夜晚以及一整個白天而已啦 ----> 根本不能踏出屋外, 任何一秒鐘都可能會直接要命.

本來預定次日要下山的, 徹底的被多困了一個日夜. ( 有山屋可以躲, 算是還好啦...沒山屋, 戶外紮營的話, 應該早就掛掉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注意 到達日 的影像編號.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三日 ( 上山第四日 ) 的清晨五點多.... 雷聲 終於停止了.

大雨也停了....

上方稜線, 雲霧逐漸開了....直覺上, 這天應該會有機會 " 返回人間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藍天範圍越來越多, 該上路了.

背著沉重背包, 返回雪山主峰. ( 次高山, 台灣的第二高峰 ).

而且... 那個時刻的雪山, 已經從要命的地獄, 變成天堂.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會講說 沉重 ----> 那可是 120 升 的內部容量, 還加上許多不同的 " 外掛 ".... 要講故事, 總要有些證據.

按這裡顯示圖片

算是相當恐怖的某一趟經歷啦. ( 尤其冒著風雨雷電, 拼死都要上登, 走往預定目標的三小時途中, 危險性更高.... 躲進山屋之後, 算是叫做 超級震撼, 危險性的部份, 倒是 還好, 只要多加注意 以及 運氣 ....但是, 那種大自然的恐怖氣勢, 真的可以把人嚇到心臟或是呼吸停止....超級巨大的那種 被壓迫感 .)

只能說 : 曾經身處 雷暴雲團 的中央, 真的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

後記 : 所謂的 不入虎穴.... 嗯, 最好還是不要入啦, 如果隨意要亂入的話, 那就真的得要看....自己的命格 是否真的 非常夠硬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5#
發表於 2023-6-23 07:20:5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人類體內多餘的熱與環境交換的途徑有傳導、對流,輻射以及排汗至體表時水的蒸發所帶走。而蒸發是調節體溫最主要的途徑。

這個調節體溫的機制,是由下視丘所主導,包括了心跳加速,皮膚附近的微血管充血,透過血液將人體內的水送到汗腺。

如果環境是乾燥的,那麼很有可能這些將廢熱排除的過程,可以比較不那麼的明顯,畢竟一出人體,馬上就蒸發掉了。

想要確認自己的排汗機能是否正常的簡單途徑,就是去泡一次蒸氣浴。那是一個類似高溫並且潮濕的環境,在室內充滿高溫度的水蒸氣底下,當一定時間後,人體的汗腺很容易就應該被激活(active)。

一位受過熱適應訓練的工作者,正常的反應是流汗,但是汗水比較不鹹,也就是說在熱環境下,他一樣是透過排汗來蒸散體內的熱量,但是卻保留了電解質。





以上2張圖翻攝自【勞委會 甲級物理性因子勞工作業環境測定訓練教材 95年版】

有興趣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坊間隨便一本有談到熱環境的生理反應的書都會有更詳細的描述...

該大量流汗的時候沒有大量流汗,也有一種可能是下視丘裡的散熱中樞功能不完全所致...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6#
發表於 2023-6-23 08:36:1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補上今天早上去後院逛了一圈後,回來的景像...

右手...



左手...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7#
發表於 2023-6-23 10:04:3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smhu 發表於 2023-6-23 07:20
人類體內多餘的熱與環境交換的途徑有傳導、對流,輻射以及排汗至體表時水的蒸發所帶走。而蒸發是調節體溫最 ...

流汗....幾乎所有人都會發生.

不過...同樣處在相同環境 ( 同樣靜止沒有運動 )....假設氣溫 37.5 C, 濕度 85 %....

可能有人已經全身都是汗, 熱到汗如雨下, 衣褲幾乎濕透....有人卻可能 " 自覺 " 沒什麼流汗. ( 沒有異常感覺, 感覺不到流汗, 不覺得氣溫已經非常熱, 衣褲也還是乾的 ).

每個人都是不同個體, 體質不同, 相同環境條件的 耐受程度 也不同. ( 因此也不用相比, 就像是有人會 狐臭, 而且有程度輕重之分, 有人卻不會 ).

流汗 還有一種情況, 稱為 多汗症....

https://www.womenshealthmag.com/ ... -you-sweat-so-much/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都不同, 相同條件之下, 有沒有留汗, 流了多少汗...

其實, 不需要去比較, 那些都稱為 天生 的. .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8#
發表於 2023-6-23 11:35:2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不過...同樣處在相同環境 ( 同樣靜止沒有運動 )....假設氣溫 37.5 C, 濕度 85 %....

可能有人已經全身都是汗, 熱到汗如雨下, 衣褲幾乎濕透....有人卻可能 " 自覺 " 沒什麼流汗. ( 沒有異常感覺, 感覺不到流汗, 不覺得氣溫已經非常熱, 衣褲也還是乾的 )


這段敘述並不是很精確,因為當時的風速會影響感覺(請查關鍵字實效溫度)。

如果室溫(乾球溫度)是37.5℃,相對濕度是85%,經查表後濕球溫度應該在35℃,依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的規範,假設在室內,那麼綜合溫度熱指數是35×0.7+37.5×0.3=35.75℃

依法規第5條的規定,該勞工是處於不能讓他工作,只能全時休息的狀態(領錢但不必做事)。(因為超過了輕工作25%工作75%休息的上限溫度33℃)。

在一般的情況下,栽系的勞安管理人員,必須明確的要求勞工離開該現場的表示。當然台灣是有很多自詡是超人的勞工,就是不肯離開;但這動作有做了之後,就不會是勞安人員的事了...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9#
發表於 2023-6-23 12:04:2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smhu 發表於 2023-6-23 11:35
這段敘述並不是很精確,因為當時的風速會影響感覺(請查關鍵字實效溫度)。

如果室溫(乾球溫度)是 ...

關於 流汗....就不需要探討那麼多了, 還牽扯 勞安....

已經講是 " 同樣氣候條件的不同兩人 " ( 一張長椅, 兩個人坐在同一張 ).

不同的兩人, 一個 汗如雨下, 另外一個 舒服自在. ( 沒有覺得, 會熱到身體有在流汗 ).

每個人都是 " 不同個體 " ( 而且稱為 天生的 ) ----------> 記得 不同個體 這四個字就可以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0#
發表於 2023-6-23 15:17:2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nature4d 發表於 2023-6-23 12:04
關於 流汗....就不需要探討那麼多了, 還牽扯 勞安....

已經講是 " 同樣氣候條件的不同兩人 " ( 一張 ...

不...不...不...
這個要確認是形容詞還是真實的案例...

因為如下圖...



雖然室溫是33.9℃ ,濕度是43%,查表得到的濕球溫度是24℃,依室內的計算公式

24×0.7+33.9×0.3=27.0℃

以輕工作(坐姿,從事手臂操作工作->打電腦鍵盤)因低於連續工作的30.6℃,所以不算是高溫作業的範圍。所以現在我吹著電風扇,不管有沒有流汗,也不代表身體的狀況是如何...因為它離臨界點太遠了...

但是之前那個37.5℃、濕度85%的例子,如果是真實的,那麼那個沒流汗的,應該不用多久體腔溫度就會超過38℃...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野豬之王. ( 愛因斯坦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14 16:44 , Processed in 0.049375 second(s), 9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