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nature4d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 世紀的天大謊言. [複製鏈接]

Rank: 4

11#
發表於 2025-7-27 20:32:1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Yaz 於 2025-7-27 20:40 編輯
nature4d 發表於 2025-7-27 15:13
其實 科學 跟 宗教信仰 非常類似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與判斷.

大概就是 信者恆信, 不信者 恆不信 ...


講到同步衛星,只是因為覺得你在40多年前應該也有看衛星實況轉播世界少棒賽的經驗,比較能夠體會當時的商用太空的成熟技術。那個時代,火箭發射到3萬多公里的同步衛星軌道的技術就已經十分成熟了。如果有看衛星實況轉播少棒賽,也可以發現到衛星的畫面轉播和收音機所用的越洋電話轉播會多延遲好幾秒,因為光速每秒跑3萬公里。訊號打到高空的衛星再下來的時間可觀,而且還需要經過中繼。

至於GPS衛星,地面有幾十億個GPS定位裝置同時都在接收訊號,GPS衛星發射出去用來表明自己座標和時間的訊號不存在任何做假的空間,否則地面的GPS定位裝置就會算錯自己所在的位置,手機的GPS定位,我想你應該也是幾乎天天都會用到,所以你自己也是天天在驗證有大量衛星在2萬多公里的軌道上。

至於地球的照片,我無法理解你為何認為會沒有從幾萬公里高空拍攝的照片,如果你像我一樣從小就喜歡看科普節目或書籍的話,那看過的從衛星拍攝地球的照片應該是多到不可勝數才對,另外氣象衛星每天也會大量拍攝衛星雲圖,氣象網站上也都有大量資料。只是衛星雲圖拍攝的方式和一般照片不太相同。拍攝衛星雲圖的衛星大概有兩類,一種是高度約為35786公里的同步氣象衛星,一種是高度約720公里到800公里的繞極衛星。

至於SpaceX的星艦超重型火箭,挑戰在於載重以及可回收重複使用,可重複使用的部份,SpaceX的火箭獵鷹9號,早已大量生產並發射成功數百次,送出大量的starlink 衛星在約500公里高度的軌道上。而過去的火箭都是一次性,無法重覆使用,所以成本高。

另外SpaceX也有獵鷹重型運載火箭,運載能力較獵鷹9號高,一樣可重複使用,也有載送衛星到35786公里的同步軌道,但發射次數比獵鷹9號少很多。

至於登月,由於只是歷史事件,並未連結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就不多著墨了。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2#
發表於 2025-7-27 21:45:2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Yaz 發表於 2025-7-27 20:32
講到同步衛星,只是因為覺得你在40多年前應該也有看衛星實況轉播世界少棒賽的經驗,比較能夠體會當時的 ...

所謂的 威廉波特 少棒轉播.... 筆者的幼年, 當然看過電視. ( 當時必須到某戶鄰居家, 自家沒有電視 ).

對於 GPS 或是 中國北斗 之類的現代科技 --- 筆者也 " 都沒有 " 否認. ( 雖然個人並沒有使用 ---> 陌生的地區 認路, 只靠 紙本地圖 與 個人記憶 ).

對於導航, 也沒有特別去涉獵與研究.

太空垃圾 一大堆, 筆者也 " 認為 " 應該是真的. ( 幾十年來, 人類對著天空發射太多東西了 ---> 續航力足夠, 有能力飛出 卡門線 的, 絕對不少 ).

筆者質疑的是 ---------

1. 據說, 六十年前, 真空管 的時代, 美國人 可以飛 38 萬 公里, 放下 登月器....人類走出去, 進入完全 真空 的環境, 然後在 月表 活動一段時間, 甚至於還在月表 開車.

之後... 登月器 起飛, 又繼續飛了 38 萬 公里, 回到地面. ( 或者落於 大海 ).

2. 據說, 美國在 1980 年 的 太空梭, 在 430 公里 的 外太空 組裝 太空站, 載人載物, 總共執行 135 趟 的往返任務.

那麼.....四十年前 就像是 走廚房 一般輕鬆的 太空任務, 卻會讓 一男一女 滯留 太空站 九個多月 ?

四十年前 就可以飛行到 430 公里 的高度. (  並且還是可以 載人往返 ).

四十年後, 高度區區只是 100 公里 的 " 載貨飛行 ", 卻 還在研究階段 ?

還得等未來的 載貨 飛行成功, 確定 安全性 夠高, 才能開始嘗試 載人.

----------------------------------------------------

人類的思想觀念, 有可能走 回頭路. ( 復古 ).

但是, 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只會 越來越進步.

車輛性能, 機器與設備, 醫療, 電力電子與通訊, 最後是高階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統統都是這樣子逐漸演進的.

唯獨 探索太空 , 卻是一路都 走不回 " 原點 ". ( 比不過 60 或是 40 年前 ? )

要繼續 死抱科學數字 或是 強國洗腦 的, 都是個人自由.

筆者很簡單 ---> 無法涉獵的領域, 就用 基本邏輯 去思考.

畢竟, 筆者只是普通凡人, 即使搭飛機, 也只能看到 十公里 的高度.

對於高度十公里以上, 或是超過 100 公里 的, 管不著.

=============================

後記 :

筆者只是 凡夫俗子, 不具備 寫書任務 那種特殊身份.

因此, 腦袋裡面其實一直有 好幾種不同 的疑問, 只是, 即使書都看了很多遍, 同樣沒辦法得到解答.

畢竟作者 根本沒讀過書, 也不像筆者, 偶爾會跑到高山的上面, 去觀察許多不同的東西.

作者雖然會提出 月亮 / 星星 / 流星 ... 的問題.

如果是筆者的話, 則會提出 更深一層 的疑問.

找不到答案的話, 也只能靠自己去 慢慢想像 而已了.

至於會是 哪些問題......... 就, 略了. ( 沒有答案的東西, 不用提出來 ).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3#
發表於 2025-7-27 21:54:3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Yaz 發表於 2025-7-26 22:45
還是跟你提醒一下一些基本的數據,雖然我覺得你可能聽不進去。

幾十年前通訊技術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 ...

雖然21世紀的人類可能將這當成一個笑話看待...
----------------------------------------------
猴囝仔觀察了好久猴爸的動作後,終於忍不住詢問是在做什麼?

猴爸仍停不下手中的動作,繼續的啃、搖、甩、拋在牠手中的那張塑膠片,牠說:

「我觀察人類用這張卡片就可以不用拿出錢財,卻換了很多的東西拿走

我相信這一定是用什麼方式將錢財弄進去裡面,而它也可以用某一方式將錢財弄出來

如果我能夠將它破解開,以後咱猴族就可以不用那麼辛苦的生活啦....」
----------------------------------------------
祝福猴爸有那麼一天能夠從信用卡裡頭將錢財弄出來...

當然現在還有更神奇的拿出來照一下,就可以結帳的方式...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14#
發表於 2025-7-28 14:56:2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Yaz 於 2025-7-28 14:58 編輯
nature4d 發表於 2025-7-27 21:45
所謂的 威廉波特 少棒轉播.... 筆者的幼年, 當然看過電視. ( 當時必須到某戶鄰居家, 自家沒有電視 ).

...

2. 據說, 美國在 1980 年 的 太空梭, 在 430 公里 的 外太空 組裝 太空站, 載人載物, 總共執行 135 趟 的往返任務.

那麼.....四十年前 就像是 走廚房 一般輕鬆的 太空任務, 卻會讓 一男一女 滯留 太空站 九個多月 ?

四十年前 就可以飛行到 430 公里 的高度. (  並且還是可以 載人往返 ).

四十年後, 高度區區只是 100 公里 的 " 載貨飛行 ", 卻 還在研究階段 ?

還得等未來的 載貨 飛行成功, 確定 安全性 夠高, 才能開始嘗試 載人.


高度100公里?其實就算是低軌道的人造衛星,高度也幾乎都在400公里以上,太低的話大氣層的氣體和微粒密度就會太高,會導致人造衛星的速度降的太快,很快就會墜毀。

太空梭也是用透過傳統的一次性火箭來運送上太空軌道的。一次性火箭的技術在很久以前人類就掌握的很好了,但可重複使用發射系統是最近十多年左右才新開發出來的技術,一次性火箭的技術難度和可重複使用火箭是完全沒得比的。

其實火箭就有點像沖天炮,做個沖天炮飛上天再容易不過,但要讓沖天炮可以頭上腳下倒著飛並慢慢垂直穩定落地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在發展的可重複使用火箭正是在表演這種過去難以想像的特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5#
發表於 2025-7-28 16:13:2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Yaz 發表於 2025-7-28 14:56
高度100公里?其實就算是低軌道的人造衛星,高度也幾乎都在400公里以上,太低的話大氣層的氣體和微 ...

但要讓沖天炮可以頭上腳下倒著飛並慢慢垂直穩定落地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在發展的可重複使用火箭正是在表演這種過去難以想像的特技

---------------------------------------------------------------------

對於所謂的 人造衛星, 筆者先擱置. ( 因為比較有用的 挑戰性 資材 或說影片, 幾乎都已經被砍到 半點都不剩 ).

終究, 千金難買早知道 ---> 早在一兩年前或是更久之前, 當時還有數量不少. ( 屬於 懷疑者 貼的東西 ).

當時如果知道會被徹底砍光光, 就應該早點 弄起來 備用的.

...............................................................................

不過, 先前已經 " 截過 " 兩支 ( 不算長的影片 ), 今天的午後, 又截了一篇網路文章....有空再慢慢整理.

光是這些, 也算是 蠻夠用 了.

對於火箭回收技術 -----> 有看過筆者在質疑那些事情嗎 ?

這個主題, 筆者主要質疑的是兩個部份 ----------

1. 一次性 的火箭, 是如何 降落 到月球, 並且還可以 返回地表 ?

另外就是, 所謂的 登月太空人, 到底背了 多少支 的 空氣瓶 上去 ?

有概念的人都知道, 一支 充飽 的氣瓶, 使用時間大約只有 30 ~ 40 分鐘. ( 依活動量與個人而有些差異 ).

講起來, 99.9999% 人類所認為的 月球, 也 未必 就是人類所 想像 的樣子.

2. 所謂的 太空梭, 總共往返 135 次 的 " 太空任務 ". ( 離地表說是高度 432 公里 ).

照道理, 如果 1980 年代就能夠輕鬆往返 430 公里的 外太空....

那麼, 到了公元 2000 年, 往返 430 公里的高度, 應該早就可以像是 走廚房. ( 飛行技術只會越來越進步, 不可能越來越爛 ).

結果卻是........ 到了 2025 年度的後半, 所開始 " 計劃 " 的 太空港.... 卻還在 研究與想像 階段 ?

================================

到底是科技持續演進, 還是科技在持續退化 ?

一味的站在 自以為 的科學成就, 或是堅持被媒體刻意報導的東西.

筆者只能說 :

許多人類的 自以為, 確實就只是 自以為 而已. ( 被大量炒作或是報導的許多訊息, 未必全都是 真的, 或者一定就是 對的 ).

至於黑狗的什麼猴子啥的........ 筆者無法看懂. ( 所以不用回應 ).

畢竟... 人類 聽不懂 狗語, 也算是很正常.

------------------------------------------------------

後記 :

以 筆者自己 的猜測.

所有的 人造物體 衝出 大氣層之後, 剩下的大概就只是 慣性 而已.

作用力 = 反作用力, 在 真空 的環境裡面, 應該是 使不上力.

升力 / 浮力 / 流速差異 .... 之類的 物理現象, 在 真空 的地方, 應該都沒有.

意思就是, 筆者 " 自認為 ", 出了大氣層之後, 就沒有 轉彎 的這種事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16#
發表於 2025-7-28 16:30:3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Yaz 於 2025-7-28 16:31 編輯
nature4d 發表於 2025-7-28 16:13
但要讓沖天炮可以頭上腳下倒著飛並慢慢垂直穩定落地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在發展的可重複使用火箭正是 ...

後記 :

以 筆者自己 的猜測.

所有的 人造物體 衝出 大氣層之後, 剩下的大概就只是 慣性 而已.

作用力 = 反作用力, 在 真空 的環境裡面, 應該是 使不上力.

升力 / 浮力 / 流速差異 .... 之類的 物理現象, 在 真空 的地方, 應該都沒有.

意思就是, 筆者 " 自認為 ", 出了大氣層之後, 就沒有 轉彎 的這種事了.


我只能說,你這物理是自創的,大家在學校所學到的物理跟你的猜測實在是差很大。

另外所謂的太空港和火箭回收技術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事情,有了火箭回收重複使用的技術,火箭的用途就可以變得和飛機差不多了,你覺得飛機如果如同過去的火箭是一次性的,只能飛上去,然後沒有降落機制只能讓它墜毀,世界上還會有機場(日本叫空港)的這種東西嗎?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7#
發表於 2025-7-28 16:50:0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Yaz 發表於 2025-7-28 16:30
我只能說,你這物理是自創的,大家在學校所學到的物理跟你的猜測實在是差很大。

另外所謂的太空 ...

你覺得飛機如果如同過去的火箭是一次性的,只能飛上去,然後沒有降落機制只能讓它墜毀,世界上還會有機場(日本叫空港)的這種東西嗎?

-------------------------------------------------------

所謂的 第三定律, 作用力 與 反作用力, 有人 " 真的 "" 外太空 " 做過實驗嗎 ?

或者, 那只是叫做 學術理論 ?

如果在 外太空 控制飛行速度與方向就是 " 那麼簡單 " 的話 ( 靠著噴氣方向, 控制飛行的角度與方向 ), 人類早就在所謂的 外太空, 滿天在飛 了.

196x 年 就可以登月往返, 歷經一甲子, 照道理, 應該早就可以載人 往返 火星.

嗯, 其實 火星.... 也未必是人類所想像的東西.

另外.... 學校所教的, 也 不一定 都是 對的.

---------------------------------------------------

火箭 只能 飛上去 ?

沒看到前面提的那個 太空梭 嗎 ?

往返 太空站 135 次 任務 ....... 不就是 可重覆使用 的東西 ?

如果 40 年前, 就可以飛到 430 公里 的 外太空 並且往返地面, 像是吃稀飯.

如今, 只是 " 想要 " 飛行在 100 公里 的 低空, 卻還處於計劃與研究 ?

如果 自認為 那合乎 邏輯 的話.

筆者也沒意見了.

---------------------------------------------------------

看不懂筆者 真正想要 表達的內容.... 唉唉. ( 只是生活中, 最基本的 思考邏輯 而已 ).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8#
發表於 2025-7-28 18:01:2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5/07/28 一張蠻有意思的文字影像.

上頭的篇幅中, 筆者寫過 --------- 今天的午後, 又截了一些, 屬於 中國 的 " 質疑 " 圖文. ( 簡體的文字 --- 主要是質疑 地球 這個話題 ).

截圖的第二張影像, 有一段 蠻有意思 的文字敘述.

那是 四行 多一些 的文字. ( 一整串沒有 分段 --- 筆者將之 翻譯 與 分段 ).

就是底下的這些藍色文字 ------------

" 公式 " 只是一種語言, 它並不是真理, 盡管它也在努力想要描述真理.

所以不要以為現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要避免目光短淺和對現前知識的執著.

要學會不固執己見, 以便能夠敞開胸懷接受其他觀點.

如果你把某種事物當做絕對真理, 被它束縛住了.

那麼當真理來敲門時, 你就會拒絕讓它進來.

與真理失之交臂, 你失去的還遠不止這些.


===========================================

回到筆者的部份.

筆者對於 書冊, 其實也抱持類似的概念. ( 相信某些部份, 不太相信某一部份, 擱置另外的一部份 ).

畢竟, 即使活了超過 一甲子, 歷經各種不同的事情, 與接受過 大量資訊.

對於所謂的 宇宙天地, 自己所能夠 " 確定 與 了解 " 的相關資訊, 依舊屬於 嚴重不足.

除了來自 生活, 學校, 書籍, 網路, 就是各種的 媒體資訊.

何者是真, 何者 可能不是真....也只能說是 : 多數都還屬於 獨自思考 的階段而已.

對於高度 100 公里 以上的 " 世界 "....到底是如何的 " 真實 " 模樣.

以 人類的軀體, 可能真的是 " 沒有資格 / 無法觸及 " 的另外一種領域.

即使是屬於資格足夠者, 也必須等到 死後 才能真正見到. ( 生人勿入 的界區 ).

就只能, 繼續觀察, 繼續尋找某些資訊, 繼續的慢慢思考罷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19#
發表於 2025-7-28 22:02:4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Yaz 於 2025-7-28 22:23 編輯
nature4d 發表於 2025-7-28 16:50
你覺得飛機如果如同過去的火箭是一次性的,只能飛上去,然後沒有降落機制只能讓它墜毀,世界上還會有機場 ...

火箭 只能 飛上去 ?

沒看到前面提的那個 太空梭 嗎 ?

往返 太空站 135 次 任務 ....... 不就是 可重覆使用 的東西 ?

如果 40 年前, 就可以飛到 430 公里 的 外太空 並且往返地面, 像是吃稀飯.

如今, 只是 " 想要 " 飛行在 100 公里 的 低空, 卻還處於計劃與研究 ?

如果 自認為 那合乎 邏輯 的話.

筆者也沒意見了.


太空梭本身並沒有自己上太空的能力,太空梭只有由太空軌道滑行回地表的能力。

太空梭上太空需要靠火箭將其載運到太空軌道上,載運太空梭用是一次性的火箭。

要討論問題,對最基本運作方式要有了解才是,尤其是自己舉例的東西。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0#
發表於 2025-7-28 23:11:3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Yaz 發表於 2025-7-28 22:02
太空梭本身並沒有自己上太空的能力,太空梭只有由太空軌道滑行回地表的能力。

太空梭上太空需要 ...

看起來, 真的是 看不懂字.

我是有寫說 " 我不知道 " 太空梭 如何運作嗎 ?

或是寫過 ---- 太空梭 從 機場 起飛 之後, 就可以一路飛往 430 公里 的 外太空, 運補之後 又折返地表 ?

不管火箭是先送到 多高 的高度. ( 假設釋放高度是 離地 100 公里, 甚至於 400 公里 ).

我個人質疑的是 --------> 在 外太空, 是 如何定向 與 導引. ( 到達所謂的 太空站 ).

就算是能夠利用 噴氣 而造成 偏向, 轉彎 的能力. ( 個人持 懷疑態度 ).

太空梭, 機身的 上下左右, 有一堆 噴氣孔 嗎 ? ( 看起來似乎也沒有 --- 尾巴的四個噴氣口而已 ).

只是網路資訊與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筆者已經寫過好幾次 ----> 60 或是 40 年前, 輕鬆就可以達成的事. ( 往返漫長的 76 萬 公里, 或是往返 860 公里 ... 反正就是早就可以在 外太空 四處飛來飛去 ).

如今只是 區區 100 公里 的 低空飛行, 都還 八字沒有半撇 ?

會認為 很合理 的, 就繼續認為即可.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20 世紀的天大謊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5-8-1 16:24 , Processed in 0.050597 second(s), 9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